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鳌拜是谁杀的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㈡ 鳌拜是怎么死的我想知道真实的历史
顺治死前康熙只八岁,还不能掌握政权,顺治又怕再出一个摄政王,即以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位两黄旗大臣和苏克萨哈为辅政大臣,掌握国家政权。然而索尼过于老迈,遏必隆无能,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地位较低,三人无法抗拒年富力强的鳌拜,但初期还基本保持政治平衡。不久,索尼死,遏必隆也就事事听从鳌拜,苏克萨哈抵抗不了,就上书请求结束辅政、还政康熙,结果被遏必隆与鳌拜2比1定罪处决,鳌拜得以独掌政权。康熙这时虽已亲政,但只14岁,皇命不出宫门,眼看苏克萨哈被处决却救不了,暗中决心夺回政权。
他假装合作,以戏耍方式招收多名亲近的满蒙小孩子入宫做布库(摔跤)游戏(这里面就有曹雪芹的祖父)。外事则放给鳌拜去处分。鳌拜观察情况后,还没把那20个小孩子放在眼里,也就逐步放松了警惕。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16岁的康熙和平常一样与布库做游戏,鳌拜独自进宫说政时小布库们突然发动袭击,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十多个小布库竟将号称满族第一勇士的鳌拜抓住,然后康熙令康亲王杰书等接管军队将鳌拜亲属一网打尽,自己得以完全控制政权。
康熙原定凌迟处死,议罪时却放了鳌拜一马,改终身监禁。约一个半月后,鳌拜病死监所。
㈢ 真实历史中鳌拜是怎样死的
鳌拜被囚后在禁所死亡。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近臣索额图密谋,支开京城中鳌拜的亲信(主要是军队将领与警备骨干),随后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庭前布库少年们(布库是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将之生擒下狱,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处革职、斩立决,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勋,将其免死禁锢。
鳌拜,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他以军功起家,在清军入关前的关键战役“松锦会战”中,他大败明军步军营,功劳卓越。明朝总督洪承畴率13万大军来援,他随皇太极应战,“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军败遁,他率军追杀,大获全胜,“擒斩过半”。其后,他又随阿巴泰入长城,围攻北京,掠至山东、兖州、临清而返。
1661年,顺治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四大臣。鳌拜军功最高,但因资历、威望等缘故,名列第四。他不甘于此,遂倾力施展诸种扩权、夺权手段。在索尼、遏必隆的附和之下,杀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鳌拜就此成为四辅臣中政治实力第一的权臣。
㈣ 鳌拜怎么死的 历史上鳌拜真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鳌拜是中国清王朝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为了大清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难得善终。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鳌拜怎么死的。关于这一话题,目前依然没有统一的说法,其中一种认为鳌拜觊觎康熙帝的皇位,康熙帝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将其杀害,另一种则认为鳌拜自知无路可走,只好自杀谢罪皇太极,还有一种则认为鳌拜触犯了多尔衮拥护者的利益,最终只能借刀杀人将其杀害。
关于鳌拜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依然是莫衷一是,其中众多说法之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康熙帝下令杀害鳌拜。由于鳌拜位高权重,并且常年以先朝元老身份自居,因而触犯了康熙帝的威严,因此他最终被杀也就非常正常了。不过最近一份历史资料中表明,鳌拜下捕入狱之后,随即向康熙展示了其一生戎马的功绩,于是康熙帝饶鳌拜不死之罪,但是鳌拜最终还是在狱中死亡,因而也有人认为鳌拜自知穷途末路,在狱中反省,最终也认识到自己背叛了皇太极,因而谢罪自杀。而关于多尔衮这一说法,目前的可信度不是很大。
通过鳌拜之死也可以看出鳌拜其实也只是一个王朝的牺牲品。虽然他自身也有不少问题,但是他的死亡确实是因为王朝的需要。纵然他早年叱咤疆场,最终还是难以逃过众人株伐的悲惨结局。但是,鳌拜死亡的真实原因依旧没有确定。
㈤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是被谁干掉的,不是韦小宝
是被康熙干掉的,压根就不是韦小宝。因为鳌拜功高盖主,他打了很多胜利的仗,手里拥有的权利也是非常大,尤其是他的军权,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没有办法容忍的事情,军队没有在帝王手里,就代表帝王说话的底气都没有,自然要除掉鳌拜,把军队放在自己手里,才安心。
总结一下,鳌拜根本就是康熙杀的,为了就是把鳌拜手里军权拿回来,不是韦小宝杀的。
㈥ 鳌拜怎么死的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㈦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历史上真实的的鳌拜是怎么死的
康熙可是我国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认为,不论是作为主角出现还是配角出现,这都说明了,这个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不仅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就被人深知,也有其他的因素。
但是就仅仅是擅权这一条就足以让康熙不能容忍,而且最后擒住鳌拜后,康熙列出鳌拜罪状三十条,可见康熙对鳌拜是多么的不满,鳌拜犯了康熙的大忌,也就只能除掉了。不过因为鳌拜早年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的恩情,康熙没有下令杀他,不过最后他还是死于禁所。
㈧ 历史上康熙是怎样杀死鳌拜的
电视将他是被韦小宝杀死的
历史上实际是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概括地来说,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
功臣:与沙场对手的较量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此后的战功主要有以下几次:
皮岛之战攻克皮岛当属鳌拜所立下的第一个大战功。天启年间,辽东失陷于后金之手,明将毛文龙率军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骚扰和牵制后金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后金一直将皮岛视为心腹大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企图拔掉这颗钉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松锦会战锦州是明朝在辽西地区的军事重镇,当时辽东已经失陷,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锦州城之南为松山城,锦州西南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锦州西200里为另一重镇宁远。这些要塞重镇构成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防御体系。从清军方面来说,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先取宁、锦等城。明、清双方争夺锦州的战争于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dào),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自杏山沿海至塔山的海面漂满了明军的尸首。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
西充之战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入关前后的鳌拜,依旧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入关以后,鳌拜主要的任务是追击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已经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多铎率军攻进潼关,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九宫山遇害,大顺军瓦解。清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 答案补充 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㈨ 历史上鳌拜是怎么死的真有韦小宝助力康熙吗
鳌拜应该是被囚禁时候病死或者郁闷死的,从康熙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康熙是很重感情的人,实际上鳌拜并没有篡位之心,不过是过于骄横跋扈,所以康熙在擒拿鳌拜后不大可能再下杀手,韦小宝这个人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在历史上真的有原型,不过是好几个人结合起来的,是曹寅(和康熙从小玩到大,打架打出来的朋友)、隆科多(擒拿鳌拜时候主力)、托硕(出使俄罗斯,帮助索菲亚公主摄政)等人的合体
㈩ 历史中鳌拜的结局
康熙八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锢。鳌拜死禁所,乃释纳穆福。
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干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