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课是什么

历史课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2 07:52:55

Ⅰ 美国的历史课程讲什么

其实美国的历史课和中国的历史课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历史课主要讲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美国的历史课实际上是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的,甚至在很多州里,历史课的内容可以由授课老师自行决定。因此,在美国的历史课堂上,许多老师用绝大多数时间讲述本州本地的历史以及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课题。在一些学校里,历史课不是一门课,而是许多与历史相关的专题,比如非洲政治,苏联经济等等,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题目。由于试卷都是老师出题,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天马行空式的,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不似中国的标准化试卷。
虽然内容差异很大,但是精髓是相似的。首先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历史问题的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容忍不同观点的气度。最后的灌输一些普世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法制。

Ⅱ 谁知道高中的历史课程都学的是什么啊

现在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按照专题史编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1、必修3本,必修1是政治史,讲述了中外政治文明史,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辛亥革命;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等。必修2是经济史,讲述了经济文明发展史,主要讲述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必修3是思想文化史,主要讲述了儒家文化,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西方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等。
选修6本,各省选择各异。我们省选了3本,选修1是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是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选修4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Ⅲ 历史课的介绍

历史课的作用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着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学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Ⅳ 中国的历史课学些什么

主题统领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应该讲什么内容?以什么线索来统领内容?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与高等院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体例相差无几,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教学内容头绪多,内容杂,知识点密度大、概念多、难度高。

此次课程改革,首先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史学人才,历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以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专业性、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课程的“繁、难、深、旧”现象、降低现有课程的学习难度为设计目标。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把初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若干主题。

学习主题的确定,使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不同。学习主题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充分考虑到基础学科的特点,强调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改变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第二,学习主题的确定既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内在的联系,同时又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第三,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下,课程内容大幅度削减,难度要求大大降低,减少了抽象的历史理论、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将科技、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融合于历史过程之中,避免了课程内容类型的单一化。

关注人文与时代

课程标准打破了中学历史课长期沿用的通史体例,改变了过去历史课程偏重于政治史、战争史的倾向,大力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等。课程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比如,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共分为九大学习主题,它们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每个主题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又表现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若干侧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治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等等,都体现了时代精神。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体验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民主与法治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知识、能力与情感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因此,在历史教育中,学生的态度、愿望、激情与学习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课程标准力求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在使学生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充分注意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课程标准在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唯物史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既善于选择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视野,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为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对内容标准做出明确规定,比如,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70%左右。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内容大约占内容总量的20%左右。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内容控制在内容总量的10%以内。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层次并非是要学生死记硬背历史内容和知识,而是让学生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以此来理解和体会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而苦苦探索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运用层次,不仅仅是以往我们所说的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等完成作业而已,它强调的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是学生获得能力发展与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三者合一的学习目标。

