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栾城历史多久

栾城历史多久

发布时间:2022-01-26 09:35:13

Ⅰ 栾城东尹村历史,以前叫什么。起源于什么、有哪些大人物。

楼主你好!
很高兴能帮助你!单独的问题你可以上图片或者打出来,但没有具体的题目的话我们都不知道你要问的东西在哪里是什么,更何况这么具体的一个小村庄,网络不是万能的。
永远都有人像你一样的一分不给的想不劳而获的免费得答案,可是从来都没有人回答。茫茫人海,这么大的互联网,你觉得对很多连栾城都没去过的大千网友云云,能给你找出答案来吗!?这概率大吗?!
啰嗦这么多,跟你说实话吧,连栾城都没听说出过个正儿八经的“历史人物”,您那出了五里地都不知道名的什么东尹村就别再问什么历史人物了,真不好意思,无意冒犯。
中国人的宗法制度留下来的影响就是,以前叫什么村,现在就还叫什么村。现在北京上海什么的改个街名的都这么多人反对,更何况一个小村子。
起源于人口聚集形成的农业聚落。
东尹村也没什么大人物,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推崇大人物,劳动人民最光荣!
满意望及时采纳!有问题也别追问了!希望加分!或看我打了这么多字的份上至少及时的采纳总行吧!谢谢合作!

Ⅱ 栾城县的历史文化

抬花杠
抬花杠栾城县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源起历史上对神仙“三仙姑”的祭祀仪式,以舞者肩扛神像“过驾”为主线,是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逐渐演变成为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艺术,表演时可单驾亦可多驾,杠子在舞者的头、肩、背、臀等部位不断滑动,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腾动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转,舞蹈动作粗犷质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西宫大蜡会
西宫大蜡会“西宫大蜡会”是栾城区西宫村声名远扬的传统庙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宫村举办。该庙会以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更以独特的“大蜡”祭祀仪式活动为亮点,自元末明初至今数百年来世代传承历久不衰,形成了地域性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 太极八卦鼓
太极八卦鼓是栾城区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将博大精深的《易经》文化,融入到民间鼓乐表演的大胆创新和尝试,在全国尚属首创。其中间的指挥鼓代表太极,暗示万物之源。八个方位上的八面大鼓即为八卦。通过鼓手和旗幡不同方位的变换和颜色标志的调整,特别是,在基本鼓点中,编入1—8个自然鼓点,更增添了它不对称式美感、动感和神秘的韵律感,展示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轮回。 碌碡
碌碡是广泛流传于石家庄市栾城区一带的民间自娱性广场艺术,流传年代久远,具体时间不详。“拉碌碡”的主要表演道具“碌碡滚”由木筒制做,长约56厘米,直径约38厘米;“碌碡框”,木制或铁制。碌碡滚前后横框中间各系一条红绸带,前带为拉碌碡者(女彩旦)之拉套,后带为掌鞭人(男老丑)掌舵之用。大鞭:用白麻分三股编成,鞭把木制长36厘米,鞭身长170厘米,鞭梢长50厘米(牛皮制)“拉碌碡”表演中,掌鞭人用。鸟笼:竹篾制做高40厘米,直径35厘米。花篮:竹篾制做,扁担竹制,长150厘米,此实物已由栾城县文化馆采集,收藏及使用者为栾城县西营乡吴家辛庄村。 虎头鞋、布老虎
虎头鞋、布老虎是栾城县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手工女红技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虎头鞋是旧时当地幼儿1—3周岁冬令时节穿着的童鞋,既保暖又美观,农村仍有部分人使用。布老虎是幼儿的玩具又可当小憩的枕头,同时也是室内装饰和陈列的民间工艺精品。

Ⅲ 栾城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晋中军元帅、正卿栾书封于此,置栾城之肇始。
西汉置关县,治所在今北十里铺。
东汉改置栾城县。
三国魏时,并入平棘县。
北魏时复置栾城县。
北齐时废栾城县。
隋设栾州,复置栾城县。
唐改栾城为栾氏县。
五代时又改称栾城县。
1958年并入藁城,旋即恢复栾城建制。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县级栾城县,设立石家庄市栾城区,以原栾城县行政区域为栾城区行政区域。

Ⅳ 明朝的栾城县,有城墙吗

明朝的栾城县是没有城墙的,那个时候的栾城显示一个小村村。

Ⅳ 栾城县于底村的历史和由来

千年古镇于底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解放前,它就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镇容镇貌、繁荣的商业贸易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驰名冀晋。

