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论文要怎么写
历史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着述,如原始论着(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着、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着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② 如何写高中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一)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
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 解题技巧
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政治方面时,就不能只说资产阶级革命,而应该表述为“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等。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
③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高中
这个就可以写一个事件的历史背景,然后经过之类的,然后可以写一下它的历史意义,历史影响,总之东西很多,一般的话,一件事件的话,写东西还是不少的,总之就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事,来写一个东西,这样的话,应该能够写得比较完善,比较完全。
④ 大学历史论文怎么写
一、历史论文写作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C: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D:语言精炼,历史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二、历史论文写作技巧。
(一)引言(研究对象和目的)
利用本部分为研究和问题设置背景。某些读者可能不会很快理解你研究的意义,因此,应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将读者引导到主要问题/研究目的上来。
写作指南:
1、阐述研究的基本原理;
2、阐述本研究如何为本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或增进知识;
3、清晰地描述研究问题;
4、阐述研究所依据的论文框架;
5、提供研究尝试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背景,应引用其它研究支持你的论据;
6、概述相关主题的知识现状,根据需要引用相应的研究;
7、不要回顾所有相关主题的已发表研究。
(二)研究方法(你做过的工作)
本部分是研究的主干。完美研究的主要标准是其必须具有可复制性。也就是说,其他研究者按照你论文中详细介绍的方法可重新获得相同的结果。
写作指南:
1、提供关于所有方法、技术和仪器的完整详细的信息;
2、介绍问卷、调查或其它数据采集方法;
3、提供或引用可支持分析方法和手段有效性及可靠性的研究;
4、介绍分析方法及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
5、不能为了避免对方法的冗长描述而省略重要的详细信息。
(三)研究结果(你的发现成果)
本部分应提供研究数据和结果的所有详细信息。应首先突出最主要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过渡到次要成果。应该使读者在阅读本部分时可很快地了解你的研究结果。
写作指南:
1、充分利用图表直观清晰地展现你的研究结果;
2、提供实际数据,而不只是概括性说明;
3、在文中阐述主要研究成果;
4、在文中突出非常规或令人吃惊的研究结果;
5、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而不是简单地介绍统计数据;
(四)讨论(研究成果的意义)
良好的讨论部分可将特定结果延伸到更一般性的结论,这些结论与引言中介绍的一般背景相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整篇论文的影响。因此,应牢记讨论部分与引言部分的“相互呼应”。
写作指南:
1、开头阐述你的假定是否得到支持;
2、阐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意义是什么?
3、将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联系起来,例如:你的研究结果是否支持或违背以前的研究结果;
4、阐述你的研究如何增进原有的知识;
5、必须介绍研究结果的所有其它可能存在的解释;
6、介绍研究的局限性;
7、不能只是简单地复述研究结果;
8、不能推导出无数据支持的结论。
(五)结论(你的研究收获)
在本部分中,将在在读者阅读本部分时,应该已经了解了你的工作及研究结果。读者应该能够了解你得出结论的过程和理由。
写作指南:
1、介绍你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2、确保结论与研究问题和描述的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3、详细介绍研究的更一般性意义;
4、阐述研究的未来具体前景,以增进从研究中获得知识或回答研究未解决的问题;
5、不得夸大研究或“以偏概全”,亦即将研究成果扩展到研究实际不支持的建议或结论;
6、不能简单地总结研究成果。
以上就是“历史论文怎么写”的全部内容,希望能解答大家的问题。
⑤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
历史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着述,如原始论着(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着、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着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⑥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简单来说一般历史小论文分四部分,第一段简述中心事件,,二三段论述观点和举例子佐证观点,第四段下结论结尾,就像写议论作文一样很简单的。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建议字数控制在500百字以内,一般高中老师是不会太在意这种作业的,高考时基本用不上这方面
⑦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现已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彭水的竹板桥造纸术通过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它是蔡伦古法造纸的再现,但这份遗产眼看就将要失传。本文通过对该技术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探究了该技术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技术失传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彭水;蔡伦造纸术;保护
彭水是一个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小县城,而在彭水的深山里的一个叫竹板桥的村落,还保留着一项最原始的民间工艺——蔡伦造纸术。
由于现代的文化正不断地对古代文化进行猛烈的冲击,使得不少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彭水的蔡伦造纸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加紧其保护的步伐,在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找到一个同时具有保护和开发的方法。
一、蔡伦造纸术的历史渊源
