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05-13 16:29:51

‘壹’ 考研政治史纲重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
1.斗争实践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
“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贰’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经过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得出的历史教训和经验总结。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5)内在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6)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

‘叁’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使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之下被无情地破坏,中国的门户被迫打开,在帝国主义的一次次发难下,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政治不再独立、经济遭受破坏、文化受到西方思潮冲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整个国家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挽救国家危亡,谋求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数次探索,最终选择了最具理论价值的马克思主义,这一_择不仅具有实践逻辑,也具有理论逻辑。

一、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 近代中国的出路探索,最初始于农民阶级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末期,土地兼并、地租剥削等问题尤为严重,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迅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的重点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它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和财产,反映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的美好愿望,有利于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革命运动之中。然而“通天下皆一式”“剩余归公”的绝对平均主义,这.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相悖的。因为它废除了所有形式的私有制和私有财产,_弃商品经济的思想;并且农民所渴望的是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劳动来积累自己的财富、从而改善经济状况,所以它又与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是脱节的。因此,《天朝田亩制度》未能指导运动向前发展,也不过是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实际,从大脑思维中抽象出来的臆想之物罢了。至于资本主义气息浓重的、由洪仁环所撰的《资政新篇》则与农民阶级的农民运动格格不入,其现实可能性也就更为渺茫,加之拜上帝会的教义是唯心主义的范畴,其本身也就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它没有能够将中国从窘境中摆脱。
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代表不仅在清廷逐渐掌握话语权,还意识到了西方武器的强大作用。曾国藩认为倘若想要从根本上将中国变得强大,就必须学会制造西方所向披靡的坚船利炮,因而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李鸿章不仅继承了曾的“自强”思想,而且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意识到富与强、商与富的关系,只有先富,方可后强的道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等三人计划、请奏设立轮船制造局、机械制造局、派遣留学生;李鸿章还经营招商局、矿务局、商办织布局等以富强为目的事业。此外,李鸿章指出,中国只要有了西方的先进开花大炮和坚固的轮船,就有与西方列强博弈的资本,便可让西方人收敛",走上一条“变器不变道”的路。这些开明的地主阶级之神经受到了列强武力的猛烈冲击,惊惧于列强的实力,他们开始被动地将目光投射整个世界,在日益深重的中西冲突中考察西方的国情,大力地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长技”,试图通过“器物”上的改革,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局面。虽然洋务运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如在思想上帮助人民思想开放,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的产生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近代化得到了推进,但是“中体西用”这种不伦不类、既想维护封建制度又期望二者相融的悖论,注定.了洋务运动走向破产的命运。
在洋务运动后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就认识到只是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而不进行政治方面改革是行不通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继承了洋务运动的一些思想,如自强求富和练兵制器等,但否定了前者不变根本制度的主张。在经济方面,康氏学习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主张“务农”“劝工”“惠商”和“恤穷”,提倡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从而期望达到“以商立国”之目的2口。政治上,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是却将变法的希望寄托于皇帝,以期借由皇帝的影响力和权力,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未根本性地否定封建君主制。此外,维新派等人仅仅只是抓住了皇帝,皇帝上面的太后,以及军机处、直隶总督等却被他们忽略叫。不可否认,该变法有力地启蒙了大众,有利于解放大众的思想,但是它这种既依靠皇权来制约、削减皇权,又依靠帝国主义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注定只能走上失败。因为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放弃统治的地位,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中国是他们压榨的对象,更加不可能任由中国发展。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家愈发垂危,在残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中,改良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分裂,他们中的部分人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蜕变,进而朝着革命的方面变化。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的孙中山,在1905年l1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是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并且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三民主义的核心一民权主义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代“创立合众政府”。为此,他还推出了全体国民参与选举大总统,以公选而推举出的议员来组成议会,国民共守民国宪法的民主共和国方案B。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在于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尤其是防止贫富分化。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之中,民又这一核心却因现实需要而成为了次要的存在"。此外,实用主义对这些革命者的影响难以消除,致使他们忽视了群众的作用则。因此,“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帝制,建立西式民主制度,但人民对政治是冷漠的
。”
向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粉碎封建主义,更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数千年文化的延续,中华文明的成就在整个世界的文明中是凤毛麟角,但是其内部存在的弊端日积月累,成为束缚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巨大阻力,尤其是以封建君主制度以及其衍生出来的一切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腐朽的、落后的封建文化;而随着历史朝向世界性历史的大变,西方列强等不速之客,给中国带来了多维的挑战与危机”。以上的这些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均以失败告终,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他们都无法解决中国这两大内外问题,改变不了近代中国继续被奴役的命运。近代中国呼唤着一个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
二、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
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折服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并且最后确立为指导思想,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它满足近代中国爱国人士民族独立的愿望,国家富强的目标,为近代中国的走向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天书,而是最为先进的人类思想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在它这里得以解答,“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它这得以继续_,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出人类对于“永恒发展的物质”的认知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它是一种关于发展的理论,具备全面和深刻的特点!。从根本上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桎梏,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其发展规律是它的研究对象。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也指出了无产者与资本家之间阶级对立的根本原因所在,条理清晰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无产阶级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第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或许将这当成一种待践行的理论,十月革命胜利的结果印证了它不再是一种头脑中的空想。俄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都是列宁、斯大林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当中完成的。他们还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更进一步地把理论化为现实活动结果,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理论,而这一点无疑契合了近代中国的迫切需要。近代中国的特殊性质,要求中国人民只有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实践行动中,才能够驱逐侵略者,推翻腐朽的统治者,建立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环境。《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10首先,这点醒了近代渴望兴国的中国人,若是想要振兴国家必须推翻近代“三座大山”才可解放中国,因为正是他们代表现存的、阻碍中国解放的社会制度。其次,要_现这一目的,手段只能是暴力的武装革命,因为这“三座大山”不会自行消亡,更不会大发慈悲地放弃一切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机会,他们是处在广大劳动人民对立面的,是必须要打倒的阶级敌人。此外,它并没有忽视农民的巨大作用。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将以政府的身份采取措施,直接改善农民的状况,从而把他们吸引到革命中来
。”
凹这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一个农民无产者受压迫的社会之中,农民将会是无产者可靠的盟友,他们和无产者一样艰难度日,渴望能够改善生活,因而他们是可以参与到革命当中只来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939年底中国农民的人口数占全国的80%2左右,毫无疑问,农民是一股强而有力的革命力量,这又回答了革命依靠谁的问题,为建立工农联盟和开展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文化,并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是因为它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相契合的基础。首先,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儒家“大同”、道家“自然世界”以及“太平天国”,这些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之中,因此共产主义理想逐渐地吸引了中国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就变得很自然了。其次,实践性的文化取向。“中国传统注重生活实践.....具有实用理性的特点,”3“经世致用”和“知行合一”这两种文化取向,或讲究学问有益于治国理政,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或是说讲求既心中“知”然,又要事需躬“行”,学问不可脱离于实际;而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品质呼应了这种文化取向。再者,鲜明地立场。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民为本邦,本固邦宁”、民贵君轻等民本思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而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叫。
三、结语 在探求一条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近代中国人不断地遭遇挫折,也不断地自省前进,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不是偶然,近代中国在一路荆棘的实践道路中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理论魅力征服了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是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
来源:西部学刊

