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帝王姓什么的最多
古代帝王姓刘的最多。
两汉29位,前赵(汉赵)4位,南朝宋10位,十国中桀燕1位,南汉4位,北汉4位,后汉2威,另外耶律的汉姓也为刘。
综上所述,姓刘的帝王最多。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贰’ 中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名将最多
应该是姓李的吧。
李是中国的大姓,甚至是朝鲜和越南的大姓。由于李姓开创的唐朝文治武功,许多名将被赐姓李,历史上李姓名将数量应该是最多的,但在仅仅是个人观点。
在唐朝,李渊开创了唐朝,主要依靠的是两个能文能武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都有将人之才。唐朝还有有大批功臣和少数民族将领赐姓李,如李子和、李忠臣、李抱玉、李国臣、李宝臣、李光进、李光弼、李晟等。
‘叁’ 历史上,出皇帝最多的姓氏是哪个姓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及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古代,姓一般指的是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逐步合为一体,直至演变到今天常见的姓。当前,我国共有100多个常见的姓氏,集中了全国87%的人口。在众多的姓氏中,以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等19个姓最为集中,其人群数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左右。
朱姓也能排到前三,确实有点意外。印象中,朱姓只有有明一代16帝,其实如果再算上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所出的7个皇帝,朱姓一共产生了23个皇帝。朱姓的起源很多,一般认为朱姓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其封地叫做“朱”,位于今天河南省的柘城。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西周时,朱姓向东迁至山东,向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时期又迁到湖北黄冈一代。到了秦汉,尤其是魏晋时期,朱姓人南迁,遍及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蔓延,以至于到了闽、粤等沿海地区,后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形态。
‘肆’ 中国什么姓氏最多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约有92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25%。李是第二大姓,共有9207万人(7.19%);张为第三大姓,有8750万人(6.83%)。
除这三大姓外,姓氏人口数超过2000万的姓依次为:刘、陈、杨、黄、赵、吴和周。姓氏人口数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的共有12个,包括: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和梁。
(4)历史上姓什么的最多扩展阅读: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
参考资料:网络-王姓(含人口分布)
‘伍’ 请问中国百家姓哪个姓氏最多
中国使用的姓氏大约三千余个,常见姓氏大约三百余个,其排名居前的百家大姓的人口达十一亿左右,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7%,是中国的主体姓氏。中国百家大姓渊源深厚,名贤辈出,代不乏人,史不绝书。
王姓为当代中国第一大姓,天下王姓多尊奉东周灵王太子晋为祖先,也有由王族之后改姓王的,如黄帝、虞舜及商周诸王的后裔以王为姓。少数民族中也有多支改汉姓王氏。王姓郡望有太原、琅邪、北海、陈留、东平、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巨野、大名、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堂邑、河南、比沙、绍兴等。
