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油价格跌至两周低位,为何会一跌再跌
第一、受疫情影响,需求端急速下跌引起油价下跌压力。我们都知道,整个全球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三大地区,合计占比全球原油进口的94.9%,据统计其中2018年,亚太各国原油进口总量12.12亿吨,占比全球石油进口量的53.6%,各国平均原油对外依存度71.5%。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5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20.5%,全球第一,原油对外依存度72.5%。 2.美国 2018年,美国原油进口3.86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17.1%,全球第二,原油对外依存度42.0%。 3.印度 2018年,印度原油进口2.28亿吨,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10.1%,全球第三,原油对外依存度95.4%。 4.日本 2018年,日本原油进口1.51百万吨油当量,占比全球原油进口量的6.7%,全球第四,原油对外依存度82.8%。
当然作为原油进口大国的我们而已,量化擒牛认为油价暴跌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节省多少外汇储备啊,加上原油价格暴跌有利于RMB国际化,美元不再那么牛哄哄了。
⑵ 为什么油价如此低迷
进入2016年,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跌至每桶30美元左右,创下12年来的新低。遥想2008年,国际油价曾突破140美元/桶,那一时期专家鼓吹油价将会突破200美元/桶。但是到了今天,油价却下跌得愈加厉害,突然间,人们开始意识到,高油价的时代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按一般的理解,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掉就不会再有了,曾经不断有专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在未来的一二百年里消耗殆尽,而石油需求量却是不断增长的,因此油价应该不断攀升才对。可现在为什么石油的价格却如此低迷而且一降再降呢?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大幅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作为世界上的头号用油大国,美国的石油供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产油国家曾经运用石油作为后盾,制裁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所以,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石油储备,并且禁止本国出口石油。但是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气从各大洲各大洋勘探出来,进而出现了一个个规模不等的富油区,比如位于北欧的巴伦支海、中国南海以及美国的近海。石油产源的极大开拓,使美国做出了石油资源贬值的战略判断。
另外,美国人开采石油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比如成熟的页岩油开采技术。页岩油是指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资源,其含量极为丰富,远远超过石油储量,但开采难度较大。如今,利用水力压裂技术,用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石油和天然气,使页岩油(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2013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到达了一个里程碑——石油产量终于超过了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进口量。
基于以上国情,2015年12月19日,美国国会做出了历史性决定,废除了已经坚持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这样一来,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摇身变成了石油输出国,使全球石油供大于求,压低了石油的价格。
主要产油国拒绝减产
美国的经济是非常有活力的。美国人能够生产汽车、药品、高科技以及电影。美国人的产品种类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欧佩克中的国家来说,比如沙特阿拉伯、卡塔尔、伊莱克和委内瑞拉,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相当狭窄,他们缺少别的选择,只有石油才能使他们过上好日子。
现在,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减少了对欧佩克的依赖,这严重影响了欧佩克国家的经济利益,但是,即使油价跌的再低,这些国家也无意限产保价。比如,2014年夏天,国际油价就开始出现大幅下跌,到了2015年秋天,油价已经比一年前下跌了一半,但是这段时间里,沙特、俄罗斯、伊朗等主要产油国却都增加了石油出口,甚至一些战乱国家也保持了稳定的石油产量,比如伊拉克、利比亚。
这些国家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以往的油价实在有些过高,而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不断降低了石油的开采成本。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实际上既在进行“价格战”,又在进行“市场份额战”。石油大鳄们很清楚,如果保价减产,自己的客户就会被美国人和其他竞争对手抢走,这样会陷入丢了份额又赔钱的双输境地。在现今的局势下,还不如仗着石油资源丰厚,通过死磕来干掉竞争对手,以期在将来油价回升的时候取得最后的胜利。
人们不再那么需要石油
