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历史怎样学好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
树立正确感。让我们明确一点,历史不是一门你认为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课程。当然,不排除你从头到尾花大量时间背所有的历史书,但高中的时间已经很紧了。要学的科目太多了。如果你这样背,你要背多少本书?扩散思维能力,这是你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时间左右能想到多少。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时期,发生在中国和世界上的事情,应该被相应地联系和记住。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对原材料的掠夺。如果不掠夺原材料,中国就不会打破孤立。这就是历史上事物之间的联系。
然后我们读书,当我们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时,学习历史就会从内心感到简单,尽量减少对困难的恐惧。其次,掌握历史问题的分布。它主要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正确率非常重要!只有当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很高时,我们才有希望获得高分。
重要问题的答案模板、答案想法以及如何抓住要点非常重要。如何学好历史其实很简单,你需要一个笔记本,两支不同颜色的钢笔,永远记住一句话,好的记忆力比糟糕的写作更糟糕。是的,我说过历史不需要记住,但是!历史必须被写下来!学会自己理解知识。
历史意象的思维能力,这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这是一个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过程。我们的老师通常用PPT讲课,或者看一些历史纪录片就是其中的意思。例如,最近学习秦汉历史,你可以不自觉地想起一些相关的影视形象,或者通过知识,在我脑海中浮现出人物或事件的形象。这些都有利于记忆,比如说,我喜欢隋唐的历史,我读过很多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每次谈到隋唐,我都会联想到一些东西,有兴趣的话,记忆很容易。
㈡ 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着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五、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中共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例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㈢ 怎么学好历史
我从小对历史很感兴趣。上了初中,总会有意无意的注意着自己的历史学习,也或多或少的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课前粗略预习,和其他学科一样,历史课前预习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仔细听讲。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我们不能上课只是坐着,跟个雕塑似的。下午回忆的时候,一回忆,什么?今天讲历史了吗?这不行。上课记不住所有细节可以下来慢慢巩固,但大概框架要知道,要不复习什么呀。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理解归纳记忆。历史不像语文,不需要每一个字都记准确。譬如商鞅变法问你起到了什么作用。你就想,变法为了啥?国富兵强。第一句就答国富,第二句就答兵强。总结一下,国富兵强秦国咋了?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OK了,三句话搞定。还有历史记忆不一定枯燥。汉代有个人叫贾谊,这位仁兄写了一篇《过秦论》,有一句话说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咋记?你就想秦始皇之前的秦王种了一棵桃树,他们精心给它浇水、施肥,到了秦始皇,桃子长熟了,他乐呵呵的来摘桃,这就叫“续六世之余烈”。
4.用好学习资料。充分利用地图册、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资源学习,还有日常的历史学习资料,多读多看,更便易理解和记忆,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㈣ 如何学好历史
一, 理解很重要,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
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第二兴趣至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历史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样只有冰冷的年份和一个又一个难以记忆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历史的内里是一个又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还藏着许多历史人物的八卦新闻,还孕育着许多历史最为珍贵的人生意义,战事判断,国家走向,政治历史教训,丰富你的八卦,人生,世界观等等。所以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当你不知道和别人谈论什么时,它还可以作为你的谈资,你可以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给别人带来欢乐。
㈤ 初中生怎样学好历史
初中历史 (第一周)
https://pan..com/s/1acP8RX6BdmT7c6uMiSIAJA
初中 历史 (第一周)|中国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_20200210_235906.ppt|中国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ppt|世界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_20200210_235904.pptx|世界历史复习策略与方法.pptx|如何进行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例谈_20200210_235903.ppt|如何进行初中历史专题复习—经济体制改革例谈.ppt
㈥ 如何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1、连接和发展思想
历史是一连串事件的基础,因此拥有正确的顺序是成功的关键。这似乎很简单,甚至无关紧要,但仍然很重要。因此,必须确保你的笔记遵循时间顺序。你应该按主题划分学习笔记,然后按年,数十年和几个世纪划分。
2、关键数据保留
许多历史考试都包含与关键日期和姓名有关的特定问题。这意味着在学习历史时,某些记忆技巧是必需的,应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抽认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它们使你可以快速测试保留级别并快速回顾。
3、电影
研究历史时非常有效的另一种方法可能令人惊讶。看电影有精彩的电影和纪录片描绘历史事件。关于这些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们既有趣又娱乐。
4、获得新的视角
由于学习历史涉及记忆大量信息,因此有必要在面对真实考试之前测试你的知识。牢记这一点,多项选择测试是检查你是否正确记住特定信息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请你的朋友和同学与你分享他们的测验,这样你也将从他们的观点中受益。
5、预习要充分
不管哪门学科,首先就是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
㈦ 怎么学好历史的窍门
1、学习兴趣很重要 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2、纲举目张的学习方法学习初中历史 历史学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它的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中心线去讲述的,也就是说,它的知识点不是散乱的,在学习每一个章结的时候都以围绕着这条线索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整个历史书都是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社会风俗和影响来发展的,无论学那个历史事件或者那一个章结,都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眼光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以来,历史也就变得不那么复杂了。