王姓历史名人有:秦国大将王翦、王离;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丞相王陵、阳平侯王禁、大司马王凤;新朝皇帝(建兴帝)王莽;东汉丞相王允、哲学家王充、学者王符、诗人王粲;东晋丞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前秦丞相王猛;唐代宰相王圭、王方庆、王孝杰、王晙、王玙、王缙、王涯、王播、王铎、王抟、王溥、王徽,诗人王维、王之涣;宋朝宰相王溥、王旦、王钦若、王安石、王曾、王随、王圭、王黼、王淮、王爚;金代名道王重阳;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学者王世贞、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学者王鸣盛、王先谦、王念孙。近现代则有王韬、王国维、王亚南、王稼祥等。
李姓为中国第二大姓 。相传其始祖皋陶是黄帝孙颛顼的后裔。皋陶曾任唐尧的"大理"官,遂以官职为姓,称"理"氏,商周时改为李姓。唐代李姓大荣,徐、丙、董、安、茹、阿跌、郭、鲜于、王、张、杜、胡、弘、麻、罗等姓都有被赐姓李的,某些姓氏甚至冒姓李氏。李姓郡望有陇西、赵郡等。
李姓历史主要名人有:春秋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魏国丞相法家始祖李悝、八仙之首李铁拐,财神李诡祖,秦国蜀守李冰、赵国大将李牧;秦代丞相李斯;西汉大将李广;隋代工匠李春;唐代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丞相李适之、李峤、李泌、李吉甫、李德裕,大将统帅李孝恭、李道宗、李靖、李晟、李愬、李光弼、李勋,天文家李淳风,学者李延寿、李百药、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南唐国主李煜;西夏君主李元昊;北宋学者李心传;南宋词人李清照;济公李修缘,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李梦阳、医学家李时珍。近现代则有李鸿章、李大钊、李达、李汉俊、李维汉、李立三、李公朴、李宗仁、李叔同、李四光、李先念、李小龙。
张姓为当代中国第三大姓,相传出自黄帝第五子挥的后代。因挥发明弓箭,被任命为"弓正"官。弓正亦即弓长,合为"张"字,后人便以此为姓。张姓郡望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百忍、金鉴等。
张姓历史名人有:战国纵横家张仪;西汉谋臣张良、使臣张骞;东汉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名道张道陵;蜀汉大将张飞、曹魏大将张辽、张郐;南梁画家张僧鲧;唐代丞相张说、张九龄、诗人张籍、张若虚、书法家张旭;北宋画家张择端;明代大学士张居正、名道张三丰;清代大学士张玉书、张廷玉、学者张澍。近现代则有张之洞、张作霖、张学良、张闻天、张元济、张自忠、张治中、张大千等。
刘姓是现代中国第四大姓,相传主要为陶唐氏的后裔,因封于刘而以为氏。刘姓郡望有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广平、高平、东莞、高唐、临淮、琅邪、东海、南郡、范阳、东莱、丹阳、武功、濮阳、尉氏、济阴、京兆、庐陵、南康、谯郡、河南等。
刘姓历史名人有:御龙氏刘累、刘康公、西汉高祖皇帝刘邦、汉武帝刘彻、经学家刘向、刘歆;更始帝刘玄,东汉皇帝刘秀、刘协;蜀汉皇帝刘备,刘禅;前赵皇帝刘渊、刘聪;刘宋皇帝刘裕、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世祖刘崇,临川王刘义庆,淮南王刘安;胡夏皇帝刘勃勃;刘齐皇帝刘豫,燕国皇帝刘守光,西晋名将刘琨,南梁文艺理论家刘勰;隋朝名将刘方,唐朝宰相刘仁贵,唐代学者刘知几、诗人刘长卿、刘禹锡;北汉皇帝刘曼,南汉皇帝刘䶮;北宋学者刘散、刘恕;南宋诗人刘克庄;明代谋士刘伯温、学者刘宗周;清代学者刘献廷、书法家刘墉、文学家刘鄂。近现代则有刘坤一、刘铭传、刘锦棠、刘公、刘志丹、刘少奇、刘伯承、刘华清、刘师培、刘大白、刘天华、刘半农、刘海粟、刘大杰、刘白羽、刘德华、刘欢,黄色闪电刘翔,刘国梁,刘璇;越南占城国王刘继宗;
陈姓为当代中国第五大姓,相传出自姚姓,是舜帝裔孙胡公满的后代。西周武王封胡公满于陈,胡公因此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此外,晋代有高姓、北魏有侯莫陈氏、唐代有帛姓和曹姓、元代有高姓、明代有黎朝后裔及西域胡人,改姓或冒姓陈。陈姓郡望有颍川、江州、汝南、下邳、广陵、河南等。陈姓全球人口9000多万。
