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门的历史资料300字
澳门历史: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于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干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妈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
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Ⅱ 澳门何时被谁占领,占领了多少年
澳门1553年被葡萄牙占领,占领了446年。
葡萄牙开始对澳门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准备登上澳门时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船潮湿,要求借地晾晒,并贿赂了地方官吏汪柏。
取得了停靠澳门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1987年中葡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
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
1749年(干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为政权移交仪式拉开序幕。下午4时30分,在亿万观众的见证之下,最后一任澳督韦奇立走出澳督府,迈出了居住了8年之久的澳督府。站在斜向门口的位置等待仪式开始。
17时,在澳门警察乐队所奏响的葡国国歌声中,葡国国旗从楼顶的旗杆处降下。随后降旗手将降下的葡萄牙国旗折叠好后送到韦奇立的手中,韦奇立接过国旗并紧紧抱在胸前,面向嘉宾再次致意,望着天空及澳督府仍挂着的葡萄牙国徽深深鞠躬后便离开澳督府。
Ⅲ 澳门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二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截至2018年3月)。 [1]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经过100多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着名的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成为全球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2017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录得4042.0亿澳门元。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澳门列入全球美食文化创意城市网络。
Ⅳ 澳门历史简介20字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
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4)澳门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背景: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
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
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
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1749年(干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
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
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
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
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
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澳门市名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干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金莲花标志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
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
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Ⅳ 澳门的历史背景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干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Ⅵ 澳门的历史资料
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6)澳门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贰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截至2018年3月)。
澳门特别行政区(北纬22°11',东经113°33')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东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门半岛连接广东珠海,而南方则是氹仔、路环和路氹城所组成的大岛,属海岛市,暂未有正式的名称。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0公顷合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面积约是华盛顿特区的1/6,新加坡的1/22、香港的1/34。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
Ⅶ 澳门的历史沿革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
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然而,澳门并不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殖民地,日本长崎才是第一块。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1987年,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在这四百余年间,中欧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天主圣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沿岸优美的海滨胜景。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草案)》。
Ⅷ 简介澳门的历史,重点.字约100字左右
澳门自秦始皇三征岭南后属中国版图,从明中叶的1557年开始租借予葡萄牙人,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清朝交地租并占领关闸;1887年,葡萄牙与大清签订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980年代,葡萄牙与中国探讨澳门前途,其后于1987年签署《中葡联合声明》,葡萄牙根据声明于1999年12月20日移交澳门主权予中国,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澳门为独立经济体,其中旅游业与博彩业为重要产业,尤其主权移交后开放赌权,现发展为“世界上第一大赌城”。澳门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万。
2017年澳门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依国际汇率为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二。澳门201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为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二。