东汉时,农业发达,国力强盛。蔡伦于东汉元年发明了用植物造的纤维纸,起初蔡伦造纸的原料多为树皮、破布、旧鱼网、麻头等造出的纸既轻便又美观。105年蔡伦把这一重大发明上报了朝廷,受到嘉奖,并通令全国一律通用[1]P430。从那以后,纸张便以新的姿势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社科论文到公元317年,晋文帝司马睿迁都金陵(南京),随即使造纸术从黄河流域传到了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2]P591。
据竹板桥的造纸术传承人刘开胜介绍: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难,他的先祖刘国伦从江西举家从江西西迁,在途经彭水县朗溪乡的竹板桥时,因看到这个大峡谷有山有水,山高竹茂,谷间河水清澈,两岸竹林青翠,形成一条有长约10公里的绵延的竹海,于是决定扎根下来,世代繁衍,以祖籍相传的造纸术为生,营造家园。从那以后,彭水竹板桥的蔡伦造纸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到如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二、蔡伦造纸术的社会文化价值
1、保留传统文化的生产工艺
刘氏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老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当年蔡伦造纸的传统72道工序而成纸的工艺。原始的造纸工序大致有打浆、调料、上浆准备、流送布浆、脱水成形、压榨脱水、烘干成纸、表面处理[3]P585。在竹板桥主要的工艺工艺流程有:取料(主料竹子,辅料石灰)、制料(浸泡,发酵)、制浆(碾碎,踩料,搅浆,制备桦叶)、成型(舀纸,榨干,打光上色)、干燥(揭张,晾晒)、包装保管六大工序。二是发展了传统的造纸法,自上世纪70年代起,改变了原始张型,从原来的每张30*50厘米逐渐改进为现在的规格,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每年开始伐竹进厂前,要祭祀蔡伦、山王菩萨、土地菩萨,在春节、月半这样的传统节日里也要将他们与自己的祖先一同祭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山歌,现今仍在传唱;同时还保留着多种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据村中刘开胜介绍:以往蔡伦先师发明造纸时,他造出来的纸张极不均匀,结构性也不强,很容易被扯破,长期以来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一个晚上观音菩萨托梦给刘国伦,让刘国伦在纸浆中加入桦液(桦叶碾碎)便能使纸张成型。事实果真如此,于是这技术便成了竹板桥人的“专利”。
⑧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
写“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我这有一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你可以参考。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摘 要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内容广泛而且影响深的社会政治运动。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为中国的经济、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意识的增长。它虽然没能救中国, 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起点
洋务,最初称作夷务,“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诸如外交、通商、传教以及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武器、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等,几乎是无所不包”。[1](p31)“但是,洋务运动中所兴办的洋务,狭义的说,主要是指清朝政府为强化中国军事力量和工业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强国运动”。[2](p477)然而,就是这场运动,史学界对其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牟安世、祁龙威等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3]但以李时岳、孔令仁、胡滨为代表的史家们却认为洋务运动“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3]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只不过是“清王朝投靠资本主义列强,并与之结合,以谋求稳定其反动统治的产物”,“运动的进程和后果并无积极意义”。[4](p29)但笔者认为,自从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的发轫,一直到90年代结束,持续了30多年。在这期间,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发展了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代生产力,造就了旧制度的掘墓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洋务运动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可视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运动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尝试等方面来阐述。
一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发生在19 世纪60 年代决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所谓近代化,就是“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5]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同时科学的进步又促进生产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5]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引发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又推动了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各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世界近代化运动是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胜利而开始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即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工厂的飞跃,这也是社会关系的一大变革。在各国当中,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当时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从19 世纪初开始了工业革命,随之,各国的近代化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它表明西方近代文明已经产生,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它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强力,不仅从整体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而且向人们昭示了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向。
