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什么坡

历史什么坡

发布时间:2022-05-10 12:40:00

Ⅰ 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三、“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伟人毛主席当年在西柏坡发出的告诫,依然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四、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在。

(1)历史什么坡扩展阅读: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从此,这个普通的山村便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昔日的西柏坡,只是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风光秀丽,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今日西柏坡,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如今建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遗址、西柏坡陈列展馆等景区。

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访者。四合院里有多种树木,一丛月季使这个小院富有生机,一棵海棠树和杏梅在收获季节更令人向往。董必武是和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来到西柏坡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炕上放着一架引人注目的纺车。早在延安时期,其夫人何莲芝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边区的劳动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坚持纺线。

建国后,何莲芝曾几次到西柏坡,并曾重新操起这架纺车。她回忆说,董必武在西柏坡有一次学纺线,顾得上拉线,却顾不上摇纺车,纺出的线粗细不匀。当时他曾随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着容易作事难。”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必武的邻居,刚来时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东头,为了少占民房,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刘少奇同志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办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后又带到北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时也是他的衣箱。

在刘少奇同志旧居东侧,毛泽东旧居西边有四间北房,它就是当年的军委作战室。杨尚昆同志1984年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镶嵌在门口。屋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紧靠其后的柏坡岭上挂有一个警钟。

可以想象在当年大决战的日子里解放军总部是何等繁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经常到这里听取汇报,或分析战局、发出指示,或是提出作战计划呈送毛主席,而作战室里的摆设竟是如此简陋,只有三张大办公桌和十几把木凳。所有这些,就连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看过西柏坡后也感慨不己,钦佩至极。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即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泽东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

Ⅱ 长坂坡主要描述了什么朝代的历史故事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三国时,地点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时间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刘备军队没打过曹军,刘备领导民众逃走,令张飞断后。张飞以大喝吓阻曹军,使得赵云有时间护送刘备妻甘夫人和刘禅逃回。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

《三国演义》中记述,麋夫人和刘禅被曹军围困,麋夫人投井自尽,赵云护送刘禅逃回,途中斩夏侯恩获青釭剑。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吓阻曹军,夏侯杰被张飞大喝惊吓,堕马而亡。

Ⅲ 西柏坡的历史

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为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3)历史什么坡扩展阅读: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着名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的提出,既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对全党的告诫,又是由党所领导的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即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历史课题所决定的。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对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从而成为西柏坡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

Ⅳ 历史上着名的长坂坡在哪

长坂坡在今湖北当阳

位于当阳市中心城区的长坂坡古遗址,乃三国时代赵子龙宣威之地。这里荆山余脉,东支南下所形成的冈岭地带,古曰“当阳长坂”,或曰“当阳坂”。古时此地滨临云梦泽,虽后来湖面沉积为陆,但至东汉末仍多涝地、水网纵横。所以长坂坡自古以来为我国南北交通干线必经之地,古三国时长坂坡之战发生于此。

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师南下荆州。此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感到形势孤危,被迫带领人马和不愿降的荆州官兵及百姓向荆州重镇江陵转移,曹操闻讯,恐其得江陵获军实成为后患,令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至当阳长坂坡,两军遭遇。刘备仓猝应战,兵溃,弃妻子仓皇出逃。而担任护卫刘备眷属的赵子龙在危难中奋不顾身地与曹兵展开了一场大战,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刘禅而声威大震、名扬天下。地以人显,人以地重,从此长坂坡这条高无峻秀之峰、低无隐栖之谷的山岗便成了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胜地。

明代万历十年,地主当局有识者为纪念赵子龙长坂坡大战中的功业,在此树立“长坂雄风”碑,以供世人凭吊。其碑在清代干隆年间又做重刻,至1936年由当阳县长熊杏圃与当地驻军王禹九团长协力在这里兴建长坂坡公园,隆其观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雄风”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胜利后,当阳县长胡次平于1947年重刻了“长坂雄风”碑,复其旧制。

解放后,长坂坡公园经过多次修建,已成为人们休憩游览之所。1979年当阳县人民政府在此设立长坂坡公园管理处,陆续不断投资兴建、扩建、修亭、造廊、建阁、筑垣,并塑造赵子龙雕像,再现其当年雄风。198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游览区之一,正式对外开放。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当阳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将长坂坡公园管理处更名为“长坂坡之战遗址管理处”,扩大景区管理范围,进一步落实规划与建设。而今“雄风”碑已重新整修,并着手筹建“长坂坡之战”陈列馆,向世人展示有关长坂坡之战的历史文化。同时,将当代楹联、诗词、书法名家作品和历代文人墨客咏长坂坡的留题付石镌刻,建立长坂坡碑廊,让游客观光之余,在此饱览玉粲的赋,范曾的诗,以及启功、李铎的墨宝,以体味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此外,附近的“太子桥”、“娘娘井”和“张翼德横矛处”均整修一新,这些都是长坂坡古战场的胜迹。

Ⅳ 介绍一下西柏坡的历史

西柏坡的历史: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西柏坡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5)历史什么坡扩展阅读: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