陈姓历史名人有:陈国陈胡公东汉诗人陈琳;西晋学者陈寿;南朝陈陈皇帝陈霸先、陈叔宝;唐代诗人陈子昂;北宋诗人陈师道、音韵学家陈彭年;南宋思想家陈亮、藏书家陈振孙;明代学者陈邦瞻、文学家陈子龙。近现代则有陈启源、陈宝箴、陈天华、陈独秀、陈布雷、陈立夫、陈果夫、陈诚、陈望道、陈毅、陈庚、陈嘉庚、陈垣、陈寅恪、陈景润等。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陈独秀;经济学家陈岱孙、陈翰笙。
杨姓为当代中国第六大姓,相传出自西周公族唐叔虞。唐叔虞受封于晋,其后人有羊舌氏和杨氏两支。春秋末晋国发生六卿之乱,杨氏后裔南逃华山仙谷,落籍为弘农华阴人,是为后世杨姓的最大支派。杨氏郡望除弘农华阴外,尚有天水、四知、栖霞等。
杨姓历史名人有:战国思想家杨朱;隋代皇帝杨坚、杨广、重臣杨素;唐代丞相杨炎、诗人杨炯;吴国皇帝杨行密;北宋大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学者杨时、文学家杨亿;南宋诗人杨万里;明代重臣杨溥、杨荣、杨士奇、杨一清、文学家杨慎;清代学者杨守敬。近现代则有杨锐、杨深秀、杨杏、杨杏佛、杨虎城、杨靖宇、杨小楼、杨开慧、杨小燕、杨得志、杨成武、杨树达、杨朔、杨振宁、杨利伟等。
赵姓为当代中国第七大姓,相传出自少昊一支的赢姓氏族。少吴裔孙造父为周穆王巡游驾车有功,被赐以赵城作为食邑。其子孙世居赵城,并以食邑名为姓氏。秦灭赵国后,赵姓族人分为邯郸、东武城和天水三支。至宋代,赵姓的最大支派为涿郡赵氏和天水赵氏。赵姓郡望除涿郡、天水外,尚有南阳、金城、下邳、颍川等。
赵姓历史名人有:赵国大将赵奢、赵括;秦代重臣赵高;西汉皇后赵飞燕、大将赵充国、农学家赵过;东汉学者赵歧、文学家赵壹;蜀汉大将赵云;北宋皇帝赵匡胤、赵佶、丞相赵普;南宋皇帝赵构、学者赵明诚;元代书画家赵孟j颐;清代学者赵翼、文学家赵执信。近现代则有赵九章、赵世炎、赵尚志、赵树理、赵朴初、赵丹、赵紫等。
‘陆’ 历史上姓什么的皇帝最多如题 谢谢了
1.刘共59帝 西汉15帝 汉皇帝刘玄(公元23年称帝,都长安,25年亡于赤眉军,被杀) 东汉14帝 蜀汉2帝 前赵5帝 南朝宋9帝 定扬皇帝刘武周(公元617年称帝,都马邑,620年亡于唐,奔突厥后被杀) 燕皇帝刘守光(公元911年称帝,都幽州,913年亡于后唐,后被杀) 南汉4帝 后汉2帝 北汉4帝 齐皇帝刘豫(公元1130年被金所立,都汴梁,1137年被金撤消) 2.李共47帝 成汉5帝 越皇帝李贲(公元544年称帝,都交州,546年亡于南朝梁,不知所踪) 唐22帝 吴皇帝李子通(公元619年称帝,都江都,621年降唐,被杀) 楚皇帝李希烈(公元784年称帝,都大梁,786年为其将陈仙奇毒死) 后唐4帝 南唐3帝 西夏10帝 3.朱 23帝 楚皇帝朱粲(公元615年称帝,都冠军,619年降唐,后又降王世充,最终为唐所杀) 后梁3帝 明19帝(包括南明) 4.赵共20帝 南越武帝赵佗(公元前183年称帝,都南海,前179年自去帝号) 宋19帝 5.萧共19帝 南朝齐7帝 南朝梁9帝(包括南梁) 梁皇帝萧纪(前南朝梁武陵王,公元552年称帝,都成都,553年亡于南朝梁,被杀) 梁皇帝萧庄(前南朝梁永嘉王,公元558年称帝,都郢州,560年亡于南朝陈,奔北齐) 梁皇帝萧铣(公元617年称帝,都江陵,621年降唐,被杀) 5.拓拔(元) 19 北魏19帝(包括东魏、西魏) 7.司马 16 晋16帝 8.耶律 13 辽13帝(包括西辽) 8.孛儿只斤 13 元13帝(包括北元) 10.慕容 12帝 前燕2帝后燕4帝西燕4帝南燕2帝 11.爱新觉罗 11 清11帝 12.完颜 10 金10帝 13.石 9 后赵7帝、后晋2帝 14.王 8帝 新1帝 郑皇帝王世充(公元619年称帝,都洛阳,621年降唐,被杀) 前蜀2帝 闽4帝 14.高 8帝 北燕1帝 北齐6帝 齐皇帝高绍义(前北齐范阳王,公元577年称帝,都范阳,580年亡于突厥,流死于北周) 16.陈 7帝 南朝陈5帝 汉皇帝陈友谅(公元1360年称帝,都武昌,1363年战死,子理嗣,1364年亡于宋) 17.苻 6 前秦6帝 17.杨 6 隋5帝、南吴1帝 19.曹 5 曹魏5帝 19.宇文 5 北周5帝 21.孙 4 东吴4帝 21.吕 4 后凉4帝 23.姚 3 后秦3帝 23.赫连 3 胡夏3帝 23.郭 3 后周3帝 26.赢 2 秦2帝 26.冯 2 北燕2帝 26.安 2 燕皇帝安禄山(公元756年称帝,都洛阳,757年为子庆绪所杀,759年安庆绪为其将史思明所杀) 26.史 2 燕皇帝史思明(公元759年称帝,都范阳,761年为子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为唐所灭,自缢) 26.孟 2 后蜀2帝 26.明 2 夏皇帝明玉珍(公元1362年称帝,都重庆,1366年崩,传子升,1371年亡于明) 26.