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越南对西沙群岛的所谓历史法理依据是什么

越南对西沙群岛的所谓历史法理依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15 14:16:39

① 南沙主权历史和法理依据到底有哪些

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航海实践,先后发现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三国时代(公元220年至265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和康泰的《扶南传》,就已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地形地貌特征作了描述〔注一〕。
中国人民在发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之后,克服种种困难,陆续来到这两个群岛,辛勤开发经营。我国宋代的《梦粱录》,元代的《岛夷志略》,明代的《东西洋考》、《顺风相送》,清代的《指南正法》、《海国闻见录》以及历代渔民的《更路簿》等着作,记载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航行、生产的情况和这两个群岛的位置及岛礁分布状况。这些着作不仅相继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千里石塘”、“万里石塘”、“长沙”、“千里长沙”、“万里长沙”等,而且给这两个群岛的各个岛、礁、沙、滩起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字。近些年来,在西沙群岛发现了我国唐、宋时代的居住遗址和陶瓷器皿、铁刀、铁锅等生活用具,以及明、清时代的水井、庙宇、坟墓等历史文物。这些事实证明:中国人民至少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随着中国人民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开发经营,中国历代政府对这两个群岛进行了管辖。
早在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中国的海军就已巡海至西沙群岛一带。北宋仁宗皇帝(公元1023年至1063年)亲作“御序”的《武经总要》〔注二〕记载:北宋朝廷“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于广南(即今广东),“治舠鱼入海战舰”,“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九乳螺洲”就是今天的西沙群岛。这表明北宋朝廷已把西沙群岛置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因而派出海军“战舰”去该处巡逻。
元代初年在全国27个地方进行了天文测量。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亲派着名天文学家、同知太史院事〔注三〕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据元史记载,南海测点“南逾朱崖”,“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南海”这个天文点就在今天的西沙群岛上〔注四〕。这说明西沙群岛在元代是在中国的疆域之内。
明、清时代,由中国官方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和《万州志》,都在“疆域”或“舆地山川”条目中记载:“万州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表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当时属广东省琼州府万州(今海南岛万宁、陵水县境)所有。
清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公元1710年至1712年)间,广东水师副将吴升曾率领水师巡海,“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注五〕。这里所称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一带海域,当时由广东省海军负责巡逻。1876年赴任的清朝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在其所着《使西纪程》中记载:“(光绪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午正行八百三十一里,在赤道北十七度三十分,计当在琼南二、三百里,船人名之曰齐纳细(按即China Sea),犹言中国海也。……左近柏拉苏岛(按即Paracel Islands,即西沙群岛),出海葠(参),亦产珊瑚而不甚佳,中国属岛也。”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德国曾对西沙、南沙群岛进行调查测量,清朝政府提出抗议后,德国不得不停止调查。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不仅见诸大量的史籍志书记载,而且有许多官方舆图可资佐证,如清干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绘制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和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4月,两广总督张人骏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海军官兵170余人,分乘伏波、广金、琛航3艘军舰巡海视察西沙群岛,查明岛屿15座,命名勒石,并在永兴岛上升旗鸣炮,重申主权。
1911年,中国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1921年,中国政府内务部批准广东省商人何瑞年在西沙群岛开办渔业、垦殖、采矿等实业。后发现何瑞年竟将经营权转让给日本商人,即撤销其经营权。
1928年5月,广东省政府派出军、政官员和科技专家组成调查队,乘军舰到西沙群岛作实地调查,并提出详尽的调查报告书。
上述大量历史事实充分证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开发经营、最早管辖的。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政府对这两个群岛一直行使着管辖权,中国人民是这两个群岛无可争辩的主人。

② 西沙为什么被越南称是他们的领土

(2009年12月2日 )青年参考:11月26~27日,越南在河内联合举办题为“南海(越南称东海)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模很大,除了越南外,另有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老挝、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瑞典、加拿大等国。

越南媒体称,在1992年和2002年通过了《南海宣言》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问题应该成为东盟优先考虑的议题。

俄学者称南海为“东海”。俄罗斯学者在会上就以越南方面所谓的“东海”一词来称呼中国南海,支持越南的主张。

越南示证称南沙西沙是越南的。

越南不断造势,称发现新的历史证据,证明南沙和西沙是越南历史上管辖的领土。现在的南沙群岛被越南称为“长沙”,越南自称该国历史上曾控制着“长沙”。

越南媒敦促政府在南海问题上不妥协、不让步。越南一味用强,此前,购买了6艘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组建海上民兵等,动作不断。

越南和马来西亚两国在南中国海所划的“外大陆架区域”,提案目的是把南海南部几乎瓜分完毕。越南的单独提案,声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越南要求南海北部几乎都划为越南的“大陆架”(红线以内)及“外大陆架”(斜黄线以内),这样一来,越南和马来西亚就在地图上“瓜分”了几乎整个南海。

③ 越南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越南的

这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强盗出来的逻辑。
-----------------
话说回来,如果按照国际海洋法,在整个南中国海,我们对九段线的要求,也有点强盗逻辑。因为很多岛礁就在国际海洋法规定的领土200海里以内,比如说现在跟越南争夺的中建岛,前些年跟菲律宾争夺的黄岩岛,这些都离他们的国土不到200海里,但是我们有实力,能够稳得住。
因此,我们对南海的政策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什么以前南海的问题没有这么突出?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实力强大了,对南海的政策也在稳步推荐,他们现在如果还不跳出来跟中国大叫几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④ 关于西沙群岛的历史

