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西湖历史多少年

西湖历史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1-27 04:31:32

1. 杭州西湖的历史

历史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淹废。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

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

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宋仁守时代(1023——1063)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

后者在六井之外,添设了一处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简介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

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着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西湖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干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等。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

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复重建的文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艺术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

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2、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

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3、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干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2. 请问杭州西湖存在有多少年了

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白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着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用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1508年3月,元朝贤太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西湖,从一个大海湾,再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湖泊,我们的祖先临湖而居,生生不息。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3. 西湖的历史

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命名“中山公园”。公园进门迎面石级上书有“孤山”两大字,其中孤字没有一点,人们猜测其意为“孤山不孤”。放鹤亭在孤山东北角,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南麓,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文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角,清干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文渊阁格式改建。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是中国近代着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老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现桥长8.1米,宽8.6米,单孔净跨5.9米石拱桥。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二年与白沙堤同时修筑,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满植桑株所谓苏堤杨柳,斫伐都尽。”1950年加高加宽堤身,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
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会之桥,位于白堤始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断桥欣赏西湖雪景,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着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小瀛洲
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期间,但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明“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清干隆二十七年干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异体字,为繁体字“风”的中间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块,意指“风月无边”。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清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无建筑,杂树荒草丛生,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石护岸,面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大面积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岛上添土1000余吨,建“环碧小筑”。岛上有忆芸亭(阮元号“芸台”)、云水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一处垂钓区,游人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元人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和西湖夜月的这个元十景。
清代添设的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都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之后,又由2007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评选出最新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一湖、一月、一潭、一印(中国印),构成了西湖LOGO的四大元素,总体以水墨画的形式勾勒轮廓。蓝白相间的“妆面”简单、清新,鲜艳的中国印成为了最出挑的一笔。这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是中国美院教授、西泠印社篆刻家沈浩专门刻制的“西湖”印章。
这印不仅具有中国特色,在杭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泠印社,所以它还具有杭州的地域特色。
西湖LOGO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涵义:首先是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是西湖特征。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第三层含义是三生万物。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一抹蓝色水波纹,它让西湖灵动起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王雪青评价,自然景观加上人文特色是西湖LOGO设计最抢眼的地方。
这次西湖LOGO全球征集活动,吸引了全世界设计者的眼球,英国、新加坡、法国、印度等优秀设计师都有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还专设了网页宣传此次活动。此外,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旗下知名旅游网站CNNGO也专门撰写了关于征集西湖LOGO的报道,点击率很高。
大家都知道,西湖十景都是四字景目的: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同时,西湖文化景观里,还充分包涵了春夏秋冬、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段、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
西湖LOGO,有湖、有月、有潭、有印,整体看起来又像一幅水天一色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既具备了西湖所包含的所有元素,又极具东方文化名湖的独特魅力,很灵动、很有国际范儿。
接下来,管委会将围绕新推出的西湖LOGO,出台专门的使用、推广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新LOGO,将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举办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宣传活动、窗口单位、荣誉信用领域、公务系统如名片、工作证、信封、信纸、办公用品、会议用品、城市家具和衍生产品如各类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的醒目位置使用。

4. 杭州西湖的历史、形成

1.历史早期的杭州还是海潮出没的沙洲

远古时期,今杭州西湖以东地区,是一片潮汐出没、土地斥卤的茫茫海滩,在西湖西北广阔的冲积平原上,则是原始居民栖息繁衍的地方。1935年,在杭州城西北二十多公里的良渚,发现有约当公元前三千三百年到前二千二百五十年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考古学家从中发掘出斧、■、刀、戈、镰、铲、镞等石器工具,以及壶、豆、盘、簋等造形规整、质地匀净光泽的黑色陶器,考古学上称它为“良渚文化”。以后,在良渚以西半山附近的水田畈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的稻谷凝块,在比良渚更接近市区的老和山麓,解放前后又发现堆积有红烧土、灰烬、兽骨烬和陶器残片的五座灶基,以及大量石器、玉器①。以上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距今五千年前后,杭州的原始居民在老和山麓及其迤西一带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

先秦时期,今杭州市区仍是海潮出没的沙洲,当时属于吴、越的领地。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灭越后,又成了楚国的属地。

