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左是什么历史

左是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09 09:52:46

㈠ 历史中:"左"的路线,"右"的路线分别是指什么样

1、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2、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1)左是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定义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

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

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像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㈡ 历史资料中的“左”“右”如何划分

党内“左”倾与右倾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或者是落后于客观发展阶段,而是如何对待旧形式。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左”倾与右倾的表现形式并不同。这种表现形式的差异源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立足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来研究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新特点。
“左”倾、右倾,是在党的历史上和现时党内生活中都频繁出现的概念,似乎属于不需要辨析的常识。然而,何为“左”倾?何为右倾?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左”倾右倾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按照熟知的常识去解释,还不能给人以心悦诚服的回答。
“左”倾与右倾,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顽疾。
1、在法国国会开会的时候,坐左边的都是创新派、坐右边的都是保守派。创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坏人、历史的罪人。后来我们党借用了这2个字,[右]就是守旧,[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扬的,例如[左翼]就是积极进去的意思,是褒扬的;但是,在我们党里,存在过分激进了的人,他们脱离现实的讲求激进,例如大跃进运动,这种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给[左]加一个引号写成[“左”],就是表示“过分激进”的意思,是跟[右倾]同等对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进,一般的激进是褒扬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坏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坏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显的贬义的
2、大纲解析:“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3、网友“左右对称 (不足为外人道) ”的说法 “左”和右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但是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人们一直以为,教条主义,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实错了。不管是从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思想斗争历史看,“左”都不等于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这个才是真正的“左”。从国际上看,左与右的区别一般定义为左要求变革,比较激进,右一般不赞成变革,比较保守。最早区分左和右记得是在欧洲的历史上,主张激进改革的议员坐左边,主张维持现状保守的议员坐右边;这样开始区分左与右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左”的定义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右,是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不敢做已经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称右倾保守主义。共产党的历史上,吃右的亏时候少,吃“左”的亏的时候多,换句话说,就是吃心急的亏的时候多。例如,历史上党内几次犯“左”的错误都是如此。人们会说,在党的历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条主义为标志吗?“左”的实质就是心急,冒险。至于教条主义还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教条主义有利于他们冒险主义的观点,他们就用教条,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一定利用教条。也可能表现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对在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与反动阶级进行决战,称这是极愚蠢的想法。这个在经典着作中是写明了的。王明、博古他们可曾听进去了?他们思想并不保守,都够“解放”的,胆子也够大的。他们在红军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异想天开地要求红军去打省城,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要求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能说是“保守”、“僵化”吗?其实这两顶帽子倒是他们常常用来戴在毛泽东等人头上,作为“右倾”的标志的。所以后来就把“左”字打上引号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会给革命带来损失。在革命胜利以后,也有过犯“左”的错误的时候,就是说也有心急的时候。大跃进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说那些做法绝对不行。而是条件不具备。把当时条件还不具备,只能在将来做的事,提前来做了,这就是“左”。改革开放以后有没有“左”?也有。从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点、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例如大搞开发区,建设国际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市场换技术,牺牲一代XX以发展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只想在大城市里过舒适生活,不愿意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思想在现代的表现。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总觉得样样东西都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太难了。总想一个早上就建成发达国家,总是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或者即使是达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目标。其结果自然也是欲速则不达。邓小平讲,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总结中国历史的经验,很精辟。

㈢ 关于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左姓 -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左姓渊源》
源于嬴姓,出自上古时期的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考》及《吕览》记载:“古有左国(今山西吕梁方山),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 史传,黄帝时期有一大臣名叫左彻,为当时着名的冶炼铸造专家。左彻曾帮助黄帝铸造了三口巨鼎于荆山之阳,然而,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当时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王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普遍敬重。

据说,左彻为远古时期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其他立国之人无传,其后裔子孙遂承袭以先祖之国名为姓氏,世代称左氏至今,故左氏族人多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正确读音作zǔ(ㄗㄨˇ),今读作zuǒ(ㄗㄨㄛˇ)亦可。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左史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例如,在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公元前1022~前975年),设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在楚威王熊商执政时期(公元前339~前329年),设有左史官倚相,均为左史官。

在左史戎夫、左史老、左史官倚相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左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左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史籍《广韵》记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其中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左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四个渊源《左传》原稿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复姓,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引官职称谓而为姓氏者,如左师氏、左行氏、左军氏、左宫氏、左侍氏、左卫氏等等,皆为军制统领的官职称谓,其子孙后裔引为姓氏,成为复姓。在左师氏、左行氏、左军氏、左宫氏、左侍氏、左卫氏等的后裔子孙中,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左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五个渊源
源于犹太族,出自宋朝时期入迁中原的犹太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北宋王朝时期,有大量犹太民族留居于中原地区(今河南开封),他们的后裔子孙中有按汉俗取汉字单姓“左”为姓氏,称左氏,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六个源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通志》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绰罗斯氏,源出厄鲁特蒙古喀尔喀中路二旗,即外扎萨克都尔伯特部、赛音诺颜部,其在明朝时期是蒙古民族最强大的部落之一,经常侵扰明朝境地,后世居厄鲁特地区(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青海、宁夏一带)。后有满族、裕固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olos Hala。