美国出产的石油量屡创新高,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也拒绝减产,但是,如今全球范围内经济普遍低迷,在经济不太发达的亚洲,许多家庭都精打细算,他们或者不买汽车,或者很少加满油箱,而欧洲人也开始崇尚节俭的生活习惯。近些年来,相对偏暖的冬天也意味着用于取暖的石油需求将会疲软。此外,全球不断变暖的趋势也迫使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或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将使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受到限制。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石油需求的减少,和新能源与新科技革命的强劲势头不无关系。比如,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石油找到了非常靠谱的替代品。又比如,智能手机、LED技术的出现,降低了台式电脑和白炽灯等耗能产品的使用,这类科技产品使用基数巨大,具有非凡的节能意义。互联网商店的出现,使人们的物流效率大幅提高,汽车节能技术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这些都节省了运输和交通用油。
无论如何,石油价格很久未曾如此低落,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也未曾如此集中。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低油价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⑶ 成品油价或创年内最大降幅是怎么回事
3月28日24时,我国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到来。近期美国原油库存、产量双升态势打压市场,国际油价刷新年内低点。多家机构认为,我国成品油价格将迎来“二连跌”,并可能创出年内最大降幅。
观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近期美国页岩油产业快速回暖、原油库存不断攀升趋势,再加上美联储再度启动加息,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利空消息云集。
美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贝克休斯发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当周,美国运营的油田钻井数量达到652个。这一数据已经连续十周增长,且在过去10个月内实现了翻倍。在去年5月,美国运行油田钻井数曾降至316个。
目前美国页岩油复苏势头为业界所看好。美国能源信息局预测称,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有望达到每日920万桶,2018年增至每日960万桶。与此同时,近期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不断攀升,创出了历史新高。
⑷ 为什么原油价格持续下跌
美国原油期货周一在电子盘中下滑3%至45美元下方,因上周末欧佩克成员在维也纳会议上决定维持产量目标不变,纽约原油4月份合约下滑1.73美元至44.52美元/桶,稍早一度下滑至43.85美元的低点。欧佩克上周末达成协议,维持现有产量目标不变,但表示将更严格执行减产限制,并称5月底将再次集会评估油市进展。市场预计该组织之前做出的减产计划大概有80%已经出现。 期金融动荡加剧,美元大幅波动,美国、中国、韩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这些因素在支撑着油价,欧佩克减产会议近期将落下帷幕,市场波动将有所平息;近期美元出现回落,油价探底反弹;截至3月6日,纽约商业原油库存增加74.9万桶至3.513亿桶,汽油库存减少299.3万桶至2.125亿桶,馏分油库存增加210.8万桶至1.454亿桶,取暖油库存增加168.1万桶至3813.2万桶,炼油厂开工率回落0.43%至82.71%,目前来看原油库存仍偏高,汽油库存处于消化之中;截至3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总持仓为1210253手,基金持仓多单为197055手,空单为203070手,净空单为6015手,基金净持仓再次转为净空单,显示油价处于低位运行;国内调和燃料油近期回落50-100元/吨,现货出现疲态,目前上海期交所的交割库存盘大,沪油宽幅震荡格局仍未改变,后市仍应以短线为主。
⑸ 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是怎么回事
根据“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原则,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日24时开启。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原油供应过剩、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多家资讯机构预测,本轮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或成定局。
对于油价后期走势,中宇资讯分析师许磊表示,由于国际原油上行动力受限,美国原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减产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际原油暴跌以及供应过剩的疑虑仍难以消除,下轮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初步预测在140元/吨,有望迎来两连跌。
⑹ 历史上低油价问题造成的经济危机
1980年代早期,除开沙特阿拉伯之外,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其他成员的产量都超过了约定的限额。到1986年,沙特终于对其他成员的小动作忍无可忍,自己也开始放量生产。原油洪水一般涌入市场,导致价格自由落体一般暴跌55%。不久之后就发生了我们记忆深刻的一幕——美股一天内暴跌22.6%,创下历史纪录。
接下来是2008年美国房市崩盘,之前银行不管不顾的放款和房价似乎摆脱了地球引力的上涨迎来了清算的一天。房价暴跌,只留下银行面对着一堆坏账,然后一步一步,我们走到了大衰退。必须指出的是,在这次危机背后,也有原油的影子——2008年,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油价下跌了40美元以上。
不难看出,两件事的共同点在于都发生了油价暴跌。
现在,又是油价暴跌,又是欧佩克肆意生产,又是投资者志得意满,我们又处在一场灾难的边缘。
油价暴涨固然可能造成经济危机,油价暴跌其实一样可怕
达拉斯联储曾经估计2008年衰退最终造成的实际损失接近14万亿美元。令人不安的是,今日的油价还明显低于2008年至2009年的低点,较之十八个月前的峰值已经下跌了75%。
