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历史可以干什么
我是历史专业,今年8月我就会成为一名历史教师了。
我的同学有考研的,主要分历史研究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其中中国史又分古代史、近现代史、中共党史。而古代史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史、明史、清史;近现代史则又分社会史和思想史,就是一个是侧重于研究社会另一个则侧重于研究文化思想。
世界史则以美国史、英国史、西欧中世纪史、史学史为重点。
考研还有考古专业、历史地理专业(是研究古代地理的,可以说是历史和古地理的结合)。
所以学历史可以成为教师,可以成为研究历史的学者,还可以成为某部电影尤其是古代题材的校订者,这要看你的目标所在了。
另外我的同学也有成为报社编辑的,因为某些报刊需要历史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做办公室文员;可以报考公务员;若实在是情势所逼不得不上历史专业,那四年后还可以跨系考研,上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自己的大学有双学历的话可以再修另一个专业!
② 学历史以后可以做什么工作
历史系就业方向: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着名企业就业,有将近一半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继续深造。
历史系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
考古、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工作。
就业岗位
高中历史教师、初中历史教师、储备干部、小学 初中 高中各科优秀教师、文案策划、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成本会计、高中历史老师、会计、游戏文案策划、销售工程师等。
③ 我喜欢历史,可我不知道学历史可以干什么谁能帮帮我
学习历史,可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大约知晓今天的一些事物的发展趋势。
学习历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
学习历史,可以借鉴其经验,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现在的问题。
学习历史,让我们学会了推敲,真实的都是经得起时间推敲和考验的,虚假的是经不住时间推敲和考验的。
④ 历史主要干什么
学习以前的东西喽,比如说移动是以前的就是从人类文明开始的时候就开始。
⑤ 学历史干嘛
往大了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古往今来但凡国家元首肯定历史都非常清楚,这样有史为鉴,可以有个参考;往小了说可以上身个人觉悟,陶冶情操;再往小的说,你要是历史知道的多,和别人吹牛逼的时候,你会很有成就感!哈哈
⑥ 学习历史以后能干什么
可以做历史学家,当传说中的专家,那时候你的话就是权威,大家都相信你说的历史,都会请教你,而且历史学家的待遇也很好,有名有利。
可以做历史老师,历史老师比其他学科的老师好做,因为历史的内容一般不会修改的,所以你要更新的知识比较少,重复的讲课就能应付了,很轻松的。
还可以当历史领域的作家,现在很多人喜欢看历史作品,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和电影都有好多是历史题材的,
学习历史还能以史为镜,吸取以前的教训,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你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还可以去百家讲坛讲课去。。。
⑦ 历史学出来能干什么啊我被历史学录取了。
1、历史学就业方向: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历史地理学就业方向:
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3、历史文献学就业方向:
从历史学研究生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看似狭窄,但凭借该专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体的文案策划、企业的企划部门、图书出版界、旅游等岗位或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学领域。
4、专门史就业方向:
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专门史专业可从事教学研究,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能够胜任专门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专门史专业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5、中国古代史就业方向:
中国古代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为中国古代史学专业属于长线专业,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且由于盲目扩招、毕业生数量膨胀,使得本就饱和的该专业就业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竞争非常激烈,因而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薪水也不太高。
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从事图书相关工作或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党史研究等。
6、中国近代史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95% 以上,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三星级以上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在中学的地位大大提升,各中学对历史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愈加广阔。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及党政军等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7、世界史就业方向: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7)历史干什么扩展阅读:
就业方向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科研单位:包括各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从事教师、研究员职位.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人文素质.要有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和对历史学浓厚的兴趣以及刻苦专研的精神.
党政机关:主要是公务员系统.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以及行政能力,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校期间就能入党的同学无疑具备优势.
新闻出版部门:主要从事记者、编辑等职位.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和出色的写作能力,良好的悟性和执行能力;思路开拓,文笔流畅,富创新精神,中文功底扎实,知识面广;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气质形象;工作责任心强,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企业:由于历史是基础性学科,可以尝试对专业要求较低的一些职位.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⑧ 新高考选历史可以干什么
新高考选择历史专业,未来可以从事历史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成为历史老师
⑨ 历史专业出来能干什么
考古,是最最需要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的职业,关于国家兴衰,政治沿革,传统文化,文物鉴定,等等都从考古学中的出的结论。
图书管理,古籍编撰,修史等也属于历史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工作。
教师,作家,文秘,从政,中医,主持人,编剧等都是学历史的普遍职业。
还有从事鉴宝、古装戏的校勘是个不错的职业。
⑩ 历史学好能干什么
只有学习历史才能干大事。
哀古伤今,一些人就认为这就是历史,学历史、看历史没用,时代已经进步古代人的东西已经不适应我们这股时代的潮流了,都用不上。因此他们就认为历史有益无用,就是这样,就象看八卦新闻一样,历史便成为了他们又一喜悦的源泉。
谈古论今,另外一些人就认为历史是,社交讨论的话题,有空就拿来吹吹水、聊聊天,那这和那些在市场和别人讨论今天菜新不新鲜、贵不贵有什么区别。因此有人就下定义“历史没用”。那你就错了。
想一想,古代哪一位伟人不是学语文的?不是靠历史成名的?
