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仁宗的身世 他的皇后有哪几位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被真宗看上,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当时,真宗的后妃曾生有五个男孩,但先后夭折,无后继承,真宗忧心如焚。这时,一个皇子出生,迫在眉睫,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
虽这一传说迷信色彩浓厚,但是正体现了当时真宗对于后代的急切渴望,后来李氏却果真生下了一男婴,也就是后来的赵祯,他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看模糊的世界,就在真宗的默许之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为什么是默许呢?首先,这是真宗中年得子,急切渴望得来的一个儿子,必然要继承大统,需要一个雄厚的背景,其二,刘氏身为皇后,地位高,也未有子嗣,交给其教养,必然是极好的,其三,李氏身份地位,护不住这孩子,就算夺了她的孩子,观她的性子也不敢到处乱说。
所以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并不存在,这是一场宫廷事件,为皇帝所默认。那么赵祯在后面是怎么找回自己的亲生母亲的呢?民间传说中是包拯破了这一案,帮助他寻到了母亲。但在正史中,赵祯13岁即位之后,一直活在刘后的阴影之下,刘氏权势滔天,这时候估计没人去触她霉头,告诉仁宗绅士的,直到仁宗20岁,刘后病逝,仁宗得以亲政,这个秘密逐渐公开,那么是谁最先告诉仁宗的呢?据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
虽然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谁,但是李氏却在前一年不明不白地死去,明道二年仁宗亲政,明道元年李氏去世,仁宗一面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听闻自己母亲死于非命,赵祯一定要开棺验尸,本以为打开的是死相凄惨的李氏,结果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足以看出并不是死于非命,仁宗也未对刘后作出太大的怨言,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可见野史上的狸猫换太子,包拯帮助仁宗寻母的故事都是后人编造的。
赵祯生有三子,但全部早夭,后因急于生子,导致纵欲过度身体虚弱。曹氏也一直无孕,便在早些年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公元1062年,仁宗立赵宗实为太子,赐名曙,次年,仁宗去世,赵曙即位,为英宗,曹氏升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后不久就生病,无法料理朝政,曹氏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英宗病情好转后,她立即撤帘归政,这与仁宗时的刘太后一比,贤德立见高下。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为神宗。曹氏升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曹氏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神宗没有采纳。公元1079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下狱,由于曹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方才免于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谦逊识大体的皇后!
㈡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有几个
宋仁宗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
1、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赵祯皇后,代北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瑶华宫,景祐二年卒。
2、慈圣光献皇后(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永城县太丘乡(今属河南)。
祖父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3、温成皇后张氏,宋仁宗宠妃,石州军事推官、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清河郡王尧封次女。幼入宫,初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进封才人。庆历元年十二月,进封修媛。庆历三年七月,因连丧二女请下迁为美人。庆历八年十月,封贵妃。
温成皇后生安寿公主、宝和公主、邓国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追册其为皇后,谥曰温成。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七年正月更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
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
赵祯针对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
㈢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何最后一个子嗣都没有
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宋朝传位到第四代时又出现了一位能力超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仁帝赵祯,赵祯在位一共四十二年实施仁政以仁孝治国,在位四十余年中从来没有与辽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争,百姓安居乐业。
历朝历代后宫都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地方,后宫中的女人都以生下皇子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而努力,赵祯的这个指令一下因此生儿子就成了她们成为皇后唯一的机会。于是就在宫中各个妃子不断怀上龙子的好消息发生的同时还有各个妃子不慎落胎,妃子自杀事件发生。
