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国中庞统被谁杀死的
被刘璋的部队乱箭射杀。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1)历史上庞统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庞统,字士元(179~214),汉末荆州人,人称凤雏先生,与南阳卧龙先生诸葛亮齐名于世,刘备守荆州时,
被委以耒阳县令,因少理政务而被免职,鲁肃予刘备信说其“非只治百里之才”,备任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建议进兵成都.庞统具有非凡的才华,是实现草庐对战略不可缺少的人才,他的归顺,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书中曾经交待,诸葛亮写信给刘备说:我夜观天象,太白临于雒城,将帅会有危险,希望刘备和庞统停止进攻,但是庞统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立了大功,因此才不让他们前进的,于是极力劝说刘备进攻。
刘备经不住庞统的劝谏,这才勉强答应,而在进攻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说庞统的马惊了,刘备看到后就把自己的白马让给了庞统,庞统感动的一塌糊涂,还表示要誓死报答刘备。
就是这次的让马,让庞统丢了性命,看起来庞统之死是天意,先有诸葛亮夜观天象,后有庞统马惊,庞统骑上了刘备的马,又在落凤坡遭到埋伏,庞统死于乱箭。小说描写的很精彩,但是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三国志》中记载:庞统是在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庞统
❷ 庞统是怎么死的 死在哪里
在攻城的过程中,庞统不慎中了一箭,最终因箭伤死在营帐中。
在真实的历史中,庞士元的死因与小说里有较大的出入。当时的蜀军主力围攻雒城(今广汉市),然而在攻城过程中守军负隅顽抗,十分难对付。不得已之下,刘备派出了庞统,由他来统领攻城军。
历史庞统形象
历史上,着名人物死于小人物手中的情况不胜枚举,这也难免会让人扼腕叹息。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给庞士元一场壮烈的死亡,罗贯中先生脑洞大开。
在小说中,庞士元的形象更有血有肉,为了争得先入西川的头功,庞士元主动请缨带领先锋军闯入落凤坡。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敌方伏兵万箭齐发。
“万箭”比“一箭”更加震撼,读者更易于接受这种波澜壮阔式的英雄结局。更巧妙的是,罗贯中先生通过这一事件,从侧面衬托出了孔明“下知地理”的能力。孔明早就听闻此地的大名,也曾规劝过庞士元谨慎行事,然而庞士元意在争功,丝毫没有理会诸葛亮的好心。
❸ 三国志庞统怎么死的
庞统的死,是刘备的一大损失,也是三国一大公案,而庞统与孔明之间的关系,是敌是友,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以下提出一点见解。
东汉末年,刘表割据荆州,他藉着与襄阳蔡家联姻和招揽荆州名士蒯氏兄弟来巩固本身在荆州的权威,并且也任用傅巽之类的流亡客,结合本地豪族与外来流亡客两股势力,雄霸一方,但是,庞统一家却没有被刘表延揽当官,庞统的叔父庞德公极为不满,遂结成了一股反对的势力,以品评人物为主要活动,这些人不当官,而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庞德公为首,孔明也是这股势力的一份子,他的妹妹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刘表的统治并非完全的稳固,孙坚就曾经受袁术的指派,进攻刘表,但却死在襄阳城下,刘表便与孙氏结下了大梁子。孙刘两方的怨仇,也给了庞家机会,庞家人就积极的与东吴来往,孙策孙权也乐得和其勾搭,所以庞统“英名”也远播至吴。【三国志蜀书第七庞统传】:“(周)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昌门,地名),陆绩、顾邵、全琮皆往。……皆与统相结而还。”由此可见庞统与东吴渊源可谓深厚,陆绩是陆逊的堂兄,也是吴郡的豪门,顾邵则是顾雍的长子,全琮为孙权宠信的臣子,都是东吴的领导阶级,而且“吴人多闻其名”,也证明庞统在江
可是,二○八年的形势改变极快,曹操入主荆州,刘表手下官员也纷纷归顺曹操,庞家此时面临了抉择,曹操极有可统一天下,但原本的对头也都投入其麾下,而孔明与徐庶则进了刘备幕中,庞统也可以前去投效,还有另一条路,就是入仕江东,不过投奔刘备或孙权,都冒了相当大的风险,因为二者可能会被曹操消灭。此时,庞统选择了按兵不动这条路。
赤壁之战后,荆州的情势迅速的稳定下来,刘备占领了大半个荆州,庞统也前去寻求个一官半职,刘备任命他为耒阳令,但庞统却因“在县不治”而被免官,此时,他的深厚关系也就派上了用场,【三国志蜀书第七庞统传】:“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当县令的人才),使处治中(总务官)、别驾(行政官),始当展其骥(骥:千里马)足耳。’诸葛亮易言之先主,先主见与善谭(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唉!连凤雏也要靠关系升官)由此可知,孔明与庞统大致上是极为友好的,否则,孔明不会笨到去引荐一个敌人来夺自己的权,依我的想法,刘备重用庞统,除了庞统真有才干,应该是任用了庞统,也加强了荆州土豪对刘备的信心,他的做法,可以说是与刘表相当类似,任用孔明,得了流亡客的心;任用庞统,则抓住了荆州土豪,但玄德有刘表所没有的,刘表手下的荆州豪门分党成派,各怀鬼胎,刘备底下的只有一派,因为与庞家等人作对的豪门与流亡客,几乎都和曹操一同回到北方了。
事实上,刘备对庞统的器重更甚于孔明,这也是必然的,庞统对荆州人士的影响力和他与东吴的渊源,都是孔明所不及的。只是令人扼腕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庞士元,却在雒城底下中箭身亡,这段情节,也被罗贯中改写成落凤坡的故事。
【三国志蜀书第七庞统传】说:“先主痛惜,为之流涕”可知刘备对庞统的倚仗。
罗贯中有诗叹曰:“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常驱万里独徘徊。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❹ 真实历史中庞统是怎么死的
刘备军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袛,为袛所抑,卒于涪陵太守。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
