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对竖琴了解多少
竖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是一种大型弹弦乐器。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的是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乐段,极具感染力。
⑵ 关于竖琴的历史和传说
竖琴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竖琴的外型精致、优美,极富艺术性气质,高雅、清纯如珠玉般晶莹,如朝露般清澄的音色。广阔的音域,独特的演奏效果,余韵悠长、弹来趣味盎然,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像月光下喷泉汨汨涌出的奇景美感,弥漫着诗样的气氛。
【竖琴的构造】
竖琴(英:harp;法:harpe;德:harfe;拉丁:arpa),是一种包括了弧形颈部(或称为“梁”)(neck)、共鸣箱(resonator)、五金装置(它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钢琴或小提琴的琴轸一样,放松或拉紧某条特定的弦)及琴弦(parallel strings)的弦乐器。她在每个地域,如中国、缅甸、爱尔兰、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等等,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琴弦数、弹奏法。(中国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种,“诗鬼”李贺曾写过《李凭箜篌引》。)
现在最常见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除了颈部及共鸣箱,还有一跟圆柱(column)。竖琴的底部(base)有七个踏板,这些踏板系在圆柱里的七根踏板杆(pedal rods)下端,再由踏板杆连接到颈部里的动盘(action),负责掌管七个音(左脚si-do-re 右脚mi-fa-sol-la)的升降。动盘里有两千多个小零件环环相扣,再牵动外面的小圆盘(discs),借由改变琴弦长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每个踏板呼应八度音程中的一个,并有上、中、下三个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每个踏板都配有弹簧,你可以用脚去推踏板,或是放开它们,在各个凹槽间变换位置)。正因为竖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的乐器,再加上木料与雕工,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
琴弦由共鸣箱穿出,再固定到颈部上的铁栓(pin)。把所有调好音的琴弦加起来,它们的拉力(tension)是730公斤。(这是为什么弹竖琴会起水泡又长茧的原因!)
踏板竖琴因需要的不同,琴弦数与琴的大小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47根弦,包含6个八度再加一组最高音的do、re、mi、fa、sol,重量在80磅左右。最下面的一个半八度,用的是钢弦(wire strings),中间音域用羊肠弦(gut strings),高音则因每个人对声音的喜好不同,有时候最高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半八度,使用尼龙弦(nylon strings);也有人因为不喜欢尼龙弦又脆又亮的音色,而从中间音域以上全部用羊肠弦。
琴弦一般有钢弦、羊肠弦跟尼龙弦。有一届以色列竖琴大赛的冠军,是出身于罗马尼亚一个贫穷家庭的小男生。他说小时候练的琴,根本没有钱装上琴弦,只能用钓鱼线代替!现在的我们,真是何等幸福,虽然都用尼龙做成,音色却是大不同。
竖琴同其他弦乐器一样,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调音。演奏者必须在开演或预演前都至少47分钟到场,竖琴的47根弦,每根都需要调音!在调音时,竖琴家还要戴一副耳机,这副耳机连接到一个看起来像随身听的调音装置上,这个装置可以让他听到他想要的音高,他的工作就是让弦的声音听起来正好符合那些音高。
不过,就算弦都调好了,挑战却还未结束,你一共有47根弦,到底要怎样来分辨它们呢?
