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梅什么讲历史

梅什么讲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07 15:28:40

1. 梅花的内涵是什么!透彻一点!

内涵: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1)梅什么讲历史扩展阅读:

梅花的社会价值: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

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2. 梅的简介是什么

梅,别名:梅子、黄梅、千枝梅等。花于深冬或早春先叶开放,5~6月熟落,梅核表面有蜂窝状的小孔穴。原产于中国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和应用历史。梅是我国特有的花果树,其分布非常广泛,约15个省、自治区都有保存完好的、处于自然状态的梅树群落。以西藏、云南、四川交界的横断山区为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主产于福建、四川、浙江、湖南及广东等地。中国梅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类。梅果按皮色分为青梅、白梅和花梅三大类,共计323个品种。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通风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怕涝,对土壤适应幅度较广,为阳性长寿树种,迄今还有唐梅、宋梅等珍稀古梅。

3. 梅花的历史、名称的由来

梅花的历史:

观赏梅花之风的兴起,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的,根据《西京杂记》里面的记载,在汉朝初期修建上林苑的时候,有来自远方各个国家所进献的名果异树,这些名果异树里面有朱梅和胭脂梅两种。

梅花的由来:

梅花里面的梅,可以拆分成木和每,其中每的意思是一种有机体自发的生长并且覆盖了全身的黑色物体。

木与每联合在一起则表示了梅雨季节时候果实的成熟,其原本的意思是果实在成熟期和初夏时节江淮雨季重合的树木。

(3)梅什么讲历史扩展阅读: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原产我国的西南、东南、华中及台湾等地,性喜温暖,以在年平均气温15℃一23℃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但也能耐较低温度,休眠期可耐零下10℃—20℃的低温。

而类型及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甚大,如杏梅系的抗寒性大于真梅系的抗寒性,而其中的单杏型最强,象单瓣杏梅,可耐零下25℃一30℃的低温。

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凡排水良好的粘土、壤土及沙质土,Ph值在6—8,地势稍高或有坡度之处,均能良好生长,悔最畏涝,如遇大量积水时,常易根腐致死。

梅花有一定的抗旱性能,而喜温润空气,冬季干燥时常易落蕾,北方气候干燥和大风所造成的生理干旱,长是造成越冬困难和枝条干枯的主要原因,因此,且忌栽植在风口。

梅花属阳性树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树势旺盛,生长健壮,且开花繁密,否则树势衰弱,花芽不易分化、病虫害增多。

梅花花后萌发新枝,在4-5月生长最快,在5-6月间停止生长,花芽分化在停止生长后15-20天,时间约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4. 梅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

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迁徙分布: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

秦朝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省)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梅免,新莽时有安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

5. “梅”姓的起源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梅姓来源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梅姓发祥于今湖北黄梅一带,后不知什么原因,大批迁衍于河南汝南。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早期的梅姓,主要是活跃在现在的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先秦之后,才渐有梅姓人散见于史册。秦有丹阳(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汉初有益阳(今属湖南)人梅,西汉中叶有南阳(今属河南)人梅免,新莽时有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梅福。这些史实表明,秦汉之际,大多梅姓移居相对富庶的中原一带,其他梅姓则以黄梅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魏晋南北朝时,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为昌盛,并呈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后逐渐发展成为梅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际见诸史册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赜、梅陶父子外,还有吴兴(今属浙江)人梅虫儿。可见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广大地区。隋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加藩镇割据,阉宦专权,又加唐朝所请的援兵回鹘烧杀掳掠,黄巢起义又紧随而来,社会激剧动荡,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广,今广东一带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际,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为最,可谓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并且此际梅姓已有人定居于甘肃。明初,梅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清代以后,梅姓在全国分布更广,并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多此姓,上述六省之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郡望堂号
梅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汝南郡——汉置郡。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安徽颍河、淮河之间。
堂号:
“汝南”、“华萼”、“绩学”、“宛陵”等。
宗族特征
1、梅姓历史源远流长。从梅伯到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2、宋、明之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梅姓人士很多,尤其表现在文坛上,他们大放光芒,备受后世推崇。3、梅姓人济济多才,从地域上讲,尤以安徽宣城人为最。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收录了梅姓人四十七名,其中二十名为安徽宣城人,占到了全体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
名人精粹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武汉之武昌)人,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最工写鸡,以此知名,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梅尧臣: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文学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世称梅都官。其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因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有《宛陵先生文集》。梅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着名曲作家。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着述颇丰。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梅清:安徽宣城人,清代画家、诗人。顺治年间举人。笔法挺秀,墨色苍浑,画松别饶风致。其子蔚,山水得家传,兼工人物。梅庚:梅清从孙,清代画家、诗人。康熙年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与梅清、石涛均为黄山派名画家。工诗,有《天逸阁集》。梅朗中:梅鼎祚孙,清代诗书画家,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着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梅 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梅曾亮: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学家。道光进士,官户部郎中。专力古文,有盛名。诗亦清秀。有《柏枧山房文集》。梅贻奇:天津人,现代着名学者。一九三一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一九四九年赴美。一九五七年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有《梅兰芳文集》。