陈胜吴广,以神鬼传说骗取民心,而传说不是当时历史的一种偏史吗?
唐太宗,一个历史上的巨人,曾被称为最伟大的皇帝,他日基万里,每天对着如泰山般的奏折,他每逢遇到难题时解决不到的时候,试问他难到不会想起古人的事例、的解决方法吗?而历史就成为了他成功的工具。
到现在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成为了商场上的战书。而在战场上经常又唇枪舌战,你不引典举例,又如何去击败对手呢?
当你跌落人生的低谷时有会不会想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者勾浅的“窝荆尝胆”呢?这是安慰你的旧时“历史”。
有时你看到历史又会不会像到自己与当中的人物相似呢?或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现在你面对的相似,你从中有是否看到出路、看到光芒呢?
又有时你想到了一个胸有成竹的成功之路,你又是否会想一下在历史中是否有类似的方法,而这方法有成不成呢?
公道自在人心,我写到现在那道理便很明显了领不领悟得到就是要看自己了,“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
请看论坛:http://tieba..com/f?kz=312415656
[台湾省]改变观念、学好历史——给高中生的简短建议
同学们进入高中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接触到琳琅满目的各种学科,难免有不知如何入手的苦恼。有些原本国中还算拿手的科目,怎么现在成绩直直落,很努力的学习,却总是不得要领,分数也没有起色。如果,这正是你学习历史的写照,希望你用心地读完这篇文章,了解自己学习的问题所在,细细体会学历史的方法与乐趣。以下,就是要回答同学们学习历史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学历史?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你才会心甘情愿地、主动地想和历史打交道;第二个问题是:要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唯有懂得学历史的招数门路,你才会学得快乐,愿意接纳历史这一位朋友。
“现在”与“过去”的对话
经常听到同学们说:“历史都已经过去了,我们记得一些过去的事情有什么用?”如果,历史只是过去发生事情的累积、记录,那么学历史果真没用,因为学历史只是不断的背、不断的记,记了一堆事情又都派不上用场,好无聊喔!所以,这里就先谈谈知道“过去”有什么用。
我们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能够感受到的,几乎都是“过去”所遗留下来的,例如:台湾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公园旁的一座土地公庙、自己的童年往事,或者是阿公激动地聊起年轻时的英勇事迹,都包含在内。这些遗留下来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和你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不必主动去挖掘,因为这些“过去”就在你面前。
过去会出现在面前吗?我怎么都没感觉到?举例来说:美国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许多同学都觉得疑惑:为什么有些阿拉伯人不但不同情罹难者,反而在镜头前表现出欢欣雀跃的样子?当同学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无可避免地要探寻以色列建国的过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长期冲突,以及美、英等国家与以阿冲突之间的关系,否则便无法解释阿拉伯人的反应。这些都是过去,这些都是历史,是不是不知不觉地就出现在你面前呢?现实生活中,这一类的例子很多,说明要了解现在,就必须要了解过去,历史课正是提供你了解过去与现在的一条快捷方式。
《天下杂志》在“发现台湾”专辑中,有段发人深省的文字:“历史像一条河,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河水,却可以从河水中看清现在的自己。”“河流有方向,就因为它有源头;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晓得要往哪里去。”过去和现在并不是对立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过去。历史让你深度思考,突破事情的表象,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
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知道现在与过去的关系,也等于解答同学为什么要学历史的疑惑。然而,学历史还有更多的意义,如果你懂得方法与步骤,学习将事半功倍。换句话说,这里要从几个方向让同学了解,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同学经常有一种观念,认为学历史就只是学历史课本,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当老师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超过课本范围时,经常不当一回事,甚至趁机休息一番;另一方面,又觉得厚厚的一本课本,不想全部念完,最好老师提示重点,这样课本就不会背不完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害你一直学不好历史,因为这种读书方式的重点在于“记忆”,而且是考过就忘的“短程记忆”。
