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伟大历史贡献
1、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与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尤其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案。
(1)我们党依靠什么创造了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Ⅱ 在党的历史上我们是怎样依靠人民创造伟大事业的
首先就是依靠人民战争,然后通过他们的力量去跟封建或者是军阀势力做抗争。
Ⅲ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Ⅳ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什么和什么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唯一宗旨。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Ⅳ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依靠人民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的
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主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Ⅵ 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靠的是党的
原因: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6)我们党依靠什么创造了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政策宣示:
1、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制。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坚持改革开放。
8、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坚持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等其他力量。
10、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Ⅶ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书笔记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一)
风风雨雨九十余载,我党从建立初期的仅仅五十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了现今的近八千万人的大党,也带给了中华民族以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的党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带领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我们党又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领着中华民族在曲折中摸索前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用这最近的三十余年,举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旗,不畏困苦、奋勇前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九十余年的今天,回望过去,历史的轨迹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个可敬可爱的人们和一笔笔可思可想的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全新的角度回溯历史,追寻真相。
从“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翻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等十三个问题出发,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全面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准确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通过本书的阅读学习,我深刻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发展新中国。
建党以后,我们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运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为什么我们的革命最后能够胜利?一方面是我们的党中央从全局高度,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带领工人农民“躺着翻过身来”;一方面是不怕死不怕敌人的爱国战士,奋勇杀敌,不顾一切只为革命能胜利。
建国以后,我们党领带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在曲折里摸索缓慢前行。虽然期间犯过严重的错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泪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我们党依然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能够继续带领国家向前走?
导致犯错误的动机是好的,比如“大跃进”谁也不会认为我们领导人成心把中国搞坏;再者,犯错误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还有,党的领袖跟老百姓同甘共苦;党不回避错误,并且善于总结犯错误的教训,使错误没有白犯,带领我们的事业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发生了飞速的发展,这更是集中体现在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什么能成了国内外许多人探讨的问题。总结作者对十三个为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点。
中国共产党有着最先进的思想基础。我们的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这些都是她执政和永葆先进性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有着最明确的目标。无论是在黑暗中还是在顺境里,我们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党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在继承中勇于创新,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不照搬国外发展模式,不拘泥于姓资姓社的理论。我们党通过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能够在艰难探索中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尽管历史曾有一些失误,走过一些弯路,但都能及时觉醒,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研究生,我们党的成功历史给了我前行的信念和力量:首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立长志,给自己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眼前的苦难吓到,不会被短暂的不顺利击倒。
其次,具体工作思路要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分清哪些是重点工作,应该如何去抓,一项工作该如何开展,干到什么程度,都要理清头绪,把好脉络,分清工作轻重缓急。
最后,还要善于总结学习、创新进步。对于自己或者他人完成的工作,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做完了、看到了都必须去总结经验教训,留其精华不断的完善自己,去其糟粕不断的修正自身。这样才能在科研的路上顺利前行。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
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
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着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着——《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
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
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
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
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
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三)
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了国内外热衷探讨的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2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围绕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15个重大问题,作出了生动回答。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政权建立方面,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收拾了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正视、改正了在执政期间犯下的错误,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这个问题时,作者引述了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
信中写道,国民党“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在他们的初期的胜利是“建立在沙上”的,他们的失败“不是美援的不充分造成的”,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没有一次性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他们是因腐败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为新中国的发展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一个个新成就。1978年,中国的G D P只占世界的1%,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不到世界贸易总额的千分之八。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1978年,中国人均G D P只有127美元,而美国人均9687美元,是中国的76倍,联邦德国是中国的81倍,日本是中国的66倍。中国在世界190多个国家排序中与着名穷国扎伊尔同列,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穷国。