6. 古代梅的历史是什么

梅之引种栽培已有悠久历史。
在漫生长岁月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工栽培环境的不同,梅的性状发生遗传变异,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于是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变种和品种。
野生梅树一般不可能形成只开花不结实的类型,否则会因不能繁衍后代而被自然淘汰。野生植物无品种可言,到了汉朝,梅始有品种记载。在本书第二章已经提到,汉武帝时,群臣所献梅的品种有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其中已有观赏梅花品种出现。

7. 梅的资料!

梅花简介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 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着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着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梅是我国的特产。她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 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2150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了朝鲜,8世纪便引种到了日本。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有有志之士在栽培研究。连欧美的友人也开始接受梅花精神,盛赞蜡梅的香味是“冬天的甜蜜”。

学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别名:春梅、红绿梅、干枝梅、酸梅
科名:蔷薇科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 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她以韵胜,以格高,色、香、韵、态俱佳,且凌寒先与百花之前独放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她开花特早,且花期较长,树姿苍劲,花香沁人,品种繁多,且类型丰富,神、态、色、香俱居上乘,在枝姿、花色、花型、萼色等方面均富于变化,易于栽培管理,又易形成花芽。除配植于园林或大片栽植为梅园 、梅岭、梅溪外,又适盆栽、切花、盆景及桩景等用,此外,果梅还有药用,加工食用以及烹调等其它用途。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多年生乔木,可高达10米,树干褐色,多纵驳纹,小枝青绿,多刺枝,叶广卵型至阔卵圆形,长4—10厘米,宽⒉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阔楔型或近圆型,幼时两面具短绒毛,后渐脱落,长成之叶仅在反面叶脉处有少量绒毛,柄长1—⒈5厘米,花多一芽处1—2朵,多着生在当年新枝上,具短梗,多呈淡粉红至白色,直径1一⒊5厘米,清香或芳香,于冬末春初先叶而发,核果近球型,侧面扁圆,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色,密被短绒毛、味酸、粘核、核近卵圆形,表面见蜂窝状圆点,花期从广州的元月至北京的四月,都可欣赏到她的丰姿,果热期5—7月。
蜡梅和梅同属蔷薇目,但梅花属蔷薇科,蜡梅属蜡梅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腊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也,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蜂蜡,故得此名。”
坚持,执着和不离不弃,傲骨、历尽沧桑、凌风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色: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谢时色亦不淡,树质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成片栽植上万株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香: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略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形: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
韵: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今天,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时: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侯,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开花期也因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而异,广东12月至1月,沪宁2月至3月,北京3月至4月。
除此之外,观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8. 姓氏“梅”的由来

关于梅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子姓,是汤王的后裔。殷商时,商王太丁封他的弟弟于梅(今安徽毫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在朝中任卿士。他忠直敢谏,对纣王的荒唐行径多次提出批评,结果触怒纣王被废黜,后又以酷刑杀死。周武王灭商以后,又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忠侯,其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命姓,称梅姓。
南方少数民族有梅姓。《魏志》记载 南蛮有梅姓。 ,《旧唐书》记载 北狄奚酋长有梅姓 。

堂号
宛陵堂 :宋朝时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尧臣,世称 宛陵先生 ,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工诗,与欧阳修为诗友,着有《宛陵集》。

历史名人

梅兰芳:现代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京剧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
梅文鼎:清代天文数学家。以学识为康熙赏识。他曾系统地考察古今中外历法,指出《明史》历志初稿谬误五十余处;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着作达八十余种,富有科学价值。
梅尧臣:北宋文学家。与欧阳修为同僚,切磋诗文,推动了古文运动。其诗平淡朴素,含意深刻。与苏舜钦齐名,人称 苏梅 。
梅郎中:清代诗书画家。善诗书画,时称 三绝 。有《画带园集》。
梅月:明代进士。嘉靖间,人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 梅月双清 之谣。
汉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东晋有儒学家梅赜,宋代有三司户部判官梅询,明代有经学家梅鹗、戏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画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

阅读全文

与梅什么讲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