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周有什么历史

周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08 08:43:48

‘壹’ 周朝历史,要周幽王在位前几年和在位期间的

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

(1)周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

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贰’ 姓氏周的来历

姓氏起源

一、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二、出自姬姓。

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三、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

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四、源于少数民族。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资料扩展: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着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据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44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

从明朝600年中周姓人口由210万激增到近2500多万,增长了近12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

周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这1000年中周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ㄏ”形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和贵州,这七省的周姓又集中了33%。

四川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5.3%,为周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3.4%。全国形成了沿长江的高比率周姓区域。

‘叁’ 西周有什么历史故事

1、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宠幸褒姒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非常宠爱。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褒姒生下儿子姬伯服后,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

最终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后来周幽王立她为王后,故称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申后所生,即周平王),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因周幽王太过宠幸褒姒,认为祸患已经形成,谁也无法改变,西周必会灭亡。最终西周果然灭亡。

3、昭穆嬉游

昭穆嬉游的昭穆指的是周朝时期的两位君主,周昭王和周穆王二人。这二人喜欢游山玩水,到全国各地去游玩,传说周穆王曾经还到了昆仑山西王母国,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由于这两人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导致周朝国力衰落。

4、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道路以目、厉王奔彘,是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5、昭王南征

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时期,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

西周早期,在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于周人分庭抗礼,公元前980年,(昭王十六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

昭王十九年下半年,昭王再次南征伐楚,但由于轻敌等原因,周昭王在战争中溺死,周国核心武力“六师”也全军覆没。战后,周王室失去对汉江地区的控制,继位的周穆王吸取教训,将国防的重心转向南方。