‘肆’ 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必然结果,从旧式农民战争到封建统治阶 级的自强自救运动,再到资产阶 级改良和革 命的严重失败,失败证明它们都不能救中国,中国救亡图存急需新的思想武器和先进理论。
(2)十月革 命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运用苏俄革命的指导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希望和成功榜样,十月革 命的示范作用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弃对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理论的追求,转向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接触、传播、接受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比较、鉴别中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的思想武器的。
(4)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相融性,易于为中国人民所理解和掌握。
(5)中国共 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生长最关键的主观条件。

‘伍’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2.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但百川归海,在各种思潮的相互比较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取得了主导地位.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我们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成为了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中国共产党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陆’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历史规律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致力于为人类求解放,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立于时代潮头,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乎时代要求的正确选择。

‘柒’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

1、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2、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

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之所以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7)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扩展阅读:

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

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捌’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1.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2.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但百川归海,在各种思潮的相互比较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取得了主导地位。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我们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迅速地扎根,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与桥梁作用分不开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之所以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近代以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最终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斗争的实践需要,更是当时国内外时代背景下中国思想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弊端进行反思的正确抉择。

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成为了一个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中国共产党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攻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可最终却没能被西方的无产阶级所接受。那么,为什么会在中国这个封建社会大展拳脚呢?