现在高中历史课本,一共有六个版本,内容颇有差异,你和其它学校的学生,不见得是用同一本课本,所以,现在的历史教学或考试,着重在同学能否了解历史的重要“观念”,不是片段的“记忆”,是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理解”。(这种考试型态,已经反映在今年的学测和指定科考的历史题目上。)这些观念的理解、思考,除了课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以外,老师课堂上的解说,以及同学们动脑筋的消化吸收,才是学习历史成功的关键。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历史的一个方法,就是当自己阅读完一段课文后,盖上课本,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短说明课文重点,就可以说是“理解”了课本内容,如果你只是照课本顺序大致背出来,虽然可以证明你的记忆力惊人,但是背完与真正了解是有很大差距的。当“理解”的功夫做得扎实,甚至不需要老师找出重点,你自己就可以判断某一段课文的重要与否。而且,因为许多观念都可以互相印证,当你懂得“理解”的好处以后,阅读课文、考题或其它资料都将容易许多。
锻炼思考与表达能力
无论是过去或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所累积的资料,数量都相当庞大,我们怎么样从这些纷乱的现象、资料中,提炼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一部份,是我们学习历史、适应生活极重要的课题。这种方法称为“归纳法”,由英国学者培根(Francis Bacon)所提倡。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坊间的参考书,多少都是归纳法的运用,也就是说,都帮你把课文、资料做了系统性的整理。你所读的历史课本,也是历史学者运用同样的方法,归纳重要史实、观念后呈现出来的成果。我们每天看的电视新闻,不也是记者实地采访后,将某件事情简明扼要地报导出来吗?
老师的讲解、讲义的提纲、坊间的参考书,都是别人帮你“归纳”出重点、结论,但是你是否尝试自己“归纳”呢?套用上一段“记忆”与“理解”的区别,许多同学的学习,还停留在“记忆”这些重点、结论的层次,所以你还是学不到这些讲解、讲义或参考书的精华,因为别人是归纳、理解出来的,你则是记忆的。因此,多动动脑思考课文内容,才能更亲近历史。这种功夫,在你上网寻找资料、看报纸,以及生活中的许多时刻,都有机会用得上,现在应该要多多练习。
除了“归纳”以外,“比较”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学历史,在了解过去的同时,也同时了解了现在。所以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乌(R. G. Collingwood)说:“过去不是死的过去,而是继续活在现在的过去。”举个例子来说,在中共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大陆沿海一带,新兴了许多以国际贸易为主轴的城市,上海尤其是个中翘处,这种现象,其实和一百多年前,清朝因为战败签约所开放的通商口岸,有许多类似之处,同时,所产生的效应也可以模拟:沿海城市的繁荣,与内地乡下的贫穷恰成对比,无论是清末的中国或现在的中国都有待解决。对台湾来说,四百年前开始的“唐山过台湾”,移民一波波东渡,曾几何时,台湾人一窝蜂前进大陆,反倒成为“台湾过唐山”。今天中共解放军军官,人手一本康熙平定台湾史籍,为的就是从历史汲取经验与教训,历史可以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解决之道,从历史看现在,我们应该学会更谦虚。
同学若要在学习历史时,灵活运用比较方法,可以尝试比较不同的时代(唐代和宋代的差异)、不同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与希特勒的相同处与相异处),为什么郑成功时代台湾人高举“反清复明”,到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民主国反而年号称“永清”(永远归顺清朝)?透过不同时代的比较、古今的对照,我们一方面更了解历史,另一方面也更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在同学能够运用归纳、比较等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后,你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会跟着提升,也就可以较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历史教科书以及老师制作的讲义里,附有许多资料,可能是古人所写,也可能是当今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资料,就是要同学动脑归纳、比较、分析,确实掌握文字的内容、重点、立场、价值。愈能善用思考消化资料的同学,相对地,表达能力也愈能提升。这些能力,对于课堂上回答问题,推甄、申请大学的口试,甚至步入社会找工作的面谈,都是不可或缺的,问题在于你能否善用机会,在历史课程中多多练习。
学习历史,很像武侠小说中练功夫的过程,一开始,多半只能照着师父、秘籍的招数,逐一演练,等到练熟了,不看秘籍,也能自己随意组合这些招数。课本会难,是因为接触的少,就像学武功刚起步的时候,总想放弃不练了。同学们应该要广泛的阅读,除了读课本之外,讲义上的资料、相关课外读物,都要时时接触。阅读的时候多想一想,多运用前面提到的归纳、比较方法,久而久之,看书、看问题都会变得比较敏锐。如此一来,历史不仅不是无止尽的背,而且还会让你的脑袋灵活,成为一个可以深度思考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