禁止抄袭
历史
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西沙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我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因而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西沙群岛上有一处唐宋时期遗址——甘泉岛唐宋遗址,但由于未经同位素测定年代,外国人拒绝承认此事,并认为此事仅为“可能事件”,导致在英文维基网络上西沙群岛早期历史全部成了越南史。因此,强烈建议有关专家测定其年代,以让外国人充分了解中国自古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西南中沙群岛历来在我国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即时,将这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
(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这些岛屿礁滩

据古藉记载,远在泰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紧莱,对外交往增多,特别是宋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以后,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更趋频繁。当时对南海的航路以及岛屿的位置、名称等都已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1178年成书)中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赵汝适在多方调查询问并参考《岭南代答》的基础上撰写的《诸蕃志》(1225年成书)中指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至吉阳(今三亚市),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州,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我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明清时期,我国许多图、藉、方志对南海诸岛的记载已经不胜枚举。从地图方面来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长期航行南海,绘有《郑和航海图》,后载入茅元仪《武备志》。该图标出了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石塘等岛群名称和相对位置。及至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附图《四海总图》,已经明确标绘有四大群岛的地名和位置。当时称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后来,清政府在开展大规模全国地图测量的基础上,编绘了多种地图。在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1767年的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00年的《清绘府州县厅总图》和1818年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等这些官方舆图中,都在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

从古藉方面来说,郑和“七下西洋”的随从人员费信着《星槎星览》、马次着《瀛涯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等书,其中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当时出现的航海着作,如1527年顾蚧的《海槎余录》、黄衷的《海语》等书,对南海航行、岛礁分布及地理特征都有详细的描述。当时出现的海防着作,无不把南海诸岛作为我国海防的“门户”和“天堑”。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海防辑要》一书,就把西沙群岛等岛屿列为我国的海防区域。

从方志方面来说,明清两代是方志鼎盛的时代,由官方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万州志》等等许多地方志书,都辑录有西南中沙群岛的资料,列为海南岛的附属岛屿。其《广东通志》中就有: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立海防营于万州”的记载。还可以正德《琼台志》中看出当时已把西沙、南沙群岛作为我国的海防区域。

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渊源流长。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人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及至明清时代,我国人民在各岛屿上保留了大量遗迹。包括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还包括在西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仅赵述岛、北岛、南岛、永兴岛、东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就有古庙十四座。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南钥岛、西月岛等也都发现有古庙遗存。这些庙字有些是明代建造的,大部分是清代所建。同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多为当时莅岛视察的政府或军队要员所立的纪念碑。

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还可以从世代传抄的《更路薄》中得到有力的证明。《更路薄》是我国沿海渔民的航海针经书。据考证,现存的手抄本《更路薄》产生于清康熙未年,可追溯至明代。它详细地记录了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如琼海渔民苏德柳、卢烘兰等等的手抄本《更路薄》,具体标明了航行到西沙、南沙、中沙各岛屿的主要航线和岛礁特征,这是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最直接的历史见证

⑤ 越南说南沙群岛是他们的依据在哪

主要依据有以下四点:
1,“越南人民”“最早”发现并开发了这片岛屿及海域。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以前就发现并开发了(主要是打鱼)了这片海域,虽然他们建国只有1000年多点。当然,这点大概就像是神话传说,他自己认为是这样,虽然也没啥证据,就算岛上有2000年的遗址,也没法证明是“越南先民”。
2,在二战日本占领这些岛礁之前,有一大部分是法国占领的。越南自认为应该继承法国留下的殖民地。
3,在日本战败以后,独立的越南抢占了那些岛,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从日本人手里夺得的,算是二次大战的胜利产物。
4,那些岛离他们更近。
当然,这些理由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如果有足够的利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卖的。越南宣称南沙群岛以及西沙群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国土狭长,纵深很小,没有外面的岛屿来作为屏障的话在战争时会很惨。所以为了他们的国土安全,他们必须要在外面找些岛,就像苏联为了西伯利亚铁路一定要外蒙独立一样。有需求,理由什么的都可以编。

⑥ 中国历史证据证明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归属越南。这样的证据, 怎么辩解呢

我不是汉奸,但我想说关于“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说法是没有太大依据和道理的。元朝时我们国家打到了欧洲和非洲(好像有非洲,记不住了),难道说那也是我国领土吗?西藏很晚才归入我国版图,西藏不也是我国领土吗?历史上的事是不可能深追究的,因为谁也说不准,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拿这个来说事呢?因为谁都知道领土大一点好,尤其是钓鱼岛黄沙岛这样拥有海洋资源的领土,当然就从各各方面来争取,包括“自古以来”。
不过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懂了,有一样东西一直都是我的,但这能说明这东西永远都是我的吗?不能啊。兴许有一天我就把它卖了换了给人了。这东西很好,我想拿回来,所以找了各种借口,其中一个借口就是它原来一直都是我的。

⑦ 国际上,某国对某一岛屿或群岛拥有主权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岛屿行使主权管辖。

历史依据

1、发现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着《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2、开发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

3、管辖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中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7)越南对西沙群岛的所谓历史法理依据是什么扩展阅读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清末以来,中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

民国以来中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

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名住在那里。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⑧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均以不同方式主张什么词穷了,帮忙