近年来,随着植物园路的修建通车,这个古老的村镇再次焕发了生机。目前,村里又在谋划开建“古镇一条街”,为于底村重振商业古镇的繁荣景象。

■缘起:淤泥上建起的“淤堤”村

于底村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多年了。村口牌坊上“古镇于底”的牌匾,也在证明老村不凡的过去。

“古太平河每年雨季时冲下的泥沙在这里长期淤积,形成三角洲,唐末五代之后,人们在这淤积的土堤上建立了家园,并起名‘淤堤’。”在于底村里,有几位热心的村民经过半年的努力,广泛搜集资料、走访老人,于1999年写出了村里首部《于底村志》。71岁的李万林是这部《村志》的主要整理者,也是土生土长的于底村人。

在李万林的记忆里,村里的老人讲起于底的来历,还有另一个版本。“老人们都说以前我们村的地形是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庄户们大多把家建在古太平河漫散处淤泥堤上,并且高出水台的淤堤形状犹如一条头西尾东的大鱼,村里的人们也称之为‘鱼堤’,后谐音称‘于堤’和‘于底’。”

有据可查的是,上京村毗卢寺内的几个石碑上,明朝碑文中就是“于堤”和“于底”并用,而至清代和以后的碑文中,就只有“于底”这一名称了。

说法不同,但都与该村在淤积地有关。如今,行走在村内,整齐的街道、村南宽敞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已经将当年形状如鱼的淤堤深深覆盖,但关于于底村的故事却俯拾皆是,值得一提的是于底和栾城县“小于底村”的故事。

今年82岁的老党员卞富春说,以前在于底村南有个小庄叫“南庄”,住着几户杨姓、娄姓的人家。明朝嘉靖年间的一次洪水淹没了这个小庄,幸存的杨、娄姓人家扶老携幼弃家东迁,搬到如今栾城县西邻暂住谋生。每年秋收后返家维修旧舍以期返回故乡,但几年后和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感情,便在那里新建家园。随着家兴人旺,也称新家为于底村。后人称于底前街或“小于底”。

由于两个于底的渊源,几百年来,这两个村子仍有割不断的亲情。“直到今天,于底的剧团、龙灯还曾多次到小于底演出;而小于底的花会节目,也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于底庙会期间,前来表演助兴,两地的村民均互相热情接待。”于底村党委书记陈生彦说,为此,他们村还流传了着这样一首诗:“树高千丈不忘根,石栾于底骨肉亲。烟花龙灯相辉映,同心同德向前进。”
■成长:集市商街烘热千年古镇

凡是称作“镇”的村子,都和它的集市有关,于底也不例外。据明朝嘉靖版本《获鹿县志》记载,于底早在明代中期已为获鹿县八大集镇之一。

“我小的时候总爱跟着大人赶集,于底每逢三八集日,摊点按六列摆在东西长达二华里的大街上。永安桥东、三房庙戏楼前均是宽阔的广场,棉花布匹、粮食油料、牲畜猪禽、干鲜果品、花木家具等等都有专门的市场。”75岁的于底村民李英太说,每到那时,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汇集而来,行人摩肩接踵。商贩的叫卖声,赶集人的喧闹声汇成一片,好不热闹。

曾任村书记的李英太老人说,恰逢庙会时,集市上就更加热闹了,而且晚上掌灯以后还有一段夜市。在他的记忆里,于底不仅在集日当天商务昌盛,就在平日,大街上行人车辆也络绎不绝,商店门铺照常营业,推车挑担的货郎走街串巷叫卖,一片繁荣景象。

兴盛于于底的老字号可以说满街全是,最有代表的还是“连升号”的药店和糕点铺,过去曾有“连升号的糕点,誉满直隶”之说。连升号糕点铺和药店始建于明代,连升号的药店比北京的同仁堂还要早,可以和北京的西鹤年堂相提并论,几百年间,这里坐堂的中医还和北京的西鹤年堂、同仁堂有着医药学的交流和药材往来的关系。可惜连升号于解放初期停业了。

现在,从于底村的东村口进去,正对着的就是以前的集市大街,至今这条街仍旧是于底的集市。行走在于底村集市的大街上,看着街道两旁的商铺、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可以感觉到这里昔日的繁华。

于底村党总支书记陈生彦说,关于于底古镇的镇容镇貌,于底的先人们曾立有严格的村规民约,记载在关王庙一石碑上,主要内容是:凡大街旁住的人家,所盖院落必须是瓦房,临街房舍必须设有店铺门面,而且全部盖有宽敞的抱厦,并绘有精美的彩绘,门面及大门前置上马石,道路两旁必栽种槐树。

