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纪传体史书是以写什么为中心写历史
纪传体史书是以写编年体为中心写历史。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纪传体,是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② 什么是陈寿写历史
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他写了史书《三国志》。我们大家熟悉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演义》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陈寿在开始写《三国志》之前,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还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还到许多重大事件发生的地点作过现场勘察,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准确。
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步,常常陷入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发现陈寿正写到《诸葛亮传》这一章,就问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个人。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亲戚听了很生气,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
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忧郁成疾,终于一命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
因此,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都是诸葛亮造成的,心中十分怨恨诸葛亮。现在,听亲戚这么一说,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他想,诸葛亮一生励精图治,公而忘私,而且南征北战,百战百胜,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按理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可是,自己一家的遭遇,又使他在感情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而且,如果照实写,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到底该怎样写呢?陈寿心里很乱,于是,他干脆停下笔来,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
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了朋友。
那位朋友听后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它正直公允,准确无误,不假意赞美,不隐瞒丑恶。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如此呢?”听了朋友的话,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是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诚实无私。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也要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现在,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很快“诸葛亮传”就写成了。陈寿还特地把这一篇文章拿给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生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公正。
后来“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不因一己之仇而毁人,也不因一己之恩而誉人。这是一种诚实的治学态度。许多人在事关他人的问题上或许秉持公正立场,但在处理于己有关的事情上,未必做到公正无私,诚实本分,多少夹杂着私利。因此,我们当效陈寿。
③ 写历史的人目的是什么
编写历史的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
第一种目的是为后世留下真实的历史资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需要有人记录下来才能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去,后世之人方能从这些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千百年前的真实历史情况,这是一项很伟大的工作,这类写史人是值得尊重的。一般来说每个朝代都有负责编写历史文献的史官,像司马迁、班固等人就属于着名的史官,这类人员为官方编修史料,所记载的是比较真实的历史情况。
这类野史资料虽然不是官方编修的,但并不能因此一味否定其存在的价值。有些野史文献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编写的,这类资料的历史价值就很高了,可以弥补正史文献的不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野史都是可信的,有些野史资料是作者道听途说写成的,其客观性就要打折扣了。
④ 有关历史的作文怎么写
以下作为参考:
什么是历史呢?或许你会说,历史是朝代的演变,是时间的推移,是一个又一个激烈的战事……然而,历史并非复杂。在故宫里,我就看到了令人感慨唏嘘的历史。
望着那又宽又广的故宫广场,那精致华美的小石桥,那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我不仅感叹了:这就是美丽的皇宫么?真是大气!可为何那时的中国政府缺少了这几分豪迈与阔气?怎会如此腐败?我的脑海里掠过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鸦片战争……想到这里,我深深地叹了口气。
走进故宫深处,鳞次栉比的宫殿立刻呈现在眼前:木制的窗子,华丽的内设,那现代人看来已过高的门槛,一切都透出了清谧。我的思绪又一下子被拉回了唐代。唐代是粗犷的,却一点也不杂乱无章,洋洋洒洒、舒舒展展地纳入了细密,交织成一曲壮丽的乐章。似乎总有千年不枯的吟笑,妩媚迷人的娇嗔,激情迸发出来,好象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此情此景,人间能得几回睹?唐代这分豪壮,就这样隐隐地显露出来。
再往里走,就到了皇帝上朝的大殿前了。我不由得为之一震:难道,这就是皇帝的座椅?怎么和想象中的相差如此甚远?单单一张龙椅,孤伶伶地立在大殿中央,莫非太过于凄凉了。这古色古香的龙椅,这痕迹斑斑的青铜鼎,就是组成中国的零件吗?我眼前似乎浮现出皇帝正襟危坐的样子,当宫中歌舞升平的时候,当朝中官员只顾饮酒作乐的时候,当厚厚的奏折堆了一叠又一叠的时候,有谁想过,百姓们受到了怎样的欺凌啊!当时宫中的人竟然这样愚昧!!时光仿佛穿梭着,“吾皇万岁”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像飘在浩淼深邃的天空,显得渐渐空虚了。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恍然大悟:历史不就在这里吗?
没错,历史就隐藏在龙椅上,青铜鼎上,油漆已脱落的门柱上。我看到了历史,我感觉到了历史!
