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丽江有什么样的历史丽江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丽江有什么样的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战国时期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朝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朝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朝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朝
清为丽江
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干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
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
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2003年4月
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便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
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更多的受到了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以上仅供参考
Ⅱ 丽江古城具有多少年历史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坐靠西北。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
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网络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Ⅲ 丽江古城的历史有多久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是纳西、白、傈僳、彝、普米、壮、回等民族的聚集地。因金沙江流经其境,“金生丽水”,故名丽江。这里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0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战国时期,丽江属秦国蜀郡,两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藩与南诏,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17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设丽江县。
Ⅳ 丽江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海拔2416米,面积约3.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5万多人,规模虽不大,但它保存最完整、最具纳西风格的古代城镇。
丽江古城不大,却有悠久的历史。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丽江木氏土司先祖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到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邑,称为“大叶场”。因木氏先祖属于古代纳西族束、叶、梅、禾四大支系的’叶”一文,所以将新城取名为“大叶场”。
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江到达丽江,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蒙古军就在“大叶场”驻军。现在古城附近有的地名就是蒙古驻军的语言证据,比如大石桥一带,纳西语叫“阿营畅”,意为蒙古军驻扎的村落。公元1254年,蒙古军在大叶场设三赕管民官。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赕管民官改为丽江路通安州治即在古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明朝在此设立丽江军民府,朱元璋钦赐阿甲阿得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此后,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古城贸易集市和街道建设不断扩大,并具有相当规模。
至明朝末年,徐霞客到丽江时,他笔下的古城已是民房群落、瓦屋挤比”,“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城中的木氏土司官府则呈现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当时的丽江古城已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Ⅳ 云南丽江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Ⅵ 丽江古城的历史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丽江古城风光丽江古城风光(48张)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古城名称来源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2019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关于降低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面向游客收取的丽江古城维护费收费标准从每人次80元调整为每人次50元,征收对象、范围、方式及免征范围保持不变。
(6)丽江的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
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Ⅶ 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归附元世祖忽必烈。
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丽江路通安州。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被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干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
1949年,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3年,将大研古镇设立为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也包括在其辖区内。
Ⅷ 云南丽江 那有多久的历史啊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Ⅸ 丽江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丽江市处于云南省西北部,全市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市委所在地丽江古城区,距离省会昆明市527公里。丽江境内群山起伏,全市山地面积占95%。由于地处高原,终年太阳照射较强,平均海拔为2400米,仅有5%的平坝区。
丽江境内有玉龙雪山、老君山两大山脉,其中,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是终年积雪的山峰。此外,金沙江、澜沧江二大水系,从丽江境内穿过。
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带,丽江市气候属于南亚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朋至翌年4月为干季,其余为湿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2.6℃,由于气温升高降低的变化小,所以这里没有寒冷暑热的大变化,形成了长春无夏的特点,旅游者如在七、八月份到丽江,务请带上雨具。
丽江市总人口为104万,全市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纳西、白、普米、藏、傈僳、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左右,因此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
丽江市辖一区四县,古城区、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华坪县、永胜县,市委所在地为古城区。
由于丽江是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丽江有种子植物3000多种,用材林木400种,是云南的主要林区之一。这里还盛产贝母、麝香、虫草等600余种药用动植物,所以被称为"药材之乡"。中国的植物学家认为这里是世界杜鹃花的中心,杜鹃花资源特别丰富,已查明的有57种。近代以来,丽江市丰富的植物资源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先后有法、英、美、德、澳、瑞士等国十多位植物学探险家来到丽江,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最着名者是美籍奥地利植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1884-1962)。他们在丽江这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发现了上前的植物新种和数百种新分布。
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使丽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热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丽江市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旅游、矿藏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玉龙雪山风景区和泸沽湖风景区为省级开发区,两大风景区以各自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中外。
古朴幽雅、自然、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高原水乡丽江古城,风景宜人的万里长江第一湾,幽雅俊秀的玉泉公园,以及被喻为“云岭第一枝”、“环球第一树”的万朵山茶等景色,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白沙壁画,融道教、汉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东巴文化为一体,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色彩和笔法,成为研究明代艺术的奇珍。神奇的东巴文化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书为主要的记录方式,反映了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以其高雅清纯的韵味吸引着游客。
Ⅹ 丽江古城至今已有多少年历史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迁至现狮子山。至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