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眼镜的起源
眼镜的雏形始于东汉水晶凸面镜,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里,出土了一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它是水晶凸面镜,圆形,并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放大五倍。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由此可见早在东汉初年,中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就已经十分高超了。这为眼镜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管监狱的小吏史沆,首先发明了成形眼镜。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料是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之类。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13世纪末来到中国的。后来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
由此可知,在中国的元朝初年,眼镜就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他于1295年才返回自己的国家,而他的父亲尼克罗·波罗、叔父马菲欧·波罗却早在1269年之前就来到中国做贸易。他的父亲和叔父早在那时就已经把这种东西带回了意大利。
(1)渐镜片有多久的历史了扩展阅读
眼镜的作用
1、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
近视眼因为远方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造成视远物不清楚,而配戴了近视镜后,就可以获得清晰的物像,从而使视力得以矫正。
2、戴眼镜可以减轻视疲劳
近视而不戴镜,必然导致眼镜极易疲劳,其结果只能是促使度数日益加深。正常戴镜后,视疲劳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3、戴眼镜可以预防治疗眼外斜
近视眼视近时,眼的调节作用减弱,时间一长眼外直肌作用超过内直肌,就会引起眼位外斜。当然,近视伴外斜,仍可通过近视镜矫正。
B. 最早的镜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才料是什么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用天然水晶石。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代已有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
(2)渐镜片有多久的历史了扩展阅读: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配镜技术传入我国,为眼镜行业的崛起开辟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国人约翰·高德(J。hnGoddard),在上海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之后其他洋人接因而来。如托极司(TobiM)开设了“明晶洋行”,英籍犹太人雷茂顿开设的“雷茂顿洋行”等。
至此以后,到1911年曾经在“高德洋行”工作的中国人筹资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的开业,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①开始废除了旧式店铺沿用已久的“对光牌”验光配镜,采用了主客体相结合的验光技术。
②淘汰了纯手工操作制做镜片的方法,设置了机械研磨加工设备,发展了研磨技术,这时不仅能磨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格的镜片,还开始自制式监制各类镜框(架)。
③在检、磨、割、装、矫、制等技术方面,由于采用了一些国外的新技术和设备,因而培养了一代制做眼镜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眼镜行业很快形成一支新的技术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C. 渐进片的发展历史
1907年Owen Aves首次提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构思,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视力矫正概念的诞生。
这种特殊镜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象鼻子的形状。人们使镜片前表面曲率从顶部到底部连续地增加,可以使其屈光力相应变化,即屈光力从位于镜片上部的远用区,逐渐、连续地增加,直至在镜片底部的近用区达到所需近用屈光度数。
在前人构思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科技提供的设计、开发的新成果,1951年法国人梅特纳兹设计出第一片现代概念的渐进镜,可用于临床配戴。经过多次的改进,于1959年首次投放法国市场。其在视觉矫正概念上创新使它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不久就被推广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先进设计软件和仪器应用于眼镜片的设计和发展,使渐进镜设计取得巨大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单一、硬式、对称、球面视远区设计向多样、软式、非对称、非球面视远区设计发展。在最初的渐进镜设计上,人们考虑的主要是数学、机械、光学上的问题,随着对视觉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现代和未来的渐进镜的设计将日益关注渐进镜与生理光学、人体工程学、美学、心理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渐进镜经过几次重大的革新,镜片种类日益增多,渐进镜的配戴人群日益庞大,在法国、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渐进镜已经成为视力矫正的首选方式;在日本美国,渐进镜配戴每年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在亚太地区、东欧,随着以渐进镜验配为核心的视光学教育课程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验光师和眼视光师将渐进镜作为视力矫正的重要选择。
D. 眼镜的历史
我国眼镜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 明清之际行业帮会的形成
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个体手工业的发展,眼镜用料由天然晶石发展到使用玻璃后,眼镜的使用范围则开始向民间推广和扩大,制作技术也有新的发展。
