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什么

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3 11:14:18

㈠ 泉州的文化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南宋着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这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着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着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行走在古街巷里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涂门街、南俊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明白历史积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仿佛也记忆着泉州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 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 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分为海面、岸线和陆上三大区域,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公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海滨浴场、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和直升机场等等。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1999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 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狮”之称。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㈡ 泉州有怎么的历史文化

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国共内战期间,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侨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国家主要投资都在内地,故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泉州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着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端口,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㈢ 泉州有什么历史文化

福建成型于唐代,而唐代福建成型开始闽南泉州就是福建文化的核心代表。

唐书,宋史,元史这些官方正史记载的泉州州府路的等级都是当时福建最高的级别。
唐代泉州为上州级别,宋代为望州级别,元代为上等州路级别,明清正史无州府的等级划分。
古城泉州发展大历程
唐朝,全国四大海港城之一(广州、明州、泉州、扬州)
宋朝,全国第一大商港,全国八大州府之一
元朝,东方第一大商港,国际商贸都市
明朝,泉州安平港,以泉州安平港为基地在闽南控制经营着明朝对外贸易中心,明末安平港为全国最大私商港。
清朝,泉州蚶江港,泉州蚶江港为大陆对台贸易中心,福建龙头商帮泉州郊商海外贸易的总口。
民国,泉州侨商,中国海外华侨势力最庞大的群体,爱拼敢嬴爱国爱乡的华侨侨商典范。
现今,泉州作为一个非省会、非特区的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自身深厚实力强势崛起。
唐宋交接,闽国以泉州为大本营起家,将福建发展推至历史巅峰,开闽三王中有王潮、王审邽为泉州刺史,并葬于泉州;闽国后福建唯一仅有晋江王留从效的清源军独立割据泛闽南区域(包括今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区域),达数十年,《宋史.世家篇》记载福建仅有留从效跟陈洪进这两个清源军的地方诸侯代表。
宋元交接,泉州蒲寿庚独揽福建军政商大权;宋元交接的福建领袖。
元明交接,“亦思巴奚兵乱”福建地域混战由泉州以及泉州地方乡绅土豪的代表柳伯顺、陈同家族主导(当时军事代表为三明陈友定,但因兵败被杀)。
明清交接,泉州郑氏集团扶持南明政权,掌控福建命运,郑成功收台,施琅纳台,进一步改变福建历史走向。
清民当代交接,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由泉州华侨陈清机在安海打响;泉州华侨开国上将叶飞创建并领导闽东革命根据地,解放福建,并成为新中国福建地区军政最高领导。

泉州人能文:福建历史上第一个一甲进士欧阳詹就是来自泉州,被誉为闽文宗,闽文祖,泉州才子陈三与潮州五娘的才子佳人故事广为流传,泉州出了欧阳詹、刘昌言、吕夏卿、吕惠卿、梁克家、黄宗旦、卢琦、蔡清、王慎中、张瑞图、李贽、李光地、林嗣环、辜鸿铭等等一大批才子,历代文风鼎盛,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之乡之一。
泉州人能武:福建七大拳种中排名前两大的拳种五祖拳和永春白鹤拳都是起源于泉州,第七大拳种福州鹤拳源自永春白鹤拳。泉州“宋江阵”深入民间群众,历代尚武风气重。(有意思的是泉州人黄培松是清代福建最后一位武状元,吴鲁是清代福建最后一位文状元均来自泉州。福建历史上第一个一甲进士欧阳詹来自泉州、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居住于泉州晋江的徐晦,福建科举从开头到结尾的状元都是来自泉州)。
泉州人能官:泉州历代三品(含从三品)以上高官达262名以上,泉州历代文武方面均高官辈出,涌现出许多在历代变革以及交接之际关键性的高官人物。
泉州人能商:未有泉州城就已有商业土豪黄守恭,福建人最早开拓海外贸易维持霸主地位的留从效,出资修护安平桥的巨商黄护,跨省贸易富甲一方的李五,日本侨商领袖李旦,垄断东南沿海贸易的郑氏集团,东南亚各国首富等等,历史上泉州人中从来不缺善于经商的大富豪。
泉州人出为将:泉州武将骁勇善战,留从效割据称霸一方,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击溃海上霸主荷兰,“俞龙戚虎”抗倭名将俞大猷,“海霹雳”收复台湾施琅,吊打沙俄毛子的福建藤牌兵领袖林兴珠,开国上将叶飞等等,历代泉州武将能征善战,威震四方,是福建最能打的。
泉州人入为相:泉州历史上的顶级高官数量在福建首屈一指,历代宰相数量更是福建第一,“一门四相”曾公亮,人称曾半朝,“状元宰相”梁克家等等,泉州人为官总能位极人臣。
泉州人经商做首富:清朝十三行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就是祖籍泉州,泉州涌现出全球华人首富黄奕住,李光前,郑周敏等等,东南亚各国首富最多的就是泉州人,泉州人经商总是善于成为行业老大,首富。
上述内容来自福建历史最全巨着-泉州与福州四季历史文化比较的网络全书(扩充精华版)

㈣ 泉州有怎样的历史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同时,世界各大宗教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使它成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这座古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保存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又是着名的侨乡,每年回乡寻根谒祖的华侨络绎不绝。

泉州土地总面积大约10866平方千米,人口大约756万(未包括金门)。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泉州是着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有620多万人,旅居香港、澳门同胞有8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在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中,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还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泉州素称“海滨邹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富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泉州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其中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的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

