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侯景是什么朝代的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也就是北魏时期的人~
Ⅱ 一人作乱,三国遭殃,为何侯景仅凭8000人就可轻易灭南梁呢
侯景,南北朝时期非常知名的一号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北魏,曾经参加过六镇起义,北魏分裂后投奔东魏权臣高欢,之后镇守河南十余年。不过侯景可是一个极有抱负的人,高欢死后就开始了反叛活动。由于侯景非常善于造势,因此其一人作乱,三国遭殃,而南梁更是因为侯景之乱亡国。那么,为何侯景仅凭8000人就可轻易灭南梁?
侯景生长于北魏六镇,由于靠近柔然,因此经常会进行厮杀,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尚武的传统。
此外,为了对付东魏,侯景还向其死对头西魏请降,声称愿意一块儿胖揍高澄这个小屁孩儿。
你还别说,侯景的计策还很管用,毕竟河南之地大家都是垂涎欲滴,于是侯景完美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西魏、南梁在互相不知道侯景都向对方投降的情况下,同时派兵策应侯景,准备一起揍东魏。
Ⅲ 南梁侯景之乱是怎么回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早期颇有雄才大略,任用贤能,平定南方,抗拒北魏,很有战绩。晚期流连佛教,荒于政事,收降侯景,引狼入室,最后死于侯景之乱。
梁武帝南梁后期,北魏内部混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都于邺城,西魏都于长安。东魏大将侯景,据有河南十三州之地,因不愿受东魏的控制,便背叛东魏,投靠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授太傅、大行台,封上谷公。但宇文泰知道侯景诡计多端,便分派大军,陆续接收侯景的地盘,并示意侯景交出军队的指挥权。此时,东魏也派大军向侯景进逼。这时,侯景又背叛西魏,向梁武帝上表请降,并请出兵援救。梁武帝同意接纳侯景,封他为河南王,都督河南河北诸军事。梁武帝接纳侯景,是鉴于当时梁朝将帅之才缺乏,引进侯景,是想借其力巩固北部边境,并向北发展。但梁武帝失算了。他吸收的不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良将,而是一匹北方的狼,一匹狡诈、残暴、嗜血于一身的狼。梁武帝最后死于侯景之乱,正是他引狼入室的后果。
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六月,梁武帝接纳侯景,并派梁军入悬瓠。八月,武帝命贞阳侯萧渊明为帅,率军五万攻彭城,牵制东魏,接应侯景。但梁军纪律很差,萧渊明又无作战经验,战前还在饮酒,又不接受部下的意见,结果寒山堰一战大败,主力被东魏消灭,萧渊明也成了俘虏。东魏寒山大捷后,又进击侯景。侯景战败,四万人的部队,只剩步骑八百人投奔梁朝,进据寿阳。此时,梁与东魏频繁接触,欲以侯景换回战败被俘的萧渊明,换回两国间的和平。侯景知道此事后,即于寿阳起兵反梁。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起兵寿阳,先后攻下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今和县),受到临贺王萧正德的接应。萧正德是借助外力,夺取帝位。梁武帝命邵陵王萧纶为统帅,讨伐侯景。侯景闻朝廷已发大军,便问策于谋士王伟。王伟说:“若萧统大军到来,彼众我寡,必为所困,不如弃淮南,率轻骑精兵向东,直取建康。有临贺王萧正德为内应,大王强兵攻其外,天下可以立定。兵贵神速,请速进兵。”侯景受到临贺王萧正德的接应,从横江渡江至采石,以八千人的兵力直捣建康,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守军投降,台城被围。此时梁武帝不知所措,只好将军务大权交于太子萧纲。台城内的军民在大将羊侃和萧纲的指挥下顽强抵抗。侯景为了迅速攻下台城,大造攻城器械,四面同时攻城,又引玄武湖水灌城,但仍然攻不下来。此时,建康城外的援军纷纷而来,集结有二十多万。但这些人各怀心事,不主动出击,只是围而不攻。
侯景久攻不下台城,军粮已尽,遂想出一条缓兵之计,向城内梁武帝请和,乘机筹运军粮。城内萧纲不识侯景的奸计,答应和解,授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封河南王,双方盟誓。但侯景盟誓后,以种种借口不撤兵,拖延时日,将粮食从东府运到石头城。侯景见城外援兵和城内守军都已松懈,遂背盟大举攻城。侯景攻下台城,武帝和萧纲全部落到侯景手中。两个月后,武帝在悔恨交加和饥饿病困中死去。
侯景攻取台城后,派遣诸将外出杀掠,并告诉他们,攻入城中要杀得干净,让天下人都晓得他侯景的威名。因此诸将专事烧杀掠夺,行为残酷,侯景军一路开向东部,夺完了金帛,又掠夺人口。富庶的三吴地区,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后又攻广陵,破城后,大搜城中人,不论老少,埋半身于地下,驰马射击,八千人一时毙命,广陵成为冤魂所集的空城。