答案在此:下次你有机会靠近看一架竖琴时,就看仔细点,你会发现所有的弦都涂上了颜色,所有C弦都是红色的,F弦都是蓝色的,竖琴家就靠这这两根弦,继续辨认其中从C到E的各个音符。
弹奏时,因为小指较无力,只使用大拇指到无名指(依序为1-2-3-4)。触弦的部分是第一个关节的指腹前端(finger tips)。可想而知,只要是弹竖琴的手,指纹辨识马上就能看出因长茧而扭曲的纹路。
竖琴里做有名的效果,就是滑奏法(glissando)。这个意大利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滑动”。你一定看过、听过这种效果很多次了,竖琴家把手指从竖琴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所有的音符听起来就好像一个非常快速的音阶(通常是从下往上)。哈泼·马克斯(Harpo Marx)是一个双方向滑音的大师,他可以把手指从下滑到上,再从上滑到下,挥舞不停。竖琴的滑音往往会为音乐添加一种戏剧性的美感。看看一些影视节目就知道了。也正因如此,它往往被滥用,尤其是电影音乐作曲家有时特别喜欢使用这种竖琴滑音。
在莫扎特为长笛与竖琴写作的C大调奏曲等曲目中你能够听到竖琴的演奏。而动画的配乐,更常用的似乎是钢琴,但你依然能在诸如《圣斗士星矢冥王篇》中听到潘多拉的竖琴声或是《千年女王》配乐中的竖琴伴奏。
【竖琴的简史】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目前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现在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蒙台威尔地(Monteverdi)的歌剧 ''Orfeo(1607)'' 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半音器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9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布西着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现在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借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次就是用这种竖琴演出。踏板竖琴就是用脚控制踏板来升高半音。单一动作的踏板,只有两个凹槽(slu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动作一次,能演奏的调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纪初,Sebastien E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为有多加一个凹槽,踏板可以动作两次,所以每根弦可以弹奏三个半音。至此,竖琴发展为可以弹奏所有调性的乐器,而现今音乐会中所使用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concert harp),就是从Erard竖琴慢慢改进而来。
目前世界上保有竖琴最原始风貌的地方,其实不在欧洲,而是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的竖琴构造,仍旧保有当时西班牙移民时期的原貌,虽然不同地域会有一些不同的改良方法。曾经在墨西哥,看过他们的街头艺人,抱着竖琴当场即兴,弹几个chords,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这就很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还有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ensemble:Mariachi(有小提琴、曼陀林、小喇叭)中,竖琴也是原来必有的乐器(现在因为这样的竖琴手已经减少,且竖琴这个乐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只有大的Mariachi才用竖琴)。
【竖琴的演奏】
竖琴使用大谱表记谱,乐器所拥有的音与它由低至高排列的47根弦(有的竖琴有46或48根弦)一样多,即拥有自(b)C(1)至g(4)47个音、六个半八度的宽广音域。所有的音按自然七声音阶排列,定弦基调为(b)C大调。
竖琴琴体下方有七信踏板,每个踏板能控制音列中所有的同名音。所有踏板都设计有三级,踩动它可将音升高或降低。如将七个踏板都踩置于第一级时,音列即为定弦的(b)C大调音阶;置于第二级即为C大调音阶;置于第三级时,就将音列调到了#C大调。总之,利用踏板,演奏者可方便地弹出所有调的七声音阶,并可调制出其他音阶形式,如:五声音阶、泛音阶、含有某种特殊变者的音阶等;也能将全部音列调成某种和弦式音列。
竖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用小指。乐谱中的高音声部由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演奏。单手可奏单音、双音、和弦(同时发响),每只手最多奏四个音,最宽不能超出十度。音型进行幅度很宽时,用迂回进行容易演奏,并能将音与音衔接得很连贯。
两手交换演奏,可奏出像钢琴一样的单音式的分解和弦。泛音、煞音、滑奏是竖琴的特色奏法。
乐器本调:降C大调。
实用音域: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
应用谱号:高声部: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低声部:低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
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柱、挂弦板、共鸣箱和底座)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变音传动机件装置和踏板)。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高音区用尼龙弦,中音区用肠衣弦,低音区用金属缠弦;