2.秦代的钱唐县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在吴、越旧地设置了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汉会稽郡统辖二十六县,其中之一的钱唐县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建置。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南巡会稽时,“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②。浙江即钱塘江,由于当时西湖仍与江、海相通,和烟波浩淼的钱塘江连成一片,波涛汹涌,只好再溯江西行一百二十里到今富阳境内江面较狭处过渡去绍兴。相传在今宝石山下,还有“秦始皇缆船石”的遗迹,元人陶宗仪记载此事云:“父老相传云,此石乃秦始皇系缆石。盖是时皆浙江耳,初无西湖之名,始皇将登会稽,为风浪所阻,故泊舟此处”③。又据传说,今将台山为当年秦始皇因渡江而登山了望的地方,故名“秦望山”。以上说明秦时钱唐县附近的浙江水面颇为辽阔。

关于钱唐县的地理位置,最早见于记载的为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曾任钱唐县令的刘道真所着《钱唐记》:“昔一境逼近江流,县在灵隐山下,至今基址犹在”①。其后,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亦云:“浙江又东迳灵隐山。……山下有钱唐故县,浙江迳其南”②。他们所说的位于灵隐山下的钱唐废址或钱唐故县,当指六百多年前秦代初建县的遗址。今西湖群山中并无名灵隐山者,但北高峰东南的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在刘道真撰写的《钱唐记》之前,根据以山名寺的惯例,可以推断其时灵隐山可能即今灵隐寺所在。又秦时武林湾(西湖的前身)深入今西湖以西,近北高峰东麓,这与县治“在灵隐山下”,县境“逼近江流”也是符合的。

西汉时,钱唐县一度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所。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更上升为会稽郡治。王莽时(9—23年),更名泉亭县③。东汉光武时,又恢复钱唐故名④。据《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钱唐县下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武林山指西湖群山,其时发源于西湖群山的诸水(武林水),入海而不入湖,可见西汉时期武林湾仍与海相通,杭州地区尚未成陆。

3.西湖的形成与杭州市区的成陆

刘道真《钱唐记》云:“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⑤。华信为东汉时会稽郡的地方官,刘道真追述他所创建的海塘“在县东一里许”,说明了当时钱塘县治已从灵隐山下向东迁徙到距江边或海边约一里处。《钱唐记》又云:“明圣湖在县南二百步,县西有石姥山”⑥。按明圣湖即西湖,石姥山即宝石山,说明东汉时钱唐县治乃迁于西湖北面宝石山的东麓今武林门内。华信在县东一里许所修建的海塘,约当今杭州市区中河一线。

自华信修筑钱塘后,原武林湾终于与海隔绝,西湖由此形成。杭州城区的成陆亦自此始。以后,随着钱塘江口泥沙的淤积而不断向东扩展。

4.六朝后期钱唐县上升为郡

六朝时期,钱唐县因有山川湖泽之利,北人南迁有不少在此定居。南朝萧齐永明四年(486年),桐庐县唐寓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钱唐县时,由“抑(柳)浦登岸,焚郭邑”①。柳浦位于凤凰山下的钱塘江岸,为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说明钱唐县城以南新淤涨的大片地区已得到开发。唐寓之在钱唐县建都称帝,“以新城戍为天子宫,县廨为太子宫”②。当时钱唐县已建有城郭,约当今杭州市区西北部中山北路与环城西路之间,范围虽较狭小,但已粗具规模。其后,梁太清三年(549年),即改钱唐县为临江郡,陈时改置钱唐郡,从此上升为郡一级的治所③。
二、隋、唐时的杭州

1.隋代的杭州城与余杭郡

隋初废郡存州县,开皇九年(589年)平陈,钱唐郡改州时,移置余杭县,因名杭州,杭州之名始见于此④,钱唐县成为杭州的属县。次年(590年),又移居钱唐城。十一年(591年),隋文帝派杨素平定杭州杨宝英的叛乱后,“移州于柳浦西,依山筑城”⑤,即由凤凰山东麓逶迤而北。其范围大约东至盐桥河以西(今中山中路),西濒西湖东岸(今湖滨路、南山路),北及钱唐门(今六公园附近)。城垣南北狭长,“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⑥,当时鉴于吴山逼临江