‘肆’ ‘周‘的来原是什么

周起源 诗经中,周人讲述的周史第一代首领叫做弃,弃的母亲叫做姜源。姜源因为踏了一个大脚印,感孕而生了弃。弃生下来之后,姜源又三次将弃扔掉,但是弃还是活了下来。这便是周人的起源。 姜源生弃是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是周人编出来的,但不是建国后的周人,是古周人。古周人从母系制进入父系制,找不到弃的起源,弃没有父亲。说书讲故事总是“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将事情简单化。 一支叫作弃的母系始族。弃始族来自哪里?稷和弃不是一回事。稷是周人的种植神,来自渭河。弃是周人的血统祖先,来自沁水,(不是沁水又能是哪里?)。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弃这1支的祖源能够追溯到太行人,周人和大商人竟然是同1个祖先。 1支崇拜稷的始族。这支始族沿着洛河向东经过豫西山地的东坡进入山西,在千年的迁徙间繁衍了一个大群,发生了分支。这1支始族在夏时代依附于夏人。夏人不事种植。弃的分支向东进入沁水,沁水是戎狄的领地,弃后代与戎狄汇合,在这里实现了长诗七月那样的种植。经过了公刘和庆节两支人的创业,周人的第1支氏族中心“国于豳”,在沁水建立起来。大约公元前2500年,东方的大商人向西方扩张,周人被迫退出沁水,“自漆,沮渡渭,辗转栖息在非古汉语地区。以后的分支出现方言名字:皇仆,差弗,毁-,公非,高圉yu,亚圉。再以后,公叔显类和亶父回到沁水。当大商人中的唐氏族在洛阳平原定居以后,到了亶父这一支,周人遭到荤粥和戎狄的攻击。亶父退出沁水,第2次,“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亶父以后就是季历,文王,武王,方才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仅就周人自己的讲述,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远古时代的氏族。西周以前是氏族传承,无论是母系还是父系。今天所说的原始公有制即是这种氏族的传承。周以后开始有姓,有姓以后便是姓的传承,第一代,第二代。周人做周史,将周史的氏族名当做“代”的关系。将二,三千年的历史时间压缩到二,三百年的时间里,这就给人以商由周接续的假象。实际上周人与商人有着同样长的发育时间,周人是一个并不小于商的大氏族。 按照这个周史,从古公亶父开始进入周的“近代史”。太王,季历,文王,武王,四代完成了建国大业。 亶父有两个称号,叫做古公,太王。太王自然是官方的称号,类似后来的太宗,高祖之类。太王之后又有文王,武王。周称王,商没有称号,诸侯称公,帝是商时代的巫祠崇拜。古公是氏族的尊称,类似祖爷,祖奶的民间名。可知诸侯时代的公起源于古周语,(商语是王侯)。 殷,唐衰亡以后,周处在首领氏族的位置,有武王伐纣的记载,有周公镇压殷后代叛乱的记载,可是,周的人口在哪里?从记载看,周人是姬姓,姬姓的诸侯还有晋。从周和晋看不到姬姓周有怎样的人口优势。特别是周的本土,所谓的周的镐京覆灭以后,平王东迁到洛邑,洛邑是一块小到不能再小的土地。讨论到这里,演义感到迷惑不解,周的人口哪里去了?周人是姬姓,在今天,在历史上姬姓都不是大姓。姬姓的人口数与八百年的大政权实在不相称。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释,那么,周人的大政权是否真实,也应当想一下。 俗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又说,张王李刘孙,无论哪一说,刘姓都在其中。周以后开始有姓,姓表示一种社会资格,建立姓氏,是极荣耀的潮流。从史记也可以看出来,对姓氏很看重。可知姓即是贵族资格,贵族等级。 且说这个刘字,在东周时,已经是个古字。刘字没有字义,只是用于公刘一个词语。对于建姓来说,刘字便是一个极好的姓字。周人一定愿意做公刘的后代。选刘做姓,反映了春秋时代的一种思潮。特别是周人中的依附氏族,愿意继续周氏标记的周人选择了刘姓。由此可知,今天的刘姓大多是周人的后代。谜解开了,周氏族有着深厚的人口基础。 因为对周史的延长,就看到了古周人与华人是同时代的人,都走过了仰韶时代。在寻找仰韶人的时候,只是从习俗,庙祭发现了华氏族,不能知道更大范围的仰韶人的情况,因此对文化社会做了推测性的讨论。有了对古周人的认识,就填补了华夏人的空白。蓝田,河洛,山西的南部,是仰韶遗址的密集地区,仰韶时代的历史清楚地流传下来。 据史记,弃的后代,不窟,鞠,公刘在戎狄间,与戎狄杂居。从公刘开始从戎狄间脱离出来。周人起源于戎狄,周人有戎狄人的祖先血统。当草原带向北移以后,周人的祖先向南移,在今天的山西,或者根本就没有南移,还在原地。 戎狄人,稷人不在一个地区,但是,在时间上相差不多。可知戎狄人是周人的又一个起源。随着氏族语言的形成,周人的语言接近华夏语,与黄河沿岸的华夏人(稷人)交流频繁,终于与戎狄人分离。周人与商人都起源于太行山,商人在太行山以东,周人在太行山以西。 周人讲述周史,为弃找到了一位母亲,叫做姜源。姜源是有邰氏女。姜源的老公是帝喾。姜源这一支人在周原,于是有了周的名字。姜源的起源显然与大商祖先同源。 就周的起源部分讲,由三个部分组成:丹江山地的华人,豫西山地的夏人和源自太行的沁水戎狄。从这3部分比较看,姬姓周的血统是哪一部分呢? 据周本纪,周人有过一段迁徙不定的时期,两次过漆,沮,达到渭河,岐,豳,这个时期的首领有公刘和亶父。公刘和亶父时期比三个起源部分要晚得多。 在周史中,将上述的三个部分穿成一条线,这条线没有多少连接,很象是三个独立的部分。在古中华史,一个氏族政权,或者说一个政权氏族总是由众多的始族汇合起来。这样来看周的起源,上述的三个部分表达了周的三个起源地区,或者说三个组成部分。将这三个地区连接起来,便看到了周的大致范围。这个范围包括了黄河,渭河的两岸。到了周建国时,周的中心集中在伊洛。 关于亶父这一支起源氏族被周人编成了故事,这段故事给人以误解,以为周是西岐氏族,来自西岐。事实上亶父只是周人的一个分支,或很晚的分支。 周人的生存土地在山西,长期的山西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周人自己的氏族特征和氏族关系,无论从周的起源还是周建国以后,都看不到“西方”的影响,西方的痕迹。西方的地区是秦,秦就不同了,秦十分强盛以后仍被“东方”瞧不起。楚人也被瞧不起。周人不是这样,周在灭商的斗争中得到了“八百诸侯”的响应,周人受到尊敬,并不认为周是外来人口。如果周不是生活在商,夏人中间,就不会发生这种融合的感情。 据古书记载,周在西岐,叫做西伯侯,武王伐纣,东渡孟津,平王东迁,西周结束。等等。总之周人是在西方。周的西方说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对周史的认识,五四以后,仍有人相信炎黄的西来说,到西方,到岐山,到姜子牙钓鱼的地方去寻找周人的祖先。 从秦以后,社会的中心转向渭河。在秦以前,历史不界定时间和地区,只说“昔”,“古时”。这就给秦以后的史家增加了“寻找古人”的工作。史家们以渭河为中心,找到了:禹出生在四川,商在渭河,周在西岐,昆仑远在河西走廊以西。东方是“东海之外,大壑。”就是老外说中华民族是外来文化,国人也捧臭脚,可笑至极。 说周人从岐山来,依据在哪里呢?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西岐说,不管西岐说说了多长时间,不过是一传再传的传说。西岐说记载在史记里。史记•周本纪: “(古公亶父)乃与私属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依据上面的话,从岐山到梁山中间是陕北高原,没有建立过氏族中心。书中说,古公亶父为了避戎狄才度梁山到岐下,实际上,这一路上,恰恰是戎人的地区。既然是过梁山,可知周人还是起源在山西。岐下,那是一块远离了古汉语的地区。周人是山西的土着,秦人在渭河发育,商人是太行山的土着,等等。古中华的氏族政权一定有一个长的发育时间,周人到岐下怎么发育? 文字的记载流传下来很不容易,每一个字都是珍贵的资料。但是,对资料的认识却有准确与不准确的区别。逾梁山,止于岐下,是什么时间的事?传说是古公亶父。假如在岐山有一支周人,这支周人因为周的身份而骄傲于土着,自然要炫耀自己的氏族历史。说,某某时候,某一代的祖先经历了怎样的艰苦来到岐下创业,以后便有了周的天下。嘴皮子上下一合,这一支周人便成了创业周人的后代。时间呢?那是古公亶父的时代。这一支周人的传说写进了周史中,后人看到了,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于是,人人都说周来自岐山。是西岐,是西伯侯,是古公亶父。 实际的情况怎样呢? 在史记•周本纪有几个唐,宋时的原注。 原注: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 原注:(广韵载)毛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形成于象征初年,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受封于毛地,在陕西省陕县,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其后遂有毛姓。 上面的两个原注告诉我们,在周史上,发生过周的移民。太王城的移民较早,在周建国以前,这一批移民还记得自己的祖先叫做太王,并且筑了城。古公亶父到没到太王城?没有到太王城,那时候,也没有太王的尊号。 诗经中有太王率领周人筑城的情节。可知太王城的传说源出于诗经。

