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12 12:25:11

⑴ 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历史文化,怎么说也不清楚,举个例子把,屈原是我我国的历史上着名的爱国人士,他才华出众,想振兴中华而受到排挤。眼看国家日益衰亡,自己又无能为力,忧愤之下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民众知道后就到处寻找屈原的尸体,但始终没能找到。人们痛惜屈原,怕水中的鱼虾伤害他,于是敲锣打鼓。震天的锣鼓声和呐喊声把鱼虾吓走。人们还用箬竹叶包着糯米,煮熟了纷纷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啄食屈原的遗体。 后来人们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用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由此演变而来的端午节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历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动流传下来的影响,积淀在民间,并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⑵ 历史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发[2005]42号)于2005年12月22日下发。这一通知首次明确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

⑶ 什么叫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传承就是继承先进的历史文化,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不仅是得到继承,还能继续得到发展,丰富。

历史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情,历史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就像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历史文化传承在于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言传身教,在于总体文化环境泡菜坛般的“熏陶”作用。

(3)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认识片面,囫囵吞枣。不注重当代转化,而是把传统文化中一些不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价值的方面加以宣扬。古人的认知有其时空限定,把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经验不加分析地应用于当下生活,不啻削足适履。

二是道听途说,附会夸大。这往往导致对传统理解的庸俗化。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把一些并无历史依据的噱头随意引申、任意渲染,甚至故意编造、有意混淆,以夸大宣传,赚人眼球。缺乏人文底蕴的生拉硬拽,往往生造出许多内涵粗劣的假古董,形似却无神,文脉不通。

三是迷信盲信,走火入魔。传统文化中遗留了相当多的神秘成分,一些人缺乏科学、清醒的认知,对这些内容不加分辨,热衷于把封建迷信活动当成优良传统加以弘扬,致使算命风水、奇门遁甲、神术神功等内容粉墨登场。

四是缺少融合,走入极端。现代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都已经过现代“重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都深深地和“现代”缠绕在一起。缺乏融合、形单影只的“读经”注定难以产生好的效果。

⑷ 什么是文化历史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典型的代表之一,其通过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可泛泛而论,而历史是通古博今之学。文化历史,就是在历史的研究过程中侧重于时代文化标识的考察。

⑸ 历史文化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士农工商”到底是指的什么。士农工商的说法最早来自于《管子》第五篇,原文如下: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有一宿之行,道之远近有数矣。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地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轻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为之有道。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涸泽,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薮,镰缠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泛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地均以实数。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则所市之地,六灸一[豆斗],命之曰中岁。有市,无市则民不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黄金一镒,命之曰正。分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三岁修封,五岁修界,十岁更制,经正也。十仞见水不大潦,五尺见水不大旱。十一仞见水轻征,十分去二三,二则去三四,四则去四,五则去半,比之于山。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距国门以外,穷四竟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耕始焉,芸卒焉。士,闻见、博学、意察,而不为君臣者,与功而不与分焉。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工治容貌功能,日至于市,而不为官工者,与功而不与分焉。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贷离之实,而出夫粟。是故,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民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管子的原意,并不是要把人排出个三六九等,而是要按照工作性质,把不同的人区别开,即非真正的商人,不得经商;非真正的工匠,不得为工;非真正的农夫,不得务农;不是名符其实的士人,不许在朝中做官。从而精简机构,使得管理更加专业化,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然而在后来历史进程中,这个理念被逐渐扭曲,仅片面按照字面意思对士农工商进行解释,从而变成了现在对士农工商的理解。
那么现在士农工商以什么为根据的呢?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而儒家以道德危险,自然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就应取决于道德水平的高低。从理想角度讲,士是读书明理的圣贤之徒,当然道德水平最高。商人惟利是图,当然道德最卑下。农为国之本,自然排在了第二位,工则排在了第三。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实际就是儒家道德至上思想在社会秩序上的一种体现。

⑹ “历史文化”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广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狭义的历史文化是指一定时期社会的意识形式.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主要是社会性别意识问题
文献来源

2、所谓历史文化不仅仅是指地下、地面文物它还包括凤景名胜、民风民俗、宗教、名人着作、科技成果、传统工艺、衣冠服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说唱、杂技、掌故、方言、谚语等
文献来源

3、历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物质文化积淀和精神文化积累.它所带给子孙们的快乐和福利是许多的现代物质财富都难以抵补的
文献来源

4、工作等它反映了某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我们称为历史文化.这如同我们站在河床里根据卵石的大小.形状来推测以前的水位流量
文献来源

5、历史文化是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虽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亦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如柳子庙、潇湘楼、怀素公园等.对于历史文化点应根据相关法律划出严格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维持其固有的环境风貌
文献来源

⑺ 历史性文化和共时性文化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在于历史性与共时性,历史性指已经过去的曾经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文化传统等等,例如妇女裹足,男人留辨这就是历史性文化,还有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等这些称之为历史性文化,而共时性是指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沿用的,保留下的,至今还存在发展的种种文化现象,例如文学的各种形式,内容,其大的类别过去和现在还是一样的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内容有:乡土文学、爱情、离愁别绪、怀古、歌颂等,表现手法:赋、铺陈、比、比喻,兴,象征。历史性指过去的文化,共时是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交叉的那部分,个人理解而已。

⑻ 历史文化底蕴是什么意思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释义

该词语具有两个前提:

1、是人或者人群所具有的。

我们可以说某地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说某公司具有什么底蕴,但不能说某物具有文化底蕴,它只能是表现出制作人所在群体的文化底蕴。

如: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2、这些文化特征都有渊源以及演化,独特的地域性文化。

(8)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近义词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

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思辩。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我对“文化修养”的理解与追求。

⑼ 历史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有:

  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等。

拓展资料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⑽ 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