我认为可以归那为五点:

1. 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必须拔除;

中国社会封建历史过长,中国人思想里的封建意识太牢固,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就开始寻求中国新的出路,进行了多次革命,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除封建,不但要根除封建的社会形态,还要根除中国人的封建意识。当时的中国必须要有彻底的革命,那些没能甚至不敢触碰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旧式农民起义是行不通的。因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必将继续寻求新的革命为中国来寻找出路。

2.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上述提到的改良运动与农民起义就是在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二十几年,其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没有改变。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与矛盾。因此,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来是与当时全局的客观形式、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十月革命促使了一部分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产生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曾说:“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为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联系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特性把纯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到革命中去。

4.五四运动的进一步推动;

五四运动前,还有很多先进分子并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给予肯定,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得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5.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历史上的革命家为中国选择的一条明智正确之路。虽然在这条道路上洒下了无数革命先驱的血泪,如今看来,那场革命已取得了完美胜利。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还有很长,带着祖先们的血泪我们新一代必将走得更远,也必须走得更远……

4.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就历史发展境遇而言,俄国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特征,虽然俄国搭上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一战期间,俄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俄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从而给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在“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人,便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儿。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救国思潮可谓风云际会,各领风骚。然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和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俄国人的胜利让中国人感到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尽管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带有工具的色彩,仅仅是各种救国方案中一个而已。

其二,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面对落后的实际,变法,无论大变还是小变,成了中国人的主旋律。当时,中国可参考的模式只有欧美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志士仁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资本主义同样面临着许多弊病,因此中国不仅要克服传统中的顽疾,还要超越资本主义。只有完成“双重超越”,才能赶上世界的步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可谓不深刻、不透彻。尽管其尚未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成功,但是在理念领域它又描绘了一个“大同世界”。这个“大同”的理念迎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儿,也使得它较其它资产阶级式的救国模式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相类似。在中西文化比较领域,这样一个命题基本上已被学界认同,即西方文化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文化则是浑然一体的。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受到了内在的挑战。反思的结果就是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不分”的转变,克尔凯克尔、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就是这种转变的产物。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归纳方法来考察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历史的规律,沟通了主客之间的鸿沟,真正凸现了人的主体意义,为人的自我实现找到了科学的道路。这种模式与中国传统中的“知行合一”极其类似,而其现实性(表现为合科学性和规律性)和中国的“重现世”的思维模式则不谋而合。所以,在极其紧迫的年代里,中国人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其四,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机械式的教条,也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在革命年代,假如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就很难想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也就没有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在这里,就有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符合本地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风俗习惯等,才有存在并发展的可能;另一方面,本土文化也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自己,以求得枯木开花。

其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历史方位,立场决定视野,全面接轨才能实现“双赢”。现在一部分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把本土文化当成沉睡的过去,或者干脆标上“封建主义”的标签而永不叙用。岂不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具体的,而在马克思本人那里,阶级斗争也不过是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手段而已,并不具备目的的意义。马克思本人也并不是有意制造阶级对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消除对立,实现阶级之上的和平共处。遍观我国当下的实际,阶级斗争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也成为过去。因此,只有摒弃斗争思维,立足于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促使马克思主义全面与本土文化接轨,才是“双赢”的出路。

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就少了现代化的标尺,就失去了现代化的目标和方向。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不能没有本土文化。抛弃本土文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现代化也终将不可能实现。至于二者孰主孰副,我们大可把视野放的长远一些,让历史和人民来决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d5b0d70100gwru.html

‘玖’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阅读全文

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