蒙古族绰罗斯氏在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左氏,满族、裕固族绰罗斯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左氏。

第七个源源
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海南回族海氏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左氏,源于回族海氏大族,出自海南回族海氏家族。海南回族海氏,其先祖为海答儿,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从军征至海南,后渡海落籍于琼山左所(今海南海口),后裔子孙多为海氏,如着名清官海瑞,就是海答儿的五世孙。

海南回族海氏家族中,有一分支族人后以居地名称为汉姓,称左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八个源源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清两朝时期,云南永昌府腾越亭(今云南腾冲)、蒙化府(今云南巍山)等地的土司中有左氏,系彝族姓氏,源出中央政府进行的改土归流运动,在其过程中引用汉姓为氏,多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今云南省巍山少数民族彝族中多有左氏,即其沿袭而来,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第九个源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哈思呼氏,亦称哈斯虎氏,满语为Hasihu Hala,汉义“左”,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清朝中叶以后即冠汉姓为左氏,正确读音作zuǒ(ㄗㄨㄛˇ)。

左姓 - 宗族始祖
始祖:左彻

上古时期黄帝时的官吏。据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几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乃获得世人之敬重。据说左彻为古时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立国之人无传,故左姓人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

左姓 - 姓氏字辈百家姓
某支左氏字辈:作述原从心德传,文明继起克绍先,忠良显志开红化,光耀朝廷建立全。

四川武胜左氏字辈:方应文定昌,绍开禄锡培。

湖南湘乡左氏八修字辈:第泽传辉茂,龙光重国都,天人宗孔孟,诗礼步韩苏,裕后春秋训,绍前词赋谟,文明荣祚锡,千古继鸿儒。

湖南巴石左氏字辈:廷朝守先大,光天星自明,德泽传辉懋,词仁华富家,鸿献定开济,仁宪利群生,海岳声远振,彪本勋业昭,金玉联孝友,贞元美干坤,贤哲诗书训,绍绪忠义先,文章春秋秀,迪导汉晋昌,丹阳承启后,绵延万世长。

湖南洞口左氏字辈:从宣启宗祖,顺受才志勇,远兴训寿财,至文得隆芳,应泽传辉懋,词仁华富家。

湖南武冈左氏字辈:仕商暮微承,茂良国朝清,德泽传辉懋,词仁华富家。

江苏滨海左氏字辈:士长应之,其元克强。

江苏淮安左氏字辈:鉴铭伍侬凯钥相七公派:象贤开泰,启运遐昌,同兴盛举,宁耀照彰,欣遇惠政,代有圣王,前哲是楷,既景乃岗。镗富洋潮淮样银钱八公派:朝尚秉正,时允平康,文达道贯,崇义知方,柔嘉其则,孔孟子亮,善行尤先,乐居遵廉。臣公派:学希攀法,永世言扬,美名德锡,庆复佳祥,臣栋泽润,万民敬仰,崇商维岳,骏极于乾。

湖南湘潭左氏字辈:仁良武玉正,国单应显钟,江鸣定世茂,伦纲重本宗,文才观震萃,礼义益恒丰,家声贵友恭,经书传代久,敬守力行中。

湖南衡阳左氏字辈:新绍先修德,洪昌肇福全,才华光上国,英俊超名贤,为善崇家范,寸心守祖传,诗书隆奕代,忠孝嗣长年。

湖南麻阳左氏字辈:以道秉公正,文成志学良,洪希先德茂,继子大名扬。

广西某支左氏字辈:梁汉金丹仲,兴明国朝昌,祖德流芳远,宗功世泽长。

安徽合肥左氏老字辈:绍修前业,振启家声,敦崇孝友,锡叙彝伦。新字辈:立本恒志,建勋中华,世代永继,文明发祥。

安徽阜阳左氏老字辈:家孝竹先德廷忠兆思强

河南桐柏左氏字辈:良志金建朝,国正大光明,宏宇春永远,贵府呈祥盛。

河南信阳左氏字辈:大庭敬振,恩嘉培传,锡汝世泽,克乃长泽。

重庆左氏字辈:正大光明,传金华祖,能有利方,本以忠寿,支启克昌。

江西九江左氏字辈:呈良运世,绪启家邦,爵列朝显。

贵州六盘水左氏字辈:仁义礼智,本性咸有,德全五常,芳声垂久。

左姓 - 迁徙分布《广韵》
左姓在西周时,有左儒、左鄢父仕周为大夫,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师展,晋有左史,战国时燕有左伯桃。可见在先秦时期,左姓已活动于西周之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及鲁(今山东省西南)、晋(今山西省一带)、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

