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1、第一次浪潮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2、第二次浪潮
(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发达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3、第三次浪潮
(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4、第四次浪潮
超级高铁是新一代高铁技术贮备库,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几个国家正在研究。2015年4月17日,“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创时速590公里新纪录”报道:日本山梨磁悬浮试验线今后将转为运营线路,作为磁悬浮中央新干线使用,最高运营速度定为每小时505公里。
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建设京沈、商合杭、京张、南昌至赣州等客运专线,建成以京沪、京广、京哈、东南沿海、陇海、青太、沪昆、沪汉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同时配套建成贵广、合福等高铁延伸线,形成触角丰富、路网通达、运力强大的中国高速铁路网络。
根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铁路规划》,未来我国高铁将迎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同时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铁路工务工程领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高速铁路
⑵ 中国高速铁路的详细发展历程。
仅机车车辆而言,并非“中国高铁是依赖外国帮助并获得全套技术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所谓“日系”(日本技术)还是“欧系”(德国、法国技术,以及庞巴迪公司技术)动车组,外方对诸如转向架、网络控制、变流装置、空气制动等核心硬件和软件技术都拒绝转让。这是因为我国机车车辆制造已经具有不俗实力,西方将我国当作极具潜力的竞争对手,始终心怀戒备。引进中,我国得到的主要是生产图纸、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即制造合格产品所必须的文件、管理知识和有关专利,这也是我国企业受益最大的部分。至于当时所说的“联合设计”,并不是外方与我方共同从头设计一种新车,而是在其原有车型基础上作些适应中国特点的局部修改。外国公司在人员培训上相当保守,只教你怎么做却不告诉你为什么,对于原始计算分析、研究实验数据、软件源代码则严加保密。西门子人士曾声称“绝不出让核心技术”,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技术主管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对于关键技术,只要我们稍稍接近最后一层‘窗户纸’,老外就会敏感地在其上加盖‘铁板’。”
时至今日,业内普遍认为,真正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是在最近五六年。例如,已经试制成功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摆脱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还实现了产品的简统化和标准化,可大幅降低制造和运营成本。牵引变流装置、制动系统、网络控制、转向架等核心技术难题一个个相继攻克。试验与运营表明,其动力学、牵引、制动、噪声等主要指标十分优异。更值得欣慰的是,控制系统软件均为自主编制,被人“卡脖子”的技术都已突破。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打破外国公司的垄断,重新构建了自己的产品平台。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将为我国高铁提供不受外方约束、更放心、更经济的产品,也将是我国走向世界手中的一张王牌。
除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这几年推出的还有各种机车和动车,也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出口巴西、阿根廷、马其顿及东南亚地区的产品广受欢迎,地铁动车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中标,电力机车在南非竞得大单。还有,我国独立研制的永磁电机牵引系统已在高铁动车上试验成功,永磁电机牵引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目前我国机车车辆企业新产品研发的蓬勃态势令人欢欣鼓舞。
⑶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预备阶段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
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2、过渡阶段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3、快速铁路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3)高铁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不断立下新的科技创新里程碑。中国正在研发的时速400公里可变轨高速列车,可在世界各地不同轨距和基础设施标准轨制的轨道上运行,满足跨国运输需求,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水平。此外,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货运列车也计划于今年底下线。
在高铁建设上,国家保持大规模资金投入,各省市积极进行区域性高铁规划。高铁科技创新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将使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能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高铁是最新行业技术、基础工业技术和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综合展示平台。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许多惊喜。
⑷ 高铁来源和历史你知多少
世界上高铁是从日本1964年奥运会前夕开始制造的。紧接着是1981年的法国,1991年的德国。
而中国的高铁是从1990年看是论证,论证的是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紧接着就准备出我国高铁的研究项目。一直要就到2002年左右,期间研究出了不少高铁。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研究出来的高铁并没有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国家决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的一个过程。
2008年,我们都不会忘记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国家修通了京津城际300公里。而这个高铁技术是从德国西门子引进来的。当时西门子想利用这个机会占领中国市场,后来经过反复洽谈,最后是在2006年才卖给我们国家。
高铁的研制集众家之所长,最后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铁技术。因为中国非常大,针对不同的地区,高铁需要的材料也会不同,比如北方的寒冷,西北的风沙。我们的高铁都经受住的考验。
⑸ 中国铁路与高铁的历史
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开始到2016年共140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史:2005年到2016年共11年
⑹ 中国高铁的不断成长,经历过哪些重要的阶段
中国高铁的不断成长,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沉淀!百年的积累,十年的迸发!中国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的简称。要了解高铁的历程,我们先从铁路的历史开始说起。
在城市间生活忙碌奔波的你,有时是否也会在平稳舒适的高铁上,卸下疲倦的身躯,放空自己。高铁的舒适平稳和普通铁路的叮叮当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高铁为什么会发展这么迅速?中国高铁又经历了哪些历程?今天我就带你回顾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2021年中国高铁里程已经38000公里了。百年的积累,十年的迸发,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如今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做背后推手,是我们国家工业意识的集中体现。
中国高铁的不断成长是从清朝末年,经历了这么多的重要里程,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地位。
为中国高铁点赞
⑺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高速铁路预备阶段
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二、中国高速铁路过渡阶段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三、快速铁路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四、高速铁路
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14年10月22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高铁之脑”)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获准批量装车,成为国内首个获准批量装车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2016年7月15日上午8时30分,代表着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任务的最高最新成果,一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从郑州东站出发,开始全新“试跑”。这是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11:19分两辆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在郑徐高铁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交会,新的动车交汇速度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7)高铁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变身高铁技术引领者:
中国高铁经历了整车进口、合作生产、零部件国产化、系统集成取得整车知识产权4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了现今的高铁技术体系。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而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贯通中国只是第一步,中国目标是要通过铁路,联通世界,把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比如,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合包集团,成功中标土耳其安伊高铁(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二期主要路段。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对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再如,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的欧亚高铁;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中亚最终到达德国的中亚线;还有从昆明出发,连接东南亚国家、一直抵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网,这些都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里程碑工程。
2014年6月24日,中国与欧洲国家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的协议,这是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同年7月25日,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通车,这是中国在海外参与修建的首条高铁线路。
如今,中国高铁终于实现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
⑻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⑼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是:
1、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轮轨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线路。
2、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3、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4、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9)高铁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从国情世纪出发,中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也是必然选择,主要原因有四点:
1、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
2、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铁路运输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3、中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4、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发展远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⑽ 简述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短缺的阴影笼罩全球。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国反思之余,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交通能源结构模式,而铁路是唯一能采用非石油能源的交通模式。
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大阪高铁40多年来,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分布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交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高潮。这期间,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的主体结构,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并付诸实践。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最为突出,1997年,从巴黎开出的“欧洲之星”列车又将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连接在一起。在这期间,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对发展和完善高速铁路网也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规划,对原有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3.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次建设高潮涉及到亚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为了配合欧洲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东部和中部欧洲的捷克、匈牙利、波兰、奥地利、希腊以及罗马尼亚等国家正在进行干线铁路改造,全面提速。对高速铁路开展前期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国家还有土耳其、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
(10)高铁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初步速度标准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目前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的国家已有中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正在积极建设或规划建设的还有瑞士、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