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历史遗迹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庙、夫子庙、鸡鸣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唐二陵相距约100米,均依山为陵,冈阜环抱,形势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3、六合文庙
六合文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又名学宫,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规模居中国第五。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
另外还有奎星亭、照壁、泮池、灵棂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明伦堂等古建筑,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以文庙为首的万寿宫、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古韵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积淀。
4、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
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5、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300年(西晋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旧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题额为“鸡鸣寺”。后经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百余亩。后来古寺毁于咸丰战火,虽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已大大缩小,但香火却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依明清时规模形制,鸡鸣寺逐步恢复并对外开放,成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因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来到南京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
‘贰’ 南京的历史
南京历史悠久。50万年前,今东郊汤山葫芦洞一带已有被后世称为“南京人”的原始先民活动。3000多年前,沿江河一带已相当密集地分布着被后世称为“湖熟文化”的青铜器时代的居民聚落。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境设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地方建置。
1、公元前541年,吴国在今高淳区境建濑渚夷,因城池坚固,又名“固城”。公元前495年前后,吴国在今主城朝天宫一带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作坊,称“冶城”。公元前473年,越灭吴,翌年筑城于秦淮河口,后世称“越城”,是为南京主城区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占其地建金陵邑,筑城于石头山(今市内清凉山),为南京主城区政区治所建置之始,南京自此得名“金陵”。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改金陵邑为秣陵县。212年,孙权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称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大业”。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后于229年10月迁都建业,是为南京建都之始。1368年,朱元璋在此(时称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实行南北两京制,于应天府置南京,是为南京地名之始。
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日,废江宁县、上元县,置南京府。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定南京为首都,改江宁县主城部分为南京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52年9月,南京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南京为省会。1990年,南京市为计划单列市,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为副省级城市。
(2)南京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上,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代于此立都,后又经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建都,南京成为融南北风情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城市,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南京条约》)。1937年12月,侵华日军侵占南京,进行长达6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被害军民30万人以上,牢记历史,勿忘耻辱。
‘叁’ 南京的悠久历史有哪些
我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决定去南京的,不过除了明朝,还有很多历史在里面,给你点儿官方的说法吧!
想了解更多,可以Hi~~~~~~~`
南京城山环水绕,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472年,越国在此建城.公元333年,楚威王听信方士之言,将金棺埋于狮子山北,金陵之名由此而得.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联吴抚曹,曾劝说孙权定都南京,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已有2470多年建城史,与北京,西安,洛阳并列为我国四大古都.历史上先后有十个王朝定都南京,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故称"十朝都会".。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色作简单的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肆’ 南京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2500年啦,只不过原来不叫南京,后来改的。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伍’ 六朝圣地南京的历史发展是什么样的
南京是中国着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地理位置险要。城北有长江横卧,城东有钟山屏陴,城南有十里秦淮,城西有清凉山雄踞,古代即有“龙蟠虎踞”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考古发现表明,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大约两百处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即在此建筑冶城,专事冶铸。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2470年历史。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堆土为墙,城门用竹篱编成,虽属草创,颇具规模。在都城里,孙权建太初宫居住。到东晋时,改建业为建康,并在东吴建业城的基础上,改土城为砖城,建新宫称建康宫。
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都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并把建业改名叫建康。建康宫围有三套宫墙,宫殿建筑得更为富丽堂皇,统称为“台城”。据考证,今天在鸡鸣山后的一截“台城”,就是建康都城遗留下来的。出宫城由建康都城的宣阳门,南到秦淮河上的朱雀航为“御街”,一路上拱卫着大小官廨和军营。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商业繁华,市屋栉比,据传东晋大士族王、谢的府第就在乌衣巷里。这种把王室宫城、官府衙门同居民百姓分开的都城布置格局,为后来隋唐时代有计划、大规模建设长安、洛阳所取法。而南北御道为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宫城前面的东西横街与御道构成“丁”字形骨架。这种布局手法一直流传到明清的北京城,成为封建时代都城的基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皆定都于建业,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首都,朱元璋营建的这座南京城全长30.67公里,高14~1米,城基宽14米左右,顶宽4~9米,全部用砖石砌成。城的规模宏大,把六朝的建康城、石头城和南唐的金陵城统统包括在内,并向东、向北扩展,依山临江,气势雄伟,构成14世纪世界上第一大城。城垣南北长,东西窄,周垣曲折,不拘泥于我国历代方城的传统规格。它西南以南唐的金陵城为基础,使内外秦淮河流贯于城内外。城南面倚聚宝山(雨花台),东面扩到钟山西麓,把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都圈人城内,然后沿后湖西岸向北绕过狮子山南下,依马鞍山、清凉山等西部低丘作西界。开城门13座,其中以聚宝门(今中华门)、通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最为宏伟,均有四重门券的瓮城。聚宝门上建有高大的城楼,城门上有千斤闸,城墙上设有23个藏兵洞。直到今天,我们还可看到它的雄姿。
南京城里的皇城为正方形,内有宫城。皇城以一条南北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南以正阳门(今光华门)为起点,经洪武门、承天门到午门,建一条宽直的大街。午门外,左太庙,右社稷坛。从午门经内五龙桥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从宫城的北门后宰门到玄武门出皇城,北去便是南京城的太平门了。皇城的两侧为东华门与西华门。东华门正对着南京城的朝阳门(今中山门)。这座皇城后来统称为明故宫。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今天只能看到午朝门、内外五龙桥一些遗迹了。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后,又在它的外围营建外郭。外郭把聚宝山、钟山、幕府山等都包纳在内,全长约60公里,以土垒成,开18个城门。这座外郭早已被毁,只留下一些城门名称作地名。例如江东门、安德门、麒麟门、姚坊门(尧化门)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21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至此,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建都,故称“十朝都城”。