我明白了,仅仅一个朝代,一段时间,是不能代表什么的。这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缩影罢了。历史是无尽的,是让后人创造的。而今,千万日子已无声地消融在岁月的长流中,滚滚逝去。历史,将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们创造历史,奋发向上。
⑤ 关于写历史的优美句子
答:关于写历史的优美句子
历史的第一页是从互相猜忌、搞阴谋和耍手腕开始的。
2. 即使是天才人物,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是一首好诗。
3. 历史家的职责是要确切、真实不感情用事;无论利诱威胁,无论憎恨爱好,都不能使他们背离真实。
4.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5.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
6.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7. 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
8.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9.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10.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
11. 历史不能长久被欺骗,正像民众不能长久被欺骗一样。
12. 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
13. 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
14.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
15.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16. 历史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
17.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18. 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为根据,这正如一种新的爱情不能和旧的爱情一样。
19.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
20. 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
⑥ 如何编写历史
编写历史的体裁有:编年体 、纪传体、记事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评论体等。
如果是编写历史教材的话,参考下面文章:
如何编写历史教材
我想在这篇文章中谈一谈我对如何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看法。
如何编写历史教材?我想一定要有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二十世纪世界流行的历史观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要摒弃机械进化论史观和单线一元决定论,代之以宽阔发散性的整体思维。用黄仁宇的话说就是“放宽历史的视界”。
历史的探索,是根据过去人类活动在现今的遗迹,来重构过去人类活动的真相。任何理论概念再好,比之于实际生活本身,总显出它的贫乏和单调。所以我说:历史学中不存在定理。历史不是为概念而活着的。忠实于历史,乃是史家的职业道德。可直到现在,通史的整体框架还是板结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拘泥于一些固定化的程式,出于这种或那种缘故,不能直面历史实际。
我们的民族历史总是被那些“必然规律”来强行框定。所谓“五步论”中国也概莫能外。
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现在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了。商代的野性气味较浓,还容得联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还一口咬定它为“奴隶制社会”,岂不是存心不想辨认历史事实?其实张荫麟先生早就说过,西周庶民的生活情况并不见得比奴隶好。要说有“奴隶社会”,那一座大观园就是啊。吕思勉、钱穆、黄仁宇这些前辈史家的大历史构架也是一致的。吕先生说得明白,中国古代史分为三个时代:(甲)部族时代,(乙)封建时代,(丙)统一时代。大家可以比照现行历史教材,孰者真实,依史有据!
中国有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毛泽东说有,郭沫若说有,钱穆怎么没说有?黄仁宇怎么没说有?到底是谁在回避历史实际?
好在现今中外史学界都有同感,中国社会有许多迥异于西方的历史殊相,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的传统和历史走向都极具个性。费正清(Fairbank,西方汉学界泰斗)在经历了长时期挫折之后,最后也不得不放弃“欧洲中心史观”,承认必须“以中国看中国”。怪不得黄仁宇说“整个中国历史需要重写”。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真实的历史。
真实就已足够,你不要期望历史教材写得像钱穆、顾颉刚、张荫麟、黄仁宇等大师们的着作那样平易生动、举重若轻。
⑦ 如何写一篇历史事件 步骤 要详细 快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但是有几点原则,:
1.要符合史实,历史是要有史实根据作为基础的,可以是文字史料,也可以是口口相传的传说,写历史事件就要根据史料记载,有根有据地写,比如《史记》等书籍有记载的可以作为写作历史事件的参考。
2.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生产力发展状况客观地写。比如,日心说,在现在的科学解释来说是错误的,但是受当时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限制,在当时的社会看来这个观点起码是合理的,你要评价或者写这事件时,不能全盘否定历史事件,要全面地看待,就是有它的合理性。
⑧ 怎么写历史小文章
首先,这段历史的名字及简述
其次,这段历史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的人物,以及整个历史故事较为重要的过程,不需要多详细,但要重点突出,即简明扼要
最后,这段历史在当时的作用,对以后产生的影响。
要不要加上一段你自己的评价,看这个历史小文章的具体性质了,作业的最好加,纯粹瞎历史故事就不用了
其实,这样的历史小故事,初高中的历史书上比比皆是,参照着写,很容易的
⑨ 有什么写历史的小说的写的好的啊
古代人写的:
东周列国志
三国演义
左传
史记汉书
现代人写的:
大秦帝国(强烈推荐)
汉代风云人物
品三国
明朝那些事
清朝那些事
历史是什么玩意儿
再例如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系列,流血的仕途也很不错
⑩ 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撰写者由谁掌握,可信度又是多少
历史的撰写者当然是有史官,或者是(官方)文人掌握。可信度吗?一半而已,有句话讲得好,就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读过历史的会思考的人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尤其是封建时代没有言论自由,一切都由官方掌握,自古文人控制着话语权,而官员是一个国家的大脑,个人看不管历史怎么改,我们看历史要懂得逻辑性,谎言是没有逻辑思维的,说的话前后矛盾,怎么分辩要看个人阅历……没有网络时消息闭塞,现在有了网络消息反而太多太杂,所以懂得逻辑性和分辩能力才能更好的研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