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泉州有什么历史

泉州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14 05:33:52

‘壹’ 泉州的历史资料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 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着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地方戏曲由成熟,而趋向鼎盛。明未清初,泉州出现了诸如郑成功等许多咤风云的时代英雄人物,促进了泉州文化向海外尤其是对台湾的传播和影响,同时期封建 政权实施的“海禁”政策,泉州文化更多地体现出本土特色,地方戏曲等又有了新的发展。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李贽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政绩卓着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在近代史上,泉州文化出现了新的景象。“五四”运动后,群众性文化迅猛发展,首先是学校,而后走向社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泉州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应之,掀起了群众性的文化运动。特别是“9.18”事变后,泉州人民同仇敌忾,进步团体不断举办各种活动,旧剧改革尉为风气,救亡戏剧不断上演,抗战歌曲响彻名山秀水,的近代史上谱写了革命文化光辉篇章。

‘贰’ 泉州的历史沿革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
先秦
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立闽中郡,泉地归之,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泉地属闽越国。
始元二年(前85),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繁衍,设冶县,在今福州,隶属会稽郡。泉地属之。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丰州,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今德化县属侯官县)、莆田、厦门及漳州部分地区。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
西晋·永嘉五年(311),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
梁·天监间(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永定元年(557),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于晋安郡置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开皇九年(589),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德化县废归属闽县外)属南安县。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仙游县)。
久视元年(700),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衙前辟南大街为市,并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
天宝元年(742),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为中州。
乾元元年(758),清源郡复为泉州。
贞元十九年(803)、长庆二年(822)、咸通五年(864),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间(785~804),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820),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中十一年(857),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五代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开运二年(945)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后汉乾祐二年(949),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北宋
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复灭吴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割所属莆田县、仙游县别为兴化军。(清·干隆《泉州府志·卷3》)。
太平兴国八年(983):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泉州改隶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南宋
建炎元年(1127)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1128)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镇江迁置泉州。
绍兴二年(1132),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1172),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嘉定十一年(1218),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淳祐间(1241~1252),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元朝
至元十四年(1277),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1277)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县,泉州属福建行省,省治设福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1297),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延祐七年(1320),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正十六年(1356),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洪武元年(1368),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1369),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
民国3年(1914),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辖莆田泉州,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
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
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到晋江专区。
1958年,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泰归福州。
1963年4月,析大田归三明。
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
1983年4月,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9月划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出成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

‘叁’ 泉州有怎么的历史文化

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国共内战期间,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侨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国家主要投资都在内地,故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泉州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着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端口,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肆’ 泉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福建的真泉州(福州)和假泉州(闽南)的历史。真泉州(福州)因温泉遍地,故名泉州。为什么闽南泉州县无半滴温泉也名泉州?究其因,闽南泉州是海水冲积地无名,因属泉州(福州),就叫泉州地,再经千年海水冲积,扩大陆地而成县,因无名叫自己泉州县。当时泉州(福州)直辖闽南,闽南晋江和南安当时叫泉州府(福州)晋江县和泉州府(福州)南安县,千年不变。一个海水冲积地的泉州县,一张白纸,无历史文化底蕴,因其名可以,以假乱真,终于变成闽南之首泉州,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南安县和晋江县能忍,不外乎利字当头和本身原属泉州府(福州)的历史。希望闽南人不要忘了真正泉州是福州。
泉州县故意漏掉县字。从唐朝到清朝只有泉州县史志,从来就没有州府史志。闽南泉州县到现在仍然只是县级市,不是州。从古代到现代泉州只有一个,那就是福州。关于古代泉州县历史,古代史书只提泉州,没有只言片语提刭过泉州县,说明泉州县全都是冒名顶替真泉州(福州),当然到现代仍然在冒充。

‘伍’ 泉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泉州传统文化如下:

1.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

(5)泉州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主要特产

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陆’ 泉州的历史

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在宋朝及元朝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极为繁荣。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设立宣慰司兼领征南元帅府,十五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为泉州路总管府,辖南安、晋江、永春、同安、德化、安溪、惠安以及南北二录事司。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国共内战期间,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侨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国家主要投资都在内地,故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泉州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柒’ 泉州有哪些历史名迹呢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泉州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古朴幽雅,有“中国宫廷音乐活化石”之美誉的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

‘捌’ 泉州的名称由来

泉州,历史上是整个闽南地区,含今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级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却不是开始就拥有的。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来,永远成了现在泉州的名字。而其附廊晋江,则是南迁的晋朝遗民,为了纪念中原旧地,把流径的河流,命名晋江。

然而,泉州平原的全部土地,与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及漳州平原一样,均是海平面上升、大陆架上升而形成的,只是一样年代不详而已。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这些平原,除了极小部份是河流冲积形成,大部份却是海平面升降所致的。