浒,而隔其山于城外①,因而东墙在吴山地段呈向内凹进的弧形。

杨素筑州城于柳浦后,钱唐从此成为地当交通要冲的大县,并上升为州的治所,这也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州城。

隋炀帝即位后,复改州为郡。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又成了余杭郡的属县。隋炀帝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杭州成为江南运河的终点,东南交通的枢纽,其地位起了显着的变化。所谓“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②,为日后杭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唐代杭州六井的开凿与西湖的整治

唐太宋贞观初(627年),杭州属江南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为江南东道。肃宗时(756—762年),在杭州设置了江东防御使。唐末昭宗时(888—904年),又升杭州为大都督府。

唐时的杭州,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而开始繁荣。唐政府对杭州地区的水利建设极为重视。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在海盐重筑海塘六十二公里,以抗御海潮对杭城的冲击。代宗年间(762—779年),杭州刺史李泌为解决杭州因成陆未久,地近江海“水泉咸苦”,不宜饮用的困难,在城内开凿六井:相国井(今解放路井亭桥西,因李泌后升任宰相,后人称它为相国井)、西井(今延安路南口)、金牛井(在西井西北)、方井(俗称四眼井,在金牛井西北)、白龟井(在今龙翔桥之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在今小车桥附近)③。这六处水井,都不是穿地而成,而是用“开阴窦”的方法,即在涌金门至钱唐门之间,沿湖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用竹管引湖水入井。所谓“井”,也就是容积较大的地下蓄水池。因为井水引自西湖,西湖的水源出自山泉,水质很好,从而保证了城市居民的饮水需要,从此,“民足于水,井邑日富”①。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对李泌所修六井作了疏浚,并在钱塘门外石函桥附近(今少年宫一带),修筑了一条湖堤,以增加西湖蓄水,进一步保证了六井的水源。

六井的修建和西湖的整治,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杭州经济日渐繁荣,人口也迅速增加。据《乾道临安志》记载:“自陈置钱唐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口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二十九;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在一百多年间,户口增加了近五倍。当时城北武林门一带,由于大运河的通航,成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城东南的江干一带,成为海外贸易的码头,江中海舶云集,市区内商铺众多,所谓“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①,俨然成为东南一大都市。到宪宗时期(806—820年),杭州已是“户十万,税钱五十万缗②,占全国财政收入一千二百万缗的二十四分之一。

5. 西湖多少年历史了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与南京玄武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6. 杭州西湖有多少年历史

大约有两千多年了,秦朝的时候还没有西湖,因为有历史记载秦始皇当年是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下下船的,所以那个时候西湖还是和钱塘江联通的,汉朝的时候有了西湖的记载,那个时候叫武林水,也叫金牛湖