吴 2 周皇帝吴三桂(公元1673年称帝,都衡州,1678年病卒,子世潘嗣,1681年亡于清) 33.公孙 1 成家皇帝公孙述(公元25年称帝,都成都,36年亡于东汉,被杀) 33.卢 1 汉皇帝卢芳(公元29年称帝,都九原,37年亡于东汉,奔匈奴) 33.冉 1 冉魏1帝 33.张 1 前凉1帝 33.葛 1 齐皇帝葛荣(公元526年称帝,都定州,528年亡于北魏,被杀) 33.林 1 楚皇帝林士弘(公元616年称帝,都豫章,622年病故众散) 33.梁 1 梁皇帝梁师都(公元617年称帝,都朔方,628年亡于唐,死于内讧) 33.武 1 武周1帝(女) 33.黄 1 齐皇帝黄巢(公元787年称帝,都长安,884年亡于唐,为其甥林言所杀) 33.董 1 罗平皇帝董昌(公元895年称帝,都越州,856年亡于唐,被杀) 33.徐 1 天完皇帝徐寿辉(公元1351年称帝,都汉阳,1360年亡于汉,被杀) 33.韩 1 宋皇帝韩林儿(公元1355年称帝,都毫州,1366年亡于明,被杀)
‘柒’ 在中国史上,君王用的最多的姓氏是哪些
追祖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对于自己生命的起源、家族的传承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假如自己拥有的姓氏、宗族在历史中能够有任职高官、名满天下,甚至称霸一方的君主帝王,那更会是无上荣光,值得骄傲自豪的。让我们看看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君主都拥有什么姓氏,哪几个姓氏使用的最多。在历史上帝王君主使用最多的姓氏前三位分别是刘姓、李姓、朱姓。
朱姓在现代人的姓氏排行榜不能算是大姓,但在中国历史由于朱元璋这位传奇帝王的建功立业,成就了大明王朝276年的统治,仅比唐朝少了13年的时间。朱姓也由于朱元璋的崛起,成为史上第三个帝王拥有最多的姓氏。在目前最新中国”百家姓“排名第14位,这也算是朱元璋的功劳了。封建社会各个阶级的统治,其实就是一个家族、一个姓氏的延绵更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捌’ 中国姓氏简介 中国历代以来姓什么姓的人最多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边疆少数名族译成汉字的姓也没有计算在内。宋代《百家姓》收入628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个姓氏。解放以来,在北京市的户口档案中就有二千二百多个姓氏,上海市有一千四百个姓氏。宋朝《百家姓》中排在前十六位的姓。这里的“百”是指复数和很多的意思,并非按意特指百个之意,而今民间常说的老百姓亦源于此,百家姓的称呼起自于宋代《百家姓》着作出来以后。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及甲骨文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古代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夏商周三代之际,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即远古时期的部落组织。
书 名
中国姓氏
ISBN
9787508712086
页 数
217页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月1日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
丛书名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版 次
第1版
正文语种
汉语
‘玖’ 世界上姓什么的最多
中国是李姓最多。
中国的姓氏按人口排应该是:
1.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排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3.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004、刘姓排行: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4.刘姓
5.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13.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5.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