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了史记,汉书,还有哪些书是记载了古代历史的啊
最早的历史书:《尚书》(简称:书)
最早的道德行为规范书:《礼记》(简称:礼)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简称:传)
最早的诗集:《诗经》(简称:诗)
最早的字典:《尔雅》
我国地一本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我国地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
《尚书》
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是
《资治通鉴》;为北宋
司马光
所撰.
我过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四库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
清干隆
年间篆修的.
B. 最真实,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的书是什么书··
最全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600多年的历史,真实且详细。 除此还有编年体史书《春秋》按年份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汉代的还有班固的断代史《汉书》、忘了作者的《后汉书》专门记载东汉时期的历史。三国时期的《三国志》,北宋时期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明代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
C. 古代记录历史的书都有哪些
二十四史:
史记 ( 汉·司马迁 )、 汉书 ( 汉·班固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梁书 ( 唐·姚思廉 ) 、陈书 ( 唐·姚思廉 ) 、魏书 ( 北齐·魏收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隋书 ( 唐·魏征等 ) 、南史 ( 唐·李延寿 ) 、北史 ( 唐·李延寿 )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等 )、辽史 ( 元·脱脱等 ) 、金史 ( 元·脱脱等 ) 、元史 ( 明·宋濂等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其他着名的还有:《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春秋》,《通鉴纪事本末》
》。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其中的前四部,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并称《前四史》。也称四大史书。
D. 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
《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后汉书》等。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4、《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着。
5、《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史书
E. 有什么着名的历史书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着。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内容上起汉高祖元年,迄于新莽地皇四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全书由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由东汉班固撰写。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着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书的有关体例作简要说明。 1.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F. 真实记录历史的书籍是什么
真实记录历史的书籍是《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6)记载历史的书叫什么扩展阅读: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
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着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
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G. 古代历史书籍有哪些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着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着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编辑本段史书的分类
按照体例分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都属于这一类。
按时间和空间分类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编辑本段纪传体史书的体裁
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 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 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H. 古代历史书籍有哪些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4、《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5、《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I. 大家把记载历史的书籍的名称全部告诉我,大虾帮忙
这个可多了,正史、野史、笔记小说、专门的典制史、舆地、学案这些都可以作为史料来用。你可以看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然了这个比较难找。张之洞的《书问答问补正》应该就够你用,该兴趣可以去本,十来块钱吧。《书目答问》按经史子集分为四大卷,以下是我从网上粘的一个序目:
卷一经部
正经正注第一十三经、五经、四书合刻本诸经分刻本附诸经读本
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第二易书诗周礼仪礼札记
三礼总义乐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春秋总
义论语孟子四书孝经尔雅诸经总义诸经目录文字音义石经
小学第三说文古文篆隶真书各体书音韵训诂
卷二 史部
正史第一 二十四史、二十一史、十七史合刻本正史分刻本正史
注补表谱考证
编年第二 司马通鉴别本纪年纲目
纪事本末第三
古史第四
别史第五
杂史第六 事实掌故琐记
载记第七
传记第八
诏令奏议第九
地理第十 古地志今地志水道边防外纪
杂地志
政书第十一 历代通制古制今制
谱录第十二 书目姓名年谱名物
金石第十三 金石目录金石图象金石文字
金石义例
史评第十四论史法论史事
卷三子部
周秦诸子第一
儒家第二 议论经济理学考订
兵家第三
法家第四
农家第五
医家第六
天文算法第七 中法西法兼用中西法
术数第八
艺术第九
杂家第十
小说家第十一
释道第十二 释家道家
类书第十三
卷四集部
楚辞第一
别集第二 汉魏六朝唐五代北宋南宋金元明清理学家
集清考订家集清古文家集清骈体文家集清诗家集清词
家集
总集第三 文选文诗词
诗文评第四
卷五丛书目
古今人着述合刻丛书目
国朝一人自着丛书[目]
附一 别录
群书读本
考订初学各书
词章初学各书
童蒙幼学各书
附二 国朝着述诸家姓名略
经学家
史学家
理学家陆王兼程朱之学。程朱之学陆王之学
理学别派
经学、史学兼理学家
小学家
文选学家
算学家
校勘之学家
金石学家
古文家
骈体文家
诗家
词家
经济家
J. 将中国古代历史记载最全的是什么书
00《
》《史记》《
》《
》 《
》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
写成的
,初版于
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
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上起
,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
书”、“
传”,也省称“
”。“史记”本是
书的通称,从
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
)、《后汉书》(
、司马彪)、《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
编撰的《
》并称“史学双璧”。 《
》,简称“通鉴”,是北宋
所主编的一本长篇
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
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
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着名
、政治家
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
通史巨着。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
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
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
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
》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
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
)、《后汉书》(
·
)、《三国志》(晋·
)、《晋书》(唐·
等)、《宋书》(
·
)、《
》(
·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唐·
)、《周书》(唐·
德棻等)、《隋书》(唐·
等)、《南史》(唐·李
)、《北史》(唐·李
)、《
》(后晋·刘昫等)、《
》(宋·欧阳修、宋祁)、《
》(宋·
等)、《
》(宋·欧阳修)、《宋史》(元·
等)、《辽史》(元·
等)、《金史》(元·
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