然而,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中,中国的G D P年均增长率高达9.8%。2009年,中国人均G D P达到3000多美元,两亿人口脱离了贫困线,积累了世界第一的外币储备。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首次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创造出了一个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国家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国两制的提议,成功的使香港、澳门得到了回归,并依旧繁荣,同时台湾人民也日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在国际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边界争端,无条件对外援助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理想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在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时,书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986年4月,中国大陆拍摄的反映国民党军队1938年抗击日本侵略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台湾“中央社”负责人在看完影片后,当晚就给台湾领导人蒋经国打电话。蒋经国听说后很是震惊,马上要求“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台湾方面收到拷贝后,宋美龄和蒋经国都很快观看了影片,并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观看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想要也要做些调整。”不久,蒋经国决定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凝聚人心方面,中国共产党开明的民族政策、高效的抗震救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唤起民众、凝聚人心。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胡锦涛就作出指示:加快抢救伤员,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后,温家宝两小时内启程赶赴灾区。
灾区很多干部纷纷组织成立党员先锋队,积极组织救灾,在危险之际冲在前面;有的党员干部,放着自己的亲人不救,而是赶着去救别人,有的党员干部累倒在救灾现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有的党员干部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作为特殊党费上交。意大利民事保护局官员丹杰罗说:“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的救援行动非常及时、得力”,“他们的努力工作意义非凡”!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正确的领导、高效的实施才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能”,才使我们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大、繁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遨游海底的尾巴;骏马选择了草原,因为它有可以驰骋千里的矫健四肢;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只有她能带领中国走出黑暗,走进胜利,走向辉煌。
作为一名在新中国成长下的80后青年,我深深为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年代与国度,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格,增强对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知识的了解,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机构编制系统的干部,我要以“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注重学习,强化素质,与时俱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做好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参谋助手,为嘉兴“三城一市”和“两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四)
谢春涛教授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记录了从建立新中国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对我而言,这段时间正是我从开始有记忆和参与这个过程的六十余年.书中所述历史,包括其中的故事都是我曾经知道的,但记忆的条理却难免有些凌乱.读书的过程伴随着回忆的过程,理顺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思索的过程。
黑格尔把历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历史,即参加过历史过程的同时代的人书写的历史,包括口述历史和回忆录等等,这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珍贵史实。第二类是反省的历史,即后人根据原始历史和各种旁证归纳而成的历史,学校用的历史课本即属此类。第三类是哲学的历史,即是分析历史为什么那样发生,并对其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追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即属此类。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本质上属于第一类历史,是参与历史的同时代人的着作,但是,它却给读者提出了哲学思考:针对当今世界一直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能时,甚至预言共产党必然失败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如雅尔塔会议)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随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流言不绝于耳,二三十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以“十字路口的中国”为题研讨中国向何处去,他们的结论基于他们的想当然,无外乎认为中国会成为“强大的霸权国家”、“秩序混乱的国家”或仍坚持“中国是必然崩溃的国家”。但事与愿违,中国是一个不断进步、迅速强盛的国家。
他们之所以对中国观察如此不准确,除了冷战残余的意识形态的思维惯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观察中国大多是依靠西方媒体来进行的,这就难以观察到真实的中国.因此向他们提供说明中国真实情况的图书是绝对必需的.但这样的图书必须能瞄准外国读者思考的问题,并能跨越文化障碍,讲明白中国故事,并避免说教,才能取得效果。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五)
经过《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学习,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使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新中国,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发展新中国。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深知重担依然在肩,道路依然漫长。但我们坚信,经历过徘徊,探索,前进,奋进中的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的克服种种困难,跨越种种障碍,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经过《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学习,我明白了壮志雄心,报效祖国。我体会到幸福的生活来自不易,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我学会了如何去活着,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去做好人。读完而意义深刻的党历史,然而党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却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接下来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服务。经过《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91年的千辛万苦造就了中国共产党91年的悠悠历史。91年了,她依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巍然不动。那脊梁或许失落过,但从未放弃过;那脊梁或许倒下过,但从未被击败过。大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终于造就了属于这个脊梁的荣耀,创造了属于中国的成功!
我们看到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
Ⅷ 为什么要依靠人民创造丰功伟业
1、党的生命力来自人民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纵观中外历史,一些老党、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最终被人民抛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党离不开人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人民就是党的源头活水,可以说,离开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生命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历史,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然,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先锋和模范、领袖和精英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期待、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3、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虚的,必须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今年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点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4、自觉把初心变恒心
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Ⅸ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在实践中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党要能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就必须尊重的意愿,依靠人民的力量,相信人民的智慧,把党的全部工作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才能无往而不胜。另一方面,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应该坚持也是必须坚持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Ⅹ 中国共产党三大历史成就以及不忘初心嗯内涵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