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鞅变法(2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2分)
(2)、措施:废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分);奖励耕战,重视农业(2分)奖励军功(2分)。
(3)、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2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为秦国以后兼并天下、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2分)。
‘叁’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根本原因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发展与陈旧的生产关系不协调,贫富差距悬殊,等级制度森严,朝中改革派和守旧派斗争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因此当时的秦国到了不得不进行这场社会大变革的边缘。
‘肆’ 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要措施(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急急急啊!
是商鞅变法么
措施:废除井田,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伍’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措施。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鞅所为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着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时期
保定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保定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理科答案
2019 年 高 三 摸 底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靳海彬 张喜明 审定人:刘迎新 刘领兰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
(3)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分封制的角度看,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忘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他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政治制度和社会职能。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管理 B.有利于稳定西周王朝社会统治
C.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一统 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奴隶制政权下,世袭的卿大夫文武不大分智。经过战国前期的变法国君之下设相和将,相是百官之长,协助国君处理全国政务。将是武官之长,负责领兵打仗。“官分文武”现象的出现
A.与郡县制的推行密切相关 B.不利于国君掌控国家大权
C.便于国君控制各级官吏 D.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形成
3.两汉政府以授田形式“假公田”于流民、贫民,培养出一批同自耕农并列的授田小农,他们拥有了一小块长期供自己使用的国有土地。事实上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公田的所有权部分地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
A.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繁荣 B.抑制了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
C.利于小农经济下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D.促进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形成
4.《梁书》卷二《武帝下》中记载:“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例(吏),勿有遗隔。”这反映了当时
A.士族贵族被打压 B.科举考试制度已经成熟
C.人才选拔注重真才实学 D.科举考试录取条件宽松
5.据《唐会要》记载:唐高宗显庆二年,“洛州置北市,隶太府寺。”武则天天授三年,“神都置西市,寻废。”到长安四年,“又置”,至开元十三年,“又废,其口马亦入北市”。由此可以看出唐朝
A.对市的管理非常重视 B.市的设与废取决于政府的意志
C.市的政治功能较突出 D.严厉打压个体工商业
6.朱元璋立国定策的根本宗旨,就是要让他统治下的臣民能重新安于士、农、工、商四种身份,让传统的四民各守本业。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下诏:凡是寄寓已久,且在北京置有产业的人,允许他们在北京宛平、大兴二县附籍(附籍指附入本地户籍)。这一举措
A.主要针对明初社会动荡不安 B.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反映了明朝社会治理的进步
7.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由此可知,顾炎武
A.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 B.论述了君主统治的必要性
C.强调实行“众治”的优点 D.分析了当朝政局动荡的内因
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提倡“一夫一妇”,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封建陋习。还建立女军,设立了女官,妇女享有参加考试的权利。这体现了太平天国
A. 形成了自由民主的风尚 B.贯彻了男女平等的政策
C. 实行尊重妇女的政策 D.奉行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9.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批连接官商两方的近代企业,它们以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而存在,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体制,即官商体制。这种官商体制诞生的 直接经济动因有两个:洋务官办军工企业对经费、原料的需求;中国原始资本的不足和民间资本 的弱小,官商体制企业的出现
A.有效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B.解决了洋务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C.摆脱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院、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
A.有效防止了袁世凯专制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 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11.1927年,毛泽东在新湖南省委会议上说:“暴动的发展就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保卫也是自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枪杆子上夺取政权。”该主张反映出
A.中国革命尚处于低潮期 B.共产党犯了“左”倾错误
C.土地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 D.共产党意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12.七七事变前后,中国史学界开始变为特别重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优秀遗产的发掘和弘扬,更强调中国历史和文化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反映了
A.抗战时期史学研究领域成就突出
B.中国史学研究体现了学术的责任担当
C.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史学研究领域
D.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及其特殊性
13. 1963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将全体共产党员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ダ政治理论,并对学习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干部自愿参加。1954年,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 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14. 在中共“八大”的报告中,陈云特别提到了浮动价格和按质论价问题,他认为,如果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动机,那么这种动机就会潜在地指导生产活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产品质量,翻新产品花样和生产土特产品等三个方面。陈云的主张
A.脱离了建国初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B.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C.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是对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道路的创新探索
15.
