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中,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是很什么意思
会计中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会计中的重置成本是指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除这两种会计计量属性,还有:
1、可变现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2、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3、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2. 什么是历史成本
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2)什么叫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原始成本会计模式以原始成本为计量属性,并将原始成本视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原则。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标准。
各类资产都按原始成本转销。各类权益都以业务发生时实际收到的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计价。产品成本也按原始成本计算。这样,就把整个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基础之上。
计量属性的优缺点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优点是:
(1)原始成本是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客观的确定下来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2)原始成本可以验证。
(3)原始成本较近似于购置资产时的资产价值。
(4)原始成本数据易于取得,并且与收益计量上的实现概念相一致。
原始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主要有:
(1)由于资产的价值经常发生变动,经过较长时期以后,原始成本作为企业可用资财的计量属性就缺乏重大意义。
(2)原始成本不能使利得和损失的实际发生期间有可能得到确认。
(3)由于资产的价值自始自终在变动,不同时期取得资产的成本在资产负债表早加在一起,缺乏可解释性。
3.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有什么区别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4. 请通俗简单举例的讲下什么是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亦称原始成本,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例如一个企业三年前购置了一台电脑价值五千元,入账时以五千元计算,则这五千元就是这台电脑的历史成本。
5. 我想知道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呢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顺便说说其他有关的概念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6. 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历史成本,什么是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就是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6)什么叫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实际成本概念主要是针对产品或劳务而言的,但实务中也包括原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销售实际成本等,所以实际成本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实际发生的耗费代价,相对于估计成本而言,实际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
将企业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上期成本及同行业成本等进行比较,便可以进行成本的分析和考核,了解成本定额和计划的完成情况,掌握成本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7. 什么叫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二者区别是什么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债务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我今天购买一台设备价值10万元,那么任何时候无论谁问我这台设备多少钱,我都会回答:10万。即使市场上同样的一台设备降价到1万或者升价到100万,我的这台就是10万。这就是历史成本。
我认为历史成本就是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真实代价,日后无论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动,我们如果要按照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来计量的话,他的成本永远就是当初买回来所付出的代价。简单点说历史成本这个计量属性就是“买价”。那么我们推断,在实务中购买资产时使用历史成本入账是最恰当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采用重置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的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公司盘点,发现盘盈一台全新的设备,而这台设备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我通过在市场询价发现同样型号的全新设备需要5万元,那么我就可以以5万元的价格作为这台设备的重置成本入账了。有没有发现,例子中我强调了“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认为重置成本,关键应该在于“重置”二字,之所以要重置,是因为无法得到最准确的“历史成本”,所以我们必须以现时最接近实际的市场价作为成本重置其当前无法确定的成本。
简单点说重置成本就是“市场价”。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在实务中假如出现资产的盘盈盘亏,在无法确定其准确的“历史成本时”就可以选择重置成本来作为入账依据了。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时,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举例:我有100台电视,账面核算出的价值为100万元,但是由于经济萧条,现在这批电视市场价可能只能达到90万元,而且销售这批电视我可能还需要承担5万元的相关税费(不含增值税)和1万元的销售费用,那实际上这批电视可变现的净值就是90-5-1=84万元了。我觉得可变现净值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大家有没有一个疑惑,它和重置成本一样,既然都是拿了当前市场价格来作为参考,为什么又另外开辟一个新的计量属性呢?关键在于“可变现”,企业什么东西都可以变现。但是在日常经营中,存货以及物料等经常性周转且的与经营息息相关的资产。简单点说可变现净值就是“某样资产市场价值或者说是估量的价值-销售时产生的费用-相关税金后剩下的部分”。
8. 历史成本是什么意思
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资产一般一开始都是根据取得时的交换价格入账的,所以资产的原始成本一般指取得成本,就是取得一项资产并使其适合于它的预期用途所支付的交换价格的总额。这项总额或其未摊销额列示在财务报表中。
9. 历史成本指的是什么
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历史成本一般又叫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10. 什么是会计的历史成本
会计的历史成本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按照资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
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
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
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按照历史成本核算,
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
能够促使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历史成本计量特点:
1.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
历史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确认的基础看,
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
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
2.按历史成本计量
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根本所在。资产、负债、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
与现实情况相关性不足。
3.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
复式簿记产生以来,
通过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确定收益,
一直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并构成整个会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4.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
相关性不足
历史成本会计是相对可靠的,
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成本通常是客观的,
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计算相比,
较少估计和偏见。
但历史成本不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
与市场价值缺乏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