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的人对曹操的评价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谭其骧:曹操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的历史人物。
钱穆: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而,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
黄仁宇: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曹操能够出类拔萃,是由于他的不拘小节、眼光远大。然则他虽看清传统道德不能解决当日毛病,但他也不知放弃传统道德亦不见得能拯救当日毛病。
(1)历史怎么评价曹操扩展阅读:
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
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Ⅱ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曹操,他是明君还是暴君呢
我认为历史上的曹操是明君。但是许多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戏曲里面,曹操的扮演者都是白脸,意味着他是一名奸臣。但是曾经鲁迅也夸奖过曹操,说他至少是一名英雄,因为他确实是为了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在历史上记载的曹操有这屠杀百姓的暴行,而且他残害的黎明百姓数不胜数,并且他的个人作风也有很大的问题。尽管说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曹操,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他为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像曹操一样,有私心,也有着雄心壮志,但是却没有曹操的魄力和能力。因此我觉得曹操在历史上算是一位名君,但是他的一些行为确实也是让人不能接受。
Ⅲ 如何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曹操这个人,是乱世的枭雄,差一点就可以成为明君了,只不过环境条件不够。
他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在东汉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就在北方,所以北方的GDP基本占据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汉末群雄纷争,分裂的很严重,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杀的很凶,谁也不能征服谁,只有曹操能够脱颖而出,一步步巩固力量,这当然是乱世出来的枭雄了。
所以如果曹操能统一全国,他在军事、用人、文化上,真的可以堪称是一代明君了。当然,因为历史条件所限,他只做到了部分,成为了枭雄,也是不错的了。
Ⅳ 如何评价曹操
评价曹操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
1、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其次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3、最后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例如:
曹操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个胸襟广阔,求贤若渴的英雄人物。少年孟德,放荡不羁;执法严明,治军有方;爱惜人才,心胸开阔;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
Ⅳ 如何对真实历史上的曹操进行客观地评价
曹操梦中好杀人。曹操梦中好杀人是真的吗?其实不是,这件事是曹操自己散播出去的谣言。曹操曾经趁董卓睡觉时准备行刺,他也深知自己树敌颇多,自然也害怕别人在其最没有防备的时候行刺他,曹操故意这样说实则为了威慑政敌,保护自己。
由上可知,《三国》中有浓厚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尽管曹操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仁德亲厚之人,但绝不是像三国里说的那样处处算计人,处处防备人,处处琢磨人。从历史角度说,曹操拥有雄才大略,有平定天下的胸襟,有胆识有气度,从他的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也可看出,文学家评价曹操“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鲁迅评价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Ⅵ 怎么评价一下曹操这个人
魏武帝曹操,关于他的评价可谓是多种多样,有人喜欢他,有人将他骂的是一文不值,有趣的是,在过去的时候人们都喜爱刘备,近几年似乎喜欢曹操的人多了起来。
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曹操有阴险狡诈、冷血的一面,同时他也有宽厚爱才、真情流露的一面。
曹操的形象是丰富多变的,其实很多人眼中的曹操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看曹操的出发点不同,看到的曹操自然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曹操这个人绝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人们总是喜欢用好与坏来评价历史人物,可是世间的事哪能都用好坏评价呢?为什么要说刘备是好的,而曹操是坏的呢?
曹操选人也不是什么人都选的,他一般都喜欢对手的妻子,这也是在证明自己,以此来展现出自己的权威,战胜别人之后,他认为那也都是自己的战利品。
除此之外,曹操抢别人的妻子,他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看中的是这些女人背后的势力。
在古时候,那些大家族的婚姻可不是那么简单,能够作为曹操对手的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的妻子背后势力也都不小。
铲除一些诸侯的势力可能很容易,但是想要彻底统治那个地盘可就不简单了,曹操铲除的那些人势力本就不小,因此他们的妻子一般都是名门望族,曹操把这样的妻子抢走纳入自己的后宫,也是为了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
Ⅶ 曹操的历史评价如何李世民又是如何称赞他的
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自古以来对于曹操的评价都会涉及到曹操的人品,包括一些政治行为,首先曹操可以说是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在政治上这一点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因为曹操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也统一了中国北方,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让经济得到了恢复。而且曹操的诗歌上也是非常具有情怀的,有慷慨悲凉的意思。但是大家又说曹操是一个奸臣,很多戏曲舞台上的曹操都是白脸的形象,是非常多疑和好杀的,所以历史当中的曹操还是一个双面的形象。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称赞过曹操,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最后对于曹操这个英雄人物小编还是非常认可的,这也是因为小编从曹操的诗中能够感受到曹操胸怀天下的斗争精神。
Ⅷ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8)历史怎么评价曹操扩展阅读:
关于曹操的轶事典故
1、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2、智激袁绍
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
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3、行刺张让
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4、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5、文昭甄后
魏文昭甄皇后贤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为得宠。曹公攻打进邺城后,便急忙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随从却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Ⅸ 对曹操的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夙愿难遂。
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