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壮族和汉族历史上有什么关系

壮族和汉族历史上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5-05 20:56:08

㈠ 壮族的起源和历史

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

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1)壮族和汉族历史上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据民国17年(1928年)版《连山县志》的记载,壮民多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广西迁来的。永丰乡覃姓的族谱中,有“洪武初来程山古县落籍”的记载(连山宋代称程山,置县治于宜善)。

从族谱考察,部分韦姓先祖自桂北山区的南丹、庆远、都安一带;覃姓于万历九年(1581年)从广西贺县迁来;莫姓分别于永乐、正德、万历前后从封开迁来;贤姓是天顺年间从广西崇化(平乐)迁来;梁姓于成化年间从广西藤县迁来。

由此推断,壮族由广西迁来连山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和相邻的汉、瑶族交错杂居,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关系密切。此后形成小聚居的局面,形成独特语言圈和现今的分布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壮族

㈡ 壮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什么渊源

壮族也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省,根据我国政策规定给少数民族划分自治区,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壮族虽然是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但是却是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的一个民族,跟我们汉族渊源颇深,他们壮族人若是跟我们汉族人放在一起,可是真真有些汉壮难辨,当然这也跟他们的历史汉化有关。

三、时代的潮流

其实汉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汉族人数最多占据着我国大部分的土地,如果少数民族不出世则不会有汉化的事件,一旦入世,就避免不了被我们这些身边的汉族人逐渐汉化,因为这是历史也是时代需要的,当然我也希望各少数民族的优良文化能得到传承。

㈢ 据说壮族其实是属于汉族的,怎么回事

壮族源于汉族这个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壮族(壮文:Bouxcuengh,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先秦时期,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一带的西瓯、骆越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当时还处于氏族部落社会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进军岭南,在越城岭一带曾遇到西瓯人的强烈抵抗。

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率兵开通灵渠,通粮饷,运军队,秦军才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地区,并在岭南设立桂林、南海、象三郡,将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

据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这时的西瓯、骆越人已经使用铜铁器,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尤其是西瓯人,他们在首领译吁宋的领导下,利用所熟悉的丛林和山地进行作战,能与数十万秦军周旋数年,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说明西瓯人的社会组织已经相当发达,并且能够比较有效地运转,已经进入了部落联盟或酋邦时代。

当时,为了保障南征岭南的军事后勤供给,击败西瓯人的抵抗,秦始皇还派监禄在广西东北部修筑“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灵渠的修筑,极大地便利了五岭南北的交通往来,有利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秦朝统一岭南后,还将大量汉族人口迁居岭南,与越人杂居在一起。从此以后,西瓯、骆越人同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而这种联系,对于岭南西部越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即后来的两广地区)的土着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大姓豪族为避乱而迁居岭南,从而促进了岭南地区封建化的发展。

受其影响,世居岭南的俚僚大姓贵族,纷纷在各地称雄,使岭南土着民族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合浦的宁氏,桂州的李氏,高凉的黄氏等,都是这时期岭南着名的土着大姓。

他们拥有“地方数千里,奴婢万余人,珍宝充积”的财富。与此同时,社会上却存在着大量贫穷的、甚至“父子世代为奴”的普通劳动者。

冼氏是秦汉以来高凉一带的大姓。冼夫人在南朝梁大同初年嫁给南迁的汉人大族、高凉太守冯宝为妻,拥有部落10余万。她自幼聪颖贤明而多谋略,能安抚部众,和辑百越和南迁当地的汉族移民,隋朝时受到隋文帝的嘉奖,被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人的敬仰。

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元明以后,被侮译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

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3)壮族和汉族历史上有什么关系扩展阅读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

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

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

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

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

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

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

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壮拳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壮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壮族习俗

㈣ 在广西同一个姓氏,为何会有的是汉族,有的是壮族

首先,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伟大融合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和汉族相融合以及本土化。 不仅是壮族,而且其他民族也因为思想文化,语言交流,工作和生活交往,婚姻和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姓氏分成了不同的民族。

纯正的壮族人,在历史上有时候会被朝廷赐姓,赐姓一般为汉姓氏,这样的话,很多的百姓也就随着首领的姓氏了。壮族的文字其实是解放后才有的,而之前的古老文字缺水没有传承下来。这就导致了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用汉字的,用本民族文字的时候很少,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姓氏就成为了汉族的姓氏。

