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散文的名词概念
1、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言、记事的简短文字,是殷商时代进行占卜时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文句虽简短,却形成了初步的语言规律,可以说是记事散文的萌芽。
2、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
3、春秋三传:指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历史着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则只是仿照《春秋》内容却比《春秋》广泛丰富得多的新史书。
2. 什么是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名词解释
1、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着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着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2、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
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2)什么是历史散文扩展阅读:
“历史散文”历史作用:
我国古代的叙事散文在历史着作占有极高的地位,其渊源则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成熟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晏子春秋》等,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大量地采用了《左传》、《战国策》的史料,而且汲取了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例如《赵世家》极似《左传》、平原君、魏公子等列传又极似《战国策》。
《春秋》的褒贬是非以及《左传》直书无隐的精神,一直为司马迁以来的良史所继承,成为过去史学家撰着的原则。
从司马迁起,史家之有论赞,也是受了《左传》的启示。
《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或他人之口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这种手法也为后来史家所秉承。
《战国策》的纵横家雄辩余风,直接影响到汉初贾谊、晁错等政论作家。而唐宋以来的着名古文作家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无不师承先秦历史散文。
他们的叙事文和传记文无论在语言上,表现方法上,很大程度上受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例如,韩愈虽说"左氏浮夸",而其《董公行状》的辞令却与《左传》风格极为近似。
柳宗元在所谓"圣人之道"上曾经非难过《国语》,但在文章上却承认其"深闳杰异",并主张"参之《国语》以博其趣"(《柳河东集·答书中立论师道书》),可用《左传》、《国语》之辞(《柳河东集·报袁君陈秀才书》)。
至于苏氏父子,受《战国策》影响尤为明显。苏洵的《权书》、《衡论》以及其他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志林》诸论及其他策论、上书等,都在学习《战国策》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
可以说,《晏子春秋》直接启发了后世文言小说的作者,而《穆天子传》、《逸周书》则可视为后世说唱文学的滥觞。
3. 历史散文是历史信件吗
摘要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4. 什么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着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着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着作。 但有些是其弟子对老师言行的记录,有的则是作者本人写的。
5. 什么是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尚书》有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指秦焚书后,汉初儒者搜集到的29篇文章,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于故宅坏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已被证明是伪作;今文《尚书》也有一些值得怀疑的篇章。《尚书》的内容,大多是一些誓词、政府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也有一些对事物的客观记述。《盘庚》古奥难读,保存的原貌也较多,主要是记述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三次讲话。类似的还有《大诰》、《洛浩》。《顾命》是一篇记述成王死、康王即位的仪式的文字,叙事清晰,井井有条,初具记事散文的规模。
6. 历史散文的明确定义是什么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回答者: wuqian0816 | 一级 | 2011-1-12 21:23 | 检举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要更详细的解释可以点http://ke..com/view/137615.htm
回答者: WayneBone | 一级 | 2011-1-12 22:51 | 检举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回答者: 沐雪寒烟 | 二级 | 2011-1-13 22:32 | 检举
转发到:
7. 历史散文的分类先秦散文的分类
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
历史散文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史书,它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在我国古代,史籍非常发达,其中有许多着名的名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这些史籍,有的记载的年代跨度大,有的记载的内容庞杂,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按一定的体例加以编排。一般来说,根据编排的线索,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如果在编写中是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的,称国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8. 历史散文有哪些呀
历史散文代表作如下:
1、《尚书》:《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也是最早的历史散文,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2、《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着作和史料的记载。
3、《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4、《史记》: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5、《后汉书》:是历史类文学作品,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9. 历史散文是什么东西啊怎么写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