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系考研需要哪些资料,要考什么
如报考院校有明确推荐教材,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买,不过现在一般都没有要求。
因为一些自主命题包括统考每年都会考史料分析题,而且分值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此历史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或者跨考的同学,有必要学习一定量的史学基础,但直接看《史记》、《新唐书》、《史通》等史学名籍,一方面是时间肯定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考上研究生,考上后再看也不迟。一般历史专业本科课程都有一门历史文选,考研看看这个比较好一些。现在市面上用的比较多也比较经典的历史文选是周予同先生的《中国历史文选》,这本书都是精选一些古代史籍中比较经典的篇章,考研好多题都容易在这些篇章中选取材料。
如果时间不足的话,今年长孙博系列出了一本《史料题》,一部分是选取经典篇章进行解析,还有一部分是选取以往考研真题史料题,进行解析。总体来说,如果历史基础较差或者是跨考的,拿来补一补基础,练一练真题,还是比较好的。
推荐一个比较不错的网站,学习口袋网。里面关于考研类的资料很全,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大家想知道的考研资料信息网站里面都有。在这里真的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报考学校的资料与专业课视频,这对大家考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分享下免费的在线考研资源:网络网盘链接:https://pan..com/s/1O17H08bhA9u8MKYt0NuBDA
‘贰’ 历史学考研考什么
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历史学、英语、政治,这三门科目。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历史学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毕业并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通常予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叁’ 历史专业考研怎么考考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政治,数学,英语公共课,历史学基础等专业课
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肆’ 自考本科历史专业有哪些科目要考,请详细介绍。谢谢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询育福教育‘伍’ 考研历史需要考英语吗还要考哪些科目
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历史学、外国语、政治,这三门科目。
1、历史学,通史(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题30分;4道简答题,每题30分。时间会足够的,不用担心。
2、外国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根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另外还有俄语和日语,考生可以根据所学外国语语种的不同来选择考试语种。
3、政治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陆’ 一般的历史考试中,考什么内容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序言(略)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代码313)考试大纲 1、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4、试卷体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围: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2、氏族公社 3、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3、商族的起源 4、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5、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6、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8、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反展 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4、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5、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汉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5、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7、汉代的社会结构 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9、秦汉的农民起义 10、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晋南北朝 1、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 4、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5、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6、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7、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9、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3、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4、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5、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6、“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7、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8、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9、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七、宋、辽、西夏、金、元 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3、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与宋金对峙 4、宋代经济的繁荣 5、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 3、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东林与复社 5、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6、明末农民战争 7、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 11、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12、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3、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3、中法战争 4、中日甲午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3、义和团运动 三、晚清政局 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洋务运动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思潮 2、戊戌变法 3、立宪运动 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6、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五四运动 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第一次国共合作 9、北伐战争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军阀混战 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4、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 5、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 八、抗日战争 1、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2、抗日救亡运动 3、西安事变 4、卢沟桥事变 5、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 6、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7、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8、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 9、中国军队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2、重庆谈判 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3、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 4、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3、社会主义改造 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经济建设的曲折 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 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 3、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拨乱反正的历程 2、“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2、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柒’ 历史专业考研都考哪些科目啊
摘要 历史考研
‘捌’ 历史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历史学考研主要考历史学、英语、政治,这三门科目。
1、历史学,通史(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题时间3个小时。20道选择题,每题2分;8道名词解释,每题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题30分;4道简答题,每题30分。
2、英语。
3、政治。英语和政治是公共课,必须考的内容。
复试:
1、笔试:你所报的专业内容。
2、面试:英语口语和专业问题提问。
历史学介绍
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历史学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毕业并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通常予授历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