㈤ 古代汉族与壮族有什么关系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从古代起,他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以广西地区为主要活动中心的两广地区。它是由许多部落或氏族逐渐融合而成的。宋代开始有“壮”的称谓。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考古资料,壮族和汉族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特别在秦汉以后,大批汉族人民迁来广西地区居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根据基因测定,汉史,语言学,考古。距今八千年前,壮侗诸族从古羌族分出;距今陆千年前,苗瑶诸族从古羌族分出;距今五千年前,华夏族从古羌族分出;距今三千年前,部分古羌族与青臧高原小矮人形成藏族,极少数古羌族人加入c-130基因为主的满蒙诸族。华夏族吸收同为本部族的壮侗诸族,苗瑶诸族,古羌族后裔形成汉族。泰国等中南半岛诸国为古羌族后裔与壮侗诸族。东南亚马来诸族为古羌族在距今两万年前与当地小矮人形成。维族不属于本部族。
壮侗语族(壮、侗、布依、傣、么佬、水、毛南等族,他们的关系是同源关系)是珠江流域的土着民族。岭南地区的诸多史前考古发现很好的说明了这地区是壮侗语族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人类发源地.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而汉族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把百色盘地考古发现的百色石器系统与中国北方的石器系统比较,有明显的差别,从这来看珠江流域的文化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同,有着独立起源发展的轨迹,所以壮侗语族与汉族有着各自的起源地域,从两地遥远的距离来说更是两个不同系统的人类发祥地。
语言是一种表示意念的语音系统,更是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和标志。虽然现代出现不同民族间的融合或相互揉合,但是从他们各自民族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分析依然可客观的看出各自语言发展的概貌,看出民族间是同源关系或是接触关系。因为基本词汇是原始人类在初出现语言时为认识的客观事物命名的固有词语,如天体山川、动植物、人体器官、动作行为、人缘称谓等。这些基本词汇是语言产生时就必然具备的原始词语,并且成为民族语言文化的基因,以相对稳定的语音形式传承下来而较少变化。如某两个民族的基本词汇的语音相近率达百分之三、四十左右,那么就可认定这两个民族是同源关系。所以通过对比壮、汉语中的基本词语比较,就能找出他们间的关系。
从基本词汇对比来看,壮语与汉族在表达同一概念的语音形式有明显差异,从整体来看,两者间的语音既无近同也不存在对应关系。这就表明壮语与汉语有着不同的起源,分别属两个不同的语言文化集团。
从构词方式,即语法结构来看,两种语言短语词序的逆向反差,鲜明地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结构,这种反差并非仅仅是语言外在形式上的所谓“颠倒”的差异,而是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感知表达和思维方式体系,是壮族和汉族各自语言文化的“共同规范”存在明显差异的体现。
综上所述,从基本词汇,构词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来看,壮族的语言文化自成系统,属侗台文化集团的语言体系,其独立起源,而在发展中自秦代汉人南下后吸收和融合了不少汉语词汇,这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汉语中也吸收了不少壮语词汇,特别是汉语中的粤语支系更是含有丰富的古粤(越)语(即古壮语)底蕴。而以往在对壮语与汉语关系的研究中,往往是以汉语文化为中心来立论,把壮语划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认为壮语是从中原黄河流域的某种“祖语”中分化开来,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汉族自秦始皇入侵岭南后始迁到珠流流域,从此才揭开了同这里的土着越人交流融合的序幕,而汉族进入珠江流域的高峰期是明清时代的几百年间。我们很难想象之前的几千年壮族先民的语言会从数千里外黄河流域的“祖语”中分化而来!古代的交通可不像现代这么快捷。
由上分析可见,壮语与汉语的基本词汇明显有别,壮语与汉语的词序结构逆向反差,认知思维逻辑南辕北辙,内部机制缺乏同一性,文化思维大异其趣,说明了壮族与汉族间不是同源关系而是接触关系。现代壮语和粤语是壮汉两族在一千多年的交融中互相吸收和融合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交流必然出现的现象。

