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想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史,应该读什么书
1、《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着,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2、《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本书主旨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
4、《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是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倬云。
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
5、《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夏鼐。
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B. 想全面了解中国史应该看什么书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全书采用繁体竖排的格式,钱穆先生在治史方面的成就在此不再赘述,此书的编写,是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高度凝练,“纲”的脉络清晰。
让读者对各朝各代的历史总体走势了然在胸,细节方面,作者对历史的颗粒细化到每个人的语言,思想,全书大的轮廓与详实的史例互相搭配印证,体现出作者对史料的精挑细选。
书中开篇对读者要求:
“当信任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这是对读者群的定位;“所有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必须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我们要尊重本民族的历史;“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一个社会,只有全体国民都具备了以上的历史观,这个国家也就有了向前发展的希望。
C. 想要了解中国真正的历史,该看什么书呢
最基础的就是《史记》。
史记讲述了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作为通史名着,史记里面的很多历史事件记录十分完整具体,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
之后就可以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讲述汉朝以及之后的历史,后续的历史书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历史上有总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较公认的正史。
D. 想了解中国历史,看什么书比较好
想大体了解的话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可以在企鹅FM或者喜马拉雅听MP3版。推荐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史记之类的或者其他系列的。都是史学界比较权威的。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读专门历史时期的书一部分一部分了解。中国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上古(三皇五帝尧舜禹一直到东汉末年)
中古(三国魏晋到唐末五代)
近古(宋代到鸦片战争前)
顺便附上一个简略的朝代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汉(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其中每个时期还可以细分一下。网上一找相关资料也很多就不赘述了
E. 想了解中国历史看什么书
1、通俗点的就《中华上下五千年》 有好几个出版社,大体都差不多;再有就是那些《明亡清兴六十年》、《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或者十大帝王、最牛谋臣、影响中国历史的XXX等,这种书卖书的地方到处都是,有相当一部分文字语言比较现代化,看的时候快点就行了。
2、可以看些历史小说,《说唐》、《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古代的小说多多少少都有点迷信色彩。
3、有历史小故事的如:三十六计、成语故事等。
4、最后一个就是看正史,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等,推荐看《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国语》,一般看起来速度比较慢,也可以看白话的,不过趣味性就大大降低了,衍生出来的书也比较多,这个得自己去书店找了,用读书软件搜也可以。
F.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G. 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话,我想初高中历史课本就够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这虽然是儿童读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一部好书。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点,那就读一读通史吧。不需要大部头的,想范文澜或白寿彝版的《中国通史》,无疑是部头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难下决心通览一遍。在这个层次上,我推荐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可惜只写到东汉建立就太监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张传玺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或者哪个大学本科的中国古代史的课本。
当然,如果想继续深入,那就得读断代史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朝代,可以找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浅显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华丽血时代》等一类的通俗读物,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历史读物,对于详细了解某一朝代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题主如果还不满足于此,想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读研究专着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战国,那杨宽的《战国史》、童书业的《春秋史》这样的经典那是必须要读的。说到断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国断代史系列》是很不错的,都是名家名着,推荐阅读。
如果题主有兴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阅读,《二十四史》太过庞大,一般人恐怕没有办法通读(传说只有吕思勉曾经读过7遍半),但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尤其是《史记》。《资治通鉴》有兴趣就读吧,或者说是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通读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H. 学中国历史看什么书好~
首先最好的,最客观最直接的当然是读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现在算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不管怎么算吧,正史这东西是一些或在朝或在野的学者所编纂的,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起居注之类的官员的记载、协助写成。
然后成书经过皇帝同意入正史的史书,才算正史,而史书一般都是时间越靠近当时那个年代越靠谱的,所以二十四史拥有着足够的权威性。
然后我国古代文人向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据说魏惠王为了保证自己儿子,做太子时兄弟相争的事不被史官记录,在病危榻上让史官写成自己下令,史官却宁死不屈,并且声称死了自己还有天下文人。
而当年司马迁写出《史记》后汉武帝还看过,对于把自己先祖写成痞子这事儿,虽然很生气,但也无话可说,而北魏时期更是爆发了着名的国史之狱,因为崔浩的秉笔直书加上鲜卑族和汉人的来年争斗,主笔的崔浩以及其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受到了族诛,所以中国历史读古典最可靠。
所以,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故事波谲云诡,历史人物也是毁誉参半、各执一词,要想读懂历史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来,读书嘛,自己喜欢就好。
I. 想了解中国的历史,看什么书
《万历十五年》
《血酬定律》
还有
《追问历史》
都是相当不错关于中国历史的书
还有
《剑桥中国史》
不错
要想更加深入
就看看
《中国通史》
也可以看看《剑桥中国插图史》,是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中国史的问题,很有趣!《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也可以看看,不过可能有点艰涩,趣味性就不高了,还有可以去图书馆查一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现在这一类的相当多,也很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