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华大学有多少历史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到今年105年历史。
如果满意,求采纳。
⑵ 清华大学多少年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1]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专业评价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早在1916年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即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学科的留美专科生。1925年清华学校建立大学部,1926年学校成立工程系,含土木、机械、电机三科,由此正式揭开土木工程系的历史。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设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系,其中有土木工程系。
⑶ 北京清华大学的历史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⑷ 清华大学建校历史
1909年 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清华园校舍开始兴建,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 清华百年
美生,录取梅贻琦等 1910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 1911年 招考第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姜立夫等,同年清华园校舍建成开学,定名清华学堂 1912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周诒春等任校长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任导师 1928年 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罗家伦等任校长 1929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大学部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贻琦任校长 1932年 增设工学院(由土木、机械、电机三系组成)、法律学系和农业研究所 1933年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由清华学生为主要领导的“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主席 1946年 返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9年 梅贻琦校长出走美国,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创建新竹清华大学 以下是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年表(新竹清华校史参看“国立清华大学”) 1952年 经院系调整,被迫调出文、法、理、农学院各系以及工学院航空、石油等系,仅保留原工学院建筑、土木、机械、电机四个系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结束后,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恢复 1984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建立经济管理学院,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系所基础上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建立应用技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恢复心理学系,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在生物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成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全球变化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筹划恢复地学系和地球科学学院,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数理基础科学班(丘成桐任数学班首席教授)、姚期智计算机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等基础上实施“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并筹划增加生命科学班(施一公任首席教授)、化学班等进入该计划
⑸ 清华大学的历史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建设优质的课程,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清华大学
⑹ 清华大学几几年创办
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满清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校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从腹地蜿蜒流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和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着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41年清华大学在昆明庆祝清华建校30周年时,美国大学曾致函称誉清华“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惊叹清华用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大学千年的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模式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农学院、航空系等院系划归其他学校,清华大学成为一所高等工业学校。这一做法对清华大学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1978年以来,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文、法、理、工、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清华先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大师,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赵元任、李济、陈岱孙、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夏鼐、杨绛、金岳霖、潘光旦、费孝通、徐仲舒、高亨、王力、姜亮夫、谢国桢、季羡林、吴晗、钱钟书、张荫麟、何炳棣、杨联升、李学勤、许国璋、王铁崖、英若诚、端木蕻良、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等等。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济济多士,他们中有竺可桢、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熊庆来、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周光召、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梁思成、杨廷宝、吴仲华、林宗棠、张光斗等等。
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学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⑺ 北大、清华分别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大学,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距今已有113年。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创办于1911年,今年刚好创校一百周年。
⑻ 清华大学有几年历世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⑼ 清华大学建立多少年了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距今已107年。
清华大学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9)清华大学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共有教师346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40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582人。
清华大学的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7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设有20个学院、58个系,开办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80个本科专业,15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⑽ 清华大学有多少年历史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11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建立医学院
2002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