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笛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笛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05 17:08:36

㈠ 中国笛子的历史

远古时代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约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现代中国音调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而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只笛,吹孔平面与按音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这与曾侯已墓笛 (篪) 的吹孔位置极其相似。在时间上,两者相隔几百年;在空间上,湖南长沙和湖北随县相距数百里之遥,而吹孔位置几乎-致,由此可见先秦到汉初横吹笛或篪的普遍形制。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现代的笛已十分相像。 [1]
汉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汉代以后,横吹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事实提醒了人们,中国笛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笛的合理成分后,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它乐器日益配合与协调。在河南邓县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画像砖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鼓吹乐队协调行奏的历史图像。横吹笛演奏者的持笛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笛姿势与现代笛演奏完全一样。 [1]

汉服与笛子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唐宋
隋唐时期鼓吹乐的“大横吹部”和“小横吹部”均用横吹笛。在供人欣赏、娱乐的隋唐“燕乐”乐种中,横吹笛(当时称横留)广泛活跃于乐队里,在敦煌隋代壁画和唐伎乐人图上,也能看到横吹笛的演奏。在其它一些历史图画里我们还会发现两个方向的吹笛姿势。
唐代已出现有关着名笛演奏家的记载,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曾师从西域龟兹乐手,因笛演奏不同凡响,技艺出人头地,开元年间在笛吹才能上号称“天下第一”。
陈晹《乐书》卷148 :“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篪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也许至少从唐代开始,具有中国膜笛音色特点的笛就出现了。笛上带膜,是中国笛最独特的标志之一。 [1]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宋笛 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戏曲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近现代
20世纪六十年代, 赵松庭 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㈡ 笛子是谁发明的

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㈢ 请简要介绍笛子和二胡的发展历史

笛子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二胡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希望能帮到你!

㈣ 笛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根据中国科考队的考古研究发现,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的骨哨、骨笛,距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这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的先祖利用动物的骨头制作乐器,在上面凿孔,吹出声响。后来一个美国华侨曾经公开自己的收藏品种有一个战国时期七孔横吹的铜笛。后来曾静在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过两支战国初期(约为公元前433年)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也曾被发现过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出土过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可见从战国时期开始,历经汉晋、唐宋,笛子作为乐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笛子的分类有多种,大致分为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各具特色。

㈤ 笛子产生于什么时期

笛子,是我国一种吹管乐器,后来,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骨笛,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此外,还出土了一个原始时期横吹的铜笛,这些都可以证实,笛子是产生于我国远古时期的。

后来,人们又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这些骨笛是用鸟禽肢骨制成的,已有7000余年历史。这些骨笛是竖吹的,它们的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与后来人们所熟悉的笛子具有相同音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后来笛子音调完全一致。

㈥ 笛子是哪个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最早的笛子中国考古学家在母系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遗址河姆渡出土了160多支珍贵的骨笛,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笛子。这些凹槽由家禽骨头制成,长度约为63,335,410厘米,直径约为1厘米。大部分都有两个音孔,也有一孔三孔。一些骨槽也有一个小骨棒插入它们的内腔,当吹动时可以抽动并发出清脆的声音。目前,一种叫“伊娜”的笛子仍在新疆塔吉克斯坦人中流传,与这种笛子非常相似。“伊娜”由秃鹫翼骨制成,头粗头细,细头处横开音孔。

会上,素有“水国神笛”之称的赵松庭弟子蒋国基也演奏了仿骨笛,声音高亢清脆爽朗,十分动听。浙江省余姚市青年教师陆舟,用了4公斤多的鸡腿骨,抽干骨髓,清洗干净,用砂纸打磨,然后挖了一个洞,临摹成一个造型生动、音色优美的骨笛。陆舟还创作了骨笛独奏《河姆追溯》,反映了7000年前河姆渡人的劳动生活。在1986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陆舟用他的古董骨笛演奏了《河姆追溯》,获得了成功。表演和作曲都获奖了。

㈦ 关于笛子的历史以及知识

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 膜孙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 (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据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 "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 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㈧ 笛子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那是在我国远古时期,西南有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勤劳的苗族人在那里居住。

在一个苗族寨子里,有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叫竹郎,他以编竹筐为生,由于他每天都与竹子打交道,日久生情,他觉得翠绿的竹子是有灵性的。

竹郎随手拿起一片竹叶就可以吹出甜美又悦耳的声音。久而久之,竹郎的音乐声打动了一位叫笛妹的美丽姑娘,每当竹郎吹起竹叶时,笛妹都会跟着唱。

有一天,调皮的笛妹手里拿着一节节的竹子,她问小伙子说:“这个管子你能吹响吗?”