‘伍’ 周氏的由来及历史进程

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陆’ 关于周的历史

采薇》是周宣王征伐猃狁入侵时的作品
出自《小雅》、
诗的开头用重复“采薇采薇”道出了士兵们对漫长的战争的厌恶之情.薇是一种野菜又名野豌豆.士兵们远征在外,却吃不上粮食,只能以野菜充饥,足见其艰苦程度.可是“薇亦作止”,野菜也有其生长过程,挖完之后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这分明是道出了战争的漫长无期.诗的开头看似平淡,却在表面的平淡下,包含着深沉的痛苦,薇的“作”、“柔”、“刚”的生长变化过程,比喻战争的绵长,十分巧妙和贴切.
“曰归曰归”与“采薇采薇”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领向士兵们一次次许若很快可以回家了,然而“曰归曰归”,过了一年有一年,薇草采了又长,长了又采,他们还是不能回家.

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 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汉族特点的强烈的侮辱性,而且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柒’ 姓周的伟人历史上有哪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着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3、周鲂

周鲂(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周鲂年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长、怀安县长、钱塘侯相,一月之内,便斩杀作乱的彭式及其党羽,因而升任丹阳西部都尉。彭绮率数万人反叛时,周鲂被任命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共同将其生擒,因功加职昭义校尉。后诈降曹休,诱其率军接应,使之在石亭之战中一败涂地。

战后因功被加职为裨将军,封关内侯。贼帅董嗣据险侵扰豫章等郡,周鲂派间谍将其诱杀,不费兵卒即安定数郡。周鲂在鄱阳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于任职十三年后去世。

4、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5、周树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着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捌’ 姓氏周的起源是什么

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

一,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二,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三,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四,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8)周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家族名人

一,周亚夫

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二,周敦颐

北宋着名哲学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

三,周 瑜

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 ,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四,周树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

五,周恩来

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玖’ 历史上有多少个国号是“周”的王朝呢

历史上有西周、东周、北周、后周和吴周。

具体说来,西周和东周都是周王朝,起源于西齐,是商朝的附庸。它兴起于商周时期。这个国家的首都是濠泾,现在离西安很近。着名的木叶之战是周代取代商朝成为中央王朝的战役。商周王后期是个愚昧的人。他利用奸臣,破坏人情关系,杀害贤良官员,建酒池和肉林。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周武王联合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封建国家,起义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周王朝建立了。因为都城位于濠泾,所以被称为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周王佑王被神侯和古龙联合杀害。

后周是五代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唐朝以后的十国。汉代以后由郭维创办,后周都城开封是河南开封。郭维是后汉的开国者,也是后汉皇帝刘致远最信任的大臣。他死后帮助小刘。周代郭维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后来,他把王位传给了养子柴荣。柴荣继位后,发动统一战争,消灭北汉,亲自征服南唐,进攻北方辽国。然而,做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他死后,孩子们继承了王位,但他很快就被赵匡胤和陈桥的兵变俘虏了。

‘拾’ 周姓的来源是什么历史名人有哪些

一、周姓的来源

1、出自古周国。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3、出自姬姓。出自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4、出自姬姓。出自周赧王的后裔。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5、出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着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二、周姓的历史名人

1、周文(即周章),秦末陈县(今河南淮阳)人,参加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张楚政权任将军,曾率主力军进攻关中。

2、周仁,西汉汝坟侯。字季房,任城(今河北任县)人。为汝南周氏始祖。

3、周勃,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吕后时任太尉,曾迎立文帝,任右丞相。

4、周亚夫,周勃儿子,西汉名将,景帝时任太尉,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

5、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阅读全文

与周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