南海问题实质上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诸岛主权归属上的争议,其焦点是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
南海诸岛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据中国地名委员会1983年4月25日发表的公告,南海诸岛被标准化处理的岛、州、暗沙、暗礁、滩共252个,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礁、滩占了绝大部分。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在长久的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史实为根据的,是符合国际法的。首先,南海诸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三国时代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和康泰的《扶南传》便对南海诸岛的地貌作了描述。在宋元时期,中国已将南海诸岛命名为“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塘”,宋朝《诸蕃志》记载:“至吉阳,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塘)……”。[1](P.16)清初《海国闻见录》的附图则已将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分别命名。其次,中国渔民千百年来一直在开发经营这些岛屿。晋朝的《广州记》记载道:“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至明清时代,以西沙、南沙为基地进行捕捞的中国渔民常多达七八百人。关于中国渔民在南海诸岛的活动,还可见于当时外国航海家和侵略者的记录,如英国海军部测绘局出版的《中国海指南》在论及南沙郑和群礁时说:“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介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也有久居岛礁上的”。[2](P.79)第三,中国政府最早并一直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自宋代以来,南海诸岛便被列入中国的版图和水师的巡视范围,这在当时由官方编纂的《武经总要》、《广东通志》、《琼州府志》等书中都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继续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发表的《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中严正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和东沙、中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从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针对南海诸岛主权问题多次发表声明,对某些国家侵犯我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行为表示严重关注,此外,还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了开发和建设。总之,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法理上看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都是无可争辩的。 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及几个周边国家的主权。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形势下,解决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必然性日益突出。和谐世界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确定。根据通行的国际法原则,本文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是缺乏合法依据的。
关键词: 领土变更 时际法原则 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 邻接原则正文:不仅从史料的记载来看,还是根据现行的国际法原则,南海诸岛的主权都应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是没有合法依据的,在展开对国际法原则的论述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张主权的主要依据。

一、 其他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一)越南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归属越南的论据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历史证据,越南外交部提出的最早史料是《筹集天南四至路图》中的“广义地区图”及其注释。该书中所说的名为Cat Vang,指黄沙之意的“黄沙”即为今日越南所称之“黄沙群岛”,在年之前已属于越南。第二,地理原因,中国和越南与西沙群岛的距离大致相当,中国不比越南更近而南沙群岛距中国较越南更远。如果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归中国,岛屿周围还要划出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必然会侵犯到周边国家的合法海洋权利。第三,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19世纪初期,安南嘉隆王与明命王时,均曾出征西沙,法国殖民时,越南即归法国所有,则西沙群岛亦当归法国所有。法国对这些岛的主权行使是和平的并足够有力。后来越南海军部队取代了岛上的法国军队。接着北越军队“接管”了原先由南越军队占领的南沙岛礁。越南对西沙和南沙的接管属于合法的国家继承。第四,反驳中国的主张,史料记载的可靠性。从中国汉代、宋代等记载至今,海陆变迁甚巨,中国古代即使发现了真正的两群岛也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群岛了。如果说是郑和下西洋等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到过某些岛礁,也只是路过,并没有代表国家政府占领该岛,中国对南沙和西沙群岛没有合法取得主权。首先,中国对南沙和西沙群岛未实行过有效占领。有效占领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占领国对该土地实行占有,并正式宣布占领国有将该土地置于其主权之下的意思;二是占领国在该地建立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力。除了先占外,中国也未通过其它合法途径获得该群岛的主权。

(二)菲律宾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菲律宾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主要从地理角度和法律角度来看待菲律宾的南海问题。从国际海洋法看,将“U”形线的法律地位将“U”形线解释为“国界线”是难以成立的。首先,这是一条以断续国界线,即未定国界线标绘的线,这条线的存在最多只能说明中国政府主张将线内的岛屿和海域划入中国的领土范围。它不是一条已经划定的实在疆界线。我们显然不能根据这条线将线内的岛屿和海域说成是中国的领土,也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这一立场;其次,自从在地图上标绘了“U”形线以后,中国历届政府从来没有以一定的方式,明示的或暗示的,宣布过线内的整个海域是中国的领海,也从来没有对它行使过领海权。

(三)马来西亚对南海诸岛主权的主张

马来西亚以大陆架延伸作为依据对弹丸岛提出了主权要求。自主张了主权之后,在岛上建立了海军基地,将其逐步建设成人工岛,并大力开发、经营。马方认为中方以“先发现”作为其主张主权的依据是毫无根据甚至荒谬的。按中方的理论:哥伦布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那么哥伦布所在国西班牙则应当然的成为美洲大陆的主权国。第二,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在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是亦是无法达成共识。日本欲以中间线原则划分东海海域,并将钓鱼岛纳入其领土范围,而中国确坚持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然中方对待南沙群岛态度则截然相反,从地图可见,如果日本占有了钓鱼岛,相当于直接打开了中国的东大门,从此十几亿中国人将饱受来自东海日本的威胁之苦。而曾母暗沙对于我当事国的国家安全来说,也具有与钓鱼岛相同的地位。如果承认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那么中国的的边界则直接划到我当事国的家门口上了。

二、国际法原则在南海诸岛问题中的适用

第一、关于领土变更的问题。领土变更最先是依据领土归属中的先占原则,到19世纪,奥本还提出了有效占领,不仅要占领还要进行有效的管辖。有效占领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占领国对该土地实行占有,并正式宣布占领国有将该土地置于其主权之下的意思;二是占领国在该地建立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力。按照当时的国际法,中国已经完成了对南海诸岛的有效占领。

南海问题包括两个问题:一岛屿主权问题,二是海域划界问题。但南海诸岛主权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国根据时际法因发现和先占及管辖已经取得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因而虽然南海岛礁主权争议虽然吵的沸沸扬扬,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界定岛礁归属的问题,划界的区域应该是南中国海海域,以我国U形线为基础进行划界。岛屿主权争议的解决是进行海域划界的前提,但南海岛屿归属中国毋庸置疑。