西汉时,左姓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将四者合一,谬也),其一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东省临沂一带)人左咸,另一左咸后赐爵关内侯,子孙袭爵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剩下两位因只有只言片语,不论。

另外,由于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吴、左修事淮南王,此际其外戚见诸史册者还有一位女性——寡妇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际已定居于今安徽南部一带。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左姓愈多,左圣、左雄叔侄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左原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左伯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人,左慈为庐江(今属安徽省)人,左恢为吴郡曲阿(今江苏省丹阳)人。另有两支左姓家族值得关注,一为清河国(今属河北省)王妃,后贵为汉安帝母后的犍为(今属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异母弟左次、左达生在清河国任郎中)。

另一为河南平阴(今河南省孟津)人左忄官家族(其兄左称、左胜均封南乡侯,弟左敏,左觉亦在朝中任职),这两支家族风光显赫,使得左姓成为当时的北方着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际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晋时期,左姓在今山东、河南间地繁衍迅速,后昌盛为左姓济阳郡望。

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于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播迁于江东各地。宋元以后,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广,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左姓人入迁。明初,山西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此后,云贵、台岛均有左姓人入居。

清初,两湖之左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约占全国汉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六。

左姓 - 家族名人
左庆延:宋代永新人,年十七登第,秦桧欲以女妻之,庆延固辞,于是十年不给升迁。终官太学博士。

左慈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着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着。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左光华 男,1938年生,山西省翼城县人。书法家,中师毕业,曾任教。平生淡泊名利,喜好文艺,酷爱书法。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外书画交流协会、《农民日报》文化艺术联谊会、中国振鸣书画院、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原书画研究院、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国内书展,并厚载报刊、杂志。

左姓 - 郡望堂号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山东省东明县南一带。

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㈣ 历史“左”的思想是什么意思

在国际上,一切进步的、革命的、代表了社会广大中下层群众利益的个人、组织、团体、思想等,被称为左;一切保守的、孤立的、代表了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或者不惜损害其他民族利益以求本民族发展的个人、组织、团体、思想等,被称为右。

在当前的国际上,基本是这样的。比如说,各国社会党、共产党,或者工会的,报道上称他们为左翼人士;而日本国内的极端军国分子,报道上一般称他们为日本国内极右势力;还有西方那些大金融家开会,报道上会叫他们右翼政客。

极“左”派”就是形“左”而实右,是革命队伍里最有害的敌人,其本质是极右。这一类人通常容易与“左倾机会主义”相混,但也可区别:“左倾”者幼稚,而极“左”者老道,主要特征是言行严重分离,人格极端低下自私,往往唱着“革命”的高调,却干着卑鄙龌龊的骗子勾当。如林彪的“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就是典型。极“左”倾向是右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右倾、保守反动的,这类人为数不多,但能量却较大。

右派就是反动派即反革命分子。

左是进步的,“左”倾和右倾则都是进步人士内部的一种错误思潮,而极“左”的本质是极右。有些人有右倾思想,但并不是右派,我们不能学林彪一类乱扣帽子,犯“左”倾错误。当然,极个别受雇于人的“网特”,不在此列。

而有右倾思想的人,也不要胡乱以“右”为荣,这是很无知、可笑的。

㈤ 在历史角度上,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左:代表了革命、批判、激进、变化、偏激等
右:代表了保守、稳健、守成、客观、理性等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

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

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

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

实事求是地说右倾是保守、滞后、贻误时机、造成危害!陈独秀就是右倾投降主义,左倾是不顾或超越客观事实(规律),过激或超前!
左右划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不同,甚至有所交叉。在优劣判断上也有不同。

左:代表了革命、批判、激进、变化、偏激等
右:代表了保守、稳健、守成、客观、理性等

以中共为例:当中共把自己和国民党相比时,中共是左派。国民党是右派。这时左派是褒义,右派是贬义。
当中共的路线出了问题,革命有偏差时,左派右派都成了贬义。
在西方社会,右派代表了稳健,老成是褒义。左派代表了偏激,变化是贬义

再比如西方的社会民主党,苏联、中共都称之为右派或修正主义。
但在西方,社会民主党则是彻头彻尾的左翼(注重劳工福利,贫民问题)

以上可看出这两个划分的含糊。你如果要使用的话建议你多看书,慢慢体会这个词。

㈥ 左的历史名人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着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臣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懋第:山东省莱阳人,字仲及,号萝石,南明官吏。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后入北京与清廷议和,遭软禁,拒降被害。被称为“明末文天祥”。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着。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现、当代人物有:
左军生 左伟伟左长乐左光华 左开和 左可友 左爱 左莲之 左旭东 左一序 左以彦 左中英 左迅生 左河水
左都建 左美云 左宗申 左小蕾 左小青 左溢 左立 左才睿