㈥ 苗族人、壮族人与汉族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汉族是否为亚洲主体民族

我们苗族自称是蚩尤之后,苗文为:Chik Yeuf,苗族传说,我祖蚩尤死后化为枫树,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苗语,汉语意思是蝴蝶妈妈),妹榜妹留生苗族远祖姜央。苗族古代居住与北方,《禹贡》云:逐三苗于三危。三苗,苗人先人也。三危据说是现在甘肃西部一带,至今敦煌有三危山,后来我们苗族一路东徙,至于今山东境内,就是那是东夷的一部分。又传说,那时候苗族与汉族征战(应该说那时候汉族还没成型,华夏族也就指中原那部分人),苗族首领于是叫苗族人民迁到月亮落的地方去,因为我们祖先认为月亮落的地方将没有痛苦,没想到最后一路南迁,至于今洞庭湖一带,是为荆蛮的一部分。也就是隶属于楚国。后来一部分继续西迁,到达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的武陵地区,于是就号称“武陵蛮”,而居住于洞庭湖一带的苗人就汉化了,后来又据说苗族至于今贵州后,汉朝时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政权,比如夜郎国,且兰等,一部分继续西迁,后和云南境内的白族等原住民的祖先发生征战,可能当时我们祖先是想迁移至先进云南西北的丽江,大理一带,这一些地方当时已经比较文明,可是最后被他们打败,于是迁徙至于今天的云南东南部分。那地方至今是一毛不拔的地方,岩石丛生。清朝时期,满清对苗族采取极端压迫措施,迫使一些苗族向东南亚迁移,至于今天的老挝境内并与当地土着发生火并,但苗族相对于这些东南亚土着还是发达些,生产力比他们高,可是苗族最后还是主动退到山区,在高山定居。有人说:苗族是一个于山依偎的民族,有山就有苗族。山就是苗族的灵魂。在苗人眼中,所谓“一树一生命”的朴素的自然思想使得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

㈦ 壮族和汉族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普遍都是“汉姓”

在我国一共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其中除了汉族其他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而壮族就是这五十四个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壮族主要是生活在广西一带,而且国家还将其变为了一个自治区。相信去过广西的人都知道,在壮族中大部分人的姓氏其实是和汉族是一样的,而且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其他的少数民族在一些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上都和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族已经成了我国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为我国的统一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给予壮族充分的权力,而且在近现代以来,壮族和汉族在共同进步,相互合作中进步。

㈧ 壮族是少数民族,但为何基本都用汉族的姓氏和汉族有什么关系

壮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现大部分已没有单一的血统了,在我们来宾这里发现好多的壮族祖先都是汉人或者是古代越族演变而来,清明扫墓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好多壮族的壮族人都是从宾阳,横县一带繁延而来,而现在那边都是汉族的,而来宾这边又是壮族人,其实在广西壮族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说的语言不一而己,现在的壮族也有好多汉族的融入,汉族当中也有好多壮族人的融入,所以广西的壮族,汉族在广西来说就是一个民族,任何人是分割不了的。

所以说姓氏有这么重要吗?个个都想生儿子,跟自己姓,都说韩信是广西韦姓的祖宗,也不见哪个韦姓人家,立韩信的排位拜他,再说壮族怎么样?汉族又怎么样,都是中华民族一员,不管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很多人都很不情愿承认自己是少数民族的,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当年逃难过来北方汉人,的确他们各方面都跟南方汉族完全没有区别。

广西其实大部分壮族人祖籍都是汉族人的,在清朝中后期为躲避战乱从中原和山东一带迁移到广西的,以前是汉族的,现在归化壮族,但生活习俗和汉族人没有任何区别,壮汉壮汉是不分的,我们也无所谓身份证上写的是壮族还是汉族,总之都是华夏子孙中华儿女!

㈨ 有DNA或者历史鉴定壮族与汉族有什么血缘关系吗

世界上应该说几乎没有 单一纯粹 完全无杂质 的纯正血统,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有人的地方 就有 交往 。
汉族 其实 也不是单一的民族, 光就名称上看,“汉” 取之于 汉朝,所以 先秦时期 基本就没有 汉人这个 概念, 当时 是以 国来划分 人群的· 战争 灾难, 使得人群一直处于 流动之中 这种 交流 就更加 频繁了· 真正的土着 就越来越少了· 苗族 就是很好的例证 他们 一直处于迁徙当中··从北方 东方 迁往 南方 西方。 至于 你说的日本韩国, 从 中原的人知道这两个地方后,交往其实已经开始,可以说他们就已经不是纯正的韩国人和 日本人了· 之后据说 亡秦的子民 有去 韩国 避难的 相信 数量不会太少· 这样的大量输入人口,韩国人 必定是 有 中原人的血统了··。
不知道 这么说对不对· 仅仅是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觉得 首先 我们 都是 人, 这个认知只要大家都认同, 那么民族 的划分 其实 只是一种 符号了· 共同的习俗 语言 就可以称为一同民族。 现在 所说的民族 ·其实 只是我们 祖先 几百年 几千年 前 地域的划分,由于当时 交流相对较少,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习俗和族群认同。随着 交流日益增多
民族 会越来越稀释, 概念 也会越来越 淡薄。 甚至 国家 也会 慢慢消失。
可能以后我们走出了银河系, 见到了另外的人种:外星人。 也许 我们会说 我们是 地球人, 那么地球人也就成了我们共同的 民族·
· 也许 还会出现 人类 和外星人的 混血, 就像现在的 混血儿一样·· 所以我说 世界 必定是 大同的世界· 这点 我们的祖宗 早就看出来了··

与壮族和汉族历史上有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