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

Ⅵ 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是怎么样的诸葛亮真的那么厉害吗

建安七年,震惊天下的官渡之战才过去不到两年时间,河北霸主袁绍虽然故去,但袁谭与袁尚两人犹自盘踞河北实力依旧不容小视。此时的曹操依旧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攻略河北之上。毕竟此时袁绍刚刚故去,而袁谭与袁尚两人不和造成了袁绍遗留下来的势力开始出现分裂,现在正是北上攻入河北腹地的最佳时机。




三、开战

一是战略相持。夏侯惇率领大约三万人马迎击刘备的部队。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操这临时拼凑的三万人马也要远远超过刘备的实力。实际上刘备当时北伐的军队不足一万人,所以在遭遇夏侯惇之后便不敢再继续向曹操腹地深入,而是转入原地进行防御。夏侯惇也没有贸然向刘备发动进攻,双方于是陷入到短暂的相持当中。

二是主动撤退。面对着强悍的三万曹军,还有夏侯惇、于禁这样的军中宿将,刘备在相持当中并没有找到破敌的办法。刘备在几经思考之后决定反其道而行,既然进攻不行那就主动撤退!引诱曹军主动来攻!为了使这次撤退看起来像真的,刘备着实花了很大的心思。他先是安排小股部队和曹军交锋,然后假装被击溃。然后又焚烧营寨,显示出慌乱撤退的迹象。正是这样才使得久经战阵的夏侯惇放下了戒心,于是开始率军追击。

三是诱敌深入。随着曹军的追击,刘备沉稳的指挥着部队且战且退,他一面要让部队假装败退,同时还要防止部队在曹军的连续攻击之下真的陷入溃散,这实际上十分的考验刘备驾驭部队的实战能力。当曹军追着刘备军逐步深入到博望坡的时候,李典和于禁曾经警告过夏侯惇,博望坡路窄林密,要提防敌人的埋伏。然而此时的夏侯惇显然已经“嗨”起来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而是带着部队一路狂奔追击。

四是伏击破敌。随着夏侯惇的追击逐渐深入,他的部队被崎岖的博望坡拉成了蜿蜒的长蛇形。而刘备预先安排的伏兵由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率领自两侧密林之中同时杀出,瞬间将夏侯惇的部队截成了数段,随即陷入全面的混乱当中。由于车辆辎重的堵塞,曹军被阻挡在山道之上互相拥挤踩踏,刘备军再趁势掩杀,顿时让曹军损失惨重。陷入危机中的夏侯惇侥幸得到后续李典部队的接应,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Ⅶ 历史上长坂坡战役的详细资料,可追分

战役过程:
追击
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号称天下骁锐的虎豹骑追击刘备军。刘备军与民众十余万,粮食辎重繁多,行军迟缓,曹军虎豹骑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军,刘备军虽拥大众,但披甲者少,迅速被曹操军击溃,慌乱中,刘备仅率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奔走间,又遗失了赵云,当时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已经北降曹操,但刘备并未相信,并挥短戟打那个放谣言的人,说“子龙不弃我也。”同时,刘备令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散卒二十余骑去长板桥断后。而此时,赵云并非是慌乱走失,而是转身杀回曹军,去寻找刘备妻子,赵云单枪匹马,全然不惧曹操的虎豹骑,虽然遗失了刘备的两个女儿,但总算找到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以及幼子刘禅救了他们出来,得以和刘备相聚。
过程
而长板桥上,张飞凭借其粗中带细的性格,据水断桥,露出愤怒的眼神,横握长矛,大声吼道:“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无一人敢前进,刘备势力集团才因此得免于难。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此战,曹纯表现优异,不但捕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百姓以及辎重,收编刘备被击溃的部队(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同时捕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不得已,只得放弃和刘备逃亡,转奔曹操。
后事
刘备虽然损失惨重。在赵云和张飞的努力下,集团核心仍然存在,刘备审时度势,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而此时关羽率水军前来接应刘备,在刘表长子刘琦的帮助下,刘备得以栖身于江夏。

Ⅷ 历史上真实的博望坡之战,为什么指挥官不是诸葛亮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确实是刘备亲自指挥,并非和演义中那样是诸葛亮指挥作战。其原因一可能是此时诸葛亮还没归属刘备,二则是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极少直接参与军事指挥。在演义中,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帮助刘备训练兵马。夏侯惇得知此事,报告曹操,曹操命夏侯惇为都督,率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将和十万大军进驻博望城,寻找机会攻打新野。最后被诸葛亮一把火杀了个大败。但是在正史上,只提到刘备在依附刘表期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和博望坡之战击败夏侯惇、于禁等人,并没有说到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因此不排除博望坡之战发生时诸葛亮还没成为刘备手下的可能。

直到刘备临终前,此时关羽、张飞等蜀汉集团元老宿将都已经去世,刘备不得不把蜀汉的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才正式开始自己的带兵带兵生涯。所以博望坡之战发生时,即使诸葛亮已经在刘备手下,更多也只是帮助刘备完善作战计划。具体的指挥工作,还是刘备本人完成。

Ⅸ 关于西柏坡的一些历史资料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

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

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

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

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9)历史什么坡扩展阅读: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

3月24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

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

阅读全文

与历史什么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