第二,时际法原则。一个国家行为的效力只能按照其与之同时的法律,而不能按争端时的法律来衡量,根据此原则,南沙问题涉及三个时期的法律:一是“发现”、“管理”、“行使主权”等法律事实发生时的法律;二是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产生争议时实行的法律;三是解决争端时正在实行的法律,这分别涉及到18世纪以前的法律、20世纪50年代后的国际法以及现在或将来的国际法。根据时际法原则,对于南沙群岛的争端,只能按照18世纪以前的国际法来解决,而不能根据现代国际海洋法来解决。

中国是最早对南沙实施管辖及行政主权的国家,中国政府对南海行使管辖权还表现在一系列有效的政府行为中。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代(420-422)南海诸岛就在中国海军的巡辖范围之内。且中国早早以前就命名了南海的岛屿[2]。如,猫兴,船暗(赵述岛),长峙(北岛),石峙(中岛)等等。在近现代,中国政府主要是派遣军政要员前往那里树立石碑,升旗鸣炮,重申主权

第三,关于禁止反言原则。不能以与先前提出的矛盾主张否定先前的主张。在我们前一段讨论过的隆端寺案件中,我们对禁止反言原则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该原则的适用包括领导人的主张,即:领导人发言不能前后不一致。

在1958年9月4日,越南总理范文同照会周恩来总理,郑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中国发表的声明,即尊重中国政府12海里领海宽度的规定适用于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属于中国的岛屿。而且越南教科书一直到1974年都承认中国拥有对西沙、南沙群岛的主权。[3] 而如今越南竟一改往常的说法,否定了以前的说法,更否定了越南总理范文同的郑重表示,显然这是与国际法上通行的禁止反言原则相违背,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四,邻接原则。该原则从未在国际领域里得到确认,包括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确认。所以,以该原则作为依据是不合国际法的。在这一点上,本文不再赘述。

最后,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该原则讲的是在划定海洋权益时要以领土为依据,先划定领土的范围再根据领土的范围划定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范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岛屿都适用这里的领土权益要决定海洋权益原则。只有国际法所规定的岛屿才适用。

岛屿主权争议的解决是进行海域划界的前提,但南海岛屿归属中国毋庸置疑,从国际法角度看,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不仅不能决定岛屿领土主权的归属,相反,它们的划定应以领土主权为基础,它们是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权利,一国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不能作为取消别国领土主权的依据,这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如果南海周边国家能尊重事实,尊重中国在U形线内的历史性权利,南中国海就一定能实现公平的划界。

三、结语

在法律的问题分析上不能用 “可能”“或许”“说不定”之类词语所引发的怀疑,这样的怀疑毫无根据,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希望另外三方能以拿出确切的历史或者法律依据来主张自己的权利。对于越南一方的质疑对于越南方认为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发现了南海群岛并进行捕鱼活动的质疑,我方首先声明的是对于历史的考证,我们依据的是历史记载,而不是是否合理推断。对于中国最早发现南海诸岛的记载,我方提供了众多的历史记载,着作,各记载之间没有矛盾的地方。

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遥远并不能真正的阻挡中国古代人民对南海的渔业活动,我方提交两份中国船舶协会的历史考证以证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足以进行航海活动。一个地区的剧烈的动荡不安与徭役过于繁重,就足以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关于菲律宾的主张,菲律宾大陆边缘的一部分,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菲律宾对其拥有主权)主张主权是错误的,是违反公约原则的,公约不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制度不涉及岛屿归属问题。关于邻接原则,岛屿的主权应该由法律关系来决定,而不是受地理远近的影响。菲律宾以邻近原则对我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最后,1991年,中国政府在承认主权归属中国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主权是原则性问题,不容谈判。 这里有不少形式的论文范文,也有你要的南海主权问题论文,参考一下吧,希望对你可以有所帮助。南海是一个南北狭长,东西宽度略窄的大陆架型海域。国仅仅占据南海沿岸的最北部,而东南亚各国占据东、西、南三面沿岸地带。并在南海拥有大量作战力量(仅越南一家就在6个岛屿修建有机场,在超过11处岛屿修建有雷达站)如果 军兵力深入南海,很容易遭到沿岸各国的拦击;
2、同时由于南海南北长度超过2000千米,即使进行空中加油, 军战斗机抵达南海曾母暗沙也需要超过2小时,这么久的时间足够沿岸各国对 国舰队进行超过6次的空中打击!而且飞行员连续飞行2小时已经很疲劳,而敌人的空军以逸待劳,对 军不利。
3、说到最后,其实国海军的军舰数量和质量目前都远远不足,整个南海舰队的驱逐舰、护卫舰就那么几艘,大家都清楚,用于岛屿补给的大型登陆舰,全海军不过18 艘。如攻取南海,面对星罗棋布的超过一百个岛屿、沙洲、暗礁。军分兵把守,在战略上就犯了力量分散的大忌,而后勤支援也非常遥远,相反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则可以就近出击各个击破距离他们本国国土不到300千米的军守岛部队。
4、短期作战行动对 们来说不是问题, 们集中兵力连续夺取南沙各岛屿都不难(毕竟岛屿都很小,最大的太平岛不过驻扎1个战术飞机中队而已),但是夺取以后防守却很困难,而且,军事补给长年累月,至少目前 国在南海开采的资源尚不足以抵消军事开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四,从战略上分析,
1、东南亚各国本质上对于国就深怀戒心,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法国、荷兰、英国的殖民者为了控制东南亚,故意大量骗华人前往南洋“淘金”,然后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植,确保华人控制当地的经济系统,但是却把政治权力交给当地土着,有意挑起两族冲突。即使在东盟各国已经独立的今天,由于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东南亚各国依然在政治上非常靠近西方,而把 国作为对他们的威胁看待,从70年代越南的排华到98年印尼动乱,都是东南亚对 国不信任的直接表现。
2、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东南亚各国的蛊惑和挑唆,同时有出口先进武器装备并提供所谓“军事合作”来诱导东盟国家对抗 国。而 国目前还处于经济上升期, 国综合国力目前还远远不及美国,所以不能给东南亚提供更多的军事、政治保护,而却在南海资源上和东盟形成天然分歧。
3、 国的经济模式,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和东南亚的经济模式非常类似,所以, 国实际上是东盟经济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东南亚和美国、西欧却是经济互补的关系,所以,东盟自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抢占它的饭碗。
4、楼主你说的马六甲困局是个问题,但是并非唯一,因为国由波斯湾到上海的石油航线不仅仅有大批国的油轮,同样有挂各种“方便旗”的其他国家商船,即使开战东盟禁止挂中国国旗的油轮通过,但是依然有大批挂第三国国旗的油轮可以进入国港口,油路不会受太大影响,但是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升高。
5、国目前没有解决南海问题内在核心在于台湾问题和中日东海问题也牵扯了很多精力,这两个战略方向如果得到一定缓解,们集中兵力于南海,局面也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但是,无论日本、台湾都不是省油的灯,都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不要小看台湾,战术上,台湾海军还是很有实力的),不搞定他们, 们解决南海问题,他们肯定会背后捅刀子。