㈦ 历史上的“左”和“右”是什么意识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提高左派、右派、“左”倾、“右”倾等几个政治名词。这几个政治名词富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词,而且课文并未从理论上给予详尽的论述。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右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但是,“左”不同于左。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盲动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盲动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说盲动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延缓革命进程,同社会上的反动右派势力一样会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加引号。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盲动激进派还是顽固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 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的右倾机会主义指保守、妥协,不带有敌我矛盾性质的反动之意。而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右派”则有反动之意。后来很多右派平反以后右派两字加引号是指所谓的右派,并非反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也有此意。只不过反右派斗争主要在党外进行,而反“右倾”斗争主要是在党内。

㈧ 关于 历史上 什么左啊 右啊 到底是怎么分的 还有几届几中的那个中 又是怎么分的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左”倾机会主义,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在国际上,一切进步的、革命的、代表了社会广大中下层群众利益的个人、组织、团体、思想等,被称为左;一切保守的、孤立的、代表了大资产阶级和大金融家利益的,或者不惜损害其他民族利益以求本民族发展的个人、组织、团体、思想等,被称为右。
在当前的国际上,基本是这样的。比如说,各国社会党、共产党,或者工会的,报道上称他们为左翼人士;而日本国内的的极端军国分子,报道上一般称他们为日本国内极右势力;还有西方那些大金融家开会,报道上会叫他们右翼政客。
左翼。
左翼是对国际上一切泛进步的组织、团体、人士的称呼,它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工联主义、工会组织等。比如我们常会在报道上看到某国社会党或者工会的被称为左翼人士。
左派。
历史上最早使用左派这个词语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代表了社会中下层群众利益的雅各宾派,被称为“左派”,而代表了大金融家利益的吉伦特派,则被称为“右派”。十月革命以后,人们用它来称呼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这以后到现在,“左派”和“共产党”几乎成了等义词,国际上一般使用左派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共产党人。另外,共产党本身也使用这个词语表示自己,比如列宁批评共产主义运动某些党员犯的幼稚病的时候,就叫《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而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里,也有“我们左派”这个词语。
另外,在其他政党里,我们往往把一个政党内部先进的、革命的人士称为左派,不过前面要加定语,比如国民党左派,就是指国民党内部革命的一部分,以区别于反革命的(右派)。
“左倾”和“右倾”
“左倾”的全称是“左倾机会主义”,它是指党内的一种错误思想,表现为急躁、冒进,不顾客观事实;或者照搬马列原着,咬文嚼字,不能灵活运用。
“右倾”的全称是“右倾机会主义”,它是指党内的一种错误思想,表现为对敌人软弱、妥协、害怕、投降,政策和路线上保守,走在群众的后面。
中共“左”倾表现在两大方面: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从时间上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在阶级斗争上的表现有:解放前的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解放后的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经济建设上的表现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0年代的中共及其革命力量明显处于劣势,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相比悬殊很大,硬碰硬不是等于鸡蛋和石头碰吗?可当时执行王明路线的博古、李德,不顾这种实际,面对国民党百万军队的围剿,硬要人数、装备等明显不如对方的红军“御底于国门之外”、全面出击,硬打硬拼,红军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不得不放千辛万苦建立的根据地,走上了万里长征之路。所以,王明的“左”倾路线是不顾实际情况,不研究斗争策略和技巧,盲目照抄照搬苏联的一套,逞一时之勇,实是“不可为而为之”。其特点是冒险、激进、不能审时度事,灵活机动,巧遇应变。

解放后的反右派扩大化和“反右倾”及文革都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1958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怎么会一下子冒出那多的资产阶级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错误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因此在全国如此大规模的“整人”实是“不该为而为之”。此错误的特点是严重违背客观现实,行为过火过激,造成危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在生产建设方面过激过火、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也是属于“不可为而为之”的“左”倾错误。

在我党历史上,左派曾一度以革命的姿态出现,给人以右是落后,左是进步的错觉,但实际上中共的左倾危害最大、时间也最长,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左”倾加一个双引号,以此说明“左”并不是真正的革命,我们更应提防“左”倾错误。中共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发展、成熟的。

㈨ 历史题:左和“左”的区别

打引号的左,即“左”,是激进、冒险,脱离了实际情况的行为,称之为“左”;没有打引号的左,即左,是正确、进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称之为左。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是勇于进取、开拓的党派,它敢于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是左,是正确的行为。

㈩ 请教历史上“左”和“右”的含义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左”倾机会主义,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阅读全文

与左是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