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2 15:50:19

A. 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即通过自己的人生谱写了自身个体的“历史”,但是,这并不能与创造社会历史画等号,否则,就会得出“人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

这里有历史的创造者和参与者的区别。 只有符合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历史题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同。作用指的是这个历史事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后果。而地位是根据它本身和外延的后果多确定的意义。

C. 《四书章句集注》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是什么

朱熹以毕生精力从事学术活动,讲学、着述达40余年。中国思想家中,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不过三五人,朱熹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四书章句集注》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书章句集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四书章句集注》吸收了唐宋以来的文化积累,达到了当时可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建立了完整的儒教体系,它把各等级的人排到一个被认为适当的社会位置上,建立了封建社会成员的全方位的岗位教育,对安定社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强化内心修养,涤除心灵杂念的儒教经典。把“正心诚意”、“主敬”、“守一”、“格物致知”、“存诚”作为人生修养内容,最终目的在于教人成圣贤,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人伦日用之中得到精神解脱。“极高明而道中庸”,贯彻“内圣外王”之道。

第三,《四书章句集注》打破传统注释的旧模式。简明通脱,新人耳目。宋儒自称得尧、舜、禹的“心传”及文、武、周公、孔、孟以下千古不传之秘。朱熹的注解,有的有根据,有的根据不多,也有的直抒胸臆,不要古代书本的根据。它的特点是摆脱依傍,不受古人的束缚。

司马光《论风俗诸子》中说:

新进后生,口传耳剽,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子之言;读《礼》未识篇数,已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

司马光对当时的学风不满而发牢骚。其实不能责怪“新进后生”们,当时青年学者的这些疑古倾向,也是跟他们的前辈们学来的。疑古代经典在北宋已成为风气。疑《周易·系辞》非孔子所作的有欧阳修;疑《周礼》的有欧阳修、苏轼、苏辙;疑《孟子》的有司马光、李觏;疑《尚书》的《允征》、《顾命》的有苏轼;疑《诗序》的有晁说之;王安石贬《春秋》,他说《三经新义》,抛开旧传统,独标新解。南宋朱熹疑孔安国的《书序》是魏晋间人作的。

第四,《四书章句集注》被指定为国家教科书,元明清各代用来开科取士,作为选拔政府官吏的标准。除了用它的学术影响以外,它还得到历代政府强迫性的灌输。读书人参加国家的各级考试,不能背离《四书章句集注》的观点,否则难以被录取,这也是《四书章句集注》流传久远的一个因素。

如果汉代经学的前一时期称为神学经学,后一时期的经学可称为“儒教经学”。前一时期的经学以宇宙论的形式出现,后一时期的经学(儒教经学)以心性论的形式出现。中间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经学的补充,使儒教经学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内容。它超越了宇宙论和本体论,上升到心性论的理论高度,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学的高峰,同时也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学已走到了尽头,经学的历史使命已完结了。(任继愈)

D.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党的
十六大报告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就是
:
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份报告从导言到结束语,五次提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事实上,
实现民族复兴,也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请注意,这
"
复兴
"
跟一般的
"
发展
"
不同。假定过去我们一直落后,就只能叫
"
发展
"
。而中国曾经有过
光辉灿烂的过去,要重新振兴,这叫
"
复兴
"


1.
鸦片战争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开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曾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远如
"
汉唐盛世
"
,中国在世界遥遥
领先。讲近一点,十八世纪,也就是
"
康雍乾
"
时代,中国的人口、农业都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那时工业很
多还是手工业,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那时的中国已经暴露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缺少
能够使得社会迅速发展的内在机制。所以,到十九世纪,中国就落后了。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完全独立的地位开始丧失,
开始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对外国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开始成为中国人民的历
史任务。

E. 丝绸之路有何历史地位和作用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尽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经济文化交流
商品交流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着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斯坦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能到达中国,并开创另一条比丝路更好的贸易要道,但他却在大的失望中带领欧洲发现了美洲这一块新大陆。于是哥伦布之后的探险家在美洲开启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时代,17世纪之后,荷兰与英国也陆续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扩展他们的势力。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F.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6)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而这两重革命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每个共产党员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G.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什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以新的时代条件和我国国情为其基本客观依据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剖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二个阶段,是列宁突破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必然在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论断,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个阶段,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且使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确立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不仅第一次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且,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既是马列主义在中国条件下获得新的重大发展的两个主要标志,也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伟大革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伟大革命,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这个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伟大革命,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新的丰富的时代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的概括,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精髓和逻辑起点,也是贯穿整个理论的一条红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两块基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这一理论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改革开放是这一理论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党的基本路线既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也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既反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又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特殊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有机统一。因此,它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必然对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指导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也必将不断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H. 在历史概念中,结果,意义,作用,历史地位表达的是一个含义吗

当然不是一个含义,结果就是事件最终的结局;意义是这件事对历史社会产生的影响;作用是这件事对社会的发展是推动或者阻碍;历史地位是这件事在历史当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I. 人文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人文主义也译作人道主义。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那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学者鄙弃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热衷于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不同于“神学学科”的新学问,是“人文学科”。那些研究人文学科的新文化人士自称为“人文学者”。“人文学科”一词的出现,不仅指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还意味着一种以世俗的人为中心,提倡人性或人道主义的新的世界观代替了宗教神学的旧世界观,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利益和愿望。16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文学科”一词的广泛含义,到了19世纪,欧洲学术界才开始用“人文主义”这个名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意识的反映,是在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体系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人文主义的特征是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个性。人文主义就是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新航路的开辟就是人文主义的外在表现。人文主义贯穿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使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精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不同的作用:文艺复兴时期起过十分革命的作用;直到19世纪,它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它逐渐失去了进步的历史作用。
根据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为区别起见,在中国,人们习惯上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后的则称为人道主义。
评价:
①人文主义贯穿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使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在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③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过分推崇个人意志,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等问题。

阅读全文

与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