中国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代激帧初年(公元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就汰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睛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现称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主觉验光配境的开始。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有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数十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可惜,这样一位有作为的技术人才,33岁就病逝了。但是他留下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着作.对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继孙云球之后到了清代干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了制造眼镜的技术,颇有影响。
由于苏州出了孙云球、褚三山两位杰出的制造眼镜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当时苏州眼镜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门的商品。
2.清末民初眼镜行业的顺起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配镜技术传人我国,为眼镜行业的倔起开辟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国人约翰·高德(J。hnGoddard),在上海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之后其他洋人接因而来。如托极司(TobiM)开设了“明晶洋行”,英籍犹太人雷茂顿(Ram5比n)开设的“雷茂顿洋行”等。
至此以后,到19门年曾经在“高德洋行”中国人筹资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的开业,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①开始废除了旧式店铺沿用已久的“对光牌”验光配镜,采用了主客体相结合的验光技术。
⑨淘汰了纯手工操作制做镜片的方法,设置了机械研磨加工设备,发展了研磨技术,这时不仅能磨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格的镜片,还开始自制式监制各类镜框(架)。
③在检、磨、割、装、矫、制等技术方面,由于采用了一些国外的新技术和设备,因而培养了一代制做眼镜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眼镜行业很快形成一支新的技术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生产的眼镜适应了我国人民的需要,售价又低于洋行洋货,不久便在全国占领了市场并在各地开设了分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精益眼镜公司已在北京、香港、天津、济南、沈阳、大连、哈尔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扬州、汉口、长沙、南昌、开封、广州、重庆等十八处开设了分支机构。
在抗战前,精益眼镜公司的产品,还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到广州精益公司分店验光配镜,并为之题词:“精益求精”。
1935年前后.上海除精益眼镜公司之外、还开设了几家大型专业眼镜公司,其中有“茂昌眼镜公司、吴良才眼镜公司”等。这些专业眼镜均设有先进的验光配镜设备和镜片加工研磨、割边专用机器。
与此同时,北京的眼镜行业也大为发展。北京先后开设了慎昌钟表眼镜行.大明目镜公司(始建于1937年)等,也都分别设有验目配镜和前店后厂的镜片加工车间。同时,原有老式的生产方式家庭手工业作坊,也随之发展增多,并且不断革新其生产技艺,采用一些国外进口材料,使旧式眼镜在形式上力求更新。从此.北京的眼镜行业更是兴旺发达,进而成立了眼镜同业工会.协调全行业的共同事宜。这是旧中国北京眼镜行业的大致形成过程
E. 在中国角膜塑形镜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历经50年的发展,己在全球34个国家得到应用;它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镜片与泪液层分布不均,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在睡觉时戴在角膜前部,逐步使角膜弯曲度变平、眼轴缩短,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视的发展,被誉为“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技术”。
角膜塑形镜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称地、渐进式改变角膜中央表面形状来减低近视;与激光手术效果相似,但与激光手术不同,角膜塑形术产生的效果是临时性及可回复的,是非手术摘掉近视眼镜的有效可逆性治疗方法。
在中国最少有20多年的历史了。
F. 关于渐镜片的知识
这个从科学角度是说不过去的。我就是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的厂家经销商。
近视眼镜只是一种补偿,不会有防止近视加深的作用(那是商家误导)。如果要保护眼睛,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你需要长时间看近处的东西(比如学习写作业),把眼镜摘下来。看远的东西的时候,看不清楚,再戴眼镜。
G. 大家好!有懂 渐近多焦点近视镜片的吗MD格雷迪是那里生产的
渐进多焦点镜片也称为渐进片,顾名思义一只镜片上有多个焦点。 如果从焦点来划分,可以把镜片划分为单焦点镜片、双焦点镜片、多焦点镜片。我们最常见的镜片就是单焦点镜片,镜片上只有一个光度;双焦点镜片就是双光镜片,以前很多老年人用来解决看同时远看近的问题,但由于本身的重大缺点和渐进多焦点的普及,双光镜片已经基本被淘汰;多焦点镜片作为镜片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将是以后科学家研发和市场普及的主要方向。 渐进片的历史 1907年Owen Aves首次提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构思,标志着一种全新的视力矫正概念的诞生。 这种特殊镜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象鼻子的形状。人们使镜片前表面曲率从顶部到底部连续地增加,可以使其屈光力相应变化,即屈光力从位于镜片上部的远用区,逐渐、连续地增加,直至在镜片底部的近用区达到所需近用屈光度数。 在前人构思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科技提供的设计、开发的新成果,1951年法国人梅特纳兹设计出第一片现代概念的渐进镜,可用于临床配戴。经过多次的改进,于1959年首次投放法国市场。