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的年号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上的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的。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历史的什么上扩展阅读: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
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
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
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是一种对天朝效忠的表现。
以古代朝鲜为例,明朝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俱用明朝年号,改用中国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郑氏一直采用明朝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2. 我国历史上的四史是什么
四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着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着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着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着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谢谢,望采纳!
3. 历史上所有朝代都是什么啊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4. 在历史上,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综合来说,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汉朝。
要考察一个朝代的强盛与否,是要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历史成就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例如秦朝这样虽然大一统,卓有建树,开创了很多沿袭千年的制度和思想,成就非凡,但是碍于它的短命常常不把它与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并列说明。
唐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历来是为人所比较的,一个是军事武力的巅峰,一个是文化外交的顶点,两个朝代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造成的历史影响都极其深远的,所以其实很难完全比较出两个朝代何者更为强盛,主要还是基于看待的角度。
二、汉朝将西域、越南和朝鲜纳入控制范围
汉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在西域驻兵很少,遇到战事,西域都护或使者是可以直接调集各国军队的。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汉朝就直接统治了越南和朝鲜。这两个地方不是汉朝的属国 。汉朝在这里设置郡县,直接派遣太守、县令前来统治。
三、汉朝尚武,全民战斗力都很强
从现在出土的文物资料来看,汉朝人的备战程度让人叹服。出土的山东东海郡的武器库表中清楚的写着装备的种类和数量,说一个大概的数字:铠甲9万副、长矛5万支、长刀15万把、大小战车7000多辆,这还是一个郡的武器数量。而汉朝有107个郡,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皆兵。
5. 中国历史上什么时期开始,龙成了帝王或国家的象征
“五帝”时期开始。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
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
(5)历史的什么上扩展阅读
夏王朝建立者为大禹,而“禹”的本意是一种大虫,人们将之附会为龙。所以华夏国家在建立之际,就有了天子为龙这种说法。到了周代,龙正式成为了天子权力的象征,出现了大量带有龙的纹饰。
周代祭祖时就已经高举龙旗。自此,龙便成为帝王象征。到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影响,大清第一次设计国旗时,设计的仍是龙旗。
在历史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某种神秘力量在起着支配性作用。同时,在原始巫术的宣扬下,这种神秘力量被无限放大。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属的神灵。在人们观念中,龙被视作一种神通广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
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6)历史的什么上扩展阅读: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7. 中国历史上是有确切年代记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计算年代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7)历史的什么上扩展阅读:
考古成果
2015年6月21日,中国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国新办举办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尧舜古国文明不再是传说,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证据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发布会上,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全面介绍了陶寺遗址37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与部分研究成果。王巍指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工作队队长何驽指出,陶寺是最初的“中国”。中国最早的国家社会不是夏朝,而是“帝尧邦国”,甚至更早。“初步形成的相对完整的考古与历史文献对应的证据链,不由得使我们相信,陶寺都城遗址就是尧都。”何驽说。
王巍指出,尽管目前还不到“一锤定音”的时候,但目前没有哪一个遗址像陶寺这样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等方面如此契合。
8.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什么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着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1]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2]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3]
9. 历史上朝代的排序是什么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晋( 西晋 、 东晋 )、 五胡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 、 唐朝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夏:约前2070~1600年,都城-安邑(山西夏县),开国皇帝-禹
商:约前1600~1046年,都城-亳(河南商丘),开国皇帝-汤
西周:约前1046~771年,都城-镐京(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都城-洛邑(河南洛阳),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 、 晋文公 、 宋襄公 、 秦穆公 、 楚庄王 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 、 越王勾践)。
战国:前475~221年,战国时代的形式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阳(陕西咸阳),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
新:8~23年,都城-常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王莽
玄汉:23年2月~25年9月,都城-宛城、洛阳、长安(河南南阳、河南洛阳、山西西安),开国皇帝-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曹魏):220~265年,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
三国(蜀汉):221~263年,都城-成都(四川成都),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
三国(东吴):222~280年,都城-建业(江苏南京),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
西晋:265~316,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 李雄 和 刘渊 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 汉赵 (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 成汉 、 前赵 、 后赵 、 前凉 、 北凉 、 西凉 、 后凉 、 南凉 、 前燕 、 后燕 、 南燕 、 北燕 、 夏 、 前秦 、 西秦 、 后秦 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南朝(刘宋):420~479,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
南朝(萧齐):479~502,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萧梁):502~557,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南朝(南陈):557~589,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都城-平城、洛阳(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朝(东魏):534~550,都城-邺(河北临漳),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535~556,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
北朝(北齐):550~577,都城-邺(河北临漳),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
北朝(北周):557~581,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都城-大兴(陕西西安),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
五代十国(后唐):923~936,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十国(后晋):936~947,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
五代十国(后汉):947~950,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
五代十国(后周):951~960,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
五代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902~979
宋(北宋):960~1127,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宋(南宋):1127~1279,都城-临安(浙江杭州),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都城-皇都(辽宁),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都城-太和城(云南大理),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
西夏:1032~1227,都城-兴庆府(宁夏银川),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
金:1115~1234,都城-会宁、中都、开封(阿城(黑)、北京、河南开封),开国皇帝-
金太祖阿骨打、海陵王完颜亮、金宣宗完颜珣
元朝:1206~1368,都城-大都(北京),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都城-北京(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都城-北京(北京),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10. 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时期最辉煌
中国五千年唯一没有昏君的朝代只能是隋文帝杨坚的大隋朝!!