2015年1月,高盛(230.45, -0.70, -0.30%)曾经说过,70美元的油价就意味着全球大约2万亿美元的期货合约处于风险之下。今天的价位可是在每桶30美元上下。
标普的数据显示,大约1800亿美元债务都存在违约风险。标普还估计,石油公司发行的债券当中50%都存在风险。如果油价不迅速反弹,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重大违约。
行业咨询公司Graves & Co的数据显示,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已经总计裁员大约25万。如果油价继续保持低水平,这一数字将猛烈增长。所有的相关行业企业都将遭遇生存挑战,而为了减少支出,大规模裁员几乎是必然选项。
那些被裁员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的债务难以偿还了,就业机会的损失会逐渐蔓延到其他的行业。
根据各种不同的估算,页岩油行业近些年来发行的债券总量在5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之间。银行的账本上很可能会再度出现大量无法偿还的债务。一旦大公司也开始违约,问题就会逐渐走向高潮。
2007年,那些大金融机构都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而现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最重要的央行也处于同样的境况之下。
2007年危机中,各家央行联手向经济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来缓解压力。可是,2009年之后,他们又纷纷采用了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膨胀到可怕的水平。这就使得他们面对未来低油价导致的任何危机时都会捉襟见肘。现在,他们的弹药库已经空空如也。
当前的原油危机中可能伴随一些地缘政治敏感国家的政权更迭,一场货币危机也隐隐在望。整个世界都在提防着通货紧缩。2007年的危机是开始于美国而席卷全球,而这次的危机可能会同时冲击到所有主要经济体。低油价底下,所有人都讨不了好果子吃,差别只是在于有的是因为收入减少,有的是因为通货紧缩压力。
⑺ 油价再次出现调整,导致油价或高或低的原因是什么
油价分析天天有,通过小编分析发布的油价文章评论来看,似乎有一些人对油价的一些变化因素还不是很了解。原油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油的商品属性、原油库存、汇率、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国际原油投机因素、预期等等。
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冲突会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从目前地缘政治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主要还是在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
心理因素也就是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大量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的预期炒作,导致了油价的上涨趋势。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与投机相影响,现期货相互推动,从而加剧原油价格波动。
⑻ 这次汽油价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2014年12月讯:
据外媒报道,国际油价本周大跌至5年多低点。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分别收于每桶57.81美元和61.85美元,本周分别跌去12%和10%。相对于今年6月的高点,目前价格已接近腰斩。
油价令人震惊地暴跌无疑是2014年最大的新闻之一,并且仍将是2015年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今年年初以来原油期货已经暴跌38%,同时布伦特原油期货今年已经下跌42%。
油价下跌的原因
造成目前油价下跌的原因,除了OPEC决定不减产之外,还包括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美国能源库存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2月5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出乎意外地增加了150万桶。另外,沙特石油部长坚持不减产的表态,也无形中拉低了油价。
1.页石油
谈到油价的下跌不可能不谈到供应过剩的问题,谈到原油供应过剩不可能不谈到美国的页岩油。持续高企的油价催生了压裂革命,这场革命又转而引发了北达科他州以及其他页岩油资源富饶地区的繁荣。 油价下跌将打击页岩油及其他资源的生产,原因是能源公司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削减项目,但投资者对页岩油生产遭受影响的程度持有不同看法。
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分析师写道,实际上,随着很多页岩油生产商将展开生死较量,现金流变得至关重要,甚至可以想见产量一开始会上升。他们写道,这将促使生产商降低已投产页岩油井的产量,将精力集中于新油井。 周三,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称,在截至12月5日的当周,美国石油供应意外增加150万桶,这可能反映出生产商眼下不得不从现有油井挤出尽可能多的石油。
2.价格战
不止是美国,其他主要石油生产国也在大力采油。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保持石油生产的龙头大开,很多策略师认为这无异于打响一场价格战,目的在于击溃页岩油和其他成本更高的生产者。欧佩克选择在备受关注的11月份会议上做出维持产量不变的决定,引发原油期货再一次大跌。 德国商业银行驻法兰克福大宗商品策略师弗里奇写道,这使油价迅速复苏变得不可能,特别是在伊拉克北部和利比亚更多的供应将进入市场之际。
3.需求疲软
供需等式中的另外一方就是需求。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欧洲经济步履蹒跚使需求增长受到抑制。国际能源署(简称IEA)估计,2014年原油日需求为9,240万桶,年增幅仅为68万桶,为五年来最低增幅水平。IEA预计,2015年经济复苏将令原油日需求增加110万桶。凯投宏观经济学家Julian Jessop称,言外之意也就是,油价下跌将提振需求。 欧佩克在周三的月度报告中预测,2015年对欧佩克原油的日需求将从今年的2,940万桶降至2,890万桶。