聪明的竹郎想了一想,他截下一段竹子,把中间钻空,又在上面挖了几个小孔。这样一来,竹郎吹出的声音比竹叶更好听了,还能吹出不同的调来。

动听的音乐吹进了笛妹的心坎里,竹郎把它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姑娘。因为小伙子叫竹郎,笛妹姑娘便把这个定情之物叫做“竹笛”。

笛子,是我国一种吹管乐器,后来,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发现了骨笛,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此外,还出土了一个原始时期横吹的铜笛,这些都可以证实,笛子是产生于我国远古时期的。

后来,人们又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这些骨笛是用鸟禽肢骨制成的,已有7000余年历史。

这些骨笛是竖吹的,它们的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与后来人们所熟悉的笛子具有相同音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后来笛子音调完全一致。

在黄帝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都生长着大量竹子,这些竹子便是制作笛子的最原始的材料。

这一时期,我国以竹为材料是笛乐器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竹子比骨头振动性好,发音清脆。还有,竹子便于加工。在当时已经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这说明我国竹笛的历史极其悠久。

笛子在古代被人们称为“篴”,后来汉代学者许慎在他所着的《说文解字》中记载:

笛,七孔,竹筩也。

后来,人们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

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就有人篪、笛不分,认为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

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

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飨时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汉、晋时期,根据音律学,人们制出了长短不同的笛子。晋朝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其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

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一直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唐人刘系做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陈晹《乐书》卷148中记载:

唐之七星管古之长笛也,其状如篪而长,其数盈导而七窍,横吹,旁有一孔系粘竹膜者,籍共鸣而助声,刘系所作也……。

也就是说,至少从唐代开始,具有我国膜笛音色特点的笛就出现了。笛膜,是中国笛最独特的标志之一。但唐以前的笛是否贴膜,已无文献可考。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在这个朝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立部伎,鼓笛喧。”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体诗《立部伎》的第一句。

在唐代宫廷,乐吏以演奏方式和技艺精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坐部伎”,以乐工在堂上演奏而得名;另一类是“立部伎”,以乐工立于堂下演奏而得名。唐玄宗对笛子十分偏爱,他本身就是一位笛子演奏家。由于笛子这一乐器在唐代宫廷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也就造就了一批水平高超的乐师。李谟,便是其中之一。

李谟是开元年间唐教坊首席笛手。据说有一次李谟在瓜洲吹笛。当时江上舟船很多,人声喧闹。当李谟吹出第一声笛音,喧闹的人声立即停下来。待到吹奏数节后,静谧的江面上似有微风飒飒拂来。稍顷,满江的舟子、贾客,都发出欷歔之声,哀、叹、悲、怨溢于言表。当时人们都说李谟吹笛,天下第一。

㈨ 笛子先祖在哪里

笛子先祖源自骨笛,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骨哨、骨笛,距今约7000年。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现代中国音调完全一致,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9)笛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扩展阅读

笛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早已就赋予了“文化”的含义,笛文化有着将笛及笛艺术所引发的、多边的文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闪烁着耐人寻味的光辉。

笛类乐器,根据我国近现代民间与专业最普遍的、约定俗成的称谓,“横吹——边棱”类的乐器统称为笛。在这些笛类乐器中,有吹孔靠近乐器封闭端的笛,也有吹孔虽靠近封闭管端,但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近似于90度夹角的笛,也有吹孔居中的笛。

在国家和民间的文艺表演团体以及社会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笛的演奏与应用占有明显的位置。中国的笛在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已形成固有的特征并以中国笛文化的鲜明特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㈩ 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另外还有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广西贵县罗泊湾

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比其它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根据《吕氏春秋》、《玉海》等文献中记载的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的传说,以及从随县出土的两根竹制的横吹笛子推测,我国最迟在黄帝时代(公元前2400年)就已经有了竹制的笛子,到了汉、晋时期,根据音律学的理论制成了长短不同的笛子。晋书中载有笛子演奏家列和的一段话:“每合乐时,随声之清浊,用笛有长有短。假令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因名曰此二尺九调。汉魏相传。施行皆然……”。同时期的蔡荀、梁武帝等人,都曾作十二律笛。一根笛子一个律,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音、莫不和”。晋时已经有了“顺笛”(竖吹、管子里塞一块有槽的木头,一吹就会发音)和“手笛”(长九寸,类似当今的高音笛)。隋朝后,为了解决十二律笛过于繁琐的弊病,就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笛子。唐朝的吕才,制成“尺八”竖吹,在当时很流行。它随着唐朝的雅乐,流传到日本。与此同时,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贴上笛膜以助发声,他也是最早谈论笛子贴膜的人。到了宋朝又出现了吹孔在中间,两手交叉演奏的“叉手笛”。据宋史记载:此笛足以仂、十二旋相为宫,亦可通八十四调,其制如雅笛而小,长九寸与黄钟管等,其窍有六,左四右二,乐人执,挂两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请名曰拱辰管。“这种笛类似今天的大口笛”。在宋朝之后,竹笛的形制就和现在的六孔竹笛完全一样了。由于戏曲盛行,竹笛成了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兄弟民族的音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单就汉族来说,也都有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

阅读全文

与笛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