千百年来,一代一代于底人都严格遵守着这些村规民约,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所以就形成了宽15米的车马大道,店铺前是两米多宽的人行道,砌着整齐的条石,道路两旁是两排粗壮的槐树,每逢夏日,槐花飘香,浓荫蔽日,蜂蝶成群,成为古镇的一大景观。

而如今,于底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逐渐远离了遵守千百年的村规民约,昔时槐香满街,瓦房抱厦和一排排的上马石,也逐渐被整齐的民宅所替代了。但商街集市的传统,仍然延续至今。

■定格:永安古桥守望村镇变迁

从东村口进去,沿着于底村大街一路往西,一直走,不远就会看见一座古石桥。由于年代久远,屡经风霜的桥身有些破败。

“传说重胜寺高僧立德,看到太平河南北相隔,便身背点燃之香,走一村,拜一村,过一店,拜一店,从于底古镇到北京,七八百里路程,感动了当朝皇后,赐纹银百两,以还立德高僧修桥夙愿。”82岁的卞富春老人说,听于底村的老人们讲,过去太平河是穿村而过,每年夏季,洪水汹涌,南北隔绝,淤泥冲积,常常淹没村落田野,人们为了使太平河水驯服而过,不再泛滥,世世代代永保平安,故将此桥命名为永安桥。

而民国年间重修《获鹿县志》记载:“永安桥,在县东十五里于底村”。据考证,永安桥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走近永安桥,我们会发现,整个石桥设计别致,造型美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大桥全部用青石条砌券而成,为单孔斗拱桥,桥面长20米,宽4.5米,拱长11米,深9米,石券孔洞的直径为11米左右。桥东西两侧的桥面上,各有石望柱八根,柱头上有石雕的狮、桃等物;石柱之间有栏板,两侧各有栏板七块,栏板上浮雕着各种人物、传说、故事、或花卉图案;桥孔顶处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头雄狮浮雕头像,虽历经风雨,仍然气势雄伟、栩栩如生。

流经永安桥的太平河水早已干涸,曾经的河道已经变成平坦的水泥路,汽车和行人不时穿过。“永安桥虽然失去了始建时的作用,但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仍不失其艺术价值。”石家庄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该桥已被列为石家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西北部居民休闲新亮点

从和平路一直往西走,到植物园路北行,马路东侧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这就是于底村的住宅区了。

解放以前,于底村就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镇容镇貌、繁荣的商业贸易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驰名冀晋。近年来,植物园路的修建通车,再次给这个古老的村镇,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村里正在谋划开展“古镇一条街”的建设项目。这无疑又将为于底村重振商业古镇的繁荣景象,增添新的亮色。

“于底村处在植物园路周围,便利的交通给这个村镇带了机遇。但如何依托现有的环境进行开发、改造,成了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于底村党总支书记陈生彦说。

新华区有关负责人说,省会西北部有植物园、南水北调、西北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新华区已经对该区域的区位、环境、交通、生态等做了详细论证,并邀请省市规划、设计、水利、文化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研讨,制定出了这一区域的总体开发策略,即“一路”、“一街”及“三区”。而这其中的“一街”,就是指于底古镇商业步行街。

“于底古镇有上千年的历史,古建筑随处可见,既有汉代的石桥,又有属我省佛教活动重要场所的虚云禅寺。”这位负责人说,于底古镇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将为这个千年古镇重振商业繁荣景象,拉开序幕。

按照于底村的计划,商业街建设将发挥于底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优势,恢复古建筑商业街的历史面貌,以此提升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文化品位。陈生彦说,按照规划,沿街两侧要建成由三、四、五层仿古建筑构成的商业楼,主要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将设各地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工艺品、戏院、茶楼、购物场所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域。

随着这个计划的逐步实施,不久,于底这座千年古镇将重现明清时期的繁华,省会也将增添一个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Ⅵ 河北石家庄栾城县怎么样

