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您好!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这属于深奥的哲学问题。
我个人认为,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对多方面理解和分析历史是有帮助的。面对历史,不仅需要感性地分析,还需要理性的分析。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建议多读一些史书,多了解了以后,才会有感觉。ˊ_>ˋ
当然,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B. 什么是历史观 历史观有哪几种
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在历史研究中,每遇到一个较大的事情,尤其是事情的发生或者兴衰,人们就会问道:这是真的吗?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这事合乎理性吗?合乎人性吗?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问题多了,研究者就会进一步抽象地思考: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历史发展有没有目标或目的?等等。这样,就把思考推到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哲学领域中去了。可以说,历史观就是关于历史的世界观(包括宇宙观)和认识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属于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原来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不过没有在抽象层次上明确起来,甚至不曾去抽象思考过,但在生活上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做出判断和决定。历史学家也是这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观,不过有些问题还不肯定,不能系统地表述出来,但遇到具体历史问题时,就会做出选择、解释、判断。
历史观 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 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C. 高中八大历史史观是什么
1、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3、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5、革命史观
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6、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7、生态史观
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8、人与自然关系史
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D. 哲学中的历史观指的是什么.
历史观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贯彻和表现.
E. 什么是历史的观点
简言之,就是看待历史问题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客观环境角度,而不是简单地用现在的思维。
F.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 3.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辨证唯物和唯物辩证的关系: 先有唯物辩证,后有辨证唯物; 都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辨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辨证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是机械的方法论是教条的。
G. 什么是历史观 历史观的内容与分类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历史观的分类
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开展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着《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近)现代化;
英雄史观
强调个人英雄对历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往往会犯(课本上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的强调个人对历史的绝对性作用;
正统史观
这种史观主要处于君主专制的历史时期,君主为了维持自身统治,而倡导“正统”一说,即自身身为君主的合法性和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异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贤明化(即早期贤王名臣的后裔),以及“五行更替说”;
社会史观
即从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来研究历史的发展,主要表明社会变化对历史的影响和预兆。相比其他各种史观,该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
个人历史观
就是个人把历史熟读后,有新的体验,新的启发,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言语理解。
H. 什么叫历史观
历史观的意思就是说,你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你不能只是看这一件事情,你要从很多年前的眼光,或者是未来的眼光去看待。
I. 什么是历史观历史观的分类是什么
历史观
历史观 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
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
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
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
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第
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
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
人民群众的活动。”(《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
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这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认识
论根源。社会阶级根源在于:(一)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
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因而难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
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
用;(三)剥削阶级的偏见,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决定了
它们必然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根源在于:社
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
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
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
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现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在西方
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仍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