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少奇的历史
为你抄录了一段,具体的还有很多你可以自己看: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843471
刘少奇简要历史
刘少奇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富农家庭。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上过宁乡中学、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于长沙育才中学。刘少奇在学校中参加了多次爱国运动,并在长沙和北平参加了一九一九年的“五四”学生运动;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列主义。一九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②一九二一年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③
2. 刘少奇的出身,家庭背景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
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一生共养育了9个子女。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王前留下一男一女,即次女刘涛、三子刘允真;王光美生育有一男三女,即三女刘平平(王晴)、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亭、五女刘潇潇。
(2)刘少奇什么历史问题扩展阅读:
刘少奇的故事:
有一次,刘少奇到上海视察工作。他在火车上休息时,摘下手表,放在茶桌上。旅途中,由于火车颠簸,那只上海表滑下茶桌掉进了痰盂里。李太和趁机说:“反正这表也够旧的,早该换新的了。正好到上海,买块新的得了!”
刘少奇却摇摇头说:“这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到上海修理正好方便。”李太和帮忙把刘少奇的手表捞出用水洗过后,刘少奇看看这表没出毛病,于是又继续戴上。此后,他一直没有丢弃,直到去世,他还戴着这块从痰盂里捞出来的上海表。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与副食品奇缺。一些地方负责人为了照顾中央首长,派人进京送些副食品。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叮嘱李太和等工作人员:能退的坚决退回,实在不能退的,也一定要按价付钱。
李太和说,那一段时间,刘少奇外出无论到哪里,都是自己带上茶叶、香烟,不用人家招待,即使是在接见外宾时,出于礼节不能用自带的茶叶沏茶了,但他仍旧吸自己带的一般香烟。刘少奇在农村调查时,有一天路过一个木匠家,见屋里有老人病在床上,便走进去探望。
并让随行医生给老人看病。由于刘少奇着装朴实得像个农民,那木匠没太在意进来的几个人是干什么的。等他们唠家常时,那木匠越发觉得其中一人眼熟,这时他对照了墙上贴的伟人画像,才兴奋地喊起来:“哎呀,您是刘主席呀!您老人家怎么到我家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
3. 刘少奇怎么死的,死在什么地方
病死,在开封
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开封“监护”,在开封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1969年11月12日凌晨6时45分蒙冤致死,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然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为了世代缅怀这位历史伟人,现在他逝世旧址建立了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并将此处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基地。
4. 刘少奇的事迹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着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
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
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物评价
刘少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为反帝反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勤于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并且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国工人运动和党在白区的工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的建树。
他在这几方面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原则,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英勇奋斗的经验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刘少奇同志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捍卫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为确立党的生活的基本准则,为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他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有力的宣传。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着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刘少奇
5. 党中央为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平反昭雪的事实说明了什么请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在这个中间,群众对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反映很强烈,这些反映信送到中央,先是陈云同志批的,说这个事情要复查。“三顶帽子”完全是莫须有,假证据。我再说一说“四人帮”迫害刘少奇同志的情况。从档案中来看,江青批的最多,她直接抓这个案子。她的批示一个是多,一个是长,这“三顶帽子”就是江青给戴的。再一个就是张春桥、姚文元也插了手。刘少奇专案的审查报告最后是张春桥执笔,姚文元修改的,从档案里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康生也插足了。比如说1925年少奇同志在上海搞工运斗争,因为病得很重去长沙养病这个事,当时报刊写的清清楚楚,专案组就歪曲说少奇同志是畏惧斗争,潜逃回长沙。当时康生就给江青写了一封信,说这个事情完全可靠,就是潜逃。这是康生参与搞诬陷的一件事。
6. 演讲稿介绍刘少奇100字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
刘少奇与王光美
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着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
刘少奇同志
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7. 刘少奇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始终处在统揽全局的关键岗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中央领导的第一线。中共中央关于全局的一些重大决策,不少是通过他的报告、讲话、文章来发表和阐述的。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中,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与策略指导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等基本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与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及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具体步骤、具体阶段和斗争的方式方法。“如果自以为是马列主义者,却不懂战略与策略,就是半桶水的马列主义者,而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的战略与策略。”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实施这样的领导,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即正确的政治战略和策略。因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是“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的正确”来实现的。因此,党的政治领导,也就是党的正确的政治战略和策略的领导。
党的政治战略,是指党在特定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在革命时期,它指的是革命的打击方向、完成的任务、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对象,力量的部署,以及道路和战略口号的选择等。在建设时期,它指的是奋斗的目标,完成的任务、依靠的力量、道路的选择、建设的步骤及规划部署辱。策略是指完成战略任务的组织形式,斗争形式、工作方式、策略口号和战役行动路线等。战略的任务在于夺取全局的胜利,策略的任务在于通过和战略相适应的形式与步骤,造成战略任务实现的可能性。策略是战略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它服从于和服务于战略,保证战略任务的完成。
刘少奇指出,党的战略和策略是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的。“战略本身的完全或缺陷,能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加速或延缓,可以把革命运动引上最速捷的道路成导入比较困难和痛苦的道路。所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加速或延缓,运动的促成或阻挠,这就是政治战略和聋略的领域与其运用的范围。”如果马列主义的理论和纲领有了错误,则战略也会发生错误,如果战略有错误,策略也就会随之错误。战略与策略错了,政策必然错误,因为政策就是实现战略和策略的。
刘少奇认为,“对于各个国家的情况的分析、理解(即国情的理解),是战略的根据。所以研究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首先必须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国情’。刘少奇的政治战略与策略思想,正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及其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和策略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少奇深刻洞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在党的历史重大转折关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总是能够从大局着眼,从战略高度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从未来发展态势中把握方向,果断地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党的行动路线和工作的指导方针,大刀阔斧地开拓新局面。他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抵制错误倾向,具有解决矛盾的魄力和勇气。他承认历史行程的曲折性,坚持革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运用的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对待和处理革命过程中的妥协与让步,前进与后退。他富有胆略,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能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作出有力的回答,素以观点的鲜明性,尖锐性着称。
8. 文革前,刘少奇的“四大自由”和“三自一包”是什么
四大自由指的是自由租地、自由贷款、自由雇工、自由贸易。
三自一包指的是扩大自留地,发展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三自一包”是“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概括总称,是建国后中共中央调整农村政策的产物,1960年至1962年中央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时,围绕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存条件而出现的一种提法。
由于中央领导对此做法存在严重争议,所以当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实施,部分地区就某一方面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实验,但未贯彻始终。三自一包,对后来中国政治形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自一包”包含的自由市场、自留地、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四个概念,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农村自由市场、保留农民自留地、生产队承包到组,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所以从目标一致性方面,“三自一包”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联合体。
(8)刘少奇什么历史问题扩展阅读: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中国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
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是中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
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9. 历史人物刘少奇是哪一年逝世的
刘少奇(1898~196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湖南宁乡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被撤销一切职务。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对党和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作出专门的决定。主要着作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卷)。
10. 关于刘少奇的人物介绍有哪些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始终处在统揽全局的关键岗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中央领导的第一线。中共中央关于全局的一些重大决策,不少是通过他的报告、讲话、文章来发表和阐述的。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在《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中,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战略与策略指导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性质等基本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与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及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具体步骤、具体阶段和斗争的方式方法。“如果自以为是马列主义者,却不懂战略与策略,就是半桶水的马列主义者,而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的战略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