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尔滨历史是什么
哈尔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长期以来,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并没有给地处祖国边疆的哈尔滨太多的笔墨,直至辽金以后,哈尔滨才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注脚。
作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哈尔滨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来,哈尔滨的历史尤其活跃,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开始繁荣,初具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端口,先后吸引了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在这里聚集,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积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万,其中市区人口38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之美称。
哈尔滨话原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根据最新的东北官话标准,哈尔滨话被划分为东北官话松辽片,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
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B. 哈尔滨的历史谁知道哈尔滨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端口,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2qS0tYrc7bSSvYEP373z-MqZsYrpL3wG5SnD57gl_
C. 哈尔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东铁路1897年开始建设之前,哈拉滨就是个村子,铁路运行之后,各国领事馆在这里落成,侨民迁入,1905年中央政府设治机构,哈尔滨这才有了正式的行政状态,也就是说,哈尔滨的城市历史应该从1905年算起,现今是2019年,哈尔滨的城市历史114年了。作为一个受本地文化西化影响的哈尔滨人,我爱这座城市的风貌文化,厌倦它市民工资水平全国倒数贫富悬殊的状况,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真的发展富裕起来。
D. 哈尔滨的历史多少年
110年,从1898年哈尔滨开端口到今年正好110年
E. 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的西南部,下辖5县〔呼兰、阿城、宾县、方正、依兰),面积为18076平方公
里,人口526万人。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哈尔滨市有悠久的历史。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大败辽军后称帝,建立金国,定都会
宁府(今阿城市上京旧址,俗称白城)。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开始成为近代化城市。从本
世纪初至20年代末,俄、英、美、日、法等30多个国家的资本家在哈尔滨开设了工厂、洋行、商店等,
有16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使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国际贸易城市。
近现代的哈尔滨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00年,在哈尔滨、呼兰、依兰等地瀑发了
爱国清军和义和团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斗争,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23年成立的
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
哈尔滨召开,成立了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后迁至奉天(今沈阳市),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中共满
洲省委又迁回哈尔滨,罗登贤任省委书记。从此,哈尔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
心。严酷的斗争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民族英雄。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赵尚志、杨靖宇、周
保中、赵一曼等。建于1948年的啥尔滨烈士陵园记载着1628名烈卜的英名和19位着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哈尔滨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物遗存。经文物普查发现各类遗址300多处,其中辽金文物遗存
特别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保单位24处、市级文保单位20处。
坐落于哈尔滨船舶学院内的文庙,轩昂凝重,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是黑龙江省最完整的仿古建筑
群,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阿城市阿什河乡的白城。它是金朝的早期都城,自1115
年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止,先后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建都于此。迁
都后,上京城仍是金朝东北北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建筑,始建于1908年。中国30年
代文坛上瞩目的青年女作家萧红在这里度过了她金色的少年时代。为了纪念这位女作家,萧红故居已于
1986年修复后对外开放。
F. 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
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经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
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金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为两大汉军万户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后,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端口,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1913年1月29日,吉林省民政公署根据《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将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改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署设于哈尔滨。
1931年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
3月1日伪满洲国建立,
7月1日,伪满洲国发布命令,成立哈尔滨市政筹备处,隶属伪国务院,
1933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
1937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改为哈尔滨市公署,隶属伪滨江省公署,为省会城市。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年滨江省改为松江省。
