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历史是什么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2. 构成历史的要素是什么
构成历史的四大要素是,时间、内容、背景、意义。
背景包括原因、历史条件、目的、动机。
内容包括过程、经过、活动、情况。
意义包括性质、影响、评价、教训。
(2)历史是怎么发生的扩展阅读: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1、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2、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3、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4、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5、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6、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7、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历史事件
3. 两千年封建历史有哪些惊人巧合和相识之处呢,他们又是怎么发生的
五千年的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史,不乏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下面是笔者自己在这些历史中找到的几个惊人相似之处,欢迎补充。
1、曹丕篡汉与司马家篡魏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曹丕是为魏文帝,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汉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王朝正式结束。
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一日,司马昭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建都洛阳。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到此结束。
2、靖康之耻与蒙古灭金
公元1125年(宋钦宗靖康元年一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除九子赵构在外勤王得以幸免,整个皇室被一锅端,北宋灭亡。
公元1233年,蒙古大军攻克金国都城,大“金”奸投降蒙古,将监国梁王囚禁宫中后,私取宫中珍宝不说,还在城中帮助蒙古兵搜掠金银,拷打折磨官员百姓。同年四月,蒙古军北返,蒙古又逼迫金国太后、诸王、宗室等500人北返。同样,宗室贵妇等女性和北宋皇族的女性受到的侮辱也是一样的,而金朝宗室男子被辨别证实身份后,像宰牛羊一样,被屠杀。
仅仅一百余年的时间,历史的一幕又一次上演。
3、秦汉与隋唐前后历史
作为中国历史中公认的2个大一统强大的朝代汉、唐,也不难发现许多相识之处。仔细看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朋友会发现秦汉前后和隋唐前后的历史也有着惊人的相识之处。下面笔者就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1、汉王朝之前的秦历时2代就灭亡,秦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同样在唐之前的隋朝也是一个统一王朝一样二世而亡,2个短命的封建王朝都只有二三十年历史。
2、作为2个强大的王朝汉、唐都在一代英主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带领下走向巅峰,在北方汉有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进攻,而唐有突厥的骚扰。
3、整个汉王朝在中间出现了王莽建立的新,而唐王朝出现了女主武则天建立的武周。
4、东汉末末群雄并起,战乱纷纷,出现了各个地方政权割据的局面,历史进入三国时期,在短暂的西晋统一全国之后历史又进入了将近两百年的南北朝时期,而在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朝廷对地方节度使就已经失去控制,最终各个节度使互相攻伐,在朱温废唐自立之后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大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是笔者本期总结的一些历史相识之处,仅供参考。
4.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附】中国古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应分析8要素:统一稳定或分裂并存的政治局面、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技术的推广)、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如2000年的高考题(广东卷)第41题:“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根据上述思路,不难得出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发展变化的原因:“兴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广,中外交流,生产工具改进,技术提高,自然条件符合”. 2、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2要素:外国因素、内部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直接因素、个人因素等). 如第二次鸦片战争: 外国因素——19世纪5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关于外国因素,五四运动以前从资本主义国家方面分析,五四运动开始要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方面分析.) 经济因素——在中国市场上,英国的棉纺织品滞销. 政治因素——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 直接因素——太平天国运动为列强发动战争提供了机会. 如太平天国运动: 外国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经济因素——沉重的封建剥削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政治因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思想因素——拜上帝教的教义(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三结合的思想). 个人因素——洪秀全等人的宣传发动作用. 如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外国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经济上加紧掠夺、政治上扶植军阀等,中国人民必须继续反帝.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经济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阶级基础;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必须继续反封建. 思想因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个人因素——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 3、世界近代现代史,如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发生的原因应分析3要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上、阶级力量上、思想上)、旧生产关系的束缚、社会矛盾的激化. 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上,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阶级力量上,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思想上,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为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旧生产关系的束缚——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危机的加剧,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三级会议成为革命导火线. 在做历史练习题时,特别是选择题时,很多涉及到问题的原因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就谈谈关于如何解决历史事件年原因,以减少失分率.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是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外因、内因、直接原因、具体原因等等.因此,首先要学会分清原因含义的区别. 1、根本原因是促成这一事件发生的、必然的、不可少的内在因素. 2、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它往往是从事件和现象的外因去分析. 3、客观原因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中特定、不可变动的因素. 4、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直接原因一般又称导火线, 是离事件的发生最近的原因;具体原因一般是根本原因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外在表现. 一般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内因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相对的,要根据提问的具体角度去分析.比如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美国的扶持只能是外因,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内因,也是主要原因. 以上分别解释了各自的含义,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真正的做好作对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积累的知识经验,还望同学们善于总结.下面举一例子来说明: 下列各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的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解析:本题从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推动因素切入,答案为A,解题关键是理解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前提是两极格局解体.欧盟的形成是美国霸主地位受挑战的政治表现;第三世界兴起是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之外的一支国际政治力量.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联合国早在1945年就已经建立,反含此项的均错误.
5. 中国古代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
1.从中华文明的发生到公元前3500年,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其中又分为若干阶段 :
(1)自距今大约七八百万年的腊玛古猿到距今240万年的漫长岁月,是迄今所知中国土地上人类正在形成的时期;(前人类社会)
(2)从孙村镇文化开始到大约1.4万年期间是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3)从大约1.4万年前到大约5500年左右是中国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8.辽、五代十国、宋、西夏、金——中华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中华文明的第五战国时期;
(2)辽、西夏、金等民族地方政权的兴衰;
(3)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顶峰时期。
五代至两宋之交,中国封建经济文化重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酝酿,最终实现了向南方地区的转移。唐宋时期,中华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鼎盛,特别是对外的全面开放,为世界新文明期的开端做了积极的铺垫。
9.元明清时期:新的发展与挑战
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的登峰造极、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和诸多新社会因素的萌芽和成长.。
五代至宋元,是我国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发展,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一起构成了世界新文明期的开端。
6. 历史是怎么来的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基本解释:
1.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 沿革,来历
3. 过去的事实
详细解释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3. 经历。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5. 指历史学科。
又分: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7. 历史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8.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有了人,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的 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
人类很早就在地球上生活。近百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 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地方,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 1968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出一批打制的石器,1972年,在 石器地层的下面又发掘出一个人的许多头骨碎片化石,经 复原后,形状大体完整。经测定,这些石器和头骨都是二百 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可以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 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有了人,就开始有了人类社会的 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随之而来的,就 是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加剧。为了加强对奴隶和贫民 的压迫剥削,奴隶主阶级建立起暴力统治机构一一国家。” “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①。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 家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标志着没有阶级、没有 剥削的原始社会的终结。世界上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 社会的,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文明古 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陆续出现了 40多个奴茉制 小国,徐为“塞普” o它是由代替氏族公社的农村公社联夸 而成。它们为了争夺奴隶和财富,长期混战,互相兼并,逐 渐形成了下埃及和上埃及两个王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南 部的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下埃 及,初步统一了全国,建立起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首都 是孟斐斯。
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南部,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市国家。此后 不久,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游牧部落塞姆人又在苏美尔人的 北面建立起阿卡德等几个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2350年, 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乘苏美尔人各国混战。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遗址的发掘,可以推定: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的达罗砒荼人已有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有了国家机构 和相当高的文化0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操印欧语言的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侵入印度。他们先后征服了印度河流域 和恒河流域,把土着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战争,到公元前3世纪,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在阿育王统治 时期,基本上统一了印度,建立起印度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 隶制国家。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9. 历史是什么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广义狭义
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史。历史,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情。文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这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创作,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历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乐,所以说,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