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第一个春联什么对什么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史书记载,对联中的春联最早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蜀绍主孟昶为春节亲笔题写的上述这副对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②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什么对什么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③ 历史上的第一幅春联是那一副
云阳人辛寅逊,所作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④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什么对什么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来潮,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别人再不敢动笔,孟昶只得自己写了两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有史以来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在这之前,也不一定没有,只不过没有记载下来。
⑤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什么的其中,什么对什么,什么对什么,什么对什么,体现了春联什么的特点,即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⑥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它们其中什么对什么……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1.
“新年”对“嘉节”。
2.
“纳”对“号”。
3.
“余庆”对“长春”。
⑦ 我国第一副对联写的是什么
我国第一副对联写的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在五代以前被叫做“桃符”,人们为了“辟邪降幅”、除旧立新,用桃木做成小板钉在门板上,这就是最古老的春联。在宋代,人们将桃木换成了纸;而在明代,被最终定名为“春联”,一直沿用至今。
(7)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什么对什么扩展阅读:
对联的发展高峰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的影响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