大隋朝五帝三世个个都是文武双全的圣君明主,雄才大略。
开国皇帝隋文帝是中国五千年第一伟人、隋文帝被西方史学界评为全球六千年最伟大的政治家、中国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文治武功古往今来无人能敌;
隋世祖杨广也是雄才伟略、文武双全之雄主!
隋恭帝、隋皇泰主都是聪明神武的少年天子,可惜隋恭帝被乱臣贼子李渊李世民父子用毒酒灌死,原因是隋恭帝手下没有枪杆子以致被李渊害死,可惜洛阳的皇泰主虽年少有为却无军队在手被有枪杆子的王世充害死。
美国哈佛大学认为隋文帝是全世界人类最伟大的大政治家,中国最伟大的皇帝只能是隋文帝,西方史学界更是把隋文帝评为世界六千年第一伟人(第二是牛顿,第三是耶稣)。
周恩来总理从小在南开读书的时候最崇拜的偶像就是隋文帝,周恩来对隋文帝的开皇盛世崇拜的五体投地。
秦始皇只是个富二代官二代继承王位轻而易举,大隋高祖文皇帝则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智谋与努力白手起家,创业艰难指数为历代最高,你把秦始皇、刘邦、刘秀放在隋文帝的位置上,秦始皇、刘邦、刘秀早就被宇文护、周武帝给咔嚓了,因为他们的智商都没有隋文帝高。
况且评价一个帝王首先要看他对中国的贡献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秦始皇无道残暴,秦始皇以严刑峻法苛政治天下,秦始皇因为一颗陨石坠落就把周围一百里的老百姓全部屠杀光了,秦始皇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绝世魔王,新中国今日的你们如果穿越回秦始皇时代肯定都被秦始皇杀完了(真应该让现在秦始皇的极端狂热秦粉穿越回秦朝,让他们体验一下亲手死在他们的偶像秦始皇手上的滋味。)
秦朝的暴政是历朝历代之最,是现在的新中国幸福老百姓完全不可想象想的,秦始皇时代的苛捐杂税、苛捐杂税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你活到秦朝连命都没有。
而隋文帝君临天下三十年始终以王道仁政治天下,隋文帝杨坚勤政爱民堪为中国五千年之最。隋文帝治下开皇盛世正是中国老百姓五千年最幸福、最国泰民安的黄金时代。隋文帝时代对全体中国老百姓免税。
隋高祖文皇帝与秦始皇作比较:秦始皇本身就是王位继承人,他统一六国的基业是轻易从秦国历代先王手上接过来的,除了统一中国外政绩上乏善可陈,文治上一塌糊涂,在隋高祖面前秦始皇就是一个武夫;秦始皇亲政的时候,就已经大权独揽,而隋高祖的创业局面在开国帝王中难度系数最大,由于他是汉人的关系屡遭西魏与北周皇帝猜忌,北周明帝几次派术士赵昭观察隋高祖是否有天子之相,几次差点痛下杀手,同时又受到权臣宇文护之流的陷害排挤。由于隋高祖位望隆重,在屡遭周帝猜忌、又遭权臣陷害的极险恶条件下,还能韬光养晦运筹帷幄,又幸有群士匡护得免大难,虎口逃生实属万幸。隋高祖远远不止于只是统一中国这么简单,还把中国带入了开皇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文治与武功均为登峰造极。光是三年打败突厥,隋高祖只用了十余年时间经济上就超越了汉代整整用了五代皇帝苦心经营、积蓄了七十多年才达到的汉武帝全盛时期的水平,只用了八年就统一中国,古今中外无人可比。而秦始皇善于玩弄权术,一昧用阴谋家所惯用的“法术势”来打压臣下,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秦始皇对待平民更是暴虐到极致,实行严刑峻法苛政重税,天下之人苦暴秦久已。而隋高祖上台伊始就悉除北周苛政猛法,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隋高祖爱民如子,自视为百姓父母,又充分开明的驾驭群臣,以致开皇一朝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出现了一大批忠臣纷纷争相为其效忠卖命。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有二个,一位是流芳千古的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另一位是遗臭万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芸芸众生中,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最具影响。故社会和历史在此也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标准。
1、民生秦朝留给百姓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反,民生最苦无可争议。故从民生角度看,罪恶最大的无疑是秦始皇赢政。
民生最好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数个大治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几个当数文景之治——开皇之治
从这几个时期也很容易找出最能让国家富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几位帝王汉文帝——隋文帝