总之,南海是一个困局,这个局部要放在 国整个海防危机的大环境里去考虑,朝鲜-东海-台湾-南海是一个连环套一样的困局。目前 们在一方面加强自身海军建设的同时,一直在寻找一个真正突破口,可以一举突破这一困局。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我国于1974年经过“西沙自卫反击战”,一举收复西沙群岛的所有岛礁。
越南从1973年起,南越政府已经开始抢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1975 年4月,北越打败南越后立即派兵占领了这些岛屿,陆续在1973-1974,1978,1988, 1990-1991,和1998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29个岛屿之多。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数目最多的国家。
菲律宾从1970~1980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9个。
马来西亚从1983~1986 年, 共侵占我南沙群岛中的10个岛礁。
现状
目前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除黄岩岛)已全部被我收复;东沙群岛在台湾的控制之下。南沙群岛的情况最为复杂。目前总共有三个国家在实际控制数目不等的南沙群岛岛礁。有越南29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10个、中国台湾1个。而声称对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拥有主权的则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
各占领方 占领岛礁数目 主基地 兵员 军事设施

中国 7(驻军,不是占领) 永暑礁 260 直升机平台

中国台湾 1 太平岛 100 直升机平台

菲律宾 9 中业岛 480 1300米跑道

越南 29 中礁、南威岛600 600米跑道

马来西亚 10 弹丸礁 70 600米长跑道

国际背景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抗不见。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不会坐视中国完全控制南海,会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因此近年来,南海地区并非风平浪静,小的摩擦十分频繁,大的冲突也会时而发生(象近期又出现了印尼军舰炮击我渔船的事件)。

总体来说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实力还是有限的。主要体现在:一、海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比较有限,特别是象南沙群岛,距离最近的海南的基地也有1000多公里,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即便能够占领南海诸岛,如何守住这些岛屿也是个很大的难题。二、我国周边存在争议的问题还很多,中日的钓鱼岛问题以及最重要的台湾问题,都使得我国在南海问题操作时有了很多的顾虑,外交回旋的余地也少了很多。因此我国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国策,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谁愿意搁置主权啊?只是不这么说的话,别人把石油都采光了,我们还在和他争论这是谁的领土。