4.地缘政治风险退散
今年年中之前,油价一直在反弹,背后的一大推手正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包括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引起的对峙、叙利亚内战、逊尼派武装攻击伊拉克北部等等。但是,这一风险很快退散,因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例如,在伊拉克,南部的油田就没有受动乱干扰。不过,也不能完全无视这些搅扰原油市场的因素,未来的某个地缘政治动荡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反弹。
5.美元走强
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属于反相关关系。美元走高时,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对于持其他货币的买家而言会显得更贵,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 ICE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逾10%(美元周三小幅走低),自5月份以来上涨超过11%。
德意志银行首席全球策略师Binky Chadha认为,强势美元是导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毕竟,原油供应增加由来已久。他说,投资者不可能在年中才突然悟到原油供应过剩的问题。 Chadha指出,在美元开始加速上涨不久,油价便开始暴跌。Chadha周四对记者表示,他观察到通常美元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实现过去五个月的涨幅, 油价见底之际可能便是美元涨势止步之时。
油价下跌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三桶油”的影响
对于国内“三桶油”而言,油价下跌对以上游开采业务为主的中海油而言肯定是利空,这必然反映到其2014年的年报中;中石化下游炼化业务较多,上游原料成本下降,有利于其利润增长;中石油兼有上游和下游业务,因此可以通过内部调节对冲油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2.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在当前境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原油价格持续下行,是导致境内成品油形成连跌局面的核心原因。而成品油的持续低迷,使得加油站零售及消费者成为了最大的受益群体。”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说道。
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平安基础化工分析师鄢祝兵认为,油价下跌有利于需求相对稳定的,并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改性塑料子行业,以及成本占比小、客户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印染助剂子行业等。整体来说,成品油价格下调还可影响到许多民生行业,因成品油价格下跌,部分行业油耗成本降低,相应的普通消费者生活成本有所下降。而从成本传导方面来看,食品、烟酒、服装等各方面中均有一定的油耗比例。
成品油价格下滑,对于以原油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物流企业、出租车以及私家车而言,势必会降低油耗成本。
3.对股市的影响
能源学家董秀成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油价下跌将使得一大批原本进口原油的资金留在国内,从而造成货币供给相对宽松,这对于当前股市将是一定程度的利好。
4.对物价的影响
油价下跌使得原材料成本下降,此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下跌。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无疑带来多种利好。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它会将财富从消费者转移到生产者手中。而当价格下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几乎像是获得了“免费午餐”。
有分析师表示,以原油价格为例,其下调引发成品油价格下调,一定程度上将拉低物价水平,对消费者将是个利好。
5.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约6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因此,油价下跌会降低中国经济的总体负担,使工厂生产及最终产品的成本下降。据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称,如果油价持续下跌,到今年年底,中国将省下高达300亿美元。这些钱可用于投资,帮助刺激正在放缓的中国经济。
⑼ 2020年目前国内汽油为什么掉价这么低
目前油价低的原因有
1、国际油价下跌
2、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国内需求降低。
⑽ 历史上由低油价所造成的经济危机有多少次,每次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引起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产生经济危机原因
经济危机可能是:
★经济政策错误
★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自然灾害
★全球化的后果
★金融政策错误
经济危机的后果
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
★社会动乱
★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政变
★战争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当代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 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 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