民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对这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文景之治:汉朝在高祖时,由萧何制定诸多休养生息的政令,政治经济都得到一定的巩固和发展,百姓基本上已经安居乐业。文景之治可以说是萧规曹随的结果。开皇之治: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腐朽王朝,而隋文帝却在晋朝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富裕的王朝——隋。实现开皇之治不仅难度最大,而且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从没落走向繁荣。正如电脑游戏《帝国时代2》中所说——“从隋朝开始,中国繁荣起来……”
综上所述,在以上的几个大治时期中,开皇之治毫无疑问实现起来难度最大,且最具意义。由此观之,从民生这一标准看,最有作为、功德最高的历史人物是隋文帝杨坚。罪恶最大的则是秦始皇赢政。
隋文帝PK秦始皇
对付北方游牧民族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临洮至辽东,延绵万里。于是……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震匈奴。
开皇四年,突厥沙钵略给隋文帝写信:
从天生大突厥天下圣贤天子……致书大隋皇帝:
使……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翁,……今重叠亲旧,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牧,彼国缯彩,都是此物,彼有何异议也。
隋文帝回信写道:
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伊利……可汗:
得书,知大有好心向此地也。……今日看沙钵略功儿子不异。
几个月后沙钵略大喜,便给隋文帝上表说:
大突厥伊利……臣摄图言:
……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顺民望,二仪之所覆载,七曜之所照临,莫万变质来宾,回首面内,乘万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闻也。
突厥自天置以来,……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恒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
顷这气候清和,风云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况今被()德义,仁义所及,礼让之风,自朝满野。窃以天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也。……今……屈膝,永为藩俯……朝夕恭承,唯命是视……
隋文帝PK秦始皇
对母
隋文帝母病,隋文帝衣不解带朝夕侍奉,世称为纯孝。(20岁)
秦始皇迁太后于雍阳宫,杀其二子,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断其四肢,积于蕨下!”死者二十七人,齐客……。主使谓之说:“……”齐客对曰:“天有二十八宿……。”
王按剑而坐,齐客再拜说;“臣闻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王曰:“何谓也?”齐客曰:“陛下……桀纣不至于是矣!今天下闻之,……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王自驾,虚左右往迎太后。
隋文帝如大舜至孝,秦始皇不孝逆母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在中国贬低隋文帝的有三种人:一、崇拜李自成之类反贼有小农思想 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民
二 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重现盛世的
三 把《隋唐演义》这类胡编乱造的垃圾小说当做真实历史看的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忠定公文集》卷十二《论秦隋势之相似》)。
着名汉学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隋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是政治经济军事所有领域的大倒退,隋朝是中华文明永远无法超越的顶峰.
满清、鲜卑龟唐就是垃圾,唐朝与清朝是中国贪官污吏最多的贪污腐败朝代,唐朝太监专政长达一百九十七年,唐朝更是中国最腐败黑暗的朝代,李世民贞观年间老百姓饿死无数,贞观时代老百姓为了躲避李世民的强制兵役不惜自残手足——“”李世民福手福足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