⑨ 南海诸岛的法律地位

天呢!你是学什么的?给一篇文章作参考吧。中国南海政策刍议
岳德明
《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1]20世纪70年代前,除个别国家(如南越、菲律宾)对西沙、南沙提出过非法的主权要求外,基本不存在什么"南海问题"。中国对南海诸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拥有的主权是得到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承认的。如后来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越南,1974年以前,从官方声明到地图、教科书都承认南海诸岛归属中国。[2]"南海问题"的突显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南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二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并于1994年11月生效。石油、天然气对于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目前尚无可替代能源的情况下,油气资源无疑起着维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作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举措对西方经济的打击更从反面证明了油气资源的地位。南海发现油气田,对于周边国家而言,不啻是一声春雷。本已有主的南海岛礁、暗沙就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抢占和争夺的目标。占据一个岛礁,就可控制一大片海域,从而意味着桶桶石油将归为己有。1982年签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部分条文不明确而存在一定缺陷,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按自己的意愿予以断章取义,用来为其侵占中国南海岛礁的行为辩解。但从严格的法理角度,根据"禁止反言"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历史性所有权"原则等,越、菲、马等国的侵占行为在国际法上是站不住脚的,他们所谓的"法律依据"也是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相关条文的精神相违背的。[3]
周边邻国从1969年就开始侵占中国南海岛礁:截至1998年,越南侵占29个,马来西亚侵占11个,菲律宾侵占8个,[4]文莱宣称对南通礁拥有主权。不仅如此,这些国家还以国内立法或政府声明的形式将中国南海海域划为其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根据他们的立法或声明,相关国将侵占中国海域面积如下:越南,100多万平方公里;菲律宾,41万多平方公里;马来西亚,27万多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5万多平方公里;文莱,0.3万平方公里。五国还与国际资本在南海打油气井1000多口;仅1999年,五国在南沙海域就开采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5]除此之外,越、菲、马三国还曾扣留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和渔船。相关国还制造其他事端,都是为了将更多的资源据为己有。
需要指出的是,周边国侵占中国岛礁和水域,主要发生在南沙群岛及其海域。除黄岩岛外,东沙、中沙、西沙海域基本不存在争端;虽然越南政府曾声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但由于我国已在国内立法划定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并实际控制,西沙问题因而并未演化成现实问题。因此,南海问题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南沙问题。
二、20世纪70年代前,新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海军力量不足,人民解放军并未能进驻南海所有群岛实施有效控制。在20世纪70年代前,海军只进驻了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但中国渔民捕鱼作业的活动范围则包括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中国政府也从未放弃对南海的主权宣示。早在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就明确指出:"西沙群岛和南威岛正如整个南沙群岛及东沙群岛、中沙群岛一样,向为中国领土,......日本投降后已为当时中国政府全部接收。"[6]1956年5月29日,针对菲律宾外长加西亚声称南沙群岛"理应"属于菲律宾,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绝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7]此后,中国政府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国外交部在1959年2月27日就越南侵入西沙琛航岛事件发表的声明中均重申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属于中国"、"是中国的领土"。[8]
当然,仅仅主权宣示是不够的,由于海军力量没能进驻各个群岛,客观上使南海周边国家后来有机可乘侵占岛礁;但主权宣示又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的主权在国际法上具有了连续的、充足的法理依据。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南海政策及其演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突显后,面对岛礁被占、海域被分、渔民被扣、资源被掠,中国政府相应实行了一系列举措,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国的国家利益,"南海政策"便应时而生。所谓"南海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在对外战略全局利益考量的主导下,针对"南海问题"所制定并付诸实施的特定的方针、政策、措施。"南海政策"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服务于整体对外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中国政府的南海政策也是处于变动中的;不变的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目标。那么,三十年来中国的南海政策是如何演变的呢。笔者认为,以中越"三·一四"冲突至中越关系正常化这一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界限,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政府南海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主权宣示与有限自卫时期和90年代以来的"搁置争议、友好协商、推动合作"时期。
1.20世纪70-80年代:主权宣示与有限自卫
这一时期,中国的内政发生了巨变,对外战略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尽管如此,中国政府的南海政策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是与冷战背景密不可分的。冷战进入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呈现出胶着之势;苏联支持越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借以扩大自己在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越南依仗背后有苏联支撑,遂行侵略扩张之举:不仅入侵柬埔寨,而且排华反华,恶化越中关系,并大肆侵占中国南沙岛礁。这一时期,中国南沙岛礁被越南侵占最为严重。因此,该时期中国南海政策主要对越。但中国还是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以主权宣示为主,只进行了两次有限的自卫还击(西沙永乐群岛之战和"三·一四"之战)。中国政府如此举措,是量力而行,避免争端扩大化,并一直抱有通过谈判和平解决的意愿。
这一时期,针对菲律宾等其他国家侵占中国南海岛礁、钻探采掠中国南海石油的行为,中国政府只进行了主权宣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邓小平于1984年提出了"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进行共同开发"的思想,但没有上升到政策层面。
1)对越举措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海周边邻国已经在侵占中国南海诸岛,其中尤以南越当局为甚。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主权宣示,声明自己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同时在自己力量允许的范围内,以切实行动收复部分被占岛礁,彰显维护主权之决心,西沙保卫战便是这样一个行动。
西沙的永乐群岛当时被南越当局侵入;南越海军还不断挑衅中国海军前往巡逻的船队,并企图占领更多的岛礁。1974年1月19日,在遭受严重攻击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进行了自卫还击并乘势收复了被占的西沙岛礁。西沙保卫战只持续了两天,中国军队进行的不过是有限的自卫还击,但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全面恢复西沙群岛的主权",[9]使西沙避免了像南沙一样被分占的命运。
西沙保卫战后,南海局势并未平静下来,南越当局又开始侵占中国的南沙岛礁。越南统一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不仅"接管"南越侵占中国南沙的六个岛礁不予归还,而且变本加厉,提出对整个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并对南沙岛礁不断实施侵占(这种侵占到90年代仍有发生),还声称北部湾已划分,欲强占北部湾海域的三分之二。由于越南对华采取敌视政策,两国关于边界领土争端的谈判未取得任何成果。但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上是保持高度克制的,长期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即使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军队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海军也没有到南沙展开军事斗争。中国政府所做的,就是主权宣示:1978年12月29日、1979年9月26日、1980年7月21日、1982年11月28日、1987年4月15日、6月17日、12月2日中国外交部及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声明,重申中国对包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主权,谴责越南不断侵占中国岛礁及与苏联签订协定欲开采掠夺中国油气资源的行径。[10]针对越南政府1979年9月炮制的《越南对于黄沙和长沙群岛的主权》的白皮书,中国外交部于1980年1月30日专门发表了《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无可争辩》文件,以大量确凿的历史事实驳斥了越南政府编造的谎言。