数 种
量 类
年 份
文化广告
生产资料
广告
消费品
广告
金融
广告
社会
广告
总量
1950
78
52
81
5
374
590
1952
109
5
0
0
30
144
1965
166
3
0
0
24
193
1956
94
2
3
0
24
123
总计
447
62
84
5
452
1050
表1为1950-1956年《人民日报》广告分类统计表,表中的变化趋势能反映出
A.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完成 B.广告宣传与社会主义经济脱离
C.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确立
16.1969年3月,高乐告诚尼克松“我们不应该让他们(中国)怒气冲冲地与世隔绝。西方应该力图了解中国,同它接触,对它产生影响。”月底,根据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戴高乐命令即将赴任的法国驻华大使马纳克将美国打算承认中国的重要信息转达给中国领导人。上述材料信息可用来说明
A.美国事实上承认了“一个中国” B.法国在中美改善关系中起到推动作用
C.美国赞同法国改善对华关系 D.美国欲借助法国改善国际处境
17.地母节是古代希腊重要的泛希腊节庆之一。在地母节期间,妇女们获得了难得的放松机会。她们可以在外露营远离家务,获得平时只有男子才能进行的献祭的权力。祈祷增强土地的肥力,赐予土地丰产,为城邦做出贡献。希腊地母节的举行
A.利于维护公民家庭和城邦的稳定 B使雅典妇女获得参与城邦政治的权利
C.对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有重大影响 D.极大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
18.西塞罗认为,人的理性是由神赋予的,因而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具有相通的理性。最高级别的法律是“上天之法”,是根据神的或自然的理性而形成的统治整个字宙的法律。据此而知,西塞罗
A.认为人应服务于神 B.将法律与自然理性建立联系
C.坚持神性高于一切 D.认为法律与宇宙规律本质相同
19. 为避免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一一国务大臣、大法官枢密大臣等预先交换意见。1724年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策,纵容国王进行对外战争,沃波尔将 他罢免。由此看出沃波尔
A.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 B.已得到下院议员的大力支持
C.与国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 D.打破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惯例
20. 表2 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 单位:万元
年 份
1750
1780
1801
1811
1831
1851
1871
全国人口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
776.5
938.8
1050.1
1197.0
1626.1
2081.7
2607.2
城市人口
130.3
╲
354.9
438.1
720.3
1124.1
1699.8
农村人口
666.2
╲
695.2
758.9
905.8
957.6
907.2
表2是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知,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促进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B.圈地运动推动英国的城市化
C.奴隶贸易增加了英国的城市人口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1. 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的这一做法
A.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 B.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 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22. 从1925——1940年的15年间苏联推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德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工业每年约增长10%,美国只增长2%。苏联用15年时间走完了美国用50年、英国用100年走过的路程。1932年苏联全部消灭了失业者。其成就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对工业的巨大支持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1993年1月1日午夜,欧洲人点燃了1000座灯塔,照亮了欧洲共同体12国的夜空。这一天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一天所庆祝的历史事件
A.推动了欧共体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全
C.结束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独霸地位 D.宣布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24.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颜三倒四。材料信息描述的是哪种流派文艺风格
A.浪漫主义 B.后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分
25.(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首先决定将考核的时间间隔拉长:“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黜陟。”1369年,明太祖下诏,要求府州县的正印官员任满三年必须到吏部接受考核,吏部“核其贤否而黜陟之”。明代的文官考核方式主要由考满与考察两大系统所组成,由考满和考察相互配合进行。明代文官考核的最高主考官以及考核监督者,都是皇帝。无论是官员的考满,朝勤考察还是京察,在没有接到皇帝的最后命令是不能进行的。
一一摘编自于天娇《明代文官考核制度》
材料二19世纪初,政党分肥以及公取人员的轮流替换致使政局不稳,变革人事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1870年以来,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英国始终看重文官的实绩,功绩制原则一直是考核中贯穿的核心。考核方法一步步向公正、公平,考核内容也从一般性的道德性格考核扩展到随着エ作内容不断革新,考核指标向着量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明确客观。从中央内阁至诸多执行局,评估实绩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由于文官失去了职位终身保障的便利条件,一部分存在传统幻想的文官纷纷离开文官队伍。
材料三在1979年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热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链接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实行的原因及作用(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8分)
26.(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尤其是唐中期以前,政府主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吏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从订立市场价格到检验度量街、检查商品质量等一系列法规,都是通过管理市场的各级官吏来具体执行。到了宋代,牙人、行人更广泛的参与了政府的市场管理事务。据《大唐六典》载:“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五代十国时,各地方藩镇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不少将领、官吏、贵族也利用手中特权经商牟利。到了宋代,官僚仍袭其风,经商比较普遍。虽然宋政府屡诏令禁止官僚经商,但其强度并不大,执行政策也不认真。正如元祐四年(1089年)左司谏刘安世所讲:“祖宗之制,惟戒从官以上不得广营产业,与民争利,苟非货殖太甚,则是法所不禁。”总而言之,由唐至宋,有关官僚经商的法令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一一摘编自田路《唐宋市场管理政策探析》