㈤ 泉州的文化史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着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构成其人口的主体为古老的中原河洛人,河洛语之一闽南语为泉州的主体语言。西晋年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泉州晋江、洛阳江两岸,今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每个家族的姓氏均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克·波罗认为只有亚历山大港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甚至比亚历山大港更加宏伟。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五代太守留从效为发展泉州奠定伟大功绩;明代时期,泉州着名的古代思想家李贽为延续和创新汉文明矢志不渝;明后时期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保全汉文明和抵御外侮南征北战。泉州还是多名杰出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非常着名的有:菲律宾国父荷西·黎萨,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古闽越人就已开始。其中儒商文化在泉州经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加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使得泉州经济不断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巨头。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道德规范,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经商,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仁、义、礼、智、信"。
诚信,是儒家倡导的重要道德规范。儒商的经营原则是“诚笃不欺人亦不疑人欺”,所开办的商号买卖公道、童叟无欺,获得了长久而良好的商业信誉。儒商奉行的诚信为本,还表现为守法重约。儒商大多从小就受到“安分守法”的庭训,有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能够信守契约和法条的要求与原则。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透明、法制健全,无论从商从政还是为人处世,惟有坚持诚实守信、平等待人、彼此无欺,才是长远制胜之道,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同时,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从制度设计上发挥法律与契约的规范作用,还应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
义利,是儒家关注的核心价值命题。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商把“重义”视为经商的重要原则,强调宁舍利取义而不见利忘义。明代一位着名晋商在总结其经商经验时提出,商人应与士一样,讲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今天仍然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在社会分工与合作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与人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机统一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等,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大义”所在。每个人在谋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并有助于促进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同时是否妨碍他人合法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使前者服从于后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求真而务实的泉州商人,不拘泥于传统封建理学的言义、言理、不言利的旧观念,把义与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又信奉谋利而不忘义,谋利就是为了义,有了利才能真正实现义。否则,空谈义,不谋利,于事无益,于家无补,一切徒劳。泉州商人知书明理,通情达理,在儒家文化熏陶下,他们为人处世礼让三先,轻易不与人争斗,给人以谦恭、儒雅的良好形象。在处理商务活动中,他们以理在先,遵守规矩,守德守义守信。与人相处讲道理,明是非,这使得泉州商人在商务活动中,给人以信任感、可靠感,如此便使其生意不断地做强做大。儒商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泉州宝贵的经济文化的基础,更是泉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文支撑。
说到泉州的历史与经济,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从泉州港口开出的货船,装载着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后进入波斯湾地区,形成了一条联接亚、非、欧、美的海上大动脉,一派繁华热闹。 频繁的贸易让泉州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原汉人往泉州的迁移,促进了先进生产工具和造船技术的传播,也使泉州元宵节泉州游园活与海外地区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唐代中叶,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丝绸外销的主要途径。宋元全盛时期,泉州港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外国商人和中国商贾,云集在泉州街头,码头上进口的香料、珠宝,出口的丝绸、瓷器,堆积如山,各国的商船以及前来进贡朝廷的诸侯国使者,都集中在这个盛大的海港。北宋末年,官府在泉州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来华外国使节。一些外国商人,聚居在泉州城南一带,形成了“蕃人巷”。元代,泉州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一百多个,中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往来的商船为东南亚各国带去了养蚕取丝的技术、精美的宋瓷和青花瓷,也为中国带来了东南亚的染料、埃及的历表、印度的香料,还有药材、犀角、珠宝、钻石和许多珍禽异兽。商船来来往往,每次能装载二三百吨货物,扬帆出海,十分壮观。因为拥挤和超载,当时有些运载货物的商船刚出港口就沉没了,今天泉州港口附近还有百余只沉船,沉船上有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同其他港口城市一样,泉州至今还保存着海岸文化交流重镇的历史与遗迹,其中包括因港口形成的桥梁建筑,比如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洛阳桥。这座桥梁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生物学和工程学综合运用的工程,它首创了筏形桥基,并且采用种植牡蛎的方法加固桥基。泉州还有中国古代最长的跨海石桥安平桥,全长2250米,直接从码头插入海岸,供人和货物进出。透过这些桥梁,人们看到了港口昔日的繁荣。古泉州的其他建筑,也体现着中外文化艺术的相互渗透。比如泉州的清净寺,圆形的穹顶、尖拱形的大门,具有十分浓郁的阿拉伯宗教建筑风格,细部结构却又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各国商客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泉州确定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世界宗教博物馆”。
这些宗教遗迹,是泉州发达的海上贸易促成的文化遗存,也与从事航运的人们特有的海神崇拜有关。人们从泉州港口出海时,常在泉州西郊九日山麓的廷福寺举行祈风仪典,祈祷中外商船都能平安地抵达或归来。人们同时还拜祭女性海神妈祖。由于泉州港口的地位和影响,泉州迅速成为妈祖信仰的传播中心,并在华人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祈风和拜祭仪式中,人们会在岩石上刻上祈祷的记录,长时间以来形成了宝贵的祈风遗迹。这些石刻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载了泉州港同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东非等地区的海上贸易史及民间友好交往史,是现存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着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里有网站,可以自己去看:http://www.8264.com/whither-info-11211.html

㈥ 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泉州传统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6)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什么扩展阅读: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主要特产

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㈦ 泉州22个遗产点的历史有哪些

部分遗产点历史简介

1、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与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等共同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九日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共计10方,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东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为1174年,最晚的为1266年。

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石刻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还有1方同时记载了一年两季的祈风。10方碑文中记载的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 人,有18人为皇族。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简介出炉

㈧ 泉州有哪些历史名迹呢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泉州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古朴幽雅,有“中国宫廷音乐活化石”之美誉的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

阅读全文

与泉州的历史文化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