栾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郊,县城距市区15公里,距北京254公里,距石家庄市机场30公里,为省会“1+4”组团城市之一。栾城地势平坦,土沃水丰,自古有“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之美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308国道纵贯县境南北,青银高速公路、衡井线、石环公路横穿东西。建设中的石家庄市三环路从县域北部穿过。 栾城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祖籍地。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谥号武子)食采于此,建为栾邑。西汉名将柴武、唐代宰相苏味道、元代数学家李冶、红巾军起义领袖韩山童等名垂青史,柴武台、苏味道墓、清明桥至今犹存。 柴武台
柴武台位于栾城镇寺下村西。系西汉初年大将柴武的墓冢。
柴武于秦末起义,跟随刘邦,垓下战役(消灭项羽之战)时统领后军,因战功赫赫封棘浦候,史书、汉书均有记载,死后葬栾城,为全国仅有的少数汉墓之一,隋代时,台上建善众寺一痤,规模盛大,唐初(玄奘)未去西天取经时,曾在善众寺挂单,可见当时寺庙规模。 苏东坡祖籍纪念馆
苏东坡祖籍纪念馆馆址座落在文化公园内,现占地14.9亩,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展壁面积400平方米。纪念馆是基于栾城是宋大文豪苏东坡这一史实创建的,是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纪念馆依据史书记载和严谨的治学和编排方法,从“苏氏源流”、“苏味道与三苏”、“苏氏历代名人”和“燕赵明珠”栾城四部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民族人文文化的历史发展,展示了苏洵、苏轼、苏辙与栾城的族原支派及其怀念故土的思乡情愫。

Ⅶ 栾城的好吗

地理位置 栾城县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东南方,为石家庄近郊县。总面积345平方公里。县境东邻藁城市,南接赵县,西靠元氏县、鹿泉市,北接石家庄市、正定县。县城距省会石家庄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20公里。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308国道纵贯县境,南三环路横穿县境北部,省级、县级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成网,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栾城被纳入石家庄市“1+4”组团式城市发展框架,列为省会4个卫星城之一。 人口民族[人口] 2004年,全县共有87925户,其中农业户55180户,非农业户32745户;总人口319222人,比上年增长102人。其中农业人口244208人,非农业人口75014人。共有从业人员162832人,年内出生4398人,出生率为13.78‰;年内死亡32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1‰。 [民族] 栾城县为汉族聚居区,全县汉族人口数量占全县总人口的99.92%,另外还有满族、回族、壮族、苗族、蒙古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傈僳族、土族、羌族、普米族、珞巴族、基诺族等18个少数民族。 [宗教]栾城县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2003年共有教徒6540人,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122个村庄,活动场所21个。其中天主教4900人,百人以上的村有油通、东客、北赵台、南赵村、孟董庄、北十里铺、南屯、徐家营、西宫一村、东营、段家庄、大孙村、榆林。设有油通、北赵台、南赵村、孟董庄、东客、榆林、东营、段家庄、大孙村等9个堂口;基督教徒1050人,设有榆林道、宋北、南郄马、段干、霍家屯、东羊市、白佛赵村、端固庄、沿村等9个堂点;佛教徒160人,活动场所设在北郄马万安寺;另有道教徒220人,设有端固庄、高家庄两个场所,伊斯兰教徒110人 。行政区划 栾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脉东麓,西北与省会石家庄相邻,全县总面积34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个工业区、182个行政区。 自然资源 栾城县历史悠久,为春秋时晋大夫、中军元帅栾书封邑。西汉置关县。东汉改名栾城县 。自古被称为“形胜之地”,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具有地势平坦,土沃水丰,便于发展种植、养殖业。栾城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具石家庄市区20公里,具石家庄机场30公里,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和107、308国道贯穿全县。 经济概况 栾城县农业发达,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主要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人均贡献商品粮20年在全省占据第一。本县以生态农业、观赏农业为特色,建成全国最大的草皮生产基地。植树800万株,苗、花卉种植达到2万亩。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999年,全县国有及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12亿元。各类市场40个,总成交额20亿元。1999年底三资企业8家,当年外商直接投资937万美圆。截止2000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4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500家。 通信先进,能源充足。拥有30000门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络。有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10座,年售电量3亿千瓦时。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175元。城建工作正向“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型”城市目标迅速发展。 历史文化 春秋时,晋中军元帅、正卿栾书封于此,置栾邑,是为栾城之肇始;西汉,置关县,治所在今北十里铺;东汉,改置栾城县;三国魏时,并入平棘县;北魏时复置栾城县;北齐时废栾城县;隋设栾州,复置栾城县;唐末改栾城为栾氏县,五代时又改称栾城县;1958年并入藁城,旋即恢复栾城建制。 栾城名宿代不乏人,春秋有晋国正卿、中军元帅栾书,汉代有棘蒲侯柴武,唐代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宰相、文学家苏味道,元代有着名数学家李冶、红巾军起义领袖韩山童、韩林儿,现代有水电部副部长王英先、河北省副省长王力、山西省副省长吴俊洲、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左建昌、历史学家乔明顺、全国政协委员、地质学家李廷栋等。 围绕“三苏”祖籍栾城,乃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之后这一资源,栾城开展了旅游资源宣传研究,进行了苏味道、“三苏”与栾城考察万里行,召开了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筹建了苏东坡祖籍纪念馆。 特色产业 医药工业规模宏大,发展前景良好。专业交易市场日益活跃如:北方摩托车商城、方村木材市场等。草皮、苗木、花卉、观赏农业的发展初具规模 乡镇简 栾城镇(Luancheng Zhen) 西邻窦妪镇,北接冶河镇,东邻柳林屯乡,南接西营乡。面积40.00平方千米,人口43117人。镇政府驻龙威街,邮编051430。[区划] 辖47个行政村。[沿革] 1947年解放后成为县政府所在地。1961年设城关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1996年将原马家庄乡、聂家庄乡划归栾城镇,成为现在建制。 楼底镇(Loudi Zhen) 东邻郄马镇,南接冶河镇、窦妪镇,西邻鹿泉市,北邻石家庄市裕华区。面积24.38平方千米,人口33924人。镇政府驻楼底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16个行政村。[沿革] 1950年6月由获鹿划归栾城。1961年置楼底公社,1984年改称乡,1985年改称镇,1996年并入方村镇,2002年从方村镇分出并将冶河镇的段同、段家营两村并为现在的楼底镇。 窦妪镇(Douyu Zhen) 北邻楼底镇,东邻栾城镇,东南与西营乡相连,西北与鹿泉市为邻,西南与元氏县相接。面积57.91平方千米,人口48168人。镇政府驻窦妪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16个行政村。[沿革] 1961年4月置窦妪公社,1984年1月改称窦妪乡,1985年4月又改为窦妪镇,1996年将原陈村乡8个村划归窦妪镇。 冶河镇(Yehe Zhen) 东接柳林屯乡,南至栾城镇,北邻郄马'楼底镇,西与窦妪为邻。面积43.29平方千米,人口41105人。镇政府驻冶河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16个行政村。[沿革] 解放后设乡,1961年成立冶河公社,1985年改为冶河镇,1996年原苏邱乡并入。 郄马镇(Qiema Zhen) 东邻藁城市,南邻冶河镇,西接楼底镇,北与石家庄市裕华区为邻。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000人。镇政府驻南郄马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9个行政村。[沿革] 1950年6月以前属获鹿县,1961年设栾城县郄马公社,1984年改为郄马乡,1985年4月成为现在的郄马镇。 南高乡(Nangao Xiang) 东南与赵县相接,西与西营乡为邻,北接栾城镇。面积37.66平方千米,人口25540人。乡政府驻南高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22个村。[沿革] 1961年成立南高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6年原西安庄乡并入。 柳林屯乡(Liulintun Xiang) 东至藁城市南邻南高乡,西接栾城镇,北与冶河镇相接。面积57.40平方千米,人口38259人。乡政府驻柳林屯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23个行政村。[沿革] 1961年成立城郎人民公社,1979年政府所在地移至柳林屯,改称柳林屯公社,1984年改称乡,1986年将原孟董庄乡并入柳林屯乡。 西营乡(Xiying Xiang) 东接南高乡,南邻赵县,西接元氏县,北与栾城镇为邻。面积57.40平方千米,人口42843人。乡政府驻西营村,邮编051430。[区划] 辖33个行政村。[沿革] 1961年置西营公社,1984年1月改称西营乡,1996年原小梅乡并入西营乡。