Ⅳ 历史课是什么

历史就是胜利者讴歌自己的过去,唾弃失败者的无耻。因为历史都是胜利者来编撰的

Ⅵ 什么是一节好的历史课

一节好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
我们能见到的评价标准有很多。有的面面俱到,从课前预习到课后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目标要求;有的突出特色,或者强调自主学习,或者强调研究学习,或者强调情境学习……。众说纷纭,很难有统一的完美方案。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让老师来回答,去问问学生,一个学校那么多历史老师,你喜欢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就能总结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如何去做。据调查,学生喜欢历史课的理由有:好玩、不枯燥;老师人很幽默,长得帅;能学会思考,增长认识;能解决学习的困难等等。这些话看起来很平常,但它揭示了学生眼中一堂好课的标准:引起学生兴趣;赢得学生喜欢;提高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做到了这几点,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不在话下了。
一、引起学生兴趣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距离学生年代比较远,按照课本讲出来往往变得很枯燥。不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感受,引不起学生兴趣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历史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合理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历史场景的体验,实现历史的“重演”,就能激起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而达到落实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目标。
我校宿春娣老师在《鸦片战争》一课就运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贸易状况》时,她是这样说的:
英国欲将大机器生产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当面对着新奇的洋货,一个中国家庭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儿子:爹爹,街上卖洋布了,可好看了。
父亲: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
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父亲: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亲:再便宜也要花钱,妈妈给你织,咱一文钱都不用花。
宿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关于英国输入洋布的对话场景,生动再现了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体验,仿佛就是他们自己家庭每天都会发生的关于社会问题讨论的再现,一下就拉近了距离。通过这段简短的对话,把“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不得不通过罪恶的鸦片走私来扭转贸易逆差”的历史结论让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地接受了,避免了传统教学纠缠于“自然经济”、“出超”、“入超”、“贸易逆差”等概念的枯燥教学。
我校栾艳老师在《太平天国》一课的讲述时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她是这么讲的:
李富贵是个广西桂平的农民,今年18岁。前几年,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一起加入了“拜上帝教”,又跟随太平军参加起义。到天京的那年冬天,《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李富贵和伙伴们十分高兴。
李富贵家里一共五口人,他是家中的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12岁的弟弟。他很想知道,按照制度规定,他们家里可以分多少田土?
一晃收获的季节到了,不用交租给东家了,全家都很兴奋,但又听说除了留足吃的粮食,其余的通通要交到天国的国库去。娘发愁了,大姐年底该出嫁了,拿什么去办嫁妆呢?卒长说不用愁,这些费用都由国库统一开支。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没多久,大伙的高兴劲儿过了,很多人开始懒散,你说这是怎么了?
看完“研习材料”和“情景再现”后,想一想,怎么理解李富贵一家“高兴、兴奋、发愁、高兴劲儿过了”这些心情?
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传统讲法就是引用《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资料,从太平天国的土地分配制度和产品分配制度来说明太平天国这个改造国家方案的革命性、局限性和空想性,进而证明这个方案行不通。这种教法对于难点的突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栾老师发挥她文字能力强的特点,合理创设历史情境,带着学生像阅读故事一样分析一个普通太平军战士的心路历程,这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李富贵“高兴”是因为分到了土地,“兴奋”是因为不用交租了,满足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支配劳动果实的愿望,证明了方案的革命性,可以调动农民参加革命;“发愁”是因为除了口粮外要统统上缴国库,姐姐的嫁妆没法置办,这超出了农民的愿望,证明了方案的局限性;“高兴劲儿过了”是因为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多少好处,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很多人开始懒散”,证明了方案的空想性。
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军战士的心情变化,不断解答各种心情变化带来的疑问,进而形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在合理的历史再现中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引起学生兴趣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必备的条件。
二、赢得学生喜欢
通过创设情景的办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如何使学生把对历史课的注意力保持下去,直至爱上历史课呢?那就需要真正赢得学生的喜欢。
老师靠个人魅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喜欢。比如拥有或潇洒或优雅的教态,能够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枯燥的课本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够用多种手段和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等等。这些都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重要前提。
“现实是凝固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现实。”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事,但如果能够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水平,做到引起学生的时代共鸣,增强学生现实的直观感受,发挥符合学生水平基础上的参与,更能赢得学生的真正喜欢。比如立足于本区由“大拆迁、大改造”阶段转向“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的热门话题来讲述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本区作为山区、老区、矿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来结合课堂知识学习,发掘这些时代和生活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做到历史与时代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研究相结合。

Ⅶ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

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Ⅷ 初中的历史课程,主要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初中的历史课程,主要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首先:中国的历史渊源。初中的历史课本主要讲的都是关于古代的事情,关于近现代的历史就算有也只是少有提及。初中的历史课程,首先教会了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渊源,就是我们国家是起源于什么,最初是什么形态。经过了那些朝代,从上而下的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一个历史发展,以及每一个朝代的更迭。让我们大概的掌握,中国古代发展的一条线路图,能够让我们,去理解他的发展史,以及古代的战争不断,朝代不断更迭的原因。我们古代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下的状况,因此会相互斗争都不断。

Ⅸ 初中历史课怎么讲

历史课是非常适合培养价值观的课程,所以要求教师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要掌握,历史观点要符合主流。切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一定要知道所有,也不必在学生面前表现得什么都知道。引导学生兴趣,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解释学生疑惑,培养学生价值观。特别是基本的是否价值观念。

阅读全文

与历史课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