中国根据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第14次会议的决议,1988年初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平面观测站,同时进驻赤瓜礁等5礁。2月20日,越南方面公然指责中国。中国外交部于2月22日发表声明,指出中国的活动纯属主权范围内的事,并警告越方不要阻挠。3月14日,中方人员正在赤瓜礁作业时,越方人员同时登礁,并攻击中方人员和中方船只。中方被迫还击,双方发生短暂冲突。是为"三·一四"冲突。当天,中国外交部照会越南驻华使馆,就越方袭击中国船只事向越方提出了强烈抗议。
"三·一四"冲突中,中方所进行的是极其有限的自卫还击,并未收复任何被越南侵占的岛礁,只是维持了对数个礁的既有控制。因此,直到目前,除台湾方面控制太平岛外,南沙其他岛屿均被他国占领,解放军海军仅占7个礁。[11]而且,"三·一四"自卫还击战后,中国在南海争端中没有再采取任何自卫武装行动;中国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后来提出的"搁置争议"等方针。"三·一四"自卫还击战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在南海争端上采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自卫武装行动。事实上,在"三·一四"冲突后不久,中国政府在1988年5月12日发表的《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问题的备忘录》(简称"备忘录")中就提出了"将南沙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的主张。[12]但当时越方却在"三·一四"冲突后,以进行营救工作为由,继续侵入中国岛礁,1989年又公然侵占数个岛礁,因而外交部发言人又不得不多次发表谈话,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谴责越南的侵略行径,要求越南从所占岛礁撤出。因此,《备忘录》中的主张丝毫没有得到回应,不过它却显示了中国政府南海政策调整的迹象。
其实,早在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三次全会上谈到南沙群岛时曾说:"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13]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确切的说,应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最初表述之一。在80年代,由于南海争端主要方--中国和越南关系不正常,这种思想是无法付诸实施的,因而中国政府并未将其政策化。
2)对菲律宾等其他相关国的举措
在20世纪70、80年代,菲律宾是侵占中国南海岛礁较多的国家;但这一时期,南海争端中,中菲间的矛盾与对抗并不突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只做出过有限几次针对菲律宾的强调"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属于中国"的主权宣示:中菲间在南海也没有发生正面的冲突。这是与20世纪90年代不同的。至于对同样侵占南沙岛礁的马来西亚,中国政府的单独举措则更少。
3)内政方面:为突出对南沙诸岛的主权权利,中国政府先后于1984年设立海南行政区、1988年改设海南省,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附近海域纳入其管辖范围。
4)回顾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的南海政策,可以发现其特点如下:
(1)对越斗争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双方关系及南海问题的客观情势--越南对华挑衅居多--决定的;
(2)由于和平解决的愿望与客观力量的限制,主权宣示成为政策主要内容:
(3)迫不得已情况下,实行有限的自卫还击,显示主权的存在与维护主权的力量和决心;
(4)由于冷战背景和中美苏大三角的作用,美国、日本等区外大国并未介入南海争端,南海问题也没有表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因而区外因素考虑在中国南海政策中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至于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中国南海政策,笔者认为,由于这一时期是南沙岛礁、海域被周边邻国侵占分割最为严重的时期,多次的主权宣示加上有限的自卫还击成为中国政府必要的也是合理的政策选择。尽管这些举措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所处的不利地位--大量岛礁仍被侵占,但中国至少保有了对南沙群岛部分沙礁和整个西沙群岛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在法理上占有主动地位,即向外界表明,中国一直抱有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这也为日后政策的调整留下了余地。值得一提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被提出,并显露出政策化的迹象。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搁置争议、友好协商、双边谈判、推动合作"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的新特点与中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及举措。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南海问题也呈现出新特点。在中国与相关国的争端上,表现如下:
(1)中越矛盾下降,中菲矛盾上升
冷战结束后,越南对外政策改弦更张,放弃了对华敌视政策,开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91年11月,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在这之后,越南又侵占了中国南沙2个岛礁,但由于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中越在南海问题上没有再发生大的冲突。而且,两国间就边界、领土争端等建立了谈判机制(先后成立了陆地边界联合工作组、划分北部湾联合工作组和中越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并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12月30日两国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2000年12月25日两国又签订了《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解决了存在多年的陆地边界与北部湾划分问题。这为中越南海问题的谈判解决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中越之间在南海也发生过摩擦,如"万安北-21"石油合同区问题,结果总是以中方的容忍克制而平息。
同一时期,菲律宾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增多,先后发生了美济礁事件、黄岩岛事件、菲方组织记者采访南沙岛礁等事件,菲方还多次扣押中国渔船渔民。菲律宾成为继越南之后中国南海政策所必须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2)南海周边邻国开始在东盟内部就南海争端进行协商。
1992年7月,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东盟关于南中国海宣言》。1995年7月,越南成为东盟成员,更是为东盟在内部就南海争端进行协商提供了便利。1999年11月,在经过几次磋商后,东盟成员国终于达成关于在"南海中存在主权之争的海域"的行为准则的协议,即冻结现状。[14]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生效,争端由岛礁扩展至海域。
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周边邻国按各自需要,断章取义,因而有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分的争端突显。例如,菲律宾对本不存在争议的中国黄岩岛提出主权要求。
(4)区外大国开始介入南海问题。
冷战结束后,美国、日本、印度等南海区域之外的大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开始对南海地区进行渗透。尽管美军于1992年撤出菲律宾,但1999年美菲签订的《访问部队协定》中规定,美国有责任保卫菲律宾不受攻击。美军还在新加坡建立了海军基地并于2001年3月公开重返东南亚。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实际上将南海地区纳入美日干预范围。印度亦声称"南中国海""是印度的利益范围"。区外大国渗入南海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与南海周边的东盟国家之间的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1月-2001年5月,在南海地区举行的有区外大国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至少有9次。[15]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更是区外大国渗入南海的突出的例证。区外大国的介入,无疑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增加了中国与相关国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对中国而言,这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
(5)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得到改善并持续发展。
1990年8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复交;10月,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1991年9月,与文莱建交。至此,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均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从而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中国与东盟关系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中国对东盟的扩大与发展也予以支持。由于中国的积极努力,中国与东盟间形成了地区经济、安全方面的磋商机制。中国先是参加东盟地区论坛,而后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再后参与"10+3"、"10+1"会晤。1997年12月,中国、东盟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1年11月,双方宣布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关系的良好发展成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有利因素。实际上,由于中国与东盟发展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南海政策又与中国的东盟政策密切联系在一起。
面对南海形势出现的新特点,中国的南海政策相应做出了调整。刚刚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这种调整就显示出来。1990年12月,中国总理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友好协商的倡议。[16]此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为中国政府对南海争端的政策宣示。[17]