于是就在后宫造成一定的恐慌,有妃子发现自己怀孕了也要将孩子打掉,也就造成了宋仁帝没有儿子。
㈣ 宋仁宗赵祯有几位皇后 宋仁宗皇后及妃子简介
宋仁宗有三位皇后,他们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温成皇后。
宋仁宗的妃子不少,其中受宠并且受宠时间比较长的是三个——周贵妃、董淑妃、德妃。
1、郭皇后:宋仁宗赵祯第一任皇后郭清悟,代北应州金城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瑶华宫,景祐二年卒。
2、慈圣光献皇后曹皇后: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人,生于永城县太丘乡。祖父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3、温成皇后:张氏,宋仁宗宠妃,石州军事推官、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清河郡王尧封次女。幼入宫,初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进封才人。庆历元年十二月,进封修媛。庆历三年七月,因连丧二女请下迁为美人。
庆历八年十月,封贵妃。温成皇后生安寿公主、宝和公主、邓国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追册其为皇后,谥曰温成。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七年正月更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4、周贵妃: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宋仁宗赵祯后宫妃嫔之一。周氏出身开封,四岁时,随其姑母入宫为女侍。后因侍奉宠妃张贵妃,被年纪比她还要小的张贵妃认做养女,封为安定郡君,得以为宋仁宗侍寝,并生下燕国舒国大长公主等两位公主,册封为美人,婕妤,婉容。
周氏所生的两位公主纷纷下嫁后,被晋封为贤妃。仁宗驾崩后,周氏一直活到宋徽宗即位后,并逐渐被加封为德妃,淑妃,贵妃,这其中的40多年,周氏一直过着俭朴的礼佛生活。
后来,燕国舒国大长公主过世,徽宗准许周氏离开后宫,并在宫外营建私宅与亲友往来。周氏相当地长寿,一直活到九十三岁逝世,谥号昭淑。
5、董淑妃:,宋仁宗赵祯后期的妃嫔。生庄谨大长帝姬、庄齐大长帝姬、贤懿恭穆大长帝姬。董氏原是宋仁宗的侍女,嘉佑初年,温成皇后等皆已去世,宋仁宗无子,压力过大心情烦乱,曾经试图自刎,被董氏发现,上前徒手夺下佩刀,几乎割断自己的手指,因此得到了宋仁宗的重视。
嘉佑初年,董氏封闻喜县君。嘉祐四年,董氏生了女儿陈国公主,自县君封为才人。嘉祐五年进封美人,董氏固辞,请改为授她的父亲一官,宋仁宗允诺了她。嘉佑七年,董氏病危,被封为充媛,很快就去世,追赠婉仪,不久又追赠淑妃。元符三年四月,追赠贵妃。
6、德妃:名杨宗妙,宋仁宗赵祯的宠妃。山东菏泽定陶区人,育有一女商国公主。杨宗妙是山东定陶人,侍卫杨忠的女儿。因与宋真宗章献皇后有亲属关系,被选入宫。初封原武郡君,不久升为美人。她相貌端丽,性情机敏,精通音律。
宋仁宗想赏赐她父亲官职,她推辞说:“外官当积劳以取贵,今以恩泽徼幸,恐启左右诐谒之端。”宋仁宗很高兴,迁居她肃仪殿,追赠她祖父贵州刺史,封赏了她的叔叔弟弟等五人官职。其后她和尚美人皆有得宠,经常和郭皇后闹不愉快。
明道二年,因郭皇后与尚美人争宠打斗,郭皇后误打了亲自来劝架的仁宗,导致皇后被废。因打斗时她亦在旁,故和尚美人一同被遣送出宫。
次年出家修道,居瑶华宫。仁宗不忘旧情,次年她又被召回,为美人。后生下一个女儿商国公主,历进婕妤、修媛、修仪。熙宁五年去世,年五十四岁,追赠为德妃。
㈤ 曹皇后还健在,宋仁宗为何执意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
曹皇后还活着呢,宋仁宗为何非要追封张贵妃为皇后?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三个人:宋仁宗、曹皇后和张贵妃,能组成两对,所以若想得出比较合理的推断或答案,就要从两个考虑了。
三、总论:这两方面分析完毕,其实答案已经出来了:宋仁宗对张贵妃那是真爱!所以,当张贵妃死后,曹皇后只能任由宋仁宗封其为皇后,此刻若敢拦阻,估计她会被废掉!
㈥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候选人,为何刘娥指定郭皇后呢
大婚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生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而皇后的选择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对朝廷的政治风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婚都充满了各种政治因素的考量,很多皇帝的婚姻从本质上看就是政治联姻。
宋仁宗赵祯的婚姻也是如此,他的几段婚姻也是各方政治势力推动的结果。
赵祯的皇后候选人有三个,分别时王氏、张美人和郭皇后。他首先看上的便是王氏,这是嘉州富商王蒙正的女儿。刘娥以王氏"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为借口,将这个"姿色冠世"的少女许配给了刘美的长子刘从德。于是赵祯在爱情道路上受到第一次打击,母子关系转冷。
从史书上看,刘娥否定的原因居然是王氏长得太漂亮,在普通人看来很不合理的。正常人娶老婆,长相是否漂亮往往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来只有嫌弃老婆丑的,没有嫌太漂亮的。可是站在古人的婚姻观念上,似乎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儒家要求娶妻娶贤,所以要求端庄贤惠的,对太漂亮的有些忌讳。
㈦ 宋仁宗一生的三位皇后你怎么看呢
宋仁宗在中国古代算是一位很着名的仁君皇帝了,当时和后世的文人史学家对他的政绩评价都很高。这里呢我们就不多说了。
今天要讲的是宋仁宗的三位皇后。分别是原配郭皇后,也就是废后净妃。还有继后曹皇后即慈圣光献皇后。还有一位比较有争议就是温成皇后张氏,据考证温成皇后是死后追封或者是死后上的哀荣,有可能是宋仁宗提出来了,但是群臣好像没通过,所以历史的认可度不高。但是在宋仁宗心里张氏就是皇后。这里我们也就算张氏是皇后。
结果被废没两年。郭氏病了,宋仁宗派人去诊治,没几天居然暴死了。当时郭氏才二十四岁。死因成谜。后人怀疑被毒杀,只是没有证据。仁宗哀恸不已,又追封为皇后。
再来说宋仁宗继后曹氏,曹氏出身将门,但是精通文史,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吧。据说曹皇后也不是宋仁宗自己中意的的女子,但是曹氏就比较聪明。他就不像郭皇后那样将皇帝视为自己的丈夫,而是把。他当作君王来看待。帮助宋仁宗料理后宫辅佐前朝。里外都井井有条。可以说是宋仁宗的贤内助。因为仁宗没有儿子,就抚养了赵宗实为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在英宗病重被尊为太皇太后时,曹太后还垂帘听政过。后来神宗即位被尊为太皇太后。死后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成”算是善终。
