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在中国史上19世纪末发生了百日维新,中日甲午战争,20世纪初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五四运动暴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大革命兴起。世界史上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都完成工业革命,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贰’ 1856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西林教案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
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2、太平军首次攻破江南大营
1856年6月20日晨,各路太平军发起总攻。仙鹤门方向的太平军多路齐出,将敌营团团围困;另一路太平军二三千人翻过紫金山,从后路直插清营。
与此同时,天京城内又派数千人出通济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大营兵勇一千二百名赶赴七桥瓮,名为抗击,实则为逃跑作准备。
这时,紫金山上又一支太平军四五千人由灵谷寺下山,攻破满洲马队营盘,纵火焚烧;同时,洪武(今光华门)、朝阳(今中山门)等门太平军亦分路出击,连下清军营寨二十余座,进而攻破孝陵卫大营。
清军大溃,死伤副将以下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也被太平军彻底摧毁。
3、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但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
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
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并杀死杨秀清全家老小,石达开逃往安庆。
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天京将士的愤怒,石达开也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达开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天京变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5、洪秀全下诏处死韦昌辉
石达开逃至安庆后,起兵靖难,上奏请杀韦昌辉。洪秀全此时见事态扩大,加上他的滥杀无辜已引起天京军民的极大不满,和石达开的讨韦大军压境,下令制止韦昌辉滥杀。
在天京军民的支持下,洪秀全捕杀了韦昌辉及秦日纲。1856年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韦昌辉被五马分尸,时年31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856年
‘叁’ 历史上的庚子年,都发生过哪些大事
400年庚子鼠年-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880年庚子鼠年——黄巢入长安。黄巢率农民大军经陕、虢直指潼关。义军力败唐守军,攻克潼关,留成令环据守。十二月四日,唐发布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诏。五日凌晨,田令孜率神策兵五百人拥僖宗逃离长安。长安城于是大乱
1120年庚子鼠年:方腊发动农民起义,韩世忠以偏将身份参与镇压方腊起义。
1660年的庚子年,当时发生了江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因此变成流民。
1720年,当时河南又发生了大水灾,很多土地被冲毁,老百姓流离失所,官家不得不放粮赈灾,可是尽管如此,仍然也有很多的百姓因此饿死。
1840年:鸦片战争,最后,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中国主权受到严重危害,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也叫庚子赔款。这项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数额最大,影响最深的赔款,其起因便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年-新冠疫情
‘肆’ 1856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事隔16年,即1856年,英、法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则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在此时发动战争是众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刚爆发,英、法就认为讹诈清政府的机会到了。英、美、法三国公使则在1853年到1854年先后从上海访问天京,直接与太平军领袖接触:“这是为了了解这个突然兴起的政权的底细,同时也是对清政府的一种姿态。这些国家用这种姿态作为对清政府讹诈的资本。”而太平天国的领袖也认为这些外国人和自己都信仰同一个上帝,有共同的宗教语言,因而把他们称为“洋兄弟”,不排斥与他们的往来。但是“这些外国使者除了从天京带回一些太平天国的出版物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这使得他们失望至极。另外他们还考虑到如果清政府倒台,他们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获得的权益就有可能丧失。因为太平天国的领袖尽管主张同外国往来,但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干涉中国的内政。于是他们决定在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采取“中立”政策,但却作出支持太平天国的姿态以威胁清政府。在1854年英、法向清政府提出了修改1842年到1844年订立的条约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事后,英法分析了各种原因,认识到此时并不是向清政府讹诈的最佳时机,修约一事暂且作罢。 1856年,当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英、法认为其寻找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于是再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其考虑可以利用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来乘机胁迫清政府,最好是能通过外交讹诈的方式来迫使清政府让步。如果清政府不让步,其则可以利用清政府军事上交困的这个时机向其发动战争,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接受修约要求。来源:甘肃文化
‘伍’ 在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说出来很难让人相信
读历史,越是读得多,就越常有“难以置信”之感。许多乍一看去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打死都不信”的历史知识,却实实在在,曾发生在过往的岁月里。
而比起那些常被津津乐道的政治军事大事来,下面这些同样让人有“打死都不信”之感的经济文化知识,却同样缩影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值得深深思考。
唐朝年间,中国还只有云南海南新疆等省份,有部分棉花种植。作为“舶来品”的棉花,当时就是名贵花草。何止是可以用来赏玩?棉花做成的棉布,那时也是珍贵奢侈品。以唐朝《关市令》的统计,西域地区一端细棉布的当地售价,就高达两千二百文。就算是粗糙的粗棉布,一端也要五百文。棉布做成的棉衣,当时叫“白叠布”“木棉裘”,卖到内地价格通常翻几翻,等于是“把名贵花草穿身上”,有钱人的标配。
很多历史票友品读杜甫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时,常纳闷杜甫冻成这样为何不盖棉被?说实话,当时是真盖不起。
直到宋元年间起,棉花的种植技术,才在内地陆续推广起来,并逐渐适应不同地区的水土。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明朝以立法的手段,全国强制推广种棉。棉花,这个唐宋时代的奢侈品,才从此在中国“人无贫富皆赖之”。曾是名贵“舶来品”的棉布棉衣,更成了明清时代中国的特产,不但是老百姓冬天的日常消费品,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国外,赚足全世界的钱。
‘陆’ 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哪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大事件
谈到我们华夏都曾发生那些划时代的大事件,那么真的是数不胜数。当然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绝对是秦朝莫属,秦朝的建立已经是标志着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了封建社会。秦朝的建立结束了东周以来四百多年的乱象,不仅如此,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化差异会带来的矛盾。此外,秦始皇北建长城,南修灵渠,开拓秦直道,他一个人做了几代人都做不完的事情,他可以说是真正明君,他为我们华夏做了很多能够养育万民的事情,只是在当时没有人理解罢了。
‘柒’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2、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3、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5、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捌’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
1、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端口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2、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3、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4、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
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5、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涂山之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巨鹿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巾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玖’ 历史上五月二十号发生过什么大事
历史上五月二十号发生过的大事如下:
1、325年5月20日,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举行,确立复活节的日期。
2、1498年5月20日,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卡利库特。
3、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逝世。
4、1631年5月20日,天主教军队发动马格德堡战役。
5、1645年5月20日,清军攻破扬州,民族英雄史可法殉国。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
6、1799年5月20日,法国着名作家巴尔扎克诞辰。
7、1882年5月20日,意大利与德、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这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拾’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
1、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后,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2、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3、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4、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5、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沙丘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国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党锢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玄武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