Ⅷ 栾城县下属有多少乡镇

栾城县现已改为石家庄市栾城区,全区辖栾城、冶河、楼底、郄马(由高新区代管)、窦妪5镇,西营、南高、柳林屯3乡,182个村民委员会,1188个村民小组。

其中,栾城镇辖47个村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小组;郄马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楼底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89个村民小组;冶河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小组;

窦妪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南高乡辖22个村民委员会,154个村民小组;柳林屯乡辖23个村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小组;西营乡辖33个村民委员会,178个村民小组。

(8)栾城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栾城区位于石家庄市东南,总面积345平方公里,耕地39万亩,人口33万,是石家庄市“1+4”组团式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地势平坦,土沃水丰,自古有“形胜之地”之美誉。栾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省会石家庄12公里,距首都北京270公里,距石家庄正定民航机场30公里。

京广铁路、107国道从区域西部穿过,京深高速公路、308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衡井公路在区域中部跨越东西,石家庄市三环路横贯区域北部,境内省级、区级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栾城历史悠久。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谥号武子)即采食于此,建为栾邑,栾城因此而得名。汉代名将柴武、唐代宰相苏味道、元代数学家李冶、红巾军起义领袖韩山童、韩林儿父子均为栾城人。

Ⅸ 栾城的名人都有那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这个太牛,不多说了

汉朝大将军 柴武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 苏味道

阅读全文

与栾城历史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