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从建康西上,被萧绎军击败,逃归建康。他幽禁简文帝萧纲,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三个月后,他废萧栋自立,国号汉。次年三月,萧绎军向建康发起总攻,王僧辨和陈霸先两军会师,直捣建康。侯景兵败东逃,后为部下所杀,落得个头颅被割,扬尸大江的下场。
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侯景之乱的祸害,不仅局限于事情的本身,更主要的是它给南朝社会带来无穷的祸害与灾难。侯景之乱后,萧梁四分五裂,相互混战,终为陈霸先所灭,以陈代梁。北朝见南方兵乱,乘机南下。长江以北地区,全部为北齐所占;汉中及长江中游以北地区,尽归西魏(北周)所有。连年战争,使富庶江地区千里烟绝,白骨成堆。南方经济向上的势头被砍断,在以后的一百多年内也没有恢复过来。
Ⅳ 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为啥被称为“死神”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南朝立国120多年,与北朝对抗不落下风,侯景之乱后,南朝彻底衰落,从此沦为任人欺负的弱鸡国家。侯景是何许人,为啥有这么大能量?
一、北朝往事:侯景与高欢
如果没有高欢这个不世出的奇才,侯景或许早就称孤道寡了。侯景(503-552年),羯族人。早年在北魏六镇之怀朔镇当镇兵。不得不说,北魏六镇确实是北朝最神奇的名将培养基,不仅孕育了开创隋唐帝国的君臣将相,也培养出一大批世之名将。如侯景者,正此谓也。
侯景进军路线
侯景何等人也,他在北方见惯了各种形式的战争。梁军虽然势大,但诸部之间相隔数百里,包围圈根本衔接不起来。侯景敏锐地率军脱离寿阳,一头扎进东南腹地,从历阳渡江,昼夜兼程杀奔建康附近。
梁军当时是内轻外重的格局,诸方镇拥有强兵,京师直接指挥的兵力却仅有一两万人。侯景渡江后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为了扩充实力,他把沿路抢掠的子女玉帛全都赏赐给部下士卒,又不断收编梁朝溃兵,队伍居然渐渐庞大起来,杀至建康台城时,居然也有了数万之众。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执政晚期政治非常腐败,内有奸佞用事,外有诸子争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北伐战败、十余万人打不死侯景,都是比较极端的表现。之所以没有立即崩溃,全靠梁武帝积累数十年的超高威望在维系。
侯景直取建康的策略,无情地击中了梁朝的死穴。如果他一直困守寿阳,虽然不至于被梁军击败,但梁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一城与一国相抗,绝无胜算。此时直击建康,切断与梁武帝与外界的联系,中枢一乱,梁朝立时就会陷入混乱。
事实也正是朝着侯景预判的方向发展。侯景乱军围攻台城,虽然百般进攻无法得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朝中央的权威一点点丧失,国内矛盾逐步激化。
以荆州刺史萧绎(第七皇子)、益州刺史(第八皇子)为首的外镇势力,都坐观建康被围而不出兵勤王,内心不过是希望叛军干掉梁武帝,他们好起而争取皇位。其余各镇勤王军见皇子都不愿救亲爹,也都消积不战。
可怜建康城坚守五个月,终因外援断绝,粮尽力竭,被侯景攻入城中。梁武帝父子被生擒,梁朝第一次被灭亡。堪叹侯景以败亡之余数百残兵,居然入人之国、夺人之地、陷人之都、执人之君,南北朝二百余年历史,从未有这样辉煌而怪诞的胜利。
侯景结发从戎,从来都不靠蛮力与人争斗。善于造势、善于批亢捣虚,是其军事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然而月满则亏,日中则昃。这样的行事特点,能令侯景在南北朝三国对峙的乱局中造势取利,却无法在取得胜利后保持状态。攻取台城是他一生功业的顶点,然而当他以并不强大的力量,面对梁朝真正的实力派的围殴时,他终将露出那强大面具背后的虚弱。
Ⅳ 帮我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侯景以及他制造的“侯景之乱”
侯景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或云雁门人。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以选为北镇戍兵,稍立功效。魏孝昌元年,有怀朔镇兵鲜于修礼,于定州作乱,攻没郡县;又有柔玄镇兵吐斤洛周,率其党与,复寇幽、冀,与修礼相合,众十余万。后修礼见杀,部下溃散,怀朔镇将葛荣因收集之,攻杀吐斤洛周,尽有其众,谓之“葛贼”。四年,魏明帝殂,其后胡氏临朝,天柱将军尔朱荣自晋阳入杀胡氏,并诛其亲属。景始以私众见荣,荣甚奇景,即委以军事。会葛贼南逼,荣自讨,命景先驱,至河内,击,大破之,生擒葛荣,以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着。
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不久起兵反叛,于三年(549)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南史‧侯景传》)。西元548年,侯景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侯景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简文帝大宝二年(552年),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