7. 西湖的历史有哪些

1.西湖文化名字由来:
杭州西湖的名称,最早据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样的。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同样是白居易诗文,就经常用“西湖”一词,如其诗题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别》等等。
北宋诗人苏轼(东坡)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除上文提及的名称外,西湖尚有众多别名,如:龙川、钱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个别名,各有来历。
2.数朝的景点变化:
自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
元人效仿宋代设:“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西湖夜月”的“元十景”。
清代添设:“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西溪探梅的“清十八景”。
直到现代的“新西湖十景”之后,又由2007年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评选出“西湖新十景”。
西湖的优美传说及地质成因:
1.优美的传说:
关于杭州,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很美好的传说。这其中最优美动人的当属于“白蛇传”,以致于长久以来,雷峰塔与断桥,一直都是游人们最为诗意的去处。但其实关于西湖的来历,也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
据说远古时期,天河东边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树林中住着一只金凤,它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于是一起琢磨璞玉,多年后,璞玉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得到这颗宝珠,派下天兵把明珠偷走。玉龙和金凤得知后,赶往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誓死护珠,争夺中,明珠由天宫滚落到人间。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晶莹碧绿的西湖。
2.地质成因:
西湖古称武林水、钱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为海湾,因江潮挟带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累,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泻湖,又经历代不断疏浚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之浅水风景湖泊。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岛。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6.145平方公里。总容积0.124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235米。
3.人为因素:
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白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着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用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1508年3月,元朝贤太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西湖,从一个大海湾,再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湖泊,我们的祖先临湖而居,生生不息。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8. 西湖的历史变迁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蓄水量仅400余万立方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只能循航道行驶。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1951年,杭州市启动疏浚西湖工程,再次全面疏浚治理西湖,至1954年,工程已全部实行机械化操作。本次浚湖工程于1959年浚工,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08米,最深处2.6米,西湖蓄水量增加到1027.19万立方米。挖出的淤泥填平昭庆寺、清波公园等环绕西湖的田荡、洼地18处。此后,由于湖床泥土冲刷和沉积物的积累,湖水深度又降为1.47米。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1980年后,湖水深度又上升为1.5米。除了疏浚工程,杭州市政府还对西湖湖墈进行了全面整修,完工后总长度达29,800米,为西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驳墈。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山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大小端口头10余处。
西湖引水工程于1985年2月1日正式动工。引水工程从钱塘江闸口段新建取水泵一座,日取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相当于西湖总贮量的三十三分之一。引水后,西湖水体透明度提高5至7厘米。环湖污水截流工程于1978年开始筹建,1981年建成,分南、西、北三线,埋设污水管道17多公里,建污水泵站10座。 1984年,杭州日报社等五家单位发起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虎跑梦泉、黄龙吐翠、满陇桂雨、玉皇飞云、龙井问茶、宝石流霞、吴山天风、阮墩环碧。 由于兼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底蕴,杭州西湖在1982年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2000年,时隔71年后,西湖博览会再度在西子湖畔举行。新西湖博览会于10月20日至11月10日举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2亿人民币,大大提高了杭州西湖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此后,西湖博览会确定为杭州一年一度的大型会议展览活动。
2002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严格遵照“申遗”标准,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传承历史、突出文化”、“以民为本、还湖于民”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控制、整治、保护有机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至2008年,已连续7次隆重推出新西湖。(1)2002年2月20日全面启动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到10月1日向社会开放。该工程开挖水面26900平方米,新建、拆建各种桥梁24座,辟建河端口近10处,复建历史文化景观18处。同时还恢复了雷峰塔、万松书院等景点。(2)2002年底,启动西湖综合保护“三大景区”建设工程,历时300天,至2003年10月1日竣工开放。主要包括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3)2004年对西湖北线(主要是北山街)以及散落在西湖周边的“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等15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整治改造。(4)2005年按照规划继续实施8个项目,分别为两堤三岛、西湖博物馆、龙井村、龙井寺、韩美林艺术馆、北山街部分景点、灵隐头山门牌坊、西湖学研究院等,实现了西湖的第四次推出。(5)2006年继续深化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打好“收官之战”,主要实施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吴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龙井八景”恢复整治等三个重点项目,已于国庆前竣工开放。(6)2007年先后实施灵隐景区综合整治二期、吴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高丽寺恢复、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保护、虎跑公园保护整治、虎跑路沿线及满觉陇村庄整治等7大项目,第六次推出新西湖。(7)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又推出第七批八大项目:一是九溪-杨梅岭综合整治工程;二是杭州孔庙复建工程;三是玉皇山南综合保护工程;四是三个“西湖十景”纪念标志项目;五是西湖夜景亮灯优化工程;六是吴山景区综合政治工程三期;七是“梅坞春早”综合整治工程;八是南山“景中村”综合整治工程。

9. 西湖的历史演变,你知道多少

西湖作为一个天然湖泊,它的名称应该是钱唐湖(唐朝起作钱塘湖)、上湖或者是另一个尚有争论的明圣湖。西湖一名,在官方文件中始见于北宋,民间何时开始流传则不得而知。但是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

因此,可以肯定,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所以今天我们说西湖是人工湖泊,按照历史地理学与地名学的角度,都是正确的。这正是竺可桢所说的“人定胜天”。

10. 西湖的历史有多长时间了

我国各地共有西湖36处,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江西3处,河北2处,福建4处,江苏、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1处。此外越南河内也有西湖。其中最着名的是我国杭州的西湖,是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名“西子湖”。

阅读全文

与西湖历史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