千余年来南京一直是人口密集、经济繁盛的地带,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至南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更加密切。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当时的建康成了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随着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的繁荣局面。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南京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尤以丝织业最为发达。除此之外。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南京建城2000多年,作为首都450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可歌可泣的伟绩,为中华民族发展史写下无数光辉的篇章。
‘陆’ 关于南京的历史
南京一带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 ,35-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1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今栖霞地区已有农业文明产生。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3000多年前,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被称为“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km²,常住人口833.5万人,城镇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82.3%,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 总面积6587.02km² ,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km²。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柒’ 谁能介绍一下南京的历史
南京( http://nanjing.ecitymap.cn/ )是江苏省省辖市,古称金陵,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城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 总面积6582.3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723.0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南京是我国着名的古城,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我国四大古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东郊汤山出土的南京猿人头骨表明,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栖息之地。六千多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复国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汉初为楚王韩信的封地。229年,三国吴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317年,东晋立国,定都建康。420~589年共170年间,南朝宋、齐、梁、陈(史称六朝)均以南京为都。而后,五代时南唐和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史称“十朝故都”。其中,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计54年,1421年首度北迁后,南京被作为陪都直至明朝灭亡。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南京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自2470年前建城起,历经朝代更替,曲折坎坷,仅城市名称就有过金陵、秣陵、扬州、丹阳、江乘、湖熟、建业、建康、江宁、升州、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变频繁为国内罕见。其间既有过令人仰止的辉煌,也有过任人宰割的衰败。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迹,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城市风景秀美。东南山峦起伏,西北江水环绕,城内绿树成荫,四十八景风光迷人,民俗风情引人入胜,已成为国家优秀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历史人物众多。春秋时代的吴王孙寿梦、越王句践、西汉开国大将韩信、三国吴主孙权、南唐后主李煜、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曾在南京印下深深的历史痕迹。李白的诗歌、李煜的词曲、王安石的美文,吴敬梓的小说等为古城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 历代在此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六朝文化中的石刻辟邪成了南京城市标志之一。中山陵、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两处景区1991年被列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今日南京,尽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风采。雪松(市树)、梅花(市花)辉映着雄伟的明城墙,绿荫古都――南京,笑迎八方宾朋。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着,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南京已经形成四个比较突出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南京地处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流域的交汇部,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是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放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二是交通通讯优势。南京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构成了立体化、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微波、卫星、光纤等组成了现代化通信网络。 三是教育科技优势。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 四是产业优势。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和一批地方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南京也是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商端口重镇,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0.46亿元。 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梅花为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园新村、梅花山等富有历史意义的梅花胜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经受了风雪严寒的考验,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复苏,梅花绽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来。南京人赏梅、爱梅。梅花与雪松作为南京的市花、市树可谓珠联璧合。 市树--雪松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决定,命名雪松为南京市市树。雪松挺拔雄伟,品格刚毅,耐严寒和酷暑、深为广大市民了解和喜爱。南京的雪松已有60多年生长历史,在城市绿化中广为种植,已成为全国繁育雪松的基地,做为市树很具代表性。
‘捌’ 南京有多少年历史
南京最初的历史:35万年;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说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
南京建城的历史:2484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距今已经两千多年
南京首都的历史:1783年;吴王孙权定都南京是公元229年,距今已经一千多年
南京明朝的历史: 644年;“南京”最早出现在明朝1368年,距今已经六百多年
‘玖’ 南京发生的历史重大事件有哪些
1853年3月29日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1937年12月~1938年1月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南京大屠杀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拾’ 南京的历史有哪些
【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 【六朝古都】 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怀】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为蒋州,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 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越过玄武湖眺望南京城[局部]
【博爱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