3、学会整理笔记 还要有工整的笔记,课下可以把老师所写的内容工工整整的抄下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或者简略的方式记录下来,你也可以简单的背下来或者简单记住笔记里都记了什么,只要你的意识、方式都正确就可以很好的学习历史
4、要学会“阅读” 要学好历史,就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课堂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同学们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上课时,老师带领大家读书学习,通常老师已经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来启发我们大家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因此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给你启示,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同时大家也要养成圈点批注,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㈧ 初中历史怎样才能学好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学好初中历史与社会:
(1)阅读“说明”,明确目的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初中历史,是以兴趣和记忆为主。初中阶段开始初步系统得学习,高中阶段开始深入学习。
当我们打开初中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彩图后面,目录之前的说明:本书编写,找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
(2)阅读目录,了解概况
每册初中历史教科书第一课前面都有个目录。目录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度的浓缩性。目录,通俗地讲就是各课的标题录,它是对课本内容全面准确的概括提炼;
二是完整的系统性,即指目录中多个内容形成一个体系;
三是严密的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有利于我们掌握教科书的结构,明确各个初中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培养我们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正确方法和科学分析初中历史的能力,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纵横对照,更多得巩固初中历史知识。
(3)阅读提示 抓住中心
初中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以课为单位,每课正文之前都有个提示,用花边框其阿里,它字数虽然不多,大约百字左右,但它的作用课不小,好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说明初中历史特征;揭示社会发展阶段和初中历史时期;指出本课重点;沟通新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作用。我们在学习的前面都要认真的反复阅读提示,这对消化理解课本时大有好处的。
(4)阅读正文 抓准基本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
正文为大字部分,符文为小字部分。正文是对我们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老师必须讲授的内容,必须要掌握基础部分的学习。
虽然正文部分只有1000字左右,占课本总文字的四分之一,但是它文字简明、扼要,作为课文内容的骨架,融于课文内容之中,课文的其它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它,服务于它。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正文中的基础初中历史知识。
(8)历史怎么学好扩展阅读
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过去性,我们无法让史实重演,却能够运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来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模拟再现,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画面之中,身临其境,亲身经历,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更为直接,理解更深刻。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课本插图、历史影像、图册等来为学生创设集有形的境与无形的情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一,利用好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图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途径,是历史史实的重要承载体,比起文字材料,图片更加直观形象,更能传递更多文字所不能获取的信息。
第一,利用好课本插图。现行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图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图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途径,是历史史实的重要承载体,比起文字材料,图片更加直观形象,更能传递更多文字所不能获取的信息。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本插图有效地运用起来,以直观的插图引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直接而丰富的感性认知。
如在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和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直观而深刻地了解隋唐时期建筑艺术的高超、气势的宏伟。
第二,运用影视剧资源。影视剧资源是对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能够真实地反映某段历史,这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影视剧资源来模拟历史,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
如唐朝的贞观之治,我们就可以从相关的影视剧中截取影像片断,让学生从中直接地感受到唐太宗勤于政事、重视农业、善听纳言,如此才出现了初唐时期的繁荣景象。这样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理解就不再是单纯地记忆教材文字,而是能够深刻地体会、真正地理解。
㈨ 如何学好历史的10种方法
1、历史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㈩ 怎么才能学好历史
我以前回答别人的答案,对你应该有用
诸如多看书那样的话我就不说了,这是最最基本的,现在我主要讲讲历史应试的一些方法
把握好时间,空间,史实和史论四要素,牢记住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背书时掌握方法,记要点,不要大段背诵,那样效率很低,但是基本史实还是要记住,在此基础上适当做题
历史不需要题海战术,做题要精
选择题把握一点,除基本史实和论点要正确,你的所选项不能被其他项解释或包涵,因为历史是选最佳答案,平时做题时每一个选项都要看,除了知道该选哪一项外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其他项不能选,不要老依赖排除法。当然,考试时是怎么快怎么来,如果排除法很快,那么就用排除法
材料题先看题,再带着问题看材料,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材料里,不过也不能一味抄材料,不排除要你驳斥材料内容的反向材料题
问答题最难,这要求你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一般是想出一点写一点,答案分段写,标上标
背书是必须的,学习历史最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大段地背,记关键词,记要点,记清楚要点才能打牢基础,做题才有底气,其实吧,背历史没有那么痛苦,可以试试看看历史故事,激发对历史的兴趣,教科书确实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