1949年3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改称哈尔滨市政府,仍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4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改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隶属松江省人民政府,为松江省省会城市。
8月12日,根据《区街组织变更案》,决定改市、区、街三级政权体制为市一级政权组织机构。同时调整区划,将南岗区与马家区合并,撤销北傅家区。全市由11个区改为道里、南岗、新阳、东傅家、西傅家、顾乡、太平、香坊、松浦9个区。
1954年8月1日,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隶属黑龙江省。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千米。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
2013年9月,哈尔滨成为国务院发改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G. 哈尔滨有多少年的历史
哈尔滨之名,众说不一。一说蒙古语“平地”;一说满语“晒网场”;一说女真语“阿勒锦”,汉译“荣誉”、“声望”之意。今哈尔滨市区,汉晋属夫余,隋唐属靺鞨,渤海国时归鄚颉府,辽属东京道完颜部,金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辖区,后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统辖。光绪初年添设民官后,松花江以南分属吉林将军辖区的宾州、双城厅管辖,江北属黑龙江将军所属呼兰副都统管辖。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以此为中心修建中东铁路,人口集聚,兴办商行工厂,城市迅速兴起。 1905年10月31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清廷批准,添设哈尔滨关道(即滨江关道),翌年5月1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八日),正式设置道署,驻滨江城(今道外区)。
1907年1月1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清廷决定“哈尔滨开为商端口”。同年 1月23日(农历十二月初十日),吉林将军与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滨江厅,隶属滨江关道; 4月18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设署启用关防,首任滨江厅江防同知在傅家甸(今道外)“开篆任事”。同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十八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公布非法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将端口头区(今道里)、新市街(今南岗)7平方千米土地划为市区,归公议会管辖。宣统年间(1909—1911年),将双城府和阿城县沿江的一部分村屯划归滨江厅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滨江厅改为滨江县。1919年12月,黑龙江省长公署决定,于哈尔滨江北设置马家船口市政局,翌年1月31日改为松北市政局。192 1年2月5日,成立哈尔滨市政管理局,掌握中东铁路沿线各地方行政。1922年11月24日,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宣布,所有东省特别区内之军警、外交、行政、司法等均归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监督节制。1923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成立,驻哈尔滨端口头区。1925年9月1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松北市政局改为松浦市政管理处,旋改松浦市政局。1926年3月30日,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布告,取消哈尔滨市公议会,宣布成立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6月17日,《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公布实施,将端口头区、新市街划为哈尔滨特别市管辖区域,其余马家沟、老哈尔滨(今香坊)、新安端口(偏脸子)、八区、顾乡、正阳河等仍归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管辖,称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1927年12月1日,将滨江县马路工程局与卫生局合并改设滨江市政公所。1929年5月1日,将滨江市政公所改为滨江市政筹备处,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等地归滨江市管辖,隶属吉林省。至此,哈尔滨形成了5市、县并存的局面。
东北沦陷后,1932年7月1日,伪满决定,成立哈尔滨市政筹备所。1933年6月19日,伪满国务会议决定,从7月1日起将原哈尔滨特别市、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辖哈尔滨市、吉林省辖滨江市及江北黑龙江省辖松浦市政局辖区“四合为一”,并将滨江县全境、呼兰县10屯和阿城县31屯划入,成立哈尔滨特别市,总面积930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人,由伪国务院直辖。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从7月1日开始将哈尔滨特别市改为普通市,隶属滨江省管辖。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除保甲制,实行区制,全市划分为端口头、新阳、南岗、马家、东傅家、西傅家、顾乡、香坊、太平、松浦10个区。1940年10月1日,伪满进行国势调查,哈尔滨市总人口64.55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年8月31日,国民党政府颁布《收复东北各省处理办法要纲》,重划东北行政区划,哈尔滨市为中央直辖市。1946年5月建立人民政权,隶属中共北满分局领导。同年11月18日,改为哈尔滨特别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49年2月6日,东北政委会决定,各特别市一律取消“特别”二字;3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改为哈尔滨市。同年4月21日,东北政委会决定,改为松江省辖市。同年10月,哈尔滨市分设9个区。1953年7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从8月1日起改为中央直辖市。1953年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16.3万人,已经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哈尔滨市改为省辖市,“并入黑龙江省的建制”,同年8月1日正式改变隶属关系。1956年8月28日,将东、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将道里、顾乡2区合并为道里区,将平房区改为城市区。调整后,哈尔滨市分设道里、道外、南岗、太平、香坊、平房6个城市区,朝阳、王岗、松浦3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省直辖的肇东、宾县、阿城3县和绥化专区的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9月27日,将香坊区部分区域划出设置动力之乡区(后改为动力区);10月22日,将3个郊区合并为滨江区;同年底撤销滨江区,将郊区农村公社分别划归各城市区管辖。至此,哈尔滨市共辖7个区、4个县。