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人物许南是干什么的,猜生肖
午马😝
2. 河南方城县历史上都有什么大人物
河南方城县历史上的大人物有张释之,张骞,杜凤瑞等等。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汉族,字季。(在县城老城区西关释之路北侧有张释之祠,县城北1.5公里胡岗村有墓地)。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后年封侯于方城博望)。
杜凤瑞:(1933~1958年),方城县杨楼人,空军战斗英雄。(在城东新区的甘江河畔,许南公路北侧有杜风瑞烈士纪念馆 )。
陈胜:(?-前208),字涉。(方城是陈胜故里)。
栗在山:(1916—2006),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 历史人物许南是什么朝代的
历史上没有此人的详细资料,近代有个许南
许南,男,经济学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金融专业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跨国银行经营与管理,校青年讲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擅长全英文和双语教学, 曾多次担任国外代理行来访现场同声翻译。近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4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 历史人物许南是谁
许南,男,经济学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金融专业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跨国银行经营与管理,校青年讲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擅长全英文和双语教学, 曾多次担任国外代理行来访现场同声翻译。近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4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 季晓岚和刘墉有什么关系没有
刘庸与和珅、纪晓岚清代的三位大臣。
刘庸比纪晓岚大五岁能
纪晓岚http://ke..com/view/10741.htm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其高祖纪坤,字厚斋,系明末人。能文,着有《花王阁剩稿》。其父纪容舒,字迟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进士,曾供职刑部和户部,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和故称姚安公。鞒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容舒凡三娶,原配安太夫人生卓(字晴湖)继朽张太夫人无出,又继配张太夫人之妹生前不见古人逝于清仁宗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终年八十二岁。死后葬于崔尔庄南,北村。其妻马夫人,共有四子三女:长子汝佶。干隆乙酉举人,早逝,有《半舫诗钞》留世;次子汝传,曾任九江府通判和江宁府同知;三子汝似,曾任广东县丞;四子汝亿。长女嫁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雅雨)之孙卢荫文(举人);次女嫁内阁中书,军机章京袁煦;三女许婚戈源之子,年十岁未嫁而死。另有一孙十一人,其孙纪树馨,荫生,官弄部云南司郎中,宜昌府知府。
纪昀二十四岁时,考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三十一岁中进士。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很得清高宗干隆皇帝的赏识。他终身功名事业,充满艰难曲折,在居官五十多载中,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公试同考官视学福建,主持闽省院试。又迁任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直至协办大学士,加入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干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昀受命为总纂官。此项工作先后历时十九年,终于总纂完成了巨着《四库全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七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卷,抄写七部,藏于文渊、文溯、文源、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此书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总纂该书过程中,他还用了八年时间,为该书所括的一万余部书籍,精心撰写了二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被我国着名文艺评论家孙犁赞为“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学术着。”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u微草堂笔记[/、《[u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他还参与编?⑵赖闫渌�恍┦榧��膊斡肓肆硗庖恍┕偈榈淖胄蕖?