(8)澳门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贿赂当时明朝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巡视海道副使汪柏,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
1557年,明朝在香山县设提调备倭巡辑,俗称守澳官衙门。葡人除向明朝广东市舶司缴纳船税外,为巩固其在澳门的地位,每年贿赂广东海道副使五百两白银。
1571年,在广州交易会,葡萄牙人按惯例贿赂海道副使500两白银之际,广东布政使在场,翻译祇好称该贿赂为付给明国政府的“地租银”,受贿官吏祇得由布政使上交“地租银”到国库。从此,葡萄牙人的贿赂变成地租。
1574年,明朝在莲花茎设立关闸由海防副使管理,1608年香山县令蔡善继颁布《制澳十则》加强管理。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管理。在其后的几百年内,澳门一直是世界与中国和近邻进行交流的根据地,即使是西班牙主导时期也没有改变。
1640年当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西班牙,于是获授“天主圣名之城”的称号。澳门历史上以中西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相当重要,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1685年,清朝分别于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设立海关,编澳门海关入广州海关,改称澳门关口,设防御1人、家人2人。
1731年,清朝在澳门前山寨设立香山县县丞衙门。1744年,清朝又设立澳门海防军民同知指挥县丞衙门与澳门驻军。
1748年,华人李廷富和简亚二犯事,驻澳葡兵于大炮台拘捕,因拒不认罪被葡兵毒打致死。澳葡总督梅内泽斯拒不交出兇徒,次年经多番交涉,梅内泽斯交出兇手。此事件导致大清于1749年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进一步加强清朝对澳门的控制。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卡斯特罗以葡萄牙女王唐娜·玛丽娅一世的名义向葡印总督发布的圣谕,后人称《王室制诰》。
1807年,拿破仑一世领导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占领葡萄牙。翌年7月,英军借口保卫澳门免受法军占领,曾一度强入澳门,及后在清政府的压力下,于当年11月撤出。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清朝交地租并占领关闸;1851年,占领氹仔;1863年,占领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等地;1864年,占领路环。
1879年,占领龙田村;1883年,占领望厦村(望厦)、荔枝湾、石澳及青洲等地,建立海岛市
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中国同意葡国“永居管理澳门”,但未经中国同意葡萄牙永不得转让澳门予他国。
清朝末年(1908年),葡萄牙要求扩展边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澳门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翌年攻占广州,1941年占领香港,葡萄牙在二战保持中立,所以澳葡政府亦宣称中立,但日军基本上已经封锁澳门经济及视澳门为情报基地。
战后的1955年,葡萄牙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博。同年11月,澳葡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新的文人政府实行去殖民地化政策,放弃所有殖民地,驻澳葡军开始逐步撤出,但中葡尚未建交,中国亦不愿澳门先于香港主权移交故承认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中国领土。
1975年12月31日,澳门最后一批葡萄牙驻军撤出,至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暂时没有军队在此城市进驻。
1976年2月17日,葡萄牙以第1/76号法律形式颁布《澳门组织章程》,为葡治澳门的宪制文件。
1979年,中葡建交。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为澳门前途谈判四轮,次年4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葡萄牙总理席尔瓦高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
联合声明说,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行使澳门主权。
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北京通过《澳门基本法》(共九章145条目、另加三附件),并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颁布。
1999年12月20日凌晨零时,在中葡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交接礼会场场内交接澳门主权。同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国正式行使澳门主权。
Ⅸ 澳门的历史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干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
澳门由秦帝国起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和百越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Ⅹ 澳门历史资料
澳门历史资料: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明代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辖地。1521年屯门海战失利后,葡萄牙人转往澳门地区寻找地盘。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贿赂当时明朝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巡视海道副使汪柏,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居住。1557年,明朝在香山县设提调备倭巡辑,俗称守澳官衙门。葡人除向明朝广东市舶司缴纳船税外,为巩固其在澳门的地位,每年贿赂广东海道副使五百两白银。
1571年,在广州交易会,葡萄牙人按惯例贿赂海道副使500两白银之际,广东布政使在场,翻译祇好称该贿赂为付给明国政府的“地租银”,受贿官吏祇得由布政使上交“地租银”到国库。从此,葡萄牙人的贿赂变成地租。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0)澳门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澳门地理位置:
澳门位于太平洋、南中国海沿岸,地处珠江口西岸,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区。北部与广东珠海拱北相邻,西部隔西江支流、内港及夹马口水道与湾仔和横琴,隔伶仃洋东望即是香港的大屿山,南面与万山群岛相望。
澳门包括北部的澳门半岛以及南部的离岛区域。澳门的离岛区域由氹仔、路氹城和路环和所组成的大岛海岛市。该岛原为氹仔岛和路环岛,但在路氹连贯公路工程开始后,因为填海和西江水流带来大量泥沙的关系,两岛之间的海床变得越来越浅,公路旁的土地亦越来越多。
澳门当局有见及此,便规划填海工程,而所得出来的土地就是路氹城。另外,从2013年7月20日起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式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管辖,所以也有人认为此1.1平方公里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属于澳门。
古澳门地形基本上是丘陵地形,花岗岩地的质丘陵、台地广布,构成澳门地形主体。澳门的天然的平地很少,主要有半岛中部、路环东南部及西南部的海积层;氹仔大小潭山之间连岛沙洲;以及古时澳门岛与大陆相连造成半岛的莲花茎。始于1863年的填海工程,则是主要为澳门提供平地地段的来源。填海工程使现今澳门的轮廓与数百年前大为改变,亦使海岸线趋于平直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