材料二
晚清重商主义的兴起,又同在近代“大变局”条件下人们对“利义观”的新诠释相联系。在重商思潮的冲击下,儒家正统义利观开始在人们心目中逐渐贬值,而求利、致富观念则逐渐占居上风,深入人心,成为时势所趋。晚清重商主义的特点,还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潮,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行动和经济行为,并体现了(在)清末国家机器的经济法令和政策之中。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约两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一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经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重商主义兴起的背景和历史影响(12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道: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融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概括材料中陈寅格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主要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
2019年高三摸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C
B
D
A
C
D
B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D
C
B
A
B
A
A
C
D
A
B
非选择题
25.(21分)
(1)特点:考核时间间隔延长;主要针对地方官;皇帝为最高主考官;考满和考察两种方式相配合。(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
(2)原因:英国两党政治腐败出现,政局不稳;原有体制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每点2分,两点3分)
作用:服务理念被树立,行政效率提高;造成了文官队伍不稳,士气低落的弊端。(4分)
(3)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2分)
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6. (21分)
(1)变化:政府在市场管理方面改变了单纯依靠各级官吏的做法,越来越多的依靠各种商业组织,协助市场管理;(2分)从唐代禁止官僚经商到宋代官僚经商合法,且享有很多特权(2分,答政府抑商政策放松1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赋税政策的变化;士人商业观念的变化(每点2分,任意三点5分)
(2)背景: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传统儒家义利观受到冲击。(每点2分,三点6分)
影响:促使清政府调整政策,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权益;有利于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27.(10分)
观点:陈寅恪认为国人应将外国文化与中国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明进行了探索,经过实践证明,直接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都未能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4分)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重大胜利。(4分)
因此,学习外来文明,更重要的是在立足民族文化实际,进行创新和发展,照搬照用,是行不通的。
说明:论述过程中,选取事例比较少或与答案不同,但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并能支持观点论述充分,也可得分。赋分标准有10分,8分,6分,4分,2分,0分6个类别,学生得分依据参照评分标准里的概括及论述程度,不得给出其它分数。
评分标准:
一等(10分)
观点明确,表述准确;
史实准确,能充分支持观点;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二等(8分或6分,参照标准以下作答程度判定8分或6分)
观点比较明确,表述比较准确;
史实基本准确,能支观点;
论证较完整,表达基本正确。三等(4分或2分)
有相对准确观点,并作简要叙述(4分)
仅有比较准确的观点,论述未引用史实,或表述不清(2分)
四等(0分)
无观点,仅有简略事实;或无作答。
来源学科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图源摄图网 已获版权
‘柒’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体现了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
这样做的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他采取了以南征为借口。
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
‘捌’ 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三十多年的时间,洋务派先后以“自强”和“求富”的口号,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效仿外国,造坚船利炮,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但经甲午战争威海卫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这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改进武器装备并没能扭转战争局面,无法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面貌。
‘玖’ 材料二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80周年(1分)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1分)
(4)①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④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⑤大力发展经济;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对任意一点可得1分)(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感冒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治疗“感冒 ”的药方是罗斯福新政,采用国际干预经济的办法,罗斯福新政是从1932年开始实行的,2012-1932年=80周年。
(3)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应对两次感冒药方的相同点是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也就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4)面对经济危机,给我国政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①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④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⑤大力发展经济;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对任意一点可得1分)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以缓解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打下了基础,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措施,特点和意义及影响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识记和理解。
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