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⑵ 历史学的专业方向是什么
提起历史,大家的感觉想必都比较复杂,不喜欢的同学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甚是无聊;真心喜爱历史的同学又会被其惨淡的就业情况所击退,只能当一项爱好来对待。
虽然就业前景一般,但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其存在的意义也远远大于“将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的层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将历史研究进行到底:历史学、世界史、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一、历史学
专业代码:060101
学位:历史学学士
历史学,是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5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
院校推荐
以上是开设历史学专业的院校排名情况,其中在辽宁招生的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湖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
双一流: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重点专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湖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特色专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二、世界史
专业代码:060102
学位:历史学学士
该专业是历史学类中的冷门专业,主要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研究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
主要课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史学概论、英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外文历史文献选读。世界文明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
院校推荐
以上院校中,近两年在辽宁招生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双一流: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重点专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特色专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三、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专业代码:060106
学位:文学或历
⑶ 什么叫历史学
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历史学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毕业并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通常予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⑷ 大学里历史系到底学了些什么
大学的历史当然能学到很多东西,不然开设这么课程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大学历史系到底学了什么,下边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历史实际上更接近自然科学,讲述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各种政治变革,各种文化冲突等。正因为如此,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很多是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了解到的东西。但是教授能教给同学们多少东西,还是要看学生个人能力能接受多少,还有他们的兴趣程度。
总之,大学的历史系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看似比较虚的东西,但是对一个人的人生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⑸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与国家民族有利,是中华文化的根历史不能遗忘,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屡经沧桑而不断?就是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历史,并通过历史来教育当代人民、后世子孙。统治者自身也效法历史或者通过历史警醒自身。历史是不仅仅是王朝更替、家国兴亡,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积淀。它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演变发展共同构筑了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历史可以增加国家、民族的凝聚力。一个国家、民族的形成不是疆域决定的而是漫长的文化认同、精神凝聚。历史影响着一个民族、国家的现在、未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形成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不然为什么韩国、印度、日本等诸多国家都不惜串改历史教材,罔顾历史真相呢?。学历史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责任。水无源不流,树无根不长,不学历史不知过往,一个民族、国家怎么会长久呢。
⑹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给历史一个真实,公正的评价;还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说,整个过去是现在的财富。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从浩瀚的历史中追寻人类几千年的财富。比如说,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儒家思想良莠并存,对于符合时代的应当发扬光大,对于阻碍的则予以抛弃;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还可以去感受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力。
⑺ 学历史到底有什么作用
在旧唐书·魏征传里面,当魏征死后,唐太宗有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段话不难理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三种镜子,以铜为镜(古代是铜镜),那么可以整理衣服,如果以历史为镜,就可以知道朝代兴盛与衰败,如果以人为镜,那么就可以知道得与失,他认为魏征是第三种,而现在魏征死了,他就失去了第三把镜子。
那就历史内容而言,有什么用呢?要学好历史,或者说历史好的人,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文学能力也不差,而我们知道,现在社会,能写好文章的,用处也是相当大的,太多地方需要文字的表达了,比如一个计划案,一个市场营销案,甚至在表白上面。
会历史,跟会唱歌,会跳舞,会书法一样,都是兴趣爱好,平时的工作都比较辛苦,如果没有一两个兴趣爱好,那么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那么就会相当的无趣,还有,日常的社会交际中,口才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能够知道很多历史典故,别人也会高看一眼的。
⑻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
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
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作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已往的事情多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
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以往的事情,通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以往的事,通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已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然而这又难了。
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以说明现在呢?
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往昔的历史,是否能肩起这种任务呢?观于借鉴于历史以应付事实导致失败者之多,无疑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安在?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翻开《二十五史》来一看(从前都说二十四史,这是清朝时候,功令上所定为正史的。民国时代,柯劭忞所着的《新元史》业经奉徐世昌总统令,加入正史之中,所以现在该称《二十五史》了),所记的,全是些战争攻伐,在庙堂上的人所发的政令,以及这些人的传记世系。昔人称《左氏》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么?从前的历史,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呢?这是由于历史是文明时代之物,而在文明时代,国家业已出见,并成为活动的中心,常人只从表面上看,就认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会现象中最重要的一项了。其实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会,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
⑼ 学习历史主要学什么
学习历史主要学历史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外国语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着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史学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并与传统的经、律两学鼎足而立,成为官学中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上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后来它有了编纂学、文献学的内容;至清代乾嘉时期,人们又赋予了史学以历史叙述技巧和历史认识方法等内容。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9)历史到底是学什么扩展阅读:
1、坚持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的历史学家,一方面沿着卢基阿努斯开辟的认识路径,从历史学与文学的区别中把真实性确定为历史学的本质特性之一;另一方面,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开辟的辩证的、历史的和唯物的认识路径,从历史本体论和史学本体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从而为历史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历史学是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3、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除它具备了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据就在于它是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畴的一门学科。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科学性,根本地决定了中国历史学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