⑩ 西沙群岛岛礁是否由中国全部控制

西沙群岛全部在我南海舰队控制之下。
西沙群岛,地势平坦,海拔一般仅5-6米,最高点15.9米。位于北纬15°46′~17°8′、东经111°11′~112°54′,北距海口240海里,东北距香港390海里,距台湾南端720海里,西距越南海岸240海里。该群岛的岛礁分布,可分为东北的宣德群岛、西南的永乐群岛及散布于附近海面的其他岛礁。
至于我国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西沙群岛的历史,史学家已作了大量论证,毋庸赘述。这里只是扼要地列举民国以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采取的几项重大行政措施。1911年广东省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岛崖县管辖。1921年南方军政府重申了这一政令。二战后,我国将南海诸岛改划归海南特别行政区。1959年该特区在西沙的水兴岛设立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1969年又将办事处改称:"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下设人民武装部、公安派出所。1979年后,又把行政单位改称为广东省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直属广东省领导。1988年海南省成立后,又将该工作委员会改由海南省管辖。
本世纪30-40年代,西沙、南沙群岛一度被法国和日本侵占,但这丝毫不影响该群岛作为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由于旧中国软弱,法日两国都曾企图染指这两个群岛。直到19世纪末,法国殖民统治者仍然承认中国对西沙的主权。根据法国殖民当局和清政府于1887年缔结的界务条约,法国明确承认南中国海的所有群岛属于中国。法国于1921年和1929年再次承认中国的要求,1823年广东省政府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到西沙群岛进行调查。然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我东北不久,法国政府突然于同年12月4日照会中国驻巴黎使馆,编造安南帝国对西沙群岛拥有所谓"优先权"。1933年,法国得寸进尺,侵占了我国南沙九小岛。
二战期间,日本于1939年占领了南海诸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在1946年底派遣"太平""中业"两舰驻守南沙的同时,派员乘"永兴""中建"两舰前往西沙接管。在岛上举行了接归仪式,重竖主权碑。
1951年9月18日在旧金山签订了美英《对日和约》。根据《和约》第二条(f)款,"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所有权和要求"。我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在评述该和约草案时庄严指出:"西沙、南沙群岛象东沙、中沙群岛一样,为中国领土。中国对西抄群岛的主权,不论英美对日和约草案有无规定和如何规定,均不受任何影响。"(6)1954~1974年间,河内一直承认并支持中国的要求。
然而,1974年1月,南越西贡当局竟出动军队侵犯我西沙群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自卫反击,驱走了入侵西沙的南越军队,捍卫了我国的领土主权。不论越南怎样叫嚷,妄图死灰复燃,其用心都是不能得逞的。

西沙群岛分布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共有岛礁40多个,主要集中在两群:较东的是宣德群岛,较西是永乐群岛。共计有22个岛屿,7个沙洲,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和沙洲如下:
岛屿名称 渔民俗称 陆地面积(平方公里)
1、金银岛 尾岛、尾峙 0.36
2、甘泉岛 圆岛、圆峙 0.30
3、珊瑚岛 老粗岛、老粗峙 0.31
4、全富岛 全富峙、全富、曲手 0.02
5、鸭公岛 鸭公峙 0.01
6、银屿 龙坑 0.01
7、银屿仔 银峙仔 2000(平方米)
8、咸舍峙 咸舍、咸且岛 3000(平方米)
9、石屿 石屿 2000(平方米)
10、晋卿岛 四江门、四江岛、世江峙 0.21
11、琛航岛 三脚、大三脚岛、三脚岛 0.28
12、广金岛 三脚峙、小三脚岛 0.06
13、盘石屿 白树仔、白峙仔、白礁 0.40
14、中建岛 半路、半路峙、螺岛 1.20
15、永兴岛 猫注、吧注、猫岛 2.10
16、石岛 小巴岛 0.08
17、南岛 三峙 0.17
18、中岛 二岛 0.13
19、北岛 长峙、长岛 0.04
20、赵述岛 树岛、暗岛、船暗岛 0.22
21、东岛 猫兴岛、巴兴、吧兴岛 0.60
22、高尖石 尖石、双帆 0.04
23、筐仔沙洲 筐仔峙 0.01
24、东新沙洲 4000(平方米)
25、西新水洲 2000(平方米)
26、南水洲 0.06
27、中沙洲 0.05
28、北沙洲 0.02
29、西沙洲 0.04

阅读全文

与越南对西沙群岛的所谓历史法理依据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