总之,纪昀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昀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纪昀
纪昀(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a target=_blank href=/view/18876.htm>url]河北)人。干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文达。
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干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 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着。
纪昀的诗文中,多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作,属于典型的" 廊庙文学".少数述怀、纪行诗歌尚清新可诵。《乌鲁木齐杂诗》160 首,是纪昀谪戍乌鲁木齐两年后被召还时于归途所作,记述当地风土人物,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新疆的社会情况,声调流美,富歌谣风味,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有一些特色。
纪昀对于文学的批评,主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与若干书序(如《爱鼎堂遗集序》、《香亭文稿序》、《云林诗钞序》、《田侯松岩诗序》、《挹绿轩诗集序》、《四百三十二峰诗钞序》等),另有《《文心雕龙》》评和《李义山诗集》评。他的文艺批评标准,虽仍不脱" 发乎情止乎礼义" 的儒家传统见解,但不甚拘泥,较为通达。
承认" 文章格律与世俱变" ," 诗日变而日新" ,认为文学的演变取决于" 气运" 和" 风尚" ,强调后代文学对于前代文学既应有" 拟议" 又要有" 变化".在艺术风格上,肯定" 流派" ,而反对" 门户" ,反对" 舍是非而争胜负" 的朋党之习。纪昀晚年主持科举会试时,曾以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内容出题策士,实为创格。
纪昀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现于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6 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4 卷,《滦阳续录》6 卷,共24卷(笔记1000余则),是他晚年自干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他的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总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有所发展变化:内容杂博,较多涉及世态,而不局限于志怪,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就思想内容看,虽从" 有益于劝惩" 出发,盛谈因果报应,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有大量糟粕,但也不乏可取之处。作者反对宋儒空谈性理、苛察不情,对道学家的泥古不化、伪言卑行,多所讽刺揶揄,如卷二记游僧戏塾师,卷三记老儒贿盗闹宅和刘羽冲事,卷四记武邑某公事,卷二十一记两曾伯祖事。对世态人情的浇薄诈伪也时有揭露。写鬼狐情事多具寓言意味,几则不怕鬼的故事,如卷一" 曹司农竹虚言" ,卷六记许南金事,卷二十三" 戴东原言" ,颇堪称道。作者反对为富不仁,反对凌虐奴仆,对下层人民的反抗、复仇行动表现出一定的容忍和同情,如卷十六记童养媳逃亡、卷十七" 周景垣前辈言" 、卷十八记妓女戏富室粜谷。沧州" 老河兵"(卷十六),徽州" 唐打猎" (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
在艺术上,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叙事委曲周至,说理明畅透辟,有些故事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缺点是议论较多,有时也不尽恰当。此外,评诗文,谈考证,记掌故,叙风习,也有不少较为通达的见解和可供参考的材料。
《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失为具有特色的作品。鲁迅评论说:" 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中国小说史略》)
纪昀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诗文各16卷。
刘庸
http://ke..com/view/6082.htm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干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刘墉于清干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干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干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干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干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干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干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干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干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干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着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干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着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着,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干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干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干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干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干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干隆五十六年(1791)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不畏权势,很快查明和坤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家产。
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01),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着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着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6. 谁有 寸寸销魂 这个书 主角的 许南关诗雨 作者是销魂
http://pan..com/share/link?shareid=3513568271&uk=993364861
7. 历史人物许南是属什么生肖
马
8. 历史人物许南简历
许南,男,经济学博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经济学副教授、金融专业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跨国银行经营与管理,校青年讲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擅长全英文和双语教学, 曾多次担任国外代理行来访现场同声翻译。
历史上没听说有这名字的名人。
9.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人
个人简介
[编辑本段]
[又名:纪昀,世称文达公,谥文达] 字晓岚,晚号石云、号春帆,河北献县人(1724~1805)。干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干隆赏识。曾因为亲家两淮盐运史庐见曾有罪受到株连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召还,干隆以土尔扈特归还为题“考”他,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干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任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职务相当于大臣),死后谥文达。着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
鲁迅论纪晓岚及《阅微草堂笔记》(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顾至纪昀而有微辞。
《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20)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滦阳消夏录》方脱稿,即为书肆刊行,旋与《聊斋志异》峙立;《如是我闻》等继之,行益广。鲁迅《聊斋志异》
传说趣闻
[编辑本段]
清代才子纪晓岚,干隆年间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着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享有与《聊斋志异》并行海内外的盛誉。他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是个对句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让人叹为观止,关于纪晓岚对联的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干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庄严古刹,钟声悠然,干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白龙寺内撞金钟"七个大字。纪晓岚见之,知是干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黄鹤楼中吹玉笛"。干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中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出联考他,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对,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干隆16年夏季,干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干隆得句云:"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干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于是,在一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地的乡民:"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极善对句,想亲自试之。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鹦有雌雄都叫哥。"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纪晓岚巧对干隆皇帝
清代才子纪晓岚入宫以后,每天给干隆皇帝讲书,读诗文,时间一长,不免有思乡之苦。
一日,干隆皇帝看出了纪晓岚的心事,便对他说:“看你终日闷闷不乐,必有心事。”纪晓岚说:“何以见得?”干隆于是说,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立刻下跪说:“正是,陛下如恩准假还乡,当感戴不尽。”
干隆说:“只要你对出朕的上联,就准假。”纪晓岚说:“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干隆皇帝见纪晓岚的下联对仗十分工整,不觉大悦,于是准假让纪晓岚回乡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