侯景初降梁朝,备受宠遇。在寿阳(安徽寿县)时,侯景曾求婚于王、谢家,萧衍无法答应,萧衍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回答说:“会将吴儿女以配奴!”(《南史·侯景传》)。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王禹锡有〈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侯景之乱
南朝萧梁末年北齐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叛乱。侯景,原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竟说夜梦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梦,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东魏又进击侯景,景众4万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骗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东魏继而实施离间计,佯称与梁议和,挑拨侯景反梁。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诸攻具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书·侯景传》)。侯景过江时兵不过8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10余万,甲士2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30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略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 ·侯景传》)。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Ⅵ 梁武帝时期的候景介绍
侯景(?—552年),字万景,朔方人(或说是雁门人),羯族。
北魏王朝政治极度腐朽黑暗,民变越发激烈,此起彼伏。侯景是葛荣起义军的将领。
经过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握了政权,他开始对各地的反抗力量进行争剿。此时侯景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尔朱荣,被尔朱荣任命为先锋。公元528年8月,尔朱荣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侯景俘虏葛荣,起义被镇压。侯景因功升为定州刺史。
高欢消灭了尔朱家族,侯景依靠原来与高欢同是怀朔镇的镇兵,又都参加过六镇起义的旧谊,率众投降高欢。高欢重用侯景,封他为司徒,仍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侯景对待士兵非常严苛残酷,立下不少战功。高欢虽然看出侯景的为人,但他深知此时强敌宇文泰在侧,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没有限制侯景的势力。高欢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高澄要小心侯景。而侯景压根没有把高澄放在眼里,高澄上台后,他立刻叛变[1]。
侯景一开始想获得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他率部投降南梁。由于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给他很高待遇。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南梁派贞阳侯萧渊明支援,结果大败,萧渊明被俘。
正在此时,东魏提出和解。侯景感到恐慌。梁武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继续与东魏进行谈判。侯景假冒高澄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接受。侯景大怒,他意识到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叛变[2]。于是,侯景立宗室萧正德为南梁帝,改元正平。南梁太清三年(549年)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阳公主嫁给他为妻。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南史‧侯景传》)。侯景其后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551年,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极为帝,国号汉,改元太始。
