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因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和革命道路,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成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㈡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因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我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对两大历史任务有着最深的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历史,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2)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扩展阅读: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因此也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近百年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能有力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就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形成强大合力。
面对新的风险考验,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道路不偏、旗帜不改、颜色不变,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未来将继续证明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㈢ 怎样理解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911年10月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旨在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想必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最深远的重大意义。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感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要想把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积弱积贫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绝对办不到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才能抵御各种风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新”字包含太多的东西,但归根到底是四个方面:一是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二是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是党的成立就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四是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景,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指明了方向。
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笔者看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值得追问。
对中国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深入研究。回首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面对苏东剧变、世界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中国共产党都能及时作出一系列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化解风险,克服困难,确保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
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深切透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在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庸俗化,致力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就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共产党深知,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说,什么时候坚持了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联络各方,团结各方,海纳百川,是我们党的高明之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党成立之时,只有7个共产主义小组、53名党员。仅仅是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100多个政党中的一个。其不断成长壮大,既来源于它始终不渝对先进的追求和保持的奋斗,更来源于把自身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法宝来珍视。居安思危,决不懈怠,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是党在新形势下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科学判断。这既是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提出的具体要求。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但共产党人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长期执政,就得不断抓住新机遇,不断创造新优势,不断开创新局面,不断取得新成就,不断赢得新胜利,这样才能应对长期执政的考验与挑战,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才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㈣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官方说法是这样的:
洋务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证实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未能是中国革命走上成功的道路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因为: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
2.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搞资本主义。
历史选择:
辛亥革命已经是我国资产阶级最有成果的运动了。但这又能怎样?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国民党分裂、瘫痪,“资本主义”慢慢偏离美好的初衷。直到国共合作,国民党才重现一丝生机,提出“节制资本”,防止中国被少数资本家垄断。
孙中山考虑:不该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否则必将还有一次流血的社会主义革命。(明眼人在这时已经发现,我们终究必须用社会主义来救国。)然而,掌握全国政权后,国民党背叛国共合作,并继续背叛孙中山的初衷。当然,这么做没有好下场——实践证明了:国民党不能让我国独立、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国民党自己的生存还要靠帝国主义扶植。)这样,我国就只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怎么能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呢?
江首长曾经入木三分地剖析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着提高。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先进性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人民经过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 共产党的纲领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
刘少奇说:“他(蒋介石)那里有三万万人,但没有人拥护他,还反对他。我们有一亿五千万人,群众自动参军参战,人力、物力、财力是无穷的……蒋介石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果然,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达886万,出动担架36万多副,大小车100万余辆。
㈤ 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且指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身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双重诉求,也成为中国人民检验一切“主义”的试金石。
3、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奋斗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十月革命给左右碰壁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二、选择共产党的原因:
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之前,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虽然,有的阶级和政党做出了反抗的努力,但都没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2、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1922年,党的二大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大革命时期,喊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天,党中央就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真诚地解决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民生问题。
在大革命后期,就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㈥ 论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具体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革: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跨越式的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3、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
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
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
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
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他形象地把旧中国比作一间屋子,过去什么人都进来踩上两脚,藏污纳垢,应该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再请客。
所谓打扫,就是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而失去的国家民族权益尽可能收回。在这之后,外国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曾经失去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迅速回到中国人手中。
㈦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原因是: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4、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㈧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历史的呼唤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20年后,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要建立一个共产党?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1840年,英国侵略军以坚船利炮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自那时起,西方列强接踵而来,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尽管中国在形式上还保持着独立,但实际上逐渐形成了被西方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外国资本的侵入虽然促使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但侵略者的目的不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寻求更广大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没有也不可能导致中国建立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中国逐步地演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面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样,中华民族就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解决独立、民主、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同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除历次反侵略战争外,比较着名的斗争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大国农民革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同属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是,这些斗争最终都难逃失败的悲凉结局。它们的失败证明,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国人在进行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由于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进步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下,孙中山被迫妥协,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前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袁世凯上台之后,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府。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垮台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以段祺瑞为头子的皖系、以冯国璋为头子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头子的奉系三个主要派别。各地还有大小不等、实力各异的军阀盘据一方。这些军阀各以外国帝国主义作靠山,争权夺利,扩充地盘,彼此征战,形成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家愈发贫弱,百姓饥寒交迫。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严酷的现实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外国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基础并未动摇,封建统治依然在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农民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同样不能承担。要在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必须要有新的阶级充当领导力量。
各种救国的方案,各种惨烈的斗争,都相继划上了痛苦的句号。旧的路已被证明是走不通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历史呼唤一个新的政党的出现。
㈨ 考研政治答题思路:中国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一、历史决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
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
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核
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适应执政环境,加强执政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由此可见,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