(8)泉州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

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玖’ 泉州有什么历史文化

福建成型于唐代,而唐代福建成型开始闽南泉州就是福建文化的核心代表。

唐书,宋史,元史这些官方正史记载的泉州州府路的等级都是当时福建最高的级别。
唐代泉州为上州级别,宋代为望州级别,元代为上等州路级别,明清正史无州府的等级划分。
古城泉州发展大历程
唐朝,全国四大海港城之一(广州、明州、泉州、扬州)
宋朝,全国第一大商港,全国八大州府之一
元朝,东方第一大商港,国际商贸都市
明朝,泉州安平港,以泉州安平港为基地在闽南控制经营着明朝对外贸易中心,明末安平港为全国最大私商港。
清朝,泉州蚶江港,泉州蚶江港为大陆对台贸易中心,福建龙头商帮泉州郊商海外贸易的总口。
民国,泉州侨商,中国海外华侨势力最庞大的群体,爱拼敢嬴爱国爱乡的华侨侨商典范。
现今,泉州作为一个非省会、非特区的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自身深厚实力强势崛起。
唐宋交接,闽国以泉州为大本营起家,将福建发展推至历史巅峰,开闽三王中有王潮、王审邽为泉州刺史,并葬于泉州;闽国后福建唯一仅有晋江王留从效的清源军独立割据泛闽南区域(包括今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区域),达数十年,《宋史.世家篇》记载福建仅有留从效跟陈洪进这两个清源军的地方诸侯代表。
宋元交接,泉州蒲寿庚独揽福建军政商大权;宋元交接的福建领袖。
元明交接,“亦思巴奚兵乱”福建地域混战由泉州以及泉州地方乡绅土豪的代表柳伯顺、陈同家族主导(当时军事代表为三明陈友定,但因兵败被杀)。
明清交接,泉州郑氏集团扶持南明政权,掌控福建命运,郑成功收台,施琅纳台,进一步改变福建历史走向。
清民当代交接,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福建第一枪由泉州华侨陈清机在安海打响;泉州华侨开国上将叶飞创建并领导闽东革命根据地,解放福建,并成为新中国福建地区军政最高领导。

泉州人能文:福建历史上第一个一甲进士欧阳詹就是来自泉州,被誉为闽文宗,闽文祖,泉州才子陈三与潮州五娘的才子佳人故事广为流传,泉州出了欧阳詹、刘昌言、吕夏卿、吕惠卿、梁克家、黄宗旦、卢琦、蔡清、王慎中、张瑞图、李贽、李光地、林嗣环、辜鸿铭等等一大批才子,历代文风鼎盛,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之乡之一。
泉州人能武:福建七大拳种中排名前两大的拳种五祖拳和永春白鹤拳都是起源于泉州,第七大拳种福州鹤拳源自永春白鹤拳。泉州“宋江阵”深入民间群众,历代尚武风气重。(有意思的是泉州人黄培松是清代福建最后一位武状元,吴鲁是清代福建最后一位文状元均来自泉州。福建历史上第一个一甲进士欧阳詹来自泉州、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居住于泉州晋江的徐晦,福建科举从开头到结尾的状元都是来自泉州)。
泉州人能官:泉州历代三品(含从三品)以上高官达262名以上,泉州历代文武方面均高官辈出,涌现出许多在历代变革以及交接之际关键性的高官人物。
泉州人能商:未有泉州城就已有商业土豪黄守恭,福建人最早开拓海外贸易维持霸主地位的留从效,出资修护安平桥的巨商黄护,跨省贸易富甲一方的李五,日本侨商领袖李旦,垄断东南沿海贸易的郑氏集团,东南亚各国首富等等,历史上泉州人中从来不缺善于经商的大富豪。
泉州人出为将:泉州武将骁勇善战,留从效割据称霸一方,郑成功敢向东南争半壁,击溃海上霸主荷兰,“俞龙戚虎”抗倭名将俞大猷,“海霹雳”收复台湾施琅,吊打沙俄毛子的福建藤牌兵领袖林兴珠,开国上将叶飞等等,历代泉州武将能征善战,威震四方,是福建最能打的。
泉州人入为相:泉州历史上的顶级高官数量在福建首屈一指,历代宰相数量更是福建第一,“一门四相”曾公亮,人称曾半朝,“状元宰相”梁克家等等,泉州人为官总能位极人臣。
泉州人经商做首富:清朝十三行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就是祖籍泉州,泉州涌现出全球华人首富黄奕住,李光前,郑周敏等等,东南亚各国首富最多的就是泉州人,泉州人经商总是善于成为行业老大,首富。
上述内容来自福建历史最全巨着-泉州与福州四季历史文化比较的网络全书(扩充精华版)

‘拾’ 泉州22个遗产点的历史有哪些

部分遗产点历史简介

1、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与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等共同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九日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共计10方,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东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为1174年,最晚的为1266年。

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石刻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还有1方同时记载了一年两季的祈风。10方碑文中记载的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 人,有18人为皇族。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泉州22个申遗遗产点简介出炉

阅读全文

与泉州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