[214年],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死,当时只有36岁。刘备极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泪。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并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庞统的儿子庞宏,字巨师,因轻傲尚书令陈袛为其所排抑,只作到涪陵太守。庞统的弟弟庞林,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参加了彝陵之战,兵败后随黄权入魏,封列侯,官至钜鹿太守。
❺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真的有庞统这个人吗怎么死的呢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庞统确有其人,而且是豹眼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
在小说、影视剧中,庞统一般被描绘成相貌丑陋的形象,其实与史实不符。
陈寿为蜀汉人物列传,庞统法正合传,在《蜀书》中仅次于诸葛亮,可见在陈寿心中的位置。由于庞统年仅三十五岁就死了,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其经历却很高光。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庞统相貌丑陋,仅仅是说他少年时非常质朴,表面看上去不是很聪明,实际上就是非常沉稳,不太张扬,应该是大智若愚。不似诸葛亮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给人以风流倜傥的形象。
庞统被称为“凤雏”,唐朝诗人李商隐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句,从雏凤那清脆圆润的鸣声中,就可以体会到庞统是多么超凡脱俗哦。
后来,庞统被郡太守任命为功曹,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抚育子女、赡养老人之类的事特别尽心。他对别人的称赞,常常超过他们的实际才干。当时的人感到奇怪,庞统就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雅正的道德衰微,好人少而坏人多。想要振兴良好的风俗,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如果不把值得褒奖的人说得完美一些,那么他们的名声就不能为人们所仰慕学习。”
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庞统是一个品行很高尚的人,而且很善于用褒奖的方式,鼓励别人,以促进社会道德教化,这在三国时期非常难得。
不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庞统的机会来了。刘备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庞统力谏刘备从速成行。
庞统跟随刘备入川,整个刘备平定西蜀之战,都是庞统策划的。
铁索连舟之计,不是庞统的计谋,但入川及取成都三策,确确实实是庞统所为。而且庞统第一个提出了隆中对的缺陷,力主取西川,经营西北,这才是刘备成就帝业的关键。
一般都把刘备的基业归于隆中对,其实很不公允。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采纳庞统取成都的中策,开始了与刘璋的决战。
刘备顺利攻占涪城后,大宴将士。刘备得意忘形喝高了,与庞统弄得很尴尬。尽管刘备意识到了错误,庞统也把场面给圆了下去,但彼此之间肯定产生了隔阂。
接下来的雒城之战,庞统明显是带着情绪上阵,结果被流矢射中而身亡。
❻ 庞统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上,庞统是不幸中流矢而亡。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人物早期经历: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❼ 庞统是怎么死的
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满意请采纳
❽ 庞统怎么死的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刘备麾下有两大闻名天下的谋士,他们就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卧龙和凤雏的能力谁高谁低,我们就不作评论了,但是从当时流传的那句“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就不难看出,这两位都是绝世的谋士。
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演义中诸葛亮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与他其名的“凤雏”庞统却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都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如果凤雏不是不幸身亡的话,统一的霸业能否属于刘备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❾ 在三国的正史当中有没有庞统这个人他是怎么死的
说到《三国演义》中的庞统,他身死落凤坡的结果,常让人唏嘘不已:那么个高手,死的确实委屈。假如他死不了,拥有凤雏、卧龙山的辅助,那么三国刘备指不定就很有可能修复汉室,一统天下了。
总而言之,他的死,许多三国粉丝没法接纳,总感觉他是意外死亡。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记述:“(庞统)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略地,为流矢所中,卒,时岁三十六。”
翻译一下:庞统率军包围着攻击雒县,但悲剧被枪榴弹扫中,结果“英勇献身”。
那时候雒县的守将是刘璋的孩子刘循,也压根并不是张任。而这雒县间距落凤坡,有40多少公里。
庞统之后往往葬在落凤坡,那彻底是三国刘备给庞统挑选的“风水地”,而不是“阵亡在哪儿就埋哪”,那也太轻率了!
因此,说白了的“落凤坡传说故事”,彻底是罗贯中教师编写出去的
❿ 历史上的庞统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庞统: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其所埋葬的乃刘备亲自选的,后来遂取名“落凤坡”。
(我抄人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