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他的叛乱给长江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使南朝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 刘禹锡有〈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侯景先投尔朱荣,后加入高欢帐下,高欢死后又叛变投靠南梁,不久又叛变南梁自立为帝。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在叛乱中度过,是历史上反复无常型人物的代表。
侯景投奔梁武帝时,曾向王、谢门第求婚,结果被拒绝。侯景愤恨的说:“什么门第?我叫他们做我的家奴。”结果后来侯景攻入建康,王、谢门第受到的凌辱最惨,两个显赫一时的门第世家深受打击。
Ⅶ 侯景将军是谁
侯景(503年-552年),字万景,北魏将领。后来投靠东魏,再后来率部投降梁朝,梁大宝二年(551年)篡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被梁击败,死的贼惨。
最奇葩的是,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宇宙大将军”,梁简文帝萧纲在位时,被侯景逼迫,封了他这么个职位。死后当地百姓将其尸体分食殆尽,连其妻溧阳公主也吃他的肉,尸骨烧成灰后有人将其骨灰掺酒喝下。梁元帝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上示众,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五个儿子均被煮死。
Ⅷ 侯景之乱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Ⅸ 侯景到底做过什么为何他被人们称为是天生的反骨仔
侯景的一生为了权势先后投靠过多人,丝毫不知道忠心两个字怎么写,所以被称为反骨仔,自古以来有很多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例子,为了心中的坚持甚至甘愿放弃生命,但南北朝时期的侯景却是一个特例,他多次背主求荣,虽然最后获得了荣华富贵但并没有长久,下场非常凄惨。
侯景仗着梁帝需要自己,开始狮子大开口,多次索要巨额军费,梁帝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尽全力满足侯景的要求,梁帝的纵容让侯景越发有恃无恐,最终策划了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梁帝被困于寺庙活活饿死,侯景扶持幼帝登基,并任自己为辅政大臣,独断专行,一年后侯景废黜幼帝,自己登基,不过他的行为最终惹怒了众人,被赶下台后死于手下王僧辩之手。
Ⅹ 侯景之乱对南朝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世纪中叶,是南北朝历史的转折点。在之前,南朝和北朝相继统一了南北方,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对峙局面。然而从6世纪中叶开始,南北朝的内部都爆发了出来,北朝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后来演变为北周、北齐,而南朝则爆发了侯景之乱,丧失了半壁江山。于是,南北对峙演变为了另一个版本的“三国并立”。其中的侯景之乱不仅影响了整个南朝的版图,还影响了南北朝的整个大局,以及社会阶层的变化。
一,变化之中的南北格局6世纪初期,南北朝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朝方面,北魏已经走过巅峰,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出来,出现了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等。532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别被高欢和宇文泰控制。南朝方面,经历了宋齐两代之后,梁朝(502—557年)建立起来。在梁武帝萧衍的治理下,梁朝的经济逐渐恢复,国力也也蒸蒸日上,似乎统一天下的大业可以通过梁武帝来实现了。
结语:侯景之乱,原本是无法发展到让梁朝亡国的地步的,但是萧氏宗室自相残杀,使得侯景得以坐大,而宇文泰不断得利,最终自取灭亡。侯景之乱,受难的最终还是江南的黎民百姓,无数让了死于兵荒马乱之中,被屠杀、饿死、流亡。而侯景之乱也成为了南北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南北格局上,让南朝失去了长江上游重地以淮南,使得长江全线再也无险可守,灭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而宇文氏得到了巴蜀作为大后方,为统一打下了基础。从社会阶层来说,侯景之乱导致江南的士族大量灭亡,陈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这为后来隋唐推行科举制、均田制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