其在视觉矫正概念上创新使它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不久就被推广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先进设计软件和仪器应用于眼镜片的设计和发展,使渐进镜设计取得巨大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单一、硬式、对称、球面视远区设计向多样、软式、非对称、非球面视远区设计发展。在最初的渐进镜设计上,人们考虑的主要是数学、机械、光学上的问题,随着对视觉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现代和未来的渐进镜的设计将日益关注渐进镜与生理光学、人体工程学、美学、心理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渐进镜经过几次重大的革新,镜片种类日益增多,渐进镜的配戴人群日益庞大,在法国、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渐进镜已经成为视力矫正的首选方式;在日本美国,渐进镜配戴每年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在亚太地区、东欧,随着以渐进镜验配为核心的视光学教育课程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验光师和眼视光师将渐进镜作为视力矫正的重要选择。 渐进片的应用 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设计初衷是为老视患者提供自然、方便和舒适的矫正方式,戴上渐进镜就像是用摄像机摄像,一副眼镜既可以看清远处,又可以看清近处,还可以看清中距离物体。所以我们又把渐进镜片形容成“会变焦的镜片”,戴上之后一副眼镜相当于多付眼镜使用。 随着“近视发展和调节理论”的研究,渐进多焦点镜片慢慢应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之中——长时间近距离阅读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一直是近视研究者所认同的事实,有关其发生和发展机理的学说很多,“调节理论”是其中之一。经典的调节理论认为,近距离阅读时使用了调节,长时间使用调节,将产生调节痉挛,引起眼轴增长,就使得近视发生,随着进一步长时间阅读工作,使得近视加深。基于调节和近视发生发展的理论,研究者使用近距离阅读附加方法预防儿童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发展。 随着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设计逐步完美,国际上近视研究者对其在近视青少年儿童的应用上表现出极大兴趣。我国的近视研究者在20世纪90年戴中期也开始了渐进多焦点镜片对近视儿童作用的应用研究,如温州医学院、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相继开展有关研究,其目的就是通过严格的设计和分析、对照研究,对分别配戴渐进多焦点和单焦点镜片的近视儿童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近距离阅读附加对缓解近视发展的作用,并通过眼球参数测量分析比较,进一步阐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近几年,渐进多焦点镜片在国内呈现极快的发展和普及状态。现今科学家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用眼方式、生理特点,对多焦点镜片做出相对应的研究,并最后分为三大类镜片:1、青少年近视控制镜片——用于减缓视疲劳,控制近视发展速度。2、成年人抗疲劳镜片——用于教师、医生、近距离和电脑使用过多人群,以减少工作中带来的视觉疲劳。3、中老年渐进片——用于中老年一副眼镜轻松视远视近。
H. 萤石镜片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萤石镜片,由日本佳能公司在1960年研发成功,用于摄影镜头的制造。但由于自然界中纯净的大块萤石很少存在,并且其物理特性(硬度较低,易划伤)导致加工不易,因此使得采用萤石镜片的镜头造价极其高昂,异常珍贵。
佳能公司在1970年后期,在原有萤石镜片的制造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另一种由光学玻璃混合专利氧化物的替代品,取名为超低色散镜片(UD - Ultra Dispersion),这是一种接近萤石镜片光学特性的镜片,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此后,佳能公司在1990年研发出更进步的(Super UD)镜片,通常来说,两片超低色散透镜相当于一片萤石镜片的成像效果,而一片Super UD透镜可提供相当于一片萤石镜片的效能。采用这两种透镜制成的镜头具有很强的抗色散能力,色差非常小,能显着地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别是使用在长焦镜头的时候更为明显,这种镜片在佳能镜头群中广泛应用。
I. 眼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9)渐镜片有多久的历史了扩展阅读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
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佩戴眼镜仍然是安全有效的矫正视力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眼镜
J. 眼镜的发明和使用有多长历史了
很多人也许都认为,眼镜是西方舶来品,是近代才传入中国,有着“西洋镜”的称呼,但事实上,很多中外文献都证实了,眼镜其实是中国发明创造的。
世界上出土最古老的眼镜是来自我国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从外观上看,镜片多由天然水晶、透明玛瑙打磨制成,其后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屈腿5个阶段发展。到了南宋和元代的时候,眼镜的镜框做工变得尤其精美,材料有铜框、牛角、象牙、甚至玳瑁框的。连眼镜盒都是蛇皮制作的。
1270年(中国元代),马克波罗在中国,除了记载中国的风土人情,经济科技等,同时将眼镜的制作使用方法带回了西方。 由此,在西方世界,眼镜的发明普遍被认为在1268-1289年间, 当时,主要佩戴者是僧侣和学者,由于当时的眼镜没有办法做到像现在这么精准,所以只能架在鼻子上手动调节距离。
到了1452年,随着眼镜在西方的普及,受到了中产阶级,上层阶级的青睐,出现了更优雅,更精美的金银框眼镜。 1500年到1899年间,框架眼镜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的进展发生在17世纪。固定的镜架替代了铆接的镜头,使眼镜可以平稳的架在鼻子上。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眼镜文化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随着各历史时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以物质和艺术的结合,通过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来。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