宋仁宗的温成皇后就是宋仁宗当年一眼就相中的女子张氏,也是宋仁宗的宠妃。父亲是石州军事推官、清河君王张尧封的女儿,因貌美被选入宫中。从才人一级级升到贵妃。生了好几个女儿都夭折。后来还因此自请降为美人。张氏一生都是宋仁宗比较偏爱的女人。在宫里的待遇一直都比皇后还高,可惜死得早,被追封为温成皇后。历史记载温成皇后爱吃金桔,宋仁宗下令从江西运来。从记载来看宋仁宗和张氏算是真爱吧,在宋仁宗有难时,张氏不惧危险跑到宋仁宗宫中去见宋仁宗。宋仁宗因为不能立张氏为皇后而对着臣子哭,也是够让人唏嘘的了。
㈧ 宋仁宗赵祯有几个皇后宋仁宗的皇后简介及结局
生前册封的有两位,分别是郭皇后、慈圣光献皇后。
1、郭皇后
郭清悟(1012年—1035年12月10日),宋仁宗赵祯皇后,代北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其祖父为平卢节度使郭崇,郭崇的祖先世代为代北酋长。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郭后以无子入道观,封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以养,景祐元年(1034年),出居瑶华宫。
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郭后得了小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御医前去诊治,八日(12月10日)那天,郭皇后竟然暴死,年仅二十四岁。 中外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
景祐三年(1036)正月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复她为皇后,但停办赐谥号上封册及附祭庙庭之礼。
2、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永城市太丘镇(今属河南)。
祖父曹彬为北宋开国功臣。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册为皇后。英宗、神宗相继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8)历史上宋仁宗为什么有三个皇后扩展阅读:
宋仁宗还有一位死后追封的皇后:
温成皇后张氏,宋仁宗宠妃,石州军事推官、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清河郡王尧封次女。幼入宫,初为御侍,累封清河郡君。康定元年十月,进封才人。庆历元年十二月,进封修媛。
庆历三年七月,因连丧二女请下迁为美人。庆历八年十月,封贵妃。温成皇后生安寿公主、宝和公主、邓国公主幼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
仁宗痛失爱妃,伤悼不已,追册其为皇后,谥曰温成。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七年正月更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郭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慈圣光献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皇后
㈨ 大争之宋(十章)宋仁宗有三个皇后候选人,为何刘娥指定郭皇后呢
大婚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生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而皇后的选择不仅是皇家的私事,也对朝廷的政治风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婚都充满了各种政治因素的考量,很多皇帝的婚姻从本质上看就是政治联姻。
宋仁宗赵祯的婚姻也是如此,他的几段婚姻也是各方政治势力推动的结果。
于是赵祯在爱情道路上受到第一次打击,母子关系转冷。
从史书上看,刘娥否定的原因居然是王氏长得太漂亮,在普通人看来很不合理的。
正常人娶老婆,长相是否漂亮往往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来只有嫌弃老婆丑的,没有嫌太漂亮的。
可是站在古人的婚姻观念上,似乎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因为儒家要求娶妻娶贤,所以要求端庄贤惠的,对太漂亮的有些忌讳。
㈩ 宋仁宗赵祯后宫众多,为何最后连个继位的儿子都没有
在小时候看的《包公案》系列电视剧当中,有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案件,看完让人心惊肉跳。为了皇室的威仪和传承,连皇帝在某些方面也不得不妥协。而那个被迫妥协的皇帝,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虽然狸猫换太子之案为民间杜撰,但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仁宗本人性格温和,面对咄咄逼人的太后,不得不做出妥协。
再说了,以后不行自己和张贵妃再生一个也不是不行。可宋仁宗估计没想到,张贵妃在31岁的时候,就突然死去了。一个锦衣玉食深受皇帝宠爱的贵妃,就这样年纪轻轻地在宫中死去,不管怎么看,都处处透露着诡异。此事让宋仁宗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她死了,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宋仁宗赵祯的心也死了。
结语:广施仁政,礼贤下士而声名远扬的宋仁宗赵祯,不仅在宋朝民间算得上是一个极负责任的好官家,甚至在他去世之后,老对手辽国境内也有官方组织相关的祭祀活动。可见宋仁宗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好人,他的第一段感情受到刘太后的摆布戛然而止,后面的好几段感情又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干扰,所以这注定了宋仁宗的皇子很难活着长大,还有四个女儿活在人世,在他看来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自己深爱的女人张贵妃也死去以后,宋仁宗恐怕已经看清了当时的形势。对于皇位继承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看重。而宋仁宗身边的这些悲剧一再发生,却便宜宋英宗赵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