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东方各国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应。日本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反应强烈。19世纪中期,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和近代工业文明之间作出历史性的选择,是日本社会面临的难题,最终日本选择了近代工业文明,他们先是推翻幕府统治,废除幕藩体制。继之,在1868 年实行明治维新,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最后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现了近代化,避免了亡国的厄运。日本近代化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的论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5]
面对这股近代化运动潮流的不断冲击,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都开始接受。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林则徐认识到了解西方之重要,同时又深深地刺激了有良心、有见识的士大夫们,他们沉痛地检讨了中国贫弱失败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睁眼看世界。例如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过程中,就组织人“采访夷情”,翻译外国报纸和书籍。战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学习西方的热潮。在这方面,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最具建树,如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初版50卷,后增为100卷。1848年徐继畲撰成《瀛环志略》10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
⑨ 怎样写好历史小论文
写历文小论文有许多好处,不但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历史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而且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提高高语文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
怎样写历史小论文呢?
首先要选一个好题目。题目应注意“小”和“新”。既然是小论文,就不能求大求全。题目应该具体一点,如“读文一得”、“一事一议”、“一人一评”等,只要能说明一个问题就很好。所谓“新”,就是选题有新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墨守定论,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敢于根据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题目从哪里来呢?
一是从听课和读书中发现。在听课和读书的时候,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历史事实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较、印证,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二是从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中寻找。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访问健在的历史当事人回忆往事,探访有关历史事实,这样可以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从中得到好题目。
三是从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生恬中想题目。现实社会生活常常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肯动脑子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可写的题目。题目选好后,不要急于动笔写,必须先准备材料。
材料从哪里来呢?
一是阅读有关书籍,摘录下你需要的材料。
二是实地考察收集材料。
三去向老师和别人请教介绍材料。
四是借助便利的互联网进行查找并下载。有材料,还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鉴别、比较、分析、去伪取精、去伪存真。 正式写作时,可先列个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个整篇布局,这样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写历史小论文最重要的是做到史论结合,也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史无论,文章就失去灵魂;有论无史,文章就没有血肉。只有史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文章才有生命力。因此写论文应力求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
⑩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怎么写
这类题型是一种很难把握好的题型,不仅材料变化多、问题不固定,回答也可以是多元的,主要是要培养你的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如果没有准备或者恰好考到了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就会有些捉襟见肘,但也是有一些解题技巧的:
先来一个评分标准,让大家清楚得分点在哪里:
得分点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得分点
1.分类
我们先来看一下分类吧,一般是两类:1.由你来评价分析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作用、意义、影响;2.由你来论证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对比几个事件、观点进行评价。对于第一类,偏重于结合史实来表明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定性评价和定向评价结合进行,对于第二类题目,要注意对于历史事件和观点都要紧密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2.答题技巧
首先要速读材料,认真看题目要求,明确自己要分析论证什么;
接着精读材料,要把材料的观点提炼出来,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出来,做到言简意赅;
最后进行撰写答案的时候要分段进行,这样才是完整的小论文:
第一段表明你的观点,用词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是……的;
第二段结合史论进行论证,这个时候要注意进行多角度分析,不要只抓着某个角度一条道走到黑,常见的角度可以分成这几种: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状况,内因(如国内因素、组织内部因素)、外因(如国外因素、社会风气),要注意先整理好思路再书写,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第三段要用来进行一些总结或者升华,这部分最好结合历史发展趋势、已有史实来进行一波探讨升华。
3.结合题目进行一波分析
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读题,避免片面,很多时候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剖析材料,我们可以来找这些材料的共同点,来论述这些共同点,也可以寻找一些差异,不是固定的,可以按照题目要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