变音传动机件:使用曲型铜板。
乐器特色: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阶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虽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竖琴的保养】
竖琴在正常使用下,其寿命可以保持很长久,保养上仅需注意:
1、避免日晒雨淋,或高温差变化及撞击。
2、琴身(木质部分)可用擦琴油,及细致干布涂擦琴身,即可常保光亮洁净。
3、琴弦(尼龙弦部分)是属于消耗性材料,若于不当使用或环境下,较易断弦,故应多预留一组备弦。
若有故障产生,无法简易修复时,可请专业技术人员来维修。
【选购注意事项】
选择竖琴的优劣品,需注意:
1、外观平滑洁净无伤痕裂缝。
2、拨弦聆听琴声,高音部份需坚硬有力;中音部份需铿锵动听;低音部份需沉稳悠长,
3、整体音色婉如珠玉般晶莹,如朝露般清澄,余韵悠长,令人心旷神怡, 方为上品。
4、五金装置部份,应为亮丽紧固,整齐美观为佳。
5、认明品牌信誉,售后服务,及维修能力等,应列为考量。
⑶ 竖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代,猎人发明弓箭,射出时箭发弦鸣,而产生乐音,遂演进为竖琴之雏形。 远在西元前五、六千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广大草原上,有一个皇后的古墓里,发现了 竖琴的原型乐器。后来在漫长的岁月里,竖琴仅仅是宫廷中及皇族之间,才能拥有的神圣乐 器,慢慢地才流传在古埃及各地。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就是里拉琴。竖琴的英文叫作‘HARP’,中国称它为‘箜篌’,
竖琴致分为三种类:
1.拉丁式:最原始,无法转变调性。
2.爱尔兰式:种类款式最多,用手改变调性。
3.踏板式:造型大方昂贵,用脚改变调性。
⑷ 竖琴的发展历史
1.新石器时代至古希腊、波斯、美索布达米亚时期:
竖琴与箜篌、古典吉他、鲁特琴等古老的西洋弹拨乐器(箜篌与琵琶一样,在我国古代是西亚传入乐器)都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弦琴衍化而来,原始弦琴常在原始部落中扮演占卜、丧葬、祈雨等祭祀工具,可以认为它一切古典式弦琴的起源。随着人类音乐艺术发展的不断需要,原始弦琴开始了拓宽音域的努力,其中一支采用增加弦数拓宽音域,竖琴的乐器形式便产生了(另一支则通过指板按弦改变音高,衍化成鲁特琴的雏形)。到古希腊及美索布达米亚时期,古典式弦琴早已从走入民间,成为吟游诗人的伴奏乐器,不再局限于祭祀。
2.古希腊、波斯、美索布达米亚时期至中古时期: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3.中古时期以后: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目前世界上保有竖琴最原始风貌的地方,其实不在欧洲,而是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的竖琴构造,仍旧保有当时西班牙移民时期的原貌,虽然不同地域会有一些不同的改良方法。曾经在墨西哥,看过他们的街头艺人,抱着竖琴当场即兴,弹几个chords,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这就很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还有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ensemble:Mariachi(有小提琴、曼陀林、小喇叭)中,竖琴也是原来必有的乐器(因为这样的竖琴手已经减少,且竖琴这个乐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只有大的Mariachi才用竖琴)。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Orfeo(1607)”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音级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8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及半音阶竖琴。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彪西着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借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次就是用这种竖琴演出。踏板竖琴就是用脚控制踏板来升高半音。单一动作的踏板,只有两个凹槽(slo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动作一次,能演奏的调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纪初,S·埃拉尔(Sebastien E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为有多加一个凹槽,踏板可以动作两次,所以每根弦可以弹奏三个半音。至此,竖琴发展为可以弹奏所有调性的乐器,而现今音乐会中所使用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concert harp),就是从Erard竖琴慢慢改进而来。
20世纪上半页,尼龙弦被发明,逐渐改变了古典式弦琴。使竖琴与古典吉他(古典式弦琴两大经典形式)在短期内普及了尼龙弦。由于尼龙弦具有更优秀的延展力与稳定性,使乐器的音色、音量等表现力相对来说都有了较显着的进步。
⑸ 竖琴介绍
http://www.cnlxx.com/yiya/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8这里比较详细,你自己看吧!