1960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将松花江专区的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5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将哈尔滨市领导的肇东县划归松花江专区,使市属县达到8个。1963年3月8日,恢复滨江区,将郊区各公社划归滨江区管辖。1965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哈尔滨市领导的8个县划归新设立的松花江专区。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原滨江区所属郊区各公社仍划归各城市区管辖。1983年9月3日,国务院批准,将松花江地区的阿城、呼兰2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1985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计划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1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和松花江地区所属依兰、宾县、方正3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至此,哈尔滨市共辖道里、道外、南岗、松北、香坊、平房、呼兰、阿城8个市辖区和双城、五常、尚志三个县级市、方正、通河、巴彦、依兰、宾县、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7个县,8区10县。
H. 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长期以来,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并没有给地处祖国边疆的哈尔滨太多的笔墨,直至辽金以后,哈尔滨才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注脚。
作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哈尔滨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来,哈尔滨的历史尤其活跃,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开始繁荣,初具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端口,先后吸引了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在这里聚集,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积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万,其中市区人口38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之美称。
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时哈尔滨地区属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其古地名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
(8)哈尔滨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哈尔滨是我国着名的冰雪旅游城市和北方音乐名城。哈尔滨地处中国寒冷的北方,冬长夏短,历史记载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1.4摄氏度,全年结冰期在190天左右,因此被称之为“冰城”。哈尔滨冰雪节被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哈尔滨的夏天绚丽多姿,别具魅力,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有40余年的历史,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盛会,为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都是着名的旅游胜地。
哈尔滨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尔滨文庙、极乐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誉为"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因此,它还有个雅称叫“丁香城”。
I. 哈尔滨有什么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1、方言
哈尔滨话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
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2、宗教
哈尔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犹太教和萨满教。
3、习俗
野游。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冬泳。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47]
喝啤酒。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看冰灯。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
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9)哈尔滨有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
1、哈尔滨中央大街 ,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现在已成为哈尔滨旅游、购物、娱乐、餐饮的集中地,融合了整个哈尔滨的美食和特产。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百年老街,是哈尔滨市的名片。街路两侧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精美建筑。在精美的建筑中,各种小吃、快餐、西餐,韩式、日式等料理多如繁星。
2、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3、哈尔滨极地馆是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三大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家以极地动物娱乐表演为主题的极地馆。被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 Advisor”评选为“全球杰出景区”。
“极地鲸灵炫乐团”完美钜献,世界各地着名极地动物明星齐聚哈尔滨极地馆,倾力领衔世界顶级的七大主题表演。世界唯一极地白鲸水下表演秀,中国第一美女驯养师与白鲸米拉共同演绎了感动世界的梦幻传奇——“海洋之心”,入选美国赫芬顿邮报“全球50个历史时刻”!
J. 哈尔滨的历史有多久了!
有一种说法(1987年彼得洛夫.夫在美国出版的《松花江畔的城市》中谈到:“1899年5月16日,在距松花江畔8俄里的地方建起第一间铁路建设者工棚,周围很快形成一个小村,这个地方后来被称做老哈尔滨……”
地质学家阿努钦在自己的书中(1948年)写到:“……工程师什德洛夫斯基在现在的桥庄(36棚,译者着,位于道里区偏脸子,此处距离差8公里)建起第一间工棚,应把这个日子视为哈尔滨开始建城的日期”。在工棚建成方向上有很多分歧,我想,没必要理会这些。什德洛夫斯基具有旧时学校工程师责任感的特点,多半是下达了同时建设两个工棚的命令,当时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工作,但他没有想到,日后的历史学家们将会认真地寻找:第一所工棚建在哪?
另外一种说法:4月26日(他们到达后的第三周),城市(将来的)气象站的第一位站长韦谢洛夫佐洛夫•弗•恩在他的观察日记中做了第一描写,因此,可以把1898年4月26日这一天看成是哈尔滨的建城日(跟最初记在文件上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