拨琴弦鸣乐器。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大型拨弦乐器。落地琴架呈三角框形弓状。
竖琴使用大谱表记谱,乐器所拥有的音与它由低至高排列的47根弦(有的竖琴有46或48根弦)一样多,即拥有自(b)C(1)至g(4)47个音、六个半八度的宽广音域。所有的音按自然七声音阶排列,定弦基调为(b)C大调。
竖琴琴体下方有七信踏板,每个踏板能控制音列中所有的同名音。所有踏板都设计有三级,踩动它可将音升高或降低。如将七个踏板都踩置于第一级时,音列即为定弦的(b)C大调音阶;置于第二级即为C大调音阶;置于第三级时,就将音列调到了#C大调。总之,利用踏板,演奏者可方便地弹出所有调的七声音阶,并可调制出其他音阶形式,如:五声音阶、泛音阶、含有某种特殊变者的音阶等;也能将全部音列调成某种和弦式音列。
竖琴用左右手的一至四指演奏,不用小指。乐谱中的高音声部由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演奏。单手可奏单音、双音、和弦(同时发响),每只手最多奏四个音,最宽不能超出十度。音型进行幅度很宽时,用迂回进行容易演奏,并能将音与音衔接得很连贯。
两手交换演奏,可奏出像钢琴一样的单音式的分解和弦。泛音、煞音、滑奏是竖琴的特色奏法。
乐器名称:竖琴
乐器本调:降C大调。
实用音域: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
应用谱号:高声部: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低声部:低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
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柱、挂弦板、共鸣箱和底座)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变音传动机件装置和踏板)。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
高音区用尼龙弦,中音区用肠衣弦,低音区用金属缠弦;
变音传动机件:使用曲型铜板。
乐器特色: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阶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虽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在室内乐中,竖琴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独奏时能奏出柔和优美的抒情段或华彩段,极具感染力。
竖琴的起源极早,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大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音响,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形象。由于竖琴的音域很广,技术性能相当丰富,演奏快速乐句、琶音、和弦和滑音等,都十分灵活,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作曲家便广泛地把竖琴用于交响乐队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圆舞曲乐章使用两个竖琴的着名声部奠立的技巧性风格,至今一直是经典性的范例。竖琴在乐队中很少用两个以上。瓦格纳的《莱茵黄金》使用了六个竖琴,那是少见的例外。竖琴一般位于舞台右方,在大提琴的后面。
⑹ 求竖琴的起源地,是谁发明竖琴的
竖琴是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⑺ 竖琴是谁发明的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目前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现在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蒙台威尔地(Monteverdi)的歌剧 ''Orfeo(1607)'' 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半音器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9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布西着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现在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借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次就是用这种竖琴演出。踏板竖琴就是用脚控制踏板来升高半音。单一动作的踏板,只有两个凹槽(slu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动作一次,能演奏的调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纪初,Sebastien E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为有多加一个凹槽,踏板可以动作两次,所以每根弦可以弹奏三个半音。至此,竖琴发展为可以弹奏所有调性的乐器,而现今音乐会中所使用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concert harp),就是从Erard竖琴慢慢改进而来。
目前世界上保有竖琴最原始风貌的地方,其实不在欧洲,而是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的竖琴构造,仍旧保有当时西班牙移民时期的原貌,虽然不同地域会有一些不同的改良方法。曾经在墨西哥,看过他们的街头艺人,抱着竖琴当场即兴,弹几个chords,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这就很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还有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ensemble:Mariachi(有小提琴、曼陀林、小喇叭)中,竖琴也是原来必有的乐器(现在因为这样的竖琴手已经减少,且竖琴这个乐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只有大的Mariachi才用竖琴)。
⑻ 竖琴残片出自两河流域的
目前出土的古代两河流域的竖琴,青石做成的琴架,妆饰着金箔做成的牛头,做工精细,精妙绝伦。
竖琴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
⑼ 世界上最古老的拔弦乐妻之一起源于古寺波是什么词语
竖琴,是一种大型弹弦乐器。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
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
⑽ 竖琴是哪个国家的
竖琴:拨弦乐器。也是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竖琴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我国隋唐时期已有人演奏“竖箜篌”。现今通行者为1811年法国人爱拉所创制,有弦48根,另有七个踏板,能使各弦自由升高一或两个半音,它共有六组半音域,交响乐队中的竖琴是优美大型的拨弦乐器,在弹拨时可以演奏琶音、泛音及和弦。它的音色典雅柔和、优美流畅,在快节奏时又华丽轻盈,缓慢时娴雅宁静。由于她具有如此多采的艺术魅力,许多音乐大师们都把最优美的旋律献给她。如亨德尔